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伐赵之谋(一)

一到王宫,秦王要群臣散去,只留下尉缭,周冲,王敖,李斯,王,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这些文武重臣,直去书房。

“韩非见过王上。”韩非向进屋的秦王施礼。

秦王拉住韩非,道:“韩非,你今天能来,寡人特高兴。”秦王派人去请韩非,说明了今天请他来是商量灭赵大计,他要是认为秦王可以辅佐就来,要是让为秦王不足辅就不用来,秦王不会勉强他,更不会治他的罪。

自从入秦以来,韩非潜心著书立说,这些书当然都是为秦王写的,但是他总是三缄其口,不愿为秦王出主意,秦王才如此传话给他。没想到,韩非竟然来了,这说明韩非已经愿意为秦王出主意了,离真正的归降已经不远了,要秦王不高兴都不行。

韩非仍然结结巴巴地道:“谢王上错爱。”向周冲行礼,道:“周大人爱护韩地之民,韩非感激不尽。”

“好好好!”周冲还没有说话,秦王就叫好了。韩非说的是韩地不是韩国,这说明韩非不再拘执于韩国一国之念中,秦王当然高兴了。

周冲还礼逊道:“周冲才智驽钝,错漏之处甚多,不敢当先生之言。这都是王上圣明,周冲无寸之功。”

韩非再次结巴,道:“周先生治理韩地之政,韩非想不到。让韩非有眼前一亮地感想。”他虽是精通帝王之术,也是不能和两千年的文明积淀相比,周冲那些措施他自然是想不到。

“你们就不要再相互谦让了,都坐下,坐下。”秦王要众人坐下,道:“今天周先生从韩地归来,鞍马劳顿,本该先休息。天下征战未息,这休息也休息得不安宁,就不休息了。寡人决定,趁热打铁,商计一下伐赵之计。”

顿了顿,道:“天下虽大。楚国最劲,然楚国内乱不止,则不足忧。赵魏燕齐四国中,原本是魏国最强,文侯之国,遗风尚存,数十年来遭到我大秦重创,败军覆师,割土求和,迁都大梁。已不足忧。齐国,最远之国。与大秦交好,灭齐的机会还不成熟。要想灭齐必先灭掉赵魏两国。

“燕国,国小兵弱,前有赵国屏障,数十年来少与我大秦交兵,不必考虑。寡人以为四国之中首先要灭的就是赵国。赵国武灵王遗教之国,民风强悍,士民好斗,最是天下劲兵处。兵利弓劲,实是我大秦的劲敌。不可轻视。

“先祖昭襄王在长平大战中获胜,却大败于城下,引为奇耻大辱,赵国实力仍强,赵国是我大秦统一路上仅次于楚国的劲敌,一定要重视。如何才能一战而下邯郸,诸位请发表高见。寡人要听你们的肺腑之言,无论你们说什么,寡人都不会怪罪。一句话,畅所欲言!”

李斯先唱赞歌,道:“王上圣明。臣到过魏国,臣虽不习兵事,但臣看得出大梁城犹如铁桶一般,守个十年八年没问题,尽管如此,魏王仍嫌不足,还不断地缮修加固。臣以为,这是好事,这说明魏王无进取之意,只图自保,王上要灭赵,正其时。”

“一个只知道往铁桶里钻的君王,必然是一个没有胆色地昏君!”秦王点评魏王。

王敖道出秦王的用意,道:“赵国是四国的屏障,赵国亡则四国不存,王上此举不是灭一赵,而是一举而灭四国。”

蒙武赞同王敖的看法,道:“没有赵国,则没有四国。先破赵,则魏齐燕三国也是指日可下。”

秦王看着众人,问道:“你们都认为先破赵为宜?”

“臣等无异议。”王他们齐道:“王上要臣等打到哪里,臣等就打到哪里,即使是刀山火海也挡不住。”

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好,虎气!韩非,你以为灭赵合适吗?”

“回王上,韩非以为先破赵为宜。然破赵仅为第一步,王上可以把破四国和破赵一起完成。”韩非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破了赵国,则秦军可以北攻燕,东伐齐,南征魏。破赵之后,秦军兵锋正锐,士气高昂,王上以泰山压卵之势,一举荡平魏齐燕三国。兵不再劳,师不再出,一举而收灭四国之功。”

这话说得很结巴,但是众人却听得如痴如醉,他一说完,齐声叫好,道:“妙计,妙计!”

秦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一把拉住韩非的手,道:“韩非,你给寡人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如此大手笔呀,就是起太公于地下,也不过如此嘛。寡人曾有言,得韩非则得天下,此言不虚也。”

不要说对韩非一直寄予厚望地秦王高兴,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兴奋,要知道韩非这条计策的确是很了不起,深思熟虑之举。

“王上,韩非待罪之身,本不该多言,然天下未一,征战不休,韩非于心不忍,不得不言,不当之处,还请王上恕罪。”韩非谦道。

秦王轻拍韩非手背道:“韩非,你过谦了,你的话让寡人豁然开朗。一举而灭四国,看似不太可能,其实可以做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在灭赵之战中,我军不能太过疲劳,方能有余力北征燕,东破齐,南伐魏。韩非,你说,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秦王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略家,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要是秦军在灭赵一战中消耗太大,则余力不足,必然要休整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良机。要知道,秦国灭了赵国,魏齐燕三国必然以为秦军一场大战下来需要休整一段时间。要是秦军不休整,直接发起进攻的话,可以打三国一个措手不及,天赐良机。

韩非看了一眼地图,道:“王上,韩非以为这事应该问缭子先生。缭子先生胸有成竹,王上垂询,必有妙计。”

不是韩非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这事还是尉缭善长,问尉缭更合适。

秦王明白韩非的意思,道:“韩非,你所想恐怕就是缭子先生所想吧。缭子先生,你以为要如何才能既要灭赵,又要保住我军的持续战力?”

第12章 如此收获(中)第16章 伐赵(一)第1章 周冲议政(五)第19章 大破李牧(五)第10章 帝王之师(五)第24章 灭三国(七)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3章 活捉韩王(上)第1章 周冲议政(七)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2章 绝处逢生(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3章 名儒来访(上)第16章 伐赵(六)第5章 新政(上)第2章 君臣欢聚(上)第9章 满载而归(上)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16章 伐赵(六)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4章 一语定乾坤(二)第8章 乱楚奇计(八)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3章 国士无双(三)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5章 新政(中)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13章 沛里英豪(十)第1章 周冲议政(八)第1章 周冲议政(八)第2章 周冲装病(下)第4章 问计(上)第14章 御驾亲征(上)第4章 寻访张良(四)第13章 绝世美人(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三)第13章 沛里英豪(七)第10章 帝王之师(八)第13章 遇刺(下)第6章 废分封(一)第5章 谏秦王(一)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34章 收复河套(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一)第7章 人生喜事(三)第10章 帝王之师(七)第8章 疲赵之计(九)第12章 胯下将军(三)第9章 声名鹊起第5章 谏秦王(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三)第7章 不富不行(下)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13章 绝世美人(四)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2章 灭韩之战(上)第24章 灭三国(二)第2章 绝处逢生(上)第16章 伐赵(二)第5章 奇书问世(上)第32章 灭楚之战(四)第11章 初识秦王(四)第1章 群英聚会(六)第33章 收复河套(三)第2章 隐居(上)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34章 收复河套(四)第13章 遇刺(中)第16 伐赵(十三)第1章 群英聚会(三)第12章 迷惑敌人(一)第12章 胯下将军(六)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3章 闹分封(三)第20章 劝降李牧(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三)第8章 疲赵之计(八)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1章 片言回天(一)第16章 伐赵(九)第7章 出使楚国(下)第9章 李牧论兵(三)第10章 帝王之师(二)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1章 人,要靠自己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3章 闹分封(二)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32章 灭楚之战(五)第5章 新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