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武成候王翦

古丝绸之路,其实有三条路。

这是他记忆之中的,一条从陇西临桃走兰州过黄河,走武威张掖。

一条是在河套地区,从灵武过黄河,再到武威张掖。

还有一条是从武山翻过祁连山脉,进入青海沿着山阴到张掖。

华夏山脉有很明显的特点,横断山脉以北基本都是自西向东走向,而在东部,东南部为由北向南走向。

四纵四横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高原地带,大河起源,冰雪相连。

第二阶梯高原与盆地,沙漠与草原并存,着名的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等。

第三阶梯平原与丘陵相间,江河湖网密布,诸如东南丘陵,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等。

当然。

这些仅限于他在课本内了解。

至于到底怎么走,即便是他去过嘉峪关,也并不知晓,火车铁轨到底路过了哪些地方,古丝绸之路又到底经过了哪里。

只能靠人力探索。

嬴傒再次询问了关于河西一些事情之后,话锋一转,微微停顿,道:“申公子如今也二十四五了,早已束发成冠,虽然才学并不突出,但也熟读书文,如今大秦正是用人之际。”

“身为皇室子弟,也理应为我秦国效力。”

嬴城听后也是微微一顿,明白了嬴傒的意思。

公子申是他的亲叔父,想要出仕完全没必要来找他。

“不知叔父可有擅长?”嬴城问道。

公子申微微示意,回道:“通于治世,多学典章,儒学涉猎颇多。”

嬴城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叔父可有心怡之所?”

公子申摇了摇头,道:“只要能为我秦国分忧,

前往何处并不重要。”

嬴城了然,道:“内史郡之下,渭阳君举荐即可。”

嬴傒闻言,起身道:“如此,老臣替申公子谢监国提携。”

嬴城点了点头,道:“其实,在宗室,勋贵,百姓与官员之间,是存在一条鸿沟的,更像是关中,四关所在通往四边,萧关之外可以是宗室,大散关之外可以是勋贵,武关之外可以是百姓,函谷关之外可以是六国勋贵。”

“要想关中稳定并富庶,既不能关闭武关,也不能关闭萧关,当然,同为我大秦天下,更不能将关外之民视为仇敌。”

“但是,过了四关进入关中,还是要有区别的,关中富庶,却也是万千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嬴城大概率明白了宗室到底想要干什么。

就目前而言。

宗室子弟还有很多处于闲置的状态,整天无所事事,坐享其成。

而这。

就有自公子怀,公子胡亥之后,关于宗室子弟的任事。

到底要让这些人去往何处。

在大变革之际,取消了对宗室子弟的打压,宗室大概率也在思量。

而这其中。

便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教化未盛行,考官制度未明确之前,整体还是以举荐为准。

即现在。

是大秦所有权势者瓜分利益的时候。

嬴傒闻言,也是不由点头道:“即为官,理应上尊长令,下理百姓,不可荒废。”

而接下来。

客厅之内也是家事国事均在笑谈中,也算是相谈甚欢。

嬴刍也没有如刚进来般想要跟嬴城大打一架的迹象。

就在笑谈之中。

庖厨已经准备好了餐食。

算是家宴,移步来到餐厅,款待了一番,都没有走。

而是收拾行装,带着几车礼物,包括香草,绸缎,首饰,各类用品等。

尤其是。

在车后面,还带着一只羔羊,一只鸿雁,一头鹿。

这样的纳采礼,还真不是寻常人家能用的起的。

即便是赐婚。

三书六礼也是缺一不可。

聘书,礼书,迎书。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而纳采礼均为单数,对他来说只是走个流程,但礼物不可少。

只有到纳征的时候,才会以数量非常之多,价值非常昂贵之物前往。

当然。

前往武成候府,嬴城并不是主角。

嬴傒带头,嬴刍,嬴申,李贤三人跟随。

他,单纯的就是去凑个热闹。

而且。

他极有可能连王氏女的面都见不到。

无所谓了。

在监国身份上,他什么都可以做。

可在婚姻大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的份量的还是很重的。

真正先见面互相相爱的,真没有几个,尤其是身处他这个地位,婚姻自由是奢求。

不管是对他,还是对那个素未蒙面的王语嫣。

武成候府。

嬴城也是第一次来。

初次见时。

给他一种大隐隐于事的感觉。

没有其他府邸那般奢华,更没有如繁荣街道般庸俗。

一座占地近十几亩的豪院。

青砖为墙,进入里面,首先映入眼前的便是一片葱绿之色。

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又有青竹相伴,旅游胜地。

一路所见,看不到多少仆从,甚至连巡逻的护卫都没有几个,只是,勐然间,剑甲突兀的出现在了嬴城的旁边,目光幽寒的盯着一个老者。

老者不知道是武成候府的什么人,身着朴素的安静站在王翦的身后。

“嬴傒,嬴刍,嬴申,李贤见过老将军!”

见到王翦,不管是嬴傒还是嬴刍,都非常的恭敬。

“嗯!”

王翦依旧躺在长椅上面,精神头不错,但是如今的王翦垂垂老矣,甚至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

“监国,长公子妃,渭阳君,山陵君,十公子。”

却是王贲,站在王翦身侧相迎,王离也站在后面,只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却显得局促了很多。

“通武侯客气,请。”嬴傒做主迎了上去。

一行人被王贲迎进了客厅。

嬴城没有进去,反而挪步来到了也没有进去的王翦身旁。

至于里面商议什么,并不在他做主的范围内。

八字一个月前就对过了,人更非王离亲女,管不了很多。

“老将军近日身体怎么样了?”嬴城轻声询问道。

“好得很呢,多谢监国挂念!”王翦拖着长音道:“去转转!”

王翦说话听起来很费劲,不过就在王翦说完,管家推来了一个两轮轮椅,轻轻的搀扶在王翦的身旁,将王翦移动在轮椅上。

嬴城并没有意外,只是让开让管家挪移。

轮椅在华夏的出现近乎和马车的出现在一个阶段。

等到王翦被挪在轮椅上面之后,嬴城便接手推着王翦在侯府转悠了起来。

似乎也因为王翦坐轮椅的缘故。

整个武成候的修出来了一条条平整无比的小路,反而令武成候府更加的幽静起来。

“兵解制老夫也听说了,目前来说并不适合于秦国。”王翦并没有多余的废话,直切正题的道:

“但兵解制是非常不错的军事制度,时机合适便可推出。”

“至于时机,有几点要注意,军功制度稳定,军心不稳之际试图军事改革,乃是大忌。”

“新政稳定,这就要看新政什么时候遍地开花了,军功制度得益于那些看不到的福利,这样的福利只有将士们感受到了,军心才能安定下来。”

“心沉,秦国经历了百余年的战争,尤其是自陛下开始征战天下以来,将士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这根线崩的很紧,需要慢慢的放松,甚至要到怠战的程度,若不如此,兵解制之下,反倒是会让将士变成为祸的根源。”

“主要还是,在以驻守营戍守之中,将士是只听从军令的兵器,但是兵解制,对每一个将士的思想和素质,要求都太高了。”

“可能需要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来淘汰和培养,才能实行兵解制。-”

嬴城点了点头回道:“城明白,只是略有忧虑,秦国在军事上的投入,太多了,甚至军事臃肿的问题若是无法解决,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王翦摇头道:“合则强之,分则弱之,这是必然的局面,老夫与陛下观点一致,军事力量是秦国稳定的关键。”

“况且,陛下才四十有七,还在天下四处巡视,身体健朗不像老夫这般垂垂老矣,只要陛下尚在,军事力量再臃肿也能继续维持,而你,还有很多的时间,并不着急。”

“况且,如今联姻,更有利于稳定,即便是有不好的意外,也足以稳定局面。”

嬴城内心一叹,是啊,始皇帝才四十七,虽不年轻,却也并不算老。

只是。

似乎整个大秦,从来没有想过。

始皇帝一旦驾崩,要怎么办。

夏无且在药理方面有非常高深的造诣,对针灸之术略有涉猎,而公孙光掌握望闻问切,以各种秘方治病,也就是土方治病。

公乘阳庆对人体脉络穴位有极为高深的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医家的名医均汇聚在了医治疗养司。

但是。

经过这些人的诊断。

他不知道夏无且这些人不敢说实话还是始皇帝真的没有任何问题。

总之。

始皇帝的身体,没有任何的问题。

只是有肝寒之症,劳累之隐,略微调节,注意休息即可。

这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反倒是在综合诊断之后,夏无且三人认为王翦命不久矣,需要以勐药续命,回天无术,只能靠王翦自己意志撑着。

现在的王翦就是一个药罐子。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一切安好。”嬴城叹道。

“切勿着急,一定要稳,唯稳才能安天下,不管是军事也好,还是治国也罢,亦或者处理事物,稳妥才是正解之途。”王翦两眼似未睁的说道:

“秦国现在并不需要激烈的碰撞,用时间来消磨掉所有尖锐的矛盾,是最好的方法。”

“城明白!”嬴城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可是,他不着急,时间却不等人。

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

逆天改命,谁有那样的本事。

“西进之事,老夫对陇西乃至西域了解不多,但无论驴政之事,还是西征军,均需要掌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利,方能攻无不克。”

王翦靠在轮椅上面继续道:“所谓天时,掌握四季风雨变化,北方冬日苦寒,夏日黄河泛滥,春秋用兵只在其一。”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激羌人部落四时变化,何以为生。”

“所谓地利,掌其地域变化之理,保证我秦国军备供应。”

“人和要分,一为敌,二为己,敌之人掌其军心民心权柄者之心,己之军士,不可怠战也不可骄兵,顺应人心,方能一战而成。”

“是以天时变化,水火风三者皆要了然于心,是以地利之变化,还应了然其军事力量之分布,是以人和还应了然其敌之敌顺势而变。”

王翦拖着修长而苍老的长音说道。

嬴城再次点了点头:“西进之事我会一应准备妥当之后再行图谋,目前秦国对西域的掌握近乎于无。”

“嗯,监国心中有数老夫便放心了。”王翦悠长的点头,指着一片并不是很大的鱼塘道:“就停在那儿吧!”

嬴城应声,轻轻的推着王翦前往鱼塘旁边,王翦又开始絮叨道:“君子掌握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虽说儒学不要皮脸的将这些东西都据为己有,此暂且不论。”

“这些均是老祖宗智慧的凝聚,不可荒废。”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皆不可荒废。”

“监国以经世之才,老夫不以此忧。”

“然而,凡是以极智者,皆有早夭之迹象,究其原因,人之精气神,骨肉以精血为根,灵识以元气为本,神乃性命之本,缺一不可。”

“老夫摸过监国筋骨,还算是健朗,但难保极智而弱精,在未来五年内,监国必须要保持晨起强身,午休半刻,昏时静坐,固本培元,方能支撑神气。”

“稍后老夫将《秽土》给你,你按此法养息,五年后丢弃便没有太大的干系。”

“此法来自白起,是司马错赠送于白起养息之用,但昔年贲儿杀气太重,这才转手到了老夫这里。”

“听说此法是出自司马错师门,但具体老夫也深究不到,只是此法颇有成效,主要是养息为本,贲儿以此法祛暴虐,老夫也以此法静心凝神,监国也可试试。”

第284章 西进问答第八十一章 给郭怀义的建议第179章 大秦帝国之裂变(一)第一百零三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141章 张良的马台里之惑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条规定:谋反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频阳白氏一族第二十六章 绝地翻盘,论自我攻略的重要性第212章 汧县虞子期第一百一十四章 超级作坊遇寒冬第167章 真正需要解决的困局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无私的嬴城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156章 嬴城,不过如此!第三十八章 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大秦帝国第131章 火烧胡亥府第200章 战略大调整的开始第六章 语出惊人,震惊四方第143章 天下疾苦啊第274章 朝政之诀第六十七章 大秦的工程图第二十九章 老谋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201章 指导码头建设第九十八章 积极响应的农业司第四十九章 赵高胆寒,大国工匠第二十九章 老谋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三十九章 先把皂河以西的匠作房抬走第284章 西进问答第174章 晒太阳的赵高,疯了的李斯第一十七章 计将安处,赢城的疯狂第228章 始皇帝要回来了第239章 被忽略的万世制度第175章 婚书第181章 大秦帝国之裂变(三)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亲自教导扶苏第126章 第二, 罪己诏,朕,有罪于天下第一十八章 谋反?在咸阳城谋反第258章 宏观调控货币第 160章 乱与静第六十一章 战略布局,宣传司和教化司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惊,太过妖异第193章 冯世杰陈书第二章 拯救老爹之路,任重道远第226章 微末中的问答第一百一十七章 终于给挖到了第九十二章 始皇帝的震惊第四章 契机来了,重修亲近之路第263章 分财不均啊!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愿死后入地狱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一百二十章 胡亥献礼第三十六章 一把火烧起来,连自己家也烧第133章 宠爱无双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时,春耕咯!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动的宗室第七十九章 万事俱备,飓风的形成第258章 宏观调控货币第262章 冯世杰的寻政之路第二十二章 天下权势,才刚刚开始而已第九十四章 郭怀义终于和始皇帝见面了第128章 第四,阅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频阳白氏一族第142章 因为农民,至始至终都是农民第272章 服了这个始皇帝了第九十章 促大乐司工作第五十三章 大律府,万世大秦的开始第196章 虞子期和复合弓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惊,太过妖异第六十二章 不眠的咸阳宫第280章 身后事,世事难料第150章 商税:宗货交易书第151章 白皮书和三辆马车第227章 农桑第一百二十四章 格局打开,拉开帷幕第135章 大戏开场第五十五章 法与礼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动的宗室第197章 大秦第一军械研究院第133章 宠爱无双第八十四章 望,诸君共勉第五十七章 要将权利关进笼子第八十九章 积极响应的宣传司第八十五章 没有竹简笔墨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摆,为我华夏忠魂第226章 微末中的问答第244章 限制皇权第225章 蓝田议事第八十七章 纸张的第一次应用第190章 大秦帝国之崛起(四)第七十三章 举荐老爹当个官第157章 各方反应第三十九章 先把皂河以西的匠作房抬走第203章 投入与回报第272章 服了这个始皇帝了第280章 身后事,世事难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终于给挖到了第四十八章 群臣沸腾,为母者忧思第247章 有些事从未被改变第213章 汧县五马候寿诞第一十四章 生死之局,一成足以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