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举荐

孙嘉淦、何显祖、曾逸书三人先行离开,走的时候孙嘉淦若有所思,何显祖神色平静,曾逸书带有喜色。

三人如此神色也是自然,孙嘉淦一心为民,更是圣人门徒,虽然大明商业大兴,由工商所给天下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不过孙嘉淦的心中依旧是重农而轻商。

虽然孙嘉淦不会刻意打压工商,可一旦农业同工商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以他心中自然是偏向于农的。何况上这份奏折之人董铭同样也是进士出身,奏折中所言又说到了孙嘉淦的心处,他自然是赞同董铭的看法。

之前同何显祖争执主要也是为了这个原因,不过在之后曾逸书所讲的那些话,也让孙嘉淦想到了一些自己之前忽略的东西,此时此刻孙嘉淦的心里正在为自己之前一直所认为正确的东西是否有所偏差而疑惑,对此略有自省,这也是他有所思的原因。

至于何显祖就平静多了,虽然和孙嘉淦争执的人是他,他也是明确表态支持工商的人。可实际上何显祖和孙嘉淦并不一样,何显祖此人说白了就是一个实际主义者,他的心里并没有真正的农商之分,之所以支持工商一来是因为他之前旧在海外,深知工商的利益,二来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朱怡成的态度。

对于何显祖来讲,这大明真正做主的人只有朱怡成一人,作为臣子当然要跟着皇帝的脚步走,大明兴商,他何显祖就支持工商,大明重农他何显祖自然要以农为本,而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虽然这事最终让曾逸书出了彩,可从朱怡成的态度来看,大明重视工商的政策依旧不变,他如此表态绝对是政治正确。

三人走后,廖焕之却是留了下来,这是朱怡成特意开口让他留下的。等殿中外人离开,只余朱怡成和廖焕之之后,廖焕之起身说道:“皇爷如此安排,臣钦佩万分,曾逸书此人为政颇有眼光,更顾全大局,臣祝皇爷慧眼识才,我大明又现良臣。”

“曾逸书的确颇有才干,这也同廖卿往日的指点分不开,我记得当年曾逸书科举之时,廖卿还是主考官吧?这么说来,他也算是廖卿的学生。”朱怡成微笑着说道。

廖焕之连忙道:“当年臣只是担此虚名而已,曾逸书可是皇爷亲点的进士,这要说起来他可是天子门生。”

“你呀你……。”朱怡成顿时摇头笑了笑,接着又道:“此事说起来也是朕疏忽了,今日这份奏折倒是提醒了朕。如今让曾逸书来挑这个担子却也适合,对此你又有何看法?”

廖焕之当然明白朱怡成问这话的意思并非是问曾逸书是否能够胜任,这点在刚才朱怡成指定让曾逸书负责此事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而现在询问只是想听听接下来的安排。

廖焕之想了想,当即提出建议,这件事想要做到全面是根本不可能的。中枢方面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做一个大概,而且在实施中也需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千万不能做一刀切的行为。

毕竟,如今大明工商大兴,对于国家强盛是有目共睹的。假如闹得地方不宁,导致工商出了大问题,那么所影响的就是整个大明的财政。如今大明财政虽然年年增加,但支出也是居高不下,除去军队投入、战舰制造等,还有大量工厂和地方的投入,甚至包括铁路的建造等等。

说白了,这些都要花钱,如果没了钱,那么一切全都进行不下去。再者,民间风气已经如此,强行扭转必然会有反弹,所以这件事是一件非常负责,也是长期的工作,短时间内恐怕看不到什么结果。

所以廖焕之提出,可以先选择产粮大省的几处为重点,以点带面缓缓而行,此外关键之处也就是曾逸书所提出的太仓之事。历朝历代都建有太仓,太仓之粮以备不需,只要朝廷手握太仓,有大量的粮食可以调动周转,至少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

边听着,朱怡成边心中表示同意,廖焕之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老成谋国的手段还是有的,做事稳妥,让人放心。

“皇爷,为了避免地方隐瞒问题,致使中枢消息闭塞,为保证言论畅通,臣请皇爷让科道介入此事,以监查天下。”

“科道?”听到这,朱怡成微微皱起了眉头,科道其实就是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尤其是后者更是科道的代表。从政治地位来讲,科道官属于清流,官员品级虽低,但其权却不小,而且清贵。

大明复国之后,重立六部同时自然也重建科道,科道对于吏治和地方的监查是本职工作,这个机构自然是不能少的。不过朱怡成并不想重蹈覆辙,以重兴之前前明时期科道造成的问题,更不愿意看见科道权利过大而导致削弱皇权的情况发生。

所以目前的科道地位虽然没变,但权利却比前明时期小得多,而且朱怡成在监查天下时更愿意通过锦衣卫等机构来进行,从而绕开科道官来进行。而现在廖焕之突然间提到了要让科道介入此事的建议,明显就是建议朱怡成适当放权给科道。

“皇爷,监查天下原本就是科道的本职,而如今我大明科道却未能尽职,实在是有些遗憾。诚然,之前科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当年太祖罢御史台,改立科道之初其用意是为了做其实事,而非用其夸夸其谈,如何用,怎么用,一切都凭皇爷一言定之。”

廖焕之自然是知道朱怡成压制科道的原因,不过科道这种清流也不能太过压制,这对于大明朝廷甚至朱怡成的名声可是弊病。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也是想让朱怡成重视这一点,同时也打算让朝廷向清流释放善意,以拉拢科道各级官员。

朱怡成仔细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廖焕之这么建议的原因,只是微微点头却不明确表示同意,反而询问如由科道介入此事的话,按照廖焕之刚才建议所说先择一处或几处进行,那么就必要要派监查御史下去办差,以配合军机处进行。

十三道监查御史自然不可能全部派出去,不过派些人倒是可以的,而且绝对不能给予普通监查御史太大的权利,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之人进行全盘指挥,对于这个人选必须要选的好,一来不能使用真正的清流,这种夸夸其谈的家伙朱怡成可以养着但绝对不能让其做事,二来这人也要对地方施政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皇爷,臣这边倒是有一个合适人选。”

“哦,你说的都察院的何人?”朱怡成问道。

廖焕之笑了笑,当即回道:“此人并非在都察院任职,其实此人正是上那份奏折的董铭,臣以为既然此事由他而起,让他担任地方监察是最合适不过的,皇爷可一旨令其由知州改任监察御史,并让其负责一道即可。”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问题第三百二十七章 明算第五百四十章 军团第五百四十七章 变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远离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三合之战(3)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脸面何在第七百三十章 论天下第八百零七章 坚守阵地第一百零八章 秋风第十五章 定君臣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越想越气第五百零三章 蒸汽机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九百九十七章 帝王不需仁德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战2第七百八十章 西北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陆风云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闲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助第八百零一章 肮脏的灵魂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决意第一百六十八章 猪队友第八百零二章 包围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大转移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六百七十六章 章程第三百零五章 血脉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规矩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七百八十二章 布局第一千三十六章 自谢于国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黄河第二百零五章 断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恩第七百七十三章 柔佛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暴怒第八百七十五章 吓死侄儿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老臣出山第八十八章 甬江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惩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二百零四章 猛冲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哈密第五百一十六章 建兴第四百五十三章 南方战局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图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华发第八百六十一章 杂记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东方的魅力第九百四十四章 相邀第一千四十三章 进退皆亡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两合则利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鉴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蒙古之战(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争吵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小仁第七百零五章 上位者的烦恼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战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助攻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下饵第三十七章 杭州大战3第二百九十四章 广东平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功爵第七百零三章 一点就通第八百零五章 火焰第五百七十九章 断尾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后方运来的东西第一千三十七章 大救星第六十五章 套路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明兴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进论势(求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君恩第八百三十六章 官邸第二百五十一章 坐守孤城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国税成型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鲜有事第八百六十章 意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五十一章 笑容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鲜有事第七百三十六章 准备还都第二百四十二章 轻取苍溪第一千四百章 求助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算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风筝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战俘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乱子第三十三章 虎视第八百五十四章 任凭于他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湖北第七百一十五章 老本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六百章 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