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急转直下

一夜之间,案情剧变,两个主犯不仅在狱中“自缢”,而且留下了血书,指证会稽郡法司参军包融严刑逼供。

秉持低调的陆县令终于无法再低调下去了,和包参军公然打起了擂台,指责包参军威凌县中,逼迫官吏,并向太守薛判上书弹劾。

而提供最初案情线索并负责抓捕的张磨,忽然就销声匿迹了,贺家多方打探下落,最后只得了个“去往郡中协理公差”的消息。

顾佐自告奋勇,想去郡城寻找张磨的下落,急如热锅之蚁的金供奉本也同意了,但在临行前又被叫停了。

“不用去了。”金供奉有气无力道。

“怎么了?张刑曹是关键人证,怎能不去找?”顾佐询问。

“案子闹到韦国公那里了。”

“韦国公?谁?”

“江东道采访使,郇国公韦陟。陆县令和咱们包参军互劾,因事涉薛太守,案子交由采访使韦国公断理。”

顾佐意识到了些什么:“这位韦国公,有问题?”

金供奉叹道:“韦国公理案三日,便召陆县令和薛太守问话三日,却从未见包参军一面。”

顾佐心知不妙,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安慰道:“也许是韦国公审案的方式不同而已,说不定接下来的三日便轮到包参军了……”说到后来,自己也觉得牵强。

金供奉摇头冷笑:“适才老大人将我等召去商议时告知,韦陟理案,美酒佳肴满桌,与太守和县令边吃边谈,其乐融融。”

顾佐顿时无语,他虽然不知道韦陟,但至少明白“郇国公”、“江南东道采访使”这两个头衔意味着什么,那是在地方上顶了天的人物。

会稽郡太守薛判就已经够难缠的了,如今对面又加上一个韦陟,贺老大人能斗得过他们么?

“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人家自然是不会认的,但咱们心里清楚。原先或许还是冲着娘娘和杨相去的,此刻既然诡计被咱们戳穿,自是要撇清干系,全力自保了。”

“韦国公是李相的人?”

“说不好,就算他出头了,也不能说就是李相的人,似他这等人物,往来余地很大。只不过这件事上,他是站在老大人的对面了。”

“还有别人么?”顾佐只觉脑袋瓜子疼。一开始只是季班头,后来牵出董县尉和左县丞,接着又带出了薛太守,如今更是连韦国公都冒出来了,接下来还会有谁?

怕了怕了,顾佐小心肝直颤。

金供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也回答不了,无神的望着前方不知何处,疲倦道:“贺老大人的意思,各退一步,就此作罢,咱们不去告他们栽赃,他们也别再起旁的心思。”

“韦陟和薛判……他们同意了么?”

“白供奉已经赶往郡城了,试探韦陟和薛判的口风。”

“老大人和司马道隐有交情么?虽然龙瑞宫不干政事,但对方以妖猫栽赃,这就牵扯到修行了……”顾佐出主意。

金供奉摇头道:“交情是有几分的,但人家那边就没交情了?如今证据没了,你说司马道隐该怎么断?”

顾佐想了想,问:“张磨叛变革……投了那边?”

金供奉继续摇头:“不清楚……但陆县令这根墙头草已经倒过去了,张磨就算不倒过去,估计也不敢说话的。”

顾佐沮丧道:“难道忙活了那么久,就是这么个没头没尾的结果?”

金供奉安慰道:“你不要害怕,能威胁到你的人是董县尉,他已经死了,这件事就与你无关了。”

顾佐连忙拱手:“都是前辈关照、贺家庇护,晚辈才能苟活……但,陆县令和薛太守那边,不会记挂着晚辈吧?”

金供奉嗤笑:“咱们呐,都别太把自个儿当回事,估摸着这两位连金某都没放在心上,何况你一个小小的炼气士?”

顾佐一想是这么个理,稍觉宽心,口中连道“惭愧”。

三日之后,白供奉带回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韦陟和薛判同意了贺老大人“各退一步”的提议,但问题是他们要求贺老大人“退”的这一步有点远。

“他们要求贺老大人建观隐居,受牒入道。”金供奉在小院中向顾佐通报最新的进展。

“这......贺老大人都辞官归乡了,他们还不放心?”

“当然不放心,老大人虽说归乡,但名望依旧响于朝野,写的诗天下传唱,说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听,这一年办了两次雅集,吴中名士争相应约,往往为一名帖而头破血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样的人物,他们怎能放心?”

“老大人答应了么?”

“地方都选好了,陆县令将镜湖拨予贺家,薛判送来金饼十个,作为建观之资,韦陟手书一封,说是听闻老大人有入道之念,特送来道观牌票和匾额,连观名都替老大人想好了,名曰‘千秋观’。”

顾佐问:“立观之事归龙瑞宫管吧?司马监院能答应他们这么强来?”

金供奉道:“陆县令、薛太守一直到韦国公,层层报到龙瑞宫的,一应文书齐全。司马监院很高兴啊,特意来信询问老大人的想法,说是有老大人加入,定为江东道门盛事。你说,老大人还能怎么办?”

对方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如山岳当头压来,压得贺家毫无脾气。贺老大人当然可以梗着脖子不与苟同,但贺家毕竟在会稽郡,受地方辖制,隔三岔五不时为难一下,贺老大人没事,贺家几十口子却受不了。

明明是贺老大人受了委屈,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可最后却好似对方占理一般,步步紧逼,关键受害之人还得按着人家的要求照做,感谢人家没把自己弄死,这世道,上哪说理去?

到了秋天的时候,千秋观便告落成,贺老大人无奈,终于上书陛下,言明自己有入道之心,从此两耳不闻世事,一心潜修。

陛下感贺老大人向道之心,于是下旨嘉勉,赠诗以贺,诗曰: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群英欲践别,悄然路满辉。

于是贺老大人受了道牒,迁入千秋观。

既然选择了低头,自是要把头低到底,低到让对方满意,否则低头就没有了意义,反而后患无穷。贺家将西江边的老宅全数交还县中,用来“置换”镜湖,围着千秋观重建宅院,于入冬之前搬了过去。

隔了不久,老大人新作传出,送往长安,算是对陛下最后的应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作传出,江东上下皆安,据说韦国公十分满意,再赠十万钱,以为贺老大人修道炼丹之资。

第九十一章 南诏,我来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庭辩(续)第一百二十七章 庭辩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参第十一章 岱岳馆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治水第六十二章 四合一第二十一章 拘押第一百三十四章 拦阻第二十章 报效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阴元君第二十二章 顾跑跑第九十六章 风袋(祝王大芋生日快乐)第一百零八章 熟悉的灵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锁云宫第一百五十四章 震怒第七十四章 执杖第二十二章 赏格第九十章 雷法第四十五章 为了理想第一百一十四章 绿意第六十五章 夷吾(为国家一级演员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二合作者(为李萌新周岁加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火龙真人和棋局第二十三章 新的验证方式第九章 兄弟第一百四十五章 典当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二阶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公众道馆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元婴第九十八章 守战第十七章 淘汰第八十九章 可请我了么第九十七章 外门、内门和拜师第六十九章 作价第四十六章 行军第九十八章 守战第五十九章 听空海说法第七十章 第五界第一百零九章 人口问题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坑第五十五章 泰山压顶第五十八章 试飞第三十三章 兽潮来了(为郁闷雨中盟主加更)第二十七章 放生第一百三十二章 锁云宫第四十六章 行军第二章 测压第九十二章 拜寿第八十章 题记留名第四十八章 圆满第四十七章 初生牛犊很头铁第一百一十四章 庚金云母(叩拜恒立羽大大百万打赏)第十四章 交货(祝娘扣三三和八宝妈妈生日快乐)第七十二章 揍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额第七十九章 大军第三章 护山大阵第一百零三章 翊庚金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王第六十四章 又骗我第八十二章 叶迦僧(为饭团西瓜盟主加更)第二十四章 神丹村(为钟子瑜盟主加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盘算第八十五章 没听见第九十四章 陈玄礼第四十章 金蟹第二十九章 自辩第一百二十一章 好看吗第五章 虎溪门的烦恼第八十一章 统一指挥第一百一十五章 发展目标第一百一十五章 座上客第三十章 妖道第九十八章 裴氏兄妹(为王大芋头生日加更)第十章 西南第一法司第六十章 云梦谷第四十八章 一道剑光第七十章 努力的元宝第三十章 妖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东溪记(为岳中逸云盟主加更)第四十二章 神仙般的日子第四十四章 狗血第八十章 封国第一百三十二章 锁云宫第六十八章 分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山河第四十九章 山魈第六章 信力分派(祝空仓道人生日快乐)第九十三章 挑拨第十五章 节气之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庚金云母(叩拜恒立羽大大百万打赏)第十五章 十年不如一月第一百五十九章 东溪记(为岳中逸云盟主加更)第六十三章 战争财第二十六章 我的量劫我来了第十二章 修士快班第九十四章 我投(为bistouryz盟主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撤第九十七章 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