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徐卓浩的祖上

这种令人陶醉的日子过了九年,顾太清甚至都快忘记了世间愁为何物。然而好景有限,天妒良缘,贝勒王奕绘突然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抛下了爱妻顾太清和一双儿女离开人世。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顾太清守寡的第二年,她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杭州有个风流文人陈文述,继袁枚之后大倡闺秀文学,培养了一批吟诗作对的女弟子。这年他突发雅兴,出资为埋骨西于湖畔的前代名女小青、菊香、云友等人重修了墓园,在当地引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为此他的那帮女弟子争相题诗赞咏,陈文述准备把这些诗编集起来,刊刻成册,取名《兰因集》。

为了抬高《兰因集》的声望,他让自己的儿媳周云林去央托表姐汪允庄,向大名鼎鼎的闺秀文坛之首顾太清求一首诗,以收入诗集中为诗集增色。汪允庄是顾太清做姑娘时的闺中密友,她特地从苏州赶到京城,奉托请顾太清赐诗,谁料顾太清对这类故作风雅的事情根本不屑一顾,害得江允庄只好悻悻而回。

然而,《兰因集》刊行后,陈文述特意托人送了两本给顾太清,里面竟赫然出现了署名顾太清的“春明新咏”诗一首。顾太清哭笑不得,觉得此事太过荒唐,便回赠了陈文述一首诗:含沙小技大冷成,野骛安知澡雪鸿;绮语永沉黑闇狱,庸夫空望上清宫。碧城行列休添我。人海从来鄙此公;任尔乱言成一笑,浮云不碍日头红。

诗中将陈文述庸俗鄙劣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陈某见诗后气得直翘胡须,可又奈何不得顾大清。

这些事似乎就这么在轻笑浅骂中过去了。却不知一颗灾祸的种子已就此悄悄埋下。

随着时光的推移,丈夫离世的阴影在顾太清心中渐渐淡隐了一些,她又开始恢复了与京中文人雅士的诗词交往,太平湖畔的王府里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与顾太清交往密切的诗友中,就有当时名扬天下的大文豪龚自珍。

龚自珍是浙江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他的诗词灵逸而深峻,深为顾太清欣赏。象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句,顾太清觉得简直可以作为自己此时生活情景的写照。她的辉煌时代已勿匆而过,现在纵使化为春泥,也可以好好栽培自己的儿女呀,诗句教会了她无怨无悔。

龚自珍进士及第后被授为内阁中书,现在已升为宗人府主事。这是个清闲无事的职位,这位江南才子才华无以施展,只好寄托于诗词之中,因而成了顾太清家中的常客。

龚自珍这家伙嘴贱手痒。没事写下了‘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其时龚自珍文名已盛,一首诗出。基本上很快全京城就晓得了。这首诗后面有还有一句小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太平湖畔距贝勒王府不远外就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林,龚自珍常留连其间,所以写了这首诗,这也罢了,但诗中提到的“缟衣人”是谁呢?人们一想就想到顾太清,因为她住在“朱邸”王府中,孀居的她又常着一身白衣裙,她与龚自珍是诗友,龚氏写成这首“情诗”不是给她还能给谁?

但风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受到过顾太清讥讽的杭州文人陈文述这时到了京城,他也看到了这首“己亥杂诗”,他没从诗中品出什么意境,却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大家都默认诗中的“缟衣人”是顾太清,而顾太清又名“春”,诗言“梦见城西门苑春”,表面上是梦见丁香花,可骨子里谁知不是梦会顾太清呢?恰好龚自珍在写了这首“已亥杂诗”后不久,又有一阕记梦的“桂殿秋”词传世,词云: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谧四无邻;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惊觉后,月华浓,天风已度五更钟;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扁几万重。

当时那位陈文述看到之后如得至宝,觉得这根本就是龚自珍和顾太清月夜幽会的写照。

他将忆丁香花的诗和记梦的词妙巧地联系起来,再稍加注释,就制成了龚自珍与顾太清偷情的凿凿铁证。很快,京城里流传开了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绊闻,人们对这一类的消息本是十分热心的,再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很快就将事情编造得有滋有味,有凭有据。

不怕你龚自珍、顾太清能妙笔生花,就算你有一万张嘴,这种事情总是说不清。于是流言飞语、指责叱问向他们袭来,让他们毫无招架之力。最后,龚自珍被逼得无安身之处,只好带着一车书,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龚自珍一走,似乎传闻更成了事实,顾太清有口难辨,终于被奕绘与妙华夫人所生的儿子载钧逐出王府,在西城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双可怜的儿女。

当时龚自珍却倒了大霉,久任京官的龚自珍突然辞职南行,“不携眷属,独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夷然傲然,愤而离京”。他自谓出走理由是“罡风力大簸春魂”,意思是高空的强劲风力簸荡春魂,使之惊恐不安,借喻仕途凶险。有人说,这其实是打马虎眼,他逃之夭夭,是因为京城有人要索他的命。龚自珍孤身逃亡江东,路费不足,只好到处蹭饭,好在他文名大,朋友多,还不至于吃闭门羹。其《己亥杂诗》中有句“侥幸故人仍满眼,猖狂乞食过江淮”,即描写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但是更加倒霉的事情还在等着他,据他的儿子龚橙,也就是龚孝琪说:““……有一天,有个老仆送来密缝小布包一个,我老子拆开看时,内有一笺,笺上写着娟秀的行书数行,记得是太清笔迹:‘我曹事已泄,妾将被禁,君速南行,迟则祸及,别矣,幸自爱。’

我老子看了,连夜动身向南。过了几年,倒也平安无事,戒备之心渐渐忘了。不料那年行至丹阳,在县衙里遇见一个宗人府的同事,便是他当年的赌友。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摇了两夜的摊,一夜回来,觉得不适,忽想起才喝的酒味非常刺鼻,道声‘不好’,知道中了毒。”结果就此暴卒!

龚自珍就这么被毒死了,据说主使的就是奕绘的正室的儿子,嫡子载钧。人家是皇亲国戚,龚孝琪自然斗不过。所以就一心要给自己老子报仇,就想到了借助的洋人的力量。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是其中还有一个狗头军师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而这个人就是徐三。

当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时候,其实是很犹豫不决。这些洋鬼子自诩是文明世界的文明人,英法联军曾经为了是不是干脆捣毁紫禁城或整个北京而犹豫过很久。最后决定捣毁的是圆明园这一中国皇帝的“私人财产”,以便精确打击“皇帝的傲慢和感情”。

结果英法联军到达圆明园之后,还曾被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并且已经退去。

但是就因为其中活跃着一些汉奸,如龚孝琪和徐三这种人,才终于导致了圆明园被整个烧毁了。

当年胡家在北京城就是出名的坐堂算命的世家,徐三在胡家学艺,只是这个人喜欢偷奸耍滑的。再加上以前学艺都有对外人留一手的习惯,所以徐三其实本事并不怎么样。

他出师以后在京城混不下去了,结果就跑到了上海去,不知道怎么在上海就结识了龚橙既龚孝琪。结果两个人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拍即合,马上就混到了一块去了。

原本按正常的情况,龚孝琪再是愤恨载钧,人家是皇亲国戚的,他也报不了仇。偏偏遇到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就是徐三撺掇着龚孝琪让洋鬼子来抢掠圆明园,为的就是圆明园之中藏着的一件宝物。

“什么宝物?”胡大爷说的故事够曲折跌宕的,大家都听的入神。这时候胡大爷只是顿了顿,就有人接口问。

胡大爷打了个哈哈,道:“什么宝物我怎么知道?”

丁立听了牙都有些痒痒的,这老头子不知道才怪了,一道关键的时候就开始打马虎眼。

“总之呢,那个徐三得了宝物,就不敢再呆到中国了。跟着一个法国军官就去了欧洲……。胡可侠出国留学的时候,曾经到处寻访过,却没有找到徐三或者是他后人的消息。”

就有人又问:“胡可侠是谁?”

这回丁立和胡大爷一起打了个哈哈,却就不说话了。不是有意隐瞒,却是事情解释起来太麻烦,而且也没有必要。

丁立现在已经可以确定,那个徐卓浩就是徐三的后代了。果然是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小子,徐三那厮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徐卓浩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77章 阳气第149章 考古队第140章 三尸虫第46章 分开行动第89章 湘西第163章 断龙脉第22章 铃铛第149章 考古队第46章 打架第120章 渡海传说第61章 火烧第90章 麻阳鬼第61章 火烧第78章 书劫第145章 放不下第39章 悟空来历第20章 上帝之手第4章 海上风暴第68章 黄岳第81章 黄浪第54章 降头第2章 海上仙山第10章 倒七关第17章 徐卓浩的祖上第16章 丁香疑案第158章 七星祝死阵第173章 “神”第12章 大河里的怪事第119章 雷印第142章 鹊巢鸠占第25章 学校第2章 海上仙山第148章 废墟第35章 请碟仙第112章 铜殿第123章 报复第147章 金杖第91章 山路第11章 铜钱第178章 猜想第48章 范青青第35章 请碟仙第130章 馒头山第29章 碟仙第11章 古麇国第17章 秘阁藏书第82章 超渡第7章 救命第178章 猜想第51章 巨人骸骨第11章 铜钱第67章 洞第145章 陷阱第91章 山路第22章 灵茶第16章 丁香疑案第22章 灵茶第134章 出错第16章 沈业第25章 盗墓贼第67章 洞第8章 警察第4节 宅蛇第34章 落入圈套第11章 铜钱第62章 辐射第39章 悟空来历第172章 偷袭第104章 浮屠第30章 梵天星辰七曜别行法第134章 除草剂第59章 石棺第145章 陷阱第108章 尸气第23章 石头山第50章 无极老母第28章 尸解仙第110章 变脸第30章 梵天星辰七曜别行法第170章 夺舍第74章 僵尸第135章 鬼洞第41章 禽兽不如第83章 来客第102章 治鬼第108章 重逢第67章 报仇第22章 龙鱼油灯第2章 海上仙山第75章 茅山术第66张 报应第13章 青铜罐子第10章 望江楼第39章 心卦第6章 登岛第94章 山水第109章 佛舍利第108章 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