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放赈(为乱乱的来盟主加更)

保忠听着道士念一句,他便在下面跟着诵一句,此时此刻,信香缭绕之中,只觉心灵有如被洗涤了一般,寂静、安详,仿佛过去这一段时间所受的诸般苦处,都算不得什么了。

赵然和袁灏站在殿后眼望这一幕,袁灏叹道:“汉人也还罢了,就不知这些党项人何时才能真心皈依。”

赵然一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慢慢来嘛。再者,咱们这一批赈济结合祷告,或许能收到些效果也不一定。”他暂时没必要告诉袁灏,自己在大殿上,用卫道符布了一个可以有助于集中精力的简单法阵。

开局很重要,尤其是点化信众的第一步,为了能够打好基础,赵然也是拼命往里不计成本的砸符布阵,希望第一团雪球能够尽快滚动起来。

信香燃了两寸,诵念完毕,一声鼓响,保忠随人群来到殿外,排着队向书案处慢慢挪过去。一边挪动步子,一边回头张望信香中氤氲中肃穆的慈航大殿,心中暗自发誓,回去后,一定要多借些道经来读一读。

签名、画押、取粮,保忠很快便得到了本月的赈济——粮食三斤,青稞黍米各半,此外,还有半两盐!

除了粮食和盐外还有个意外之喜,白马院宣布,装粮食的布口袋不用还给白马院,以后再有类似赈济,各家带着这个口袋过来取粮便可。

保忠一看,相当于白马院额外每人发了两尺白布,老人孩子都有。有些人多的家里,已经可以就此做出件衣服来了!

白马院连续放了三天赈济,果然如同当日所料,不单是城里的百姓,住在城外大大小小村落中的许多党项人也闻讯赶至,跟在大队里面领取赈济粮食。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之后,仍然有城外村落的党项人前来领粮,却被遗憾的告知,本月赈济发放完毕,请待下月。

经事后统算,白马院三天内共计放出青稞、黍米各八十余石,盐三百七十多斤,赈济人数七千四百余人。

赵然抽调经堂中功课优异的几位道士,成立了一个写作组,专门撰写两份报告。其一是李彦思、强雄涉嫌谋反叛乱的报告,其二是向红原百姓发放赈济的报告。

袁灏再次推迟了亲自巡查土地丈量工作的出发日期,主动请缨,将两篇公文的写作任务揽到手中。经过两天没日没夜的努力,袁灏将成型的两篇公文交到了赵然手中。

论文采和语句的老辣,赵然自问远远赶不上袁灏,看完之后深表佩服。

赵然尤其注意到,在这两篇公文中,袁灏都有意无意的将责任往前任方丈曾致礼头上扣。他隐晦的指出,是因为曾致礼的不作为,令李彦思等党项头人的叛乱意愿逐渐成长,并导致李彦思等人完成了粮食的积储和兵甲的整备;更是因为曾致礼的纵容,导致了红原党项人和汉民之间严重的对立情绪,以致红原的布道事务和民治事务始终未能走上正轨。

赵然本来一直在考虑,是否提交一篇参劾曾致礼的疏文,他相信,只要自己弹劾曾致礼,又有那么多铁证如山,应该能令曾致礼灰头土脸一把的。

但弹劾时应该怎么措辞,赵然还没想好,因为弹劾曾致礼,势必要牵连到袁灏及白马院的三都,乃至八大执事,其中的分寸,很不好拿捏。

袁灏这两篇文章交上来,等于解了赵然的难处。这两篇不是参劾的参劾,既将曾致礼的错误说得一清二楚,又没有牵连到白马院其他同道,同时还避免了赵然“后任参劾前任”的恶名坐实——虽说赵然并不惧怕这种恶名,相信足够曾致礼喝一壶了。

看完之后,赵然问:“后面的供词、证据都串上了么?”

袁灏道:“方丈宽心,断不会有破绽的,嗯,便如方丈所云,形成证据链了。”

赵然想了想,道:“监院在文中赞扬了守御所军士,这很好。我的想法是,能否加一个折子,专门替守御所军士请功?尤其是对守御所宁守御的功绩,不妨多添几笔,再拔高一些。”

袁灏道了声“明白”,当场起草了一篇替红原守御所请功的文字,须臾便呈递上来

二人相视一笑,赵然提笔划了圈、签了名:“准报,天鹤宫、川西总督府。”

至此,年前的诸事便算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正旦大斋醮。到了来年正月初一,白马院的道士们将分为两部分,其中以袁灏为首的官府中人,将迎来一个大长假,休沐到元宵之后,以赵然为首的道门中人,则要继续苦逼的努力工作——正月是道门各种斋醮科仪最集中的日子,他们要到元宵节后才能补假。

十二月二十三日,袁灏派往松州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天鹤宫和川西总督府拨付的两笔专款——流民安置费和特别布道补贴。

赵然吩咐下去,拨了五只羊、二十两银子到罗记酒楼,让酒楼整备菜肴。这是灶王爷上天为下界百姓说好话的日子,又称为小年,白马院同道们辛苦了一年,正是相聚在一起,共同庆贺的好时机。

听说赵方丈要摆宴,白马院一干道士们顿时炸了!白马院是新设的道院,红原又是穷困之地,这帮道士们没有一个将家眷迁过来定居的,所以这两年都没法和家人一起过年。

前任方丈曾致礼在这方面又比较“严谨”,所以大伙儿对过年基本上没什么盼头,不想来了个赵方丈,居然给大伙儿摆宴,虽说酒菜简单,可这是多么暖人心的举动啊!

当晚,罗记酒楼大堂中摆满了酒菜,大大小小的桌子加起来二十多张,不单受牒道士们来了,火工居士们也得以参逢宴席,大家喜气洋洋,气氛极为热烈。

袁灏干咳了两声,酒楼中顿时鸦雀无声,就听袁灏道:“诸位同道,今年的冬天,想必很多同道都和袁某一样,以为只是个平常的冬天,以为我等又要在这大雪中、寒风中感受边地的凄苦。可是你我都错了,我们白马院迎来了赵方丈,故此,这个冬天,袁某不觉得冷了,袁某赶到很暖!”

堂下顿时一片沸沸扬扬,性子直爽的,大声附和赞同,秉性矜持的,也都纷纷点头。

只听袁灏道:“今日适逢小年,我白马院同道能够共聚一堂,在此处排下酒宴,我们要感谢谁?”

“感谢方丈!”

“方丈讲几句可好?”

“多谢方丈!”

……

“那便请方丈给同道们说几句!”袁灏伸手,将赵然请出。

第十章 折耳山下第六十九章 人选第六章 刻苦学习的日子第四十三章 法师黄腾松(补更)第二十一章 转职的烦恼第十九章 为成安鸣不平第六十四章 东方敬的召唤第二章 不再是以前的赵致然了第一百零四章 撒网捞针第三十五章 尊号第六十五章 曲流亭中第三十三章 薛知客上天第八章 新生活第一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试探第三十二章 预期与人心第三十一章 西真武宫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六章 大禁术第三层第九章 机会第一百零六章 再见白羽第三十八章 能人第四十六章 曲凤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占卜第五十章 杀还是不杀第七十一章 谈判第四十二章 再见故人第三十九章 开骂第二十一章 潘养寿的眼光第五十五章 神符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真人(为bear_0408盟主加更)第二十二章 没那么简单第一百二十七章 会谈结果第五十六章 赴会报恩寺第五十七章 脑子被驴踢了第四十八章 一路向东完本感言第六十二章 以画开道第七十二章 漫长的一餐第十二章 好宝贝第四十章 大手笔第三十六章 又一个故事第七十五章 刷经寺第二十一章 潘养寿的眼光第四十二章 高日昌寺的追索第四十章 陪耍(为林主教二盟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联合调查组(上)第二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七章 三项主张第三十章 进一步合作第七十三章 跑上级第四十三章 庙前斗法第四十九章 办案等于发财(补更)第五十三章 刑台第二十二章 半月谈第十八章 待遇(为林教主盟主加更)第三十八章 阿罗汉金身第四十五章 感悟第二十七章 正题第四十九章 道门应对第九章 什么是牛人第二十六章 另一个故事第十三章 谷中三僧第四十章 刺蛇第一百一十一章 梅花易数第六十八章 五情决第九章 无处不在的行霸第十五章 再赴乌塘第三十四章 剑意第一章 楼观旧物第三十八章 银子第九十八章 成败第四十章 刺蛇第十章 折耳山下第五十一章 师徒五个第八章 玉皇阁考察组第一章 赵师弟和诸师弟第九十九章 弥补第一百零九章 祖师和三个女修第四十一章 关键人物第一百零七章 金丹第六十六章 再做一个大饼第七十章 对问第一百零八章 向老祖学习第三十四章 枪打出头鸟第三章 东方敬的婚事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谈话第四十一章 场外因素第三十四章 谷阳县的夏秋风云第二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四章 死中求生第五十三章 再正根骨第三十五章 定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声筒第三十六章 中阳山下卢家庄第一百零九章 祖师和三个女修第五章 一切就绪第七十三章 磨砺第五十一章 老师的愧疚第三十五章 银子赚得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