地球人都知道,哥舒翰广有人脉,特别是和杨国忠的关系曾经很好,因此,杨国忠一直非常卖力的支持哥舒翰固守不战,这也是哥舒翰能在潼关坚守半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但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真是充满智慧,因为彼此的利益不同,现在情况变了,他们已经从哥俩好变成了死对头。
大唐帝国的臣民都知道,如果不是杨国忠往死里逼,安禄山不一定能反,就是造反也是以后的事情,绝不是现在。正因为如此,江山残破,前方的将士有很多人仇恨杨国忠,这些人就包括哥舒翰的部下。
大将王思礼就曾经劝说哥舒翰,说道:“安禄山造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如果我们留兵三万镇守潼关,其余精锐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
王思礼籍贯在营州,是安禄山的老乡,不过是种族不同,他是高句丽人。
实事求是地说,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虑到,真要如此行动,就是另一个“清君侧”,自己就成了安禄山第二了,最终没有采纳王思礼的意见。
杨国忠的耳目很多,听说了哥舒翰军中的事情,于是起了猜疑。他现在是够害怕的,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的手中,只要哥舒翰振臂一呼,杨国忠就死无葬身之地。
小人总是把别人往坏里猜,而杨国忠是历史上坏得极为彻底的一个。他要是怀疑谁了,谁就倒大霉了,哥舒翰就是那个倒霉蛋。猜疑的结果就是掺沙子,分散哥舒翰的军权。
为了自保,杨国忠想出了一条对策,他征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意,招募了3000精兵,由心腹统领,日夜训练。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灞上,防范白鹿原方向,由心腹杜乾运统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的回马枪。
看到自己的身后出现了一支军队,哥舒翰虽然身体不灵便,脑子可没出问题。马上明白这是一记卧槽马。
哥舒翰没有任何犹豫,马上上表请求将灞上的军队纳入潼关军队的统一指挥。
唐玄宗李隆基指望哥舒翰给他当打手。自然是对他有求必应。
哥舒翰得到了朝廷的受命,马上发出命令召开军事会议,将杜乾运召到自己的大营,随便找个理由将他剁了,然后安排忠诚的小弟接管了灞上的驻军。
经过这次较量,显露了哥舒翰的残酷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宰相杨国忠恐慌万状,这就必然引起朝廷上下的猜忌,由此导致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将一相互相看着害怕,都在心里打鼓。
潼关的情况就是这么狗血,叛军在关外虎视眈眈,帝国的政治、军事两大高官在互相算计,往死里掐,谁也没把精神放在对付叛军上。
在这个狗咬狗的闹剧之中,宰相杨国忠因为没有掌握军权。因而处于被动之中。
杨国忠是流氓出身,知道失败意味着什么,因此急得夜不能寐,苦思如何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当然还有自己的权力和荣华富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国忠找到了一个计策。
杨国忠出自剑南。故旧门生遍布四川,那里是自己的的大本营,只要到了那里,自己的家族就是安全的。因此,在潼关失陷以后,杨家完全可以在四川立足。既然有了退路,那么。现在就是如何解决哥舒翰的问题了。
解决哥舒翰,就是要逼迫哥舒翰出战,如果哥舒翰打胜了,那么好办,没有了叛军就没有了打手,哥舒翰就要回家务农了。如果哥舒翰战败,叛军的刀就会要了哥舒翰的命,也就消除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杨国忠也考虑到,自己这么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潼关丢失。如果叛军夺取了潼关,长安必然陷落,大唐帝国就进入了倒计时。这个后果十分严重,但那已经不关乎杨国忠的事了,真要到了那一天,自己带着唐玄宗李隆基躲到四川,将剑阁一封,在小天地里继续享受。
当然,这只是杨国忠自己的小算盘,要把计划变成行动,还需要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批准。
对于杨国忠来说,唐玄宗李隆基从来就不是问题,他有办法让年迈的皇帝落进圈套。
杨国忠成功的说服了唐玄宗李隆基,绑架了整个帝国。但是,对于命令军队主动出击的问题,唐玄宗李隆基还有些犹豫,因此,命令出兵的圣旨迟迟没有发出。
时光在等待中消失,宰相杨国忠急得够呛,急切的等待着一个能让唐玄宗李隆基下决心的机会,很快,这个机会出现了。
杨国忠安插在潼关军中的卧底派人报告,叛军大将崔乾祐驻防陕郡,主力都派往各地,陕郡防务空虚,兵力不足4000人,而且都是老弱残兵。
这个消息就是兴奋剂,宰相杨国忠眼前一片阳光灿烂,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杨国忠拿着这份情报去忽悠唐玄宗李隆基,成功地让他相信,这是千载难逢的决战良机。
或许是盼望胜利的心情太迫切,唐玄宗李隆基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份情报的水分很大,于是,派出使节命令哥舒翰出兵。
*总理说过,“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可杨国忠这厮不听,偏偏任性。
在此情况下,哥舒翰还保持着足够的理智,拒绝了朝廷的命令,马上给唐玄宗李隆基上了一道奏折;“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现在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叛军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肯定有诡计。如果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到时就悔之不及了。”
无独有偶,在哥舒翰上奏的同时,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朔方军连战皆捷,夺取了河北的广大地区,虽然远在中原,但他们已经预见到了朝廷要走一步臭棋。于是也给唐玄宗李隆基上了奏折:“请求陛下允许我军向北进发,直取安禄山的老巢。届时,将叛军将士的妻子、孩子作为人质,然后向叛军招降,那时叛军必将溃散。潼关大军不宜轻动,务必要坚守以吸引叛军兵锋!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大唐就完了!”
两封奏折,都指出了同一个问题,而且都是有实战经验的前线将领,唐玄宗李隆基但凡不傻,都不可能不听的。如果,建议被朝廷采纳,唐朝的历史就会改写,以后,也就没有黄巢吃人的传说了。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固执,在一切都很清楚的情况下,唐玄宗李隆基还是受到了杨国忠的蛊惑,以“贼方无备”为由,固执的坚持出兵的意见。
从长安到潼关,皇宫中派出传旨的太监络绎不绝,人数之密,项背相望,通俗地说,后面的太监能看到前面太监的背影。
这就让人想起了岳飞的遭遇,听说过十二道金牌的故事吗?
南宋时期,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北伐,力图恢复宋朝一统江山。
岳家军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大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久,岳飞进兵朱仙镇,这个地方,离故都汴京已经很近了,战马一个冲刺就可以赶到。岳家军与金兵对垒,岳飞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金军的10万大军,汴京的大门打开了。
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兵器,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
然而,岳飞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统帅,在政治上却是不及格的,将老皇帝接回来,宋徽宗赵构怎么办?让刚刚尝到皇帝滋味的赵构放弃宝座,那简直就是谋杀。在这样的条件下,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国议和,最终的目的就是不让老皇帝回来。
秦桧深知岳飞抗金最为坚定,就先调一向与岳飞不睦的张俊等将领率部先归,然后以岳飞不宜孤军久留为由,命令他班师回朝。怕岳飞不听,一天之内竟连发12道金字牌。
岳飞接到12道金牌,明白乘胜追击已绝无可能,悲叹道:“我十年的努力,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
这个故事广为人知,但谁也不知道,李隆基发出的圣旨,远远超过了宋高宗。
不作死就不会死,作死才会死,宰相杨国忠正在诠释这个哲理的正确性。
这些混蛋圣旨如此狗屁不通,这就让哥舒翰欲哭无泪,喵了个咪,这是往死路里逼,从那一刻,哥舒翰对大唐朝廷产生了疑问。
疑问动摇忠诚,哥舒翰第一次对唐玄宗李隆基产生了怨恨。
不过,圣旨就是圣旨,没有任何人敢把它当成擦屁股纸,就是哥舒翰也不敢,因此,他只有执行。
这一年的六月四日,那一天的阳光很足,无奈的哥舒翰“恸哭出关”,踏上了传说中的不归路。
不过,哥舒翰也害怕落进陷阱,因此走走停停,走几里路就派出步兵向两侧山岭搜索。
就是如此的一步三回头,潼关渐行渐远,终于到了黄河岸边。
哥舒翰走错了路,如果他不带兵出关,而是也来一次清君侧,带兵进入长安,斩杀杨国忠,那么历史会永远感谢他的丰功伟绩。
有很多人都有成为伟人的机会,但很多人都抓不住,因此遭到历史的唾弃,哥舒翰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