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

“不好?哪里不好, 我看这儿哪哪都挺好的。”阿莱显得无所谓,对我们小题大做的反应嗤之以鼻。

“竟然觉得这儿哪哪都好你就留在这里安营扎寨吧,一会儿看见什么都别一跳三尺高。”八戒跟南希的三个手下这梁子是结定了。

“好了, 你们都不要吵了。”南希走近小叔盯着他微微颤抖着的侧脸问道:“发现什么了?”

小叔苍白的脸还是不见一丝血色, 神情显得有些恍惚。“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把吊起来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小叔还真是小题大做了。这石碑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 因为上面的警示语会在我们有幸出去后不幸地应验,不过不幸中的大幸我们这次有准备,这还要多亏了南希的先见之明。

其实我对石碑上警示语有恃无恐除了因为身上穿了设备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这警示语根本就不可能是婪兆国人所刻的,一来他们不识汉字, 二来他们不会遗弃祖宗传下的古文化用其他的文字写警示语。

那么这警示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警示语有可能是现代人刻上去的, 他们知道进去狼牙窟的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把警告刻在石碑上警示后人小心勿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婪兆国人刻上去,根据种种迹象显示狼牙窟最近几十年发生了一些变故, 里面的婪兆遗民有可能出走,逐渐适应了外面的世界也学习了汉文化,但又知道很多人对这个部落的文化虎视眈眈,所以用汉字写下诅咒的话语借此吓住那些擅入者。可是通常找到狼牙窟的都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士,大多都是民间的土夫子, 就像二叔他们, 经验丰富, 却粗枝大叶的, 就算看到了石碑上的警示语多半都会不以为然, 根本就不会细致地想它文字的出入。

其实两种可能,后者的希望不大, 首先在狼牙窟生活的人体质基本已经适应了这里面复杂的环境,而且他们体态异常,在外面生活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而且语言又不通,所以他们能学会汉字的几率本身就不大。

思虑中,南希的耐性已经磨光了,口气又冷了许多,“这石碑到底怎么了?”

小叔一直盯着那块石碑,眼中的恐惧之色有增无减,上下嘴唇轻微地动了动,声音在嗓子眼里含糊着:“这不是石碑,是石棺。”

石棺?这个结论让我有些淡定不了了。如果是石棺,那么石块上应该有缝隙,或者有棺材盖之类的,但它明显就是一个整体,就算里面是空的,也没办法往里面塞一具尸体啊?

“三爷,你是不是眼花了?这明明就是一块石碑吗?怎么被你看成石棺了?”八戒一脸“你有病吧!”看着小叔。

小叔叹了一口气,情绪比照刚才要淡定得多,“这是东夷少数部落传下来的一种密葬,把尸体放入棺椁中,将石块碾成沫儿,搅合成石浆注入棺椁中,等到石浆凝固成石块的时候,把套在外面的那层棺椁砸开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八戒脑袋一扑棱,“靠,这么个葬法活人都得累成死人,怪不得婪兆国没落了,说不定就是这样没了。”

八戒的话听起来有点颠三倒四不符合逻辑,但还是有些精华在里面的。这种葬法确实消耗人力物力,尤其在那个没有科技的年代,干点什么事都得凭借着肩膀头。如果每死一个人都要这么葬,那活人还真不如死人舒坦了。

“据我手中掌握的资料显示婪兆国主要冶炼的就是铜和陶瓷,祭祀和葬礼一般也都是铜和陶瓷,怎么这里会一口石棺呢?”对于石碑是石棺的这一观念显然南希是认同了,只是诧异为什么是石棺,而非铜棺或瓷棺。

小叔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石碑,眼神从惊恐转冷,带着一股令人闻风丧胆的狠劲儿。“石棺封尸一般都是阴胎,大人死了,胎儿还活着,而且怨气极重,所以用这种方式封住尸体,同时将那股子怨气也封在石块中。”

我想了想,还是没办法理解。“那怎么被立在这里做石碑了?”

南希上前,在距离石碑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仔细地端详了片刻,道:“或许立石碑的人不知道它是一口石棺吧。”

阿莱啐了一声,道:“切,不就是一口破棺材吗,瞧把你们几个吓得?”

八戒一听这话,眼睛瞪得溜圆,就开始破口大骂,与阿莱吵得不可开交。本想上去劝劝,但转念一想,他们一个又犟又倔一个脾气臭得跟茅坑里的石头似的,这架没法劝,只会越劝越凶。根据以往的经验,等到他们吵到高潮的时候,南希就会出口制止,心情不美丽的时候说不准还要骂他们一通,想来想去,我还是明哲保身来的实在,免得惹一身的不痛快。

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石壁上的图案吸引过去了,可能出于专业本能,首先判定它的具体年代,最起码得两千多年了。石壁虽然有画有字,但井然有序,一幅画面旁边都会相对的文字做注解,而且画风还颇有讲究,每个图形都是一笔勾勒出来的,线条简洁,却不影响要表现的内容。

我把整面墙的石画都按照顺序仔细地看了一遍,可谓受益匪浅啊。根据上面文献记载,原来古婪兆国是东夷的一个小部落,始源要追溯到大约46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声名古今的战神蚩尤。石画上面的蚩尤形象英勇逼人,四目六手,头上长着犄角,脚是牛蹄子,块头看上去要比正常人要大得多,与现有文献上记载蚩尤倒是如出一辙。

蚩尤掌管三苗九黎,是羌族与苗族的祖先,虽然统一华夏的不是蚩尤是皇帝,但看得出来当时东夷部落的先民并没有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去评价这位开元始祖,反而对他的勇猛善战歌功颂德。其实细致划分,东夷名字的由来还是在西周时期,相对周天子的西部政权,东部的部落就被他们成为东夷,其实里面包含着一些鄙夷和贬低。

古婪兆国传承了东夷擅长的历法和冶炼铜器与陶瓷的技术,后来为了扩充领土,蚩尤与黄帝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蚩尤作战十分勇猛,黄帝屡战屡被,最后请求九天玄女相助才打败蚩尤。蚩尤被斩杀之后,东夷政权凋落,绝大部分都归顺了黄帝,婪兆国在战后悄悄地转移了栖息地,远离了政治和战争。

婪兆国的转移起先并没有引起其他部落的注意,因为在众多部落中婪兆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无论是在文化造诣上还是冶炼技术上都不是出奇显眼的,不过有一传说还是引起极大的重视。

相传婪兆国的首任部落酋长,一个高大威猛形似狼的人,曾被蚩尤秘密召见命他寻访长生术。酋长接受委任以后游走五湖四海,寻访仙山,拜会仙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酋长游访至昆仑山拜访了西王母恳请她此长生之术,可是西王母只有可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没有长生术。酋长后经西王母点化,寻至蓬莱山求见东王公。东王公被他求术的坚韧所感动,不但赐他长生术还送他一只坐骑,就是上古神兽麒麟。

酋长驾着麒麟带着东王公所赐的长生术归来,至于那长生之术有没有献给蚩尤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蚩尤的寿命确实很长,如果不是死于非命,很难说他会不会长生,同时也很难断定酋长所求的长生术是否真的存在。

随着蚩尤的战败东夷部落政权的瓦解,这个秘密还是被黄帝知道了,可能出于好奇也可能出于私欲黄帝开始对这个部落施加压力。婪兆国的继任酋长受首任酋长临终嘱托,带着整个部落迁徙,在彻底摆脱外界力量的压迫后,婪兆国人也开始依照从东王公那里所求的长生术的方法修炼长生。

不知道是不是长生术起到的作用,婪兆国人确实寿命要比正常人长一些,平均寿命在一百四十几岁左右,的确是一个长寿之乡。然而这比照他们所期望的长生不老却差了相当大的一截,于是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近似于走火入魔的深入,甚至认为不够诚心诚意,所以长生术才没有奏效,于是他们又执迷于各种祭祀,想用诚心感动上天。

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得而终,直到一个人的降世这种情况才稍有改变。这个人形貌端正,虽然年代不一样了,但大众的审美观还是差不多的,从石画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帅哥颇有女人缘,而且在族人中也很有威望。原来这个帅哥是当时酋长的儿子,也就是婪兆王子。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次失败是不是成功他妈,但是种种失败似乎在预示着成功根本就没有妈。婪兆王子在族人心灰意冷的时刻突然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与世隔绝了几个世纪,不管外面的风云变化,但同时也不会得到任何对他们有益的信息,于是婪兆王子决定效仿首任酋长出去寻访仙术,希望长生术能得到完善。

这对当时身心疲惫的族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于是族人为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欢送仪式。

婪兆王子的游历并没有完整的记载,只是潦草的有那么几幅画,而且寓意还不是十分明显。石画上记录着婪兆王子拜访过仙山术士,最后一站是也是一个神秘的部落,那个部落的人有着神话中女娲的明显特征,人面蛇身,而且女人占绝大多数。没有具体记录在那个部落发生了什么事,但婪兆王子从那里回来后可谓脱胎换骨了,不似从前浪漫幼稚,而实事求是,整天把自己关在房中炼丹修术,然而这种勤奋是有后遗症的。

酋长去世后,按照族制王子应该接管酋长的身份,但王子潜心专研秘术对族中的大小事务不管不问,这就间接造成了婪兆国接近灭亡的第二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