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_二 流火落叶公器心

二 流火落叶公器心

曙光初上,赴商山的密使飞马疾报:商山无名谷确有军马驻扎,商君尚在谷中未出。

嬴驷不再犹豫,即刻命宫门右将带领三千铁骑飞驰商山要道,务必“请回”商君。又迅速召来国尉车英,查询商山军马系何人调遣。

片刻之后,车英进宫,出示了兵符公书,说明这一万铁骑乃先君下令秘密驻扎在商山,是为了防备楚国北进的驻军。嬴驷松了一口气问:“国尉可知,商君到商山军营,所为何事啊?”车英答道:“臣不知商君赴商山军营。纵然前往,自是国事所需,国公何虑之有?”嬴驷微笑:“楚国未犯,国中无乱,有何国事国君尚且不知?”车英默然有顷,肃然拱手道:“臣启国公,商君胸襟坦荡,尽公无私。先君在日,常未及禀报而处置急务,未尝有丝毫差错。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商君归来时自会向国公禀报。”

嬴驷笑了:“商君乃国家栋梁,本公岂能不知?然则公父新丧,人心易动。商君此举,似有不妥。国尉以为然否?”

“臣可前往,查明此事,与商君同来禀报。”

“不须如此。”嬴驷平平淡淡,“当此非常之时,请国尉调出商山军马另行驻扎,以免国人对商君颇有微词。国尉以为然否?”一副商议的口吻。

车英脸泛红潮,赳赳高声:“此兵马本与商君无关,调动与否,但凭国公!”

“如此,国尉便去处置。”嬴驷倒是丝毫不以为忤,淡漠如常。

车英大步出宫,飞身上马,带领卫队铁骑向商山疾驰而去。

商山峡谷的出口,三千铁骑列成了一个方阵守在当道,等候商鞅出山。

眼见时将正午,谷中却没有动静。正在此时,只听山谷中一阵隆隆雷声,高山上的斥候游骑飞马来报:“谷中大军,拔营而出!”宫门右将大为紧张,回身与隐蔽在大纛旗下的一个身影商议了几句,拔剑传令:“列开阵势,准备冲杀!”三名千夫长挥动令旗,铁骑分做三个方阵迅速展开,一排牛角号“呜——”地响了起来,这是发动冲锋前的第一次预备命令。六面大鼓在谷口山头一字排开,只待第二遍号声战鼓,便将催动狂飙般的冲锋。

“停!”随着一声长长的吼声,一队骑士闪电般从来路山头冲下,当先斗篷飞动者赫然是国尉车英。

右将出列,高声禀报:“报国尉,谷中叛军冲出,末将奉命堵截!”

车英面色铁青,厉声斥责:“何来叛军?收起阵形!”

三千铁骑刚刚收拢,谷中大军隆隆开出,遥遥可见当先大旗下一领红色斗篷,竟是公主荧玉。旁边的领军大将是精瘦的山甲,谁也没有看到商君。右将本想上前拦截,但有国尉车英在此,只好悻悻地向身后旗下看了一眼,勒马观望。

出谷大军见铁骑方阵堵在谷口,国尉车英立马阵前,自然勒马停骑。荧玉尚在惊讶,车英已单骑出列高声问道:“敢问公主,商君何在?”

“车英,你率铁骑堵在谷口,意欲何为?”荧玉沉着脸问道。

车英:“禀报公主,国君命我调出商山兵马,并无他事。”

右将也单骑上前:“禀报公主,末将奉国公之令,务必请回商君。请公主见告,商君现在何处?”

荧玉冷笑:“请回商君?用得着么?退下!山甲,向国尉禀明军情。”

山甲:“禀报国尉,商君已命令我军开出商山,向国尉请示驻扎地点。”

“好。大军北上,驻扎咸阳东南灞水北岸。”车英说完,命令谷口骑兵闪开道路,谷中大军隆隆开出。车英走马荧玉身旁,低语几句,荧玉顿时面色涨红:“车英,我先回咸阳。”打马一鞭,疾驰北去。

车英回身向愣怔的右将厉声命令:“回军咸阳!”

这宫门右将虽不属国尉管辖,然车英毕竟是新军统帅,身边又正有商山开出的新军一万骑兵,纵想滞留,也怕祸及自身,只好下令撤回咸阳。

荧玉回到咸阳,马不停蹄地直入宫中。车英说的情势令她震惊莫名,如何嬴驷骤然间就要“请回”商鞅?这个侄儿的变化竟如此之快?难怪那天晚上无论她怎么说,商鞅都坚持调出商山兵马。要是按照她的主意,这支军马还不成了商鞅谋反的证据?真真的岂有此理!

刚刚掌灯,嬴驷正在书房浏览近日商君批阅过的公文,一阵急促的脚步夹着内侍的惊叫,荧玉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嬴驷抬起头一看,训斥内侍:“公主进宫,有何惊慌?下去!”又起身作礼,请姑母入座。荧玉不顾满头大汗,厉声问:“嬴驷,商鞅何罪?要派兵马缉拿!”

嬴驷先笑了:“姑母何出此言?商君进入商山军营,国中流言纷纷。侄儿派人请商君回来,以正视听,何来缉拿之说?”

“嬴驷,你可知商君为何要进商山军营?”

“如若知晓,何须问之。”嬴驷摇摇头。

荧玉从大袖拿出一支亮晶晶的铜管:“打开看看,这是何物?”

嬴驷接过,拧开铜帽,抽出细细一卷绢帛打开,赫然便见公父手迹:“一万铁骑,常驻商山,不听兵符,唯听商君号令!秦公嬴渠梁二十四年三月。”嬴驷看得清楚,立即明白这是公父临终前留下的秘密手令,心中暗暗惊讶,脸上却是平静如常:“那,商君是劳军去了?”

“嬴驷啊嬴驷,你机心何其多也!”荧玉对这个侄儿素来呵护,却想不到他离开十多年竟有如此大的变化,心中又气又急,满面涨红道:“我来告诉你:这道密令是二哥留给我的,言明只要国中有变,密令即交商君之手。你当明白,你公父的用心何在?若你向世族屈膝妥协,这支兵马便是商君平乱靖难、维护新法的铁军!也是废黜你嬴驷的铁军!因了商君执意辞官,我拿出了这道手令,想劝他多留两年,辅佐于你,也可震慑世族力量。可商君坚持认为,你一定能维护新法,留下这支军队只会增加君臣猜忌,竭力要调出商山大军。我被他说服,就与他一起去了商山调出兵马。你说,你疑惑何来?你公父在日,商君多少次不及面君而紧急外出,你公父可有疑惑过一丝一毫?”荧玉愤激感慨,泪水盈眶。

“果真如此,嬴驷负荆请罪。”嬴驷深深一躬。

正在这时,车英匆匆进宫,将商山军马驻扎灞上的处置禀报明了,便辞别出宫,似乎一刻也不想在宫中逗留。

驷真有几分尴尬了,赔笑道:“敢问姑母,商君何以没有一起回来?”

“商君谋反去了!”眼见嬴驷没有丝毫悔悟,还是追问商鞅,荧玉大怒,拂袖而去。

嬴驷拿起案上那道密令端详良久,一股凉意涌上心头。

公父真道的匪夷所思,相信商鞅竟超过了相信自己。纵有君臣情谊,何至交给商鞅如此颠倒乾坤的权力?嬴驷是眼看着公父叮嘱商鞅的:“嬴驷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商君自立为秦公。”虽然惊讶,但嬴驷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他以为,公父如此遗嘱,不过是打消商鞅有可能滋生的野心,让商鞅更加忠诚地辅佐自己,权谋而已,何须当真?今日看来,绝非如此。公父当真是彻底地相信商鞅,认为只有商鞅的铁腕意志能维护新法,能稳定地推进秦国大业。嬴驷有些悲凉——公父终究是没有完全相信自己,这一点,甚至连商鞅对自己的信任也不如。对于公父的想法做法,嬴驷没有指责的权力,他毕竟离开公父的时间太长,又没有军旅磨炼,公父对自己的担心也算情有可原。可是,经受了几乎半生的苦行磨炼,以及还都后表现出的见识能力,难道还不足以消除公父对自己少年犯法所留下的阴影么?

从秘密手令看来,果真如此。骤然间,嬴驷对公父有了一种冰冷的憎恨,他从来不关心自己,从来不相信自己,从来没有给过自己一丝温暖与关怀。有的只是淡漠与疏远、冰冷与训诫、严厉与苛责。嬴驷在“放逐”中不止一次地冒出一个想法:公父要是再有一个儿子,可能自己就永远地沉沦了。目下,这个念头又一次奇异地闪现出来。公父假若不是自感衰竭,绝不会主动去接回自己。公父对自己若还有几分亲情与信任,就绝不会给商鞅“自立秦公”的权力与颠倒乾坤的一万铁骑。公父看重的,是他与商鞅共同创立的秦国变法基业,血亲继承不过是公父功业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能兼顾则兼顾,不能兼顾则牺牲,这就是他和公父关系的全部本相。

公父啊公父,你未免太多虑了,难道嬴驷就没有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

嬴驷很清楚,权衡利弊的长远基点,应该是自己的功业宏图,而不是其他。但在目下,却必须先将自己的权力真正稳固下来。这种稳固,不是满足于在公父留下的旧权力框架内与旧臣和睦相处,在表面上维护新法;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权力人马,全副身心地推行自己的权力意志。至于公父的情感意志与遗命,与自己有利者则行,与自己巩固权力不利者则不行,绝不能拘泥于公父留下的权力格局与善后成命。只有权力彻底真正地转移到自己手里,才有资格说功业,否则,一切都是受制于人的。

想到这里,嬴驷心中一闪——公父还有没有其他秘密手令牵制自己?真说不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立足于有,动作就要快,在这些密令持有者还猝不及防的时刻,就要剥夺他们的权力,将要害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再来对付那些世族。公父啊公父,不要说嬴驷不相信你的那些老臣,实在是他们对你太过崇拜太过迷恋,用你的作为丝丝入扣地苛责于我,连姑母都是如此。纵然有成,天下人也只说嬴驷靠了公父这班老臣。如果那样,嬴驷的功业何在?难道嬴驷忍辱磨炼出的胆识谋略,就要湮没在公父的影子和你这班旧臣手里?

岂有此理?嬴驷要走自己的路。

嬴驷不再犹豫,命内侍总事立即唤来堂妹嬴华。片刻之后,一个面白如雪的黑裙少女来了。没有丝毫的脚步之声,直是飘了进来一般。这是公伯嬴虔的小女儿,生在公伯与世隔绝的岁月,话语极少而又身怀惊人本领。嬴驷知道公伯的秘密,他的全部艺业都教给了这个小妹妹,那是公伯消遣岁月的唯一出路。嬴驷在这种非常时期要来这个堂妹,为的就是要做一些寻常人无法做的机密事宜。

黑裙少女嫣然一笑,默默地看着嬴驷。

嬴驷也只点点头,上前一阵低声叮嘱。

嬴华又是一笑,悄然无声地飘出了书房,一扭身踪迹皆无了。

接着,嬴驷又对奉命前来的长史连续口述三道公书,命令立即起草缮写。

咸阳令王轼大喝闷酒,自斟自饮,唏嘘叹嗟。

前天,闻听商君与公主出城,王轼得到消息飞马追赶,终于在蓝田塬下截住了商君夫妇。王轼力劝商鞅,说流言纷飞国事蹊跷,在此关键时候绝不能离开咸阳。商君却是若无其事,反倒劝他毋得多心。王轼被逼无奈,便将只有他这个咸阳令才掌握的密情和盘托出,告诉商君,落魄世族出动了,意在复出寻仇,国君暧昧,大势不明。

岂料商鞅却笑了:“王轼教我,何以处之?”

王轼慨然道:“秦公遗命,朝野皆知,何须王轼提醒?”

商鞅又笑了:“王轼,你是要我刑治世族,废黜自立?”

王轼高声道:“天下为公,有何不可?”

“不在可不可,而在当不当。王轼啊,你我都是心怀变法强秦之志入秦,而今变法有成,秦国强大,秦公却骤然病逝。当此之时,何谓朝野第一大局?”

“自然是维护新法,稳定朝局。”

商鞅肃然道:“既然如此,我若发兵废立,将会给秦国带来何种后果?世族唯恐天下不乱,我等却引出大乱之由。其时内有部族纷起,西有戎狄反水,东有六国压境;内乱外患,新法崩溃,我等变法壮志付诸东流,秦公毕生奋争亦成泡影。当与不当,君自思之。”

王轼大笑道:“商君何其危言耸听也!平乱废立,护法抚民,以商君之能,雷霆万钧,岂容四面危机?”

“王轼差矣!”商鞅扬鞭遥指道,“秦国千里河山,郡县四十三,部族三十六,世族根基极深,戎狄归化尚浅,唯四百年之嬴秦部族可聚拢全局。倘废黜嬴氏,世族与戎狄必然先乱,一旦进入大漠草原深山峡谷,何来雷霆万钧?”

“然则,新君昏昧,世族蠢蠢,岂不照样大乱?”

“君又差矣!”商鞅叹息一声,“新君护法之志毋庸置疑,此乃我长期反复查勘。假如没有成算,商鞅岂能等到今日再来理论?况且,将镇压世族这件大功留给新君,有何不好?”

“商君!”王轼热泪夺眶而出,“如此你将面临深渊,难道束手待毙么?”

商鞅坦然自若地微笑着:“王轼啊,如果需要,我们谁都会在所不辞的。护法需要力量,你等在,我也就放心了

。你回去吧。”

商鞅走了,赶上了远远等候的公主,纵马消失在蓝田塬的沉沉暮霭中。

王轼回来,觉得胸中郁闷,关起门来谁都不见,只是饮酒叹息。他想不通,为何一个人明明看见了即将来临的巨大危险,还要置若罔闻?连孔夫子都说危邦不居,商君这个大法家竟硬是不动声色,真真的无从度量。王轼始终以为,秦国世族的力量在二十多年的变法风暴中,已经萎缩到了可以忽略不计,陇西戎狄部族在上次平乱后也已经没有了叛乱能力,关中老秦人更是竭诚拥戴新法。商君一呼,万众响应,会有谁来反对?然而商君却将国情评判得那么脆弱,仿佛四面八方都潜藏着危机,这是王轼不能接受的。明明可以轰轰烈烈往前走,为什么偏偏要隐忍牺牲,将不朽功业拱手让给别人?况且,商君一人之进退,牵扯到整个一层变法大臣。若有不测变故,莫说他这个咸阳令岌岌可危,就是上大夫景监、国尉车英,以及数十名郡守县令也都成了砧板鱼肉。当此危境,岂能不竭力奋争?

商君啊商君,甘做牺牲固然令人敬佩,然则真的有价值么?

“禀报大人,国君使臣到。”仆人匆匆走进。

王轼醉眼蒙眬地站了起来,走到大厅问:“何事之有啊?”

黑衣内侍右手举起一面铜牌:“国君宣咸阳令,即刻进宫议事。”

王轼猛然清醒了。此时天色已晚,有何紧急国事?本当想问清楚,想想又作罢了,内侍奉命行事,能知晓个甚?整整衣装,匆匆登车随内侍去了。

进得宫中但见灯火明亮,却又越来越黑,感觉根本不是正殿方向。难道新君要在那座偏殿召见他?曲曲折折地走了片刻,来到一座僻静的宫中小院落前,内侍下马请王轼下车。王轼暗暗惊讶,新君竟然住在如此僻静的宫院?此时院中走出一个老内侍,身后还有一个掌着风灯的小内侍,躬身一礼,将王轼让进小院。

一座高大的石屋孤零零地矗立在院中。小内侍推开沉重的石门,老内侍恭谨躬身:“大人请进。”王轼走进屋中,只见四面石墙围满了粗简的书架,各种竹简帛书杂乱无章地堆放着,中间一张长长的白木书案,笔墨刻刀俱全,就像一个穷书吏的作坊。

“咸阳令,可知这是何处?”

王轼揶揄反诘:“我如何知晓?难道会是国君书房不成?”

老内侍微笑:“大人聪敏之极。这是太子府最重要的书房,每隔三日,新君就要回这间书房用功一夜。大人莫感委屈也。”

王轼大为惊讶间,老内侍长声宣道:“咸阳令王轼,听君书——”

王轼木然地看着老内侍展开竹简,嘶哑尖锐的声音不断颤抖着:“咸阳令王轼,才具敏捷,屡出佳策。今秦国地广人稀,耕战乏力,本公苦无良策。着王轼脱职一月,潜心谋划增长秦国人丁改变秦川盐碱荒滩之良策。策成之日,本公亲迎功臣。大秦公元年。”

怔怔地看着老内侍,王轼突然仰天大笑了。

“妙啊!好快!开始了!啊哈哈……”

夏夜长街上,一队铁甲骑士风驰电掣般飞到咸阳令官署大门。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恍如沉雷滚过,确实使安定了多年的国人大惊失色。

官署门廊下的护卫军兵尚未问话,铁甲骑士已经将他们团团圈了起来。一个身着黑色斗篷头戴黑色面罩的将军翻身下马,长剑一指:“铁骑守门!护卫百人队随我进府。”

这是嬴虔亲自出面了。他手执金令箭,带着百名锐士闯进咸阳令官署,收缴了兵符印信,亲自接掌了咸阳城防。咸阳令官署的吏员将士们骤然见到这位白发苍苍黑纱垂面的老将军全副甲胄杀气腾腾,无不胆战心惊,凛然遵命。

这时的咸阳宫中,嬴驷正与上大夫景监对弈。连下两局,嬴驷皆输,不禁一叹:“棋道亦需天分,嬴驷终究愚钝也。”

“君上行棋,轻灵飘逸,然力度不足,根基欠稳。若能兼顾根本,君上当成大器也。”

“上大夫棋力强劲,可有对手?”

“臣行棋一生,唯服商君棋道,当真天马行空。我与商君每年只下一局,二十五年,我无一制胜也。”景监大为感慨。

嬴驷心念一闪,又是商君,脸上却微笑着:“商君算力精深,常人难及也。”

景监摇头:“若论算力,商君未必超过君上与臣。商君棋道,在于大局大势审度得当,从不因小失大。”

嬴驷默然了,很不想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请景监前来弈棋,本来就是意不在棋,只是景监柔和恭谨极有分寸,一时倒觉得不好急转直下。景监却站了起来,深深一躬道:“臣启国公,臣欲归隐,写一部《棋经》,将我与商君对弈之局,一一图解评点,给后来者留下一份典籍,也一抒我胸中块垒。恳望国公允准。”

“如何?上大夫要弃国而去?”嬴驷的确感到了意外。

景监叹息一声:“君上,垂暮之臣,不可治国。历代强国大政,无不出于英年勃发之君臣。战国之世,更是如此。景监辅助先公、商君二十余年,昼夜伏身书案,耗尽精力,一身疾病,两鬓染霜。虽不到天命之年,却已是如灯将枯,不思进取,为政必自取其辱也。”嬴驷略一思忖道:“上大夫请回府养息诊病,康复后隐退不迟。”转身命内侍召来太医令,吩咐派一名医术精深的太医长住景监府诊治守护。

太医陪同,车马护送,景监默默地回去了。

车马方去,国尉车英夜半奉书,紧急来到宫中。新君说北地郡快马急报,阴山林胡部族大举南下,劫掠北地郡牛羊马匹近万头、男女人口两千余人;北地守军只有三千,无力抵挡,请求紧急救援。车英身为国尉,自然知道北地郡这北方大门的重要,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请命北上。嬴驷却没有让车英带走灞上一万精兵,而是让他从河西大营和离石要塞就近调兵。车英觉得也有道理,连夜北上,直赴河西去了。

次日清晨,嬴驷亲自来到商君府,一来向姑母荧玉谢罪,二来说要为老太后在南山一带相一块墓地建造陵园,请姑母“大驾”前去督责三位堪舆大师。这件事本是秦孝公临终遗命,也是荧玉心头之事,自然没有推诿,爽快地带着嬴驷派出的二百护送骑兵,和堪舆大师进了南山。

这天夜里,一辆篷车驶出了秦孝公生前居住的宫院,直出咸阳南门,驶向了千山万壑的苍茫南山。

(本章完)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_三 赵雍探秦国 感喟重划策第二章 国耻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条奇计第九章 吕氏新政_五 冰河解冻 新政抻着劲儿悠悠然推开第一章 暮政维艰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阳君臣第六章 风云再起_六 秋雾迷离的张氏陵园第三章 西出铩羽_五 命乖车生祸第六章 乱政亡赵_七 灭赵大战秋风扫落叶般开始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_四 雄心错断 陡陷危局第六章 乱政亡赵_八 秦王嬴政终于昂首阔步地踏进了邯郸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_二 完璧归赵 布衣特使初现锋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_六 孟子论剑示射 长歌一抒飘蓬之志诸子百家_阴阳家秦风_秦之礼仪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_五 东海之滨雷电生第十章 胡服风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强弓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_三 光怪陆离的铁血儒案经典大战_阏与之战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_一 横扫千军如卷席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_一 少壮奇才 不意遇合第七章 兴亡纵横_四 乐毅临机入咸阳秦风_秦之礼仪第一章 无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九章 吕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大秦帝国第三部中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国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四章 风云三才_四 春令定准直 秦国大政勃勃生发第十章 合纵回光_五 壮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纵第二章 栋梁摧折_三 连番惊雷震撼 汹汹天下之口失语了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_五 围魏救赵 孙膑打了千古一仗第二章 艰危咸阳_四 扑朔迷离起雷霆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轻兵袭北楚 机变平韩乱第七章 瓦釜雷鸣_五 哑巴武士做了贴身护卫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梦断关河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沟夺情明法第七章 瓦釜雷鸣_二 疲民与贵族竟有了愤怒的共鸣第六章 子楚还国_六 长歌当哭兮 大义何殇第三章 东方龙蛇_六 几番折冲 大起战云第十章 合纵回光_六 兵家奇谋 大义同心第三章 邯郸异谋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四章 暴乱潮水_三 江东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复辟旗号第五章 残政如血_四 赵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结局大秦帝国第六部《帝国烽烟》第八章 政侠发难_三 黑篷车主与神秘的工匠第十章 蒹葭苍苍_三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第七章 大成合纵_四 烈士暮年的最后决策第八章 政侠发难_三 黑篷车主与神秘的工匠第三章 邯郸异谋_二 邯郸遇奇 谨言慎行第六章 乱政亡赵_二 赵迁郭开 战国之世最为荒诞的君臣组合第五章 冬战河内_五 冬战河内 狂飙拔城楔子第八章 风雨如晦_五 箭方离弦 横摧长弓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_七 惶惶大军嗟何及第四章 咸阳初动_四 碧潭废墟的隐居夫人第三章 东方龙蛇_二 临淄霜雾浓第十章 蒹葭苍苍_三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第三章 西出铩羽_三 夤夜发奇兵第六章 乱政亡赵_五 天方艰难 曰丧厥国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_五 围魏救赵 孙膑打了千古一仗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战国乱象大演绎第五章 情变横生_七 欲将子还兮 子不我思第二章 山东雄杰_一 洛阳苏庄的故事第三章 邯郸异谋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一 章仲父当国_三 再破成例 吕不韦周旋立储经典大战_南定百越、北击匈奴之战第一章 无妄九鼎_三 九鼎梦魇 幽幽血光第六章 乱政亡赵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终究与郭开结成了死仇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万大军压顶函谷关第八章 政侠发难_五 墨家剑士受到了意外袭击第三章 安邑风云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诡云谲第五章 冬战河内_三 商旅孙吴密定策诸子百家_阴阳家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_二 苍山大师与谜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一章 初政飓风_四 旷古大旱 老话题突然重现第七章 瓦釜雷鸣_六 两样老古董:井田和奴隶第七章 兴亡纵横_一 燕山气象 赫然大邦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风沙场兮何堪国殇第五章 卫鞅入秦_二 卫鞅韬晦斡旋艰难脱身第二章 栋梁摧折_五 礼极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礼冠绝古今楔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时节的嬴政皇帝与李斯丞相第十章 偏安亡齐_二 一统棋局 最后一手务求平稳收煞大秦帝国第四部下卷第一章 暮政维艰_四 昭襄王暮定计然策第十章 合纵回光_四 赵国的最后名将与最后边兵第六章 子楚还国_六 长歌当哭兮 大义何殇第四章 风云三才_二 傲岸两布衣 论战说邦交第二章 大决泾水_三 法不可弃 民不可伤第一章 暮政维艰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阳君臣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_五 围魏救赵 孙膑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_二 惊蛰大朝 嬴政皇帝向复辟暗潮宣战第五章 术治亡韩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无天下之心哉第九章 霹雳手段_五 阴谋阳治 霹雳手段第二章 山东雄杰_三 洛阳试剑 苏秦成名不成功第七章 流火迷离_一 太庙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里嬴政皇帝踽踽独行第六章 乱政亡赵_二 赵迁郭开 战国之世最为荒诞的君臣组合第九章 纵横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维风及雨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秦亡两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历史烟雾的久远弥散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将 歧见何彷徨大秦帝国第二部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