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阳奉阴违

信使一听便不干了,高怀远在他们出发的时候交代的清楚,让各地驻军接令之后,便立即动身出发,前往他所要求的地域驻防,不得有误,现在潘福这厮居然提出来,先让他回去复命,还等他们准备好之后,再行前往,这家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居然拿高怀远的将令不当一回事!

潘戍帅,此事恐怕有所不妥吧!小的来的时候,都承旨大人说的非常明白,令你等接令之后,不得讨价还价,立即派兵出发前往他指令的地域驻防,潘戍帅却说要等些时候,待你们准备妥当之后再行出发,这岂不是违抗军令吗?

另外,小的虽然只是都承旨大人身前的一个小卒,但是却也了解都承旨大人的脾气,此次都承旨大人对于蒙古人的无理要求十分震怒,而且他决意要严防蒙古大军入境,并且把丑话也说到了前面,让我等告知各地主将,假若此次不从军令的话,那么他必将以军法\论处!还望潘戍帅莫要在这个时候触了都承旨大人的忌讳,还是速速出兵前往天水和成州为好!

别看这个信使只是高怀远身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卒,但是毕竟他跟着高怀远见惯了大人物,对于这个潘福他一点也不感到惧怕,不卑不亢的对潘福说道,而且言语之中不乏威胁的意味。

潘福一听有些生气,但是一想高怀远这才入川几天时间呀!居然先后拿掉了利州副都统司都统和沔州都统司都统两个重要的将领,把那两位倒霉蛋赶回了老家种田去了,假如他要是这次抗命不遵,不肯出兵的话,恐怕他这个都统也算是干到头了。

即便他对这个信使的强硬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敢拿他怎么样,毕竟在他来看,打狗也要看主人呀,人家可是都承旨大人手下的亲兵,即便再对自己不敬,他也不能把人家打一顿吧!

潘福沉吟了一下之后,对这个信使说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位小哥就先退下休息,本官这便召集部将,开始安排出兵之事!

信使被人带下去之后,潘福又暗中思量了一番,咬咬牙传令升帐,召集他麾下部将到都统司衙门议事。

对于这次突然间的变故,兴元府诸将也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纷纷摇头表示不敢相信,而且对于高怀远的调令也颇多微词。

这也太急了吧!今日信使刚到,便要我们立即发兵,这发兵之事岂会如此简单?咱们眼下新丁尚未操练成军,刚刚募集的新兵尚不堪用,还有粮秣等物,尚未调度,便如此出兵,根本就不可能嘛!于是听罢了潘福的简短介绍之后,立即便有人站出来表示异议。

潘福摇摇头道:此话我也已经对都承旨大人的信使说过了,但是信使的话说的明白,假如我等抗命不立即发兵的话,那么咱们这官也就等着别干了!

如此一来,看来我们也拖不下去,不如这样吧!郭兴你先帅背嵬军先行出发,哪怕是暂领两营兵马先离开兴元府,其后其余人马待准备好之后,随后赶上!另外陈方,你带游奕军也先行前往成州,假如来不及的话,也先少带一些人上路,其余的兵马随后跟上!

至于粮草之事,我还要稍等一下,和郭知府协调一下,随后发出,你等就先按我说的办吧!毕竟这次来的都承旨大人乃是当今皇上身边的新贵,咱们招惹不起他呀!假如咱们耽搁了的话,恐怕招致不喜,到时候我们恐怕都不好过!

潘福最终还是决定了发兵,但是这厮却把话说的模棱两可,表面上确实是派兵出发,其实暗中却等于告诉他手下的人,可以在路上稍稍拖延一下。

高怀远抵达仙人关之后,立即巡查了仙人关的防御情况,此地当年南宋大将吴玠,曾经在此迎击金军南侵,仙人关一战打得金军落花流水,彻底覆灭了金军由此地入川,灭宋的计划,所以仙人关的名声很大。

而眼下因为常年没有战事之后,仙人关的守军数量早已将至了一千来人,其中还不乏一些尚未淘汰裁撤的老弱之兵,这种情况让高怀远看罢之后颇为担忧,但是在巡视过仙人关之后,看罢了此地的关隘防御设施之后,高怀远还是多少安心了一点。

毕竟此地乃是四川的门户,经过四川守军多年的经营之后,此地的关城不断的加固扩建,倒也显得十分坚固,许多重要的位置都筑起了城墙,连接起来,凡是对关外的拐角高地,也都筑有石堡角楼,构筑起来了一个设施十分完善的堡垒,假如驻进一支精锐之师的话,据关而守,即便敌军数量超出守军十倍,恐怕也很难取下此地。

这才让高怀远多少放心了一些,起码在他领着亲兵到了这里之后,蒙古人来攻打仙人关,他们就不用想讨得便宜了。

这次成吉思汗以金牌给南宋,想要借道从宋境之中绕至金国后方,攻打金国,高怀远立即便想清楚了他的用意,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在他和朝中诸臣的劝诫下,赵昀早已对蒙古人心生警惕,自从赵昀登基之后,便断绝了使臣于蒙古人的交往,并且下旨令京东各地,不得于蒙古人通商,资助蒙古人。

加上不少大臣在北宋覆灭的教训下,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担心蒙古人会成为下一个女真人,所以在防备蒙古人这件事上,加上这段时间高怀远搞出来的那份民报的宣扬下,朝野基本上已经达成了以金屏宋的共识。

特别是上次他率军北伐,遭遇蒙古军攻打山东,更是引起了朝中诸臣以及军方一些将领的警觉,这一次蒙古军要借道攻金,成吉思汗其真实的目的一是想要试探南宋的态度,二是想要观察一下南宋这边的军力,根本就不是什么借道,说白了是假道灭虢的策略罢了。

所以高怀远看罢了蒙古使者送来的这块金牌和他们的充满威胁意味的国书,当即便大怒了起来,心道假如自己没有出现在这段历史还则罢了,而现如今他不但在南宋掌有重权,而且还正好在四川,那么这次他便不能让蒙古军在四川讨得便宜去。

心里虽然是这么想,但是毕竟他还是准备很不足,他刚刚来到四川不久,军政方面都正在整饬,尚未做好任何准备,现在蒙古军便来,显然有些让他措手不及了一些。

他眼下最心急的便是诸路大军能否在蒙古人来袭之前,按照他的吩咐,到达关外各州驻防。

而他眼下手头只有这点亲兵,即便是出仙人关,去拦截蒙古大军,也只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于是他抵达仙人关之后,便再次派出手下前往各都统司催促大军速速赶路,心中暗求蒙古人能再慢一点,让他有点准备的时间。

第66章 狼群第28章 规矩第4章 祭奠名将第108章 宵禁第326章 先礼后兵第29章 单挑第183章 兵棋推演第259章 强渡第344章 地雷第38章 马屁如潮(上)第178章 衣锦还乡第38章 马屁如潮(上)第306章 枭雄归宿第85章 正面冲突第72章 枪林第7章 降第252章 总攻第53章 哪根葱第107章 功高盖主第126章 最漫长的一天1第2章 以桃代李第22章 好事(下)第350章 措手不及第91章 喜忧参半第107章 陷阵甲第44章 承诺第330章 屠戮第203章 以暗制暗第18章 殿前都指挥使(下)第15章 班师返朝第92章 守制第289章 瓮听第35章 特种行动第77章 流云弯刀第293章 城破第374章 背后一刀第142章 芮家村第206章 互有损失第82章 老不正经第105章 揭开谜底第72章 枪林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162章 仇人相见第248章 熬鹰战法第45章 岳王后人(上)第262章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第44章 中原大定第69章 铜矿第63章 县尉之职第191章 师妹第154章 极其憋屈第75章 脱身第65章 狩猎第112章 赵昀的决定第40章 父子相见(上)第61章 贼窝第267章 四娘劝夫第134章 迎新夜宴第64章 忠顺军之变(上)第97章 挥师南下第102章 名将来投第35章 黑吃黑第201章 发动第147章 激战山口第259章 强渡第42章 伏击第58章 应诺第34章 三溪口第78章 前村第43章 落花流水第221章 发兵之争第16章 密谋第320章 军纪第87章 走马上任第139章 剑指凤翔第109章 身份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23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143章 进兵第4章 扫墓第50章 劫狱第112章 发兵鄂州第56章 贾涉之死(下)第33章 兵发通江第42章 墨水瓶第29章 危城3第186章 再露锋芒第23章 蟊贼第32章 缩小范围(下)第341章 渡口第179章 故乡依旧第188章 敌中有我第314章 见面礼第108章 火铳第85章 路遇故交第39章 水晶花镜(下)第33章 丰原布庄(上)第64章 忠顺军之变(上)第40章 父子相见(上)第27章 危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