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中

秦王拉着李牧来到屋里,请李牧坐下,直奔主题,道:“自从周平王东迁,周天子失德,不能制天下,天下不宁,先是戎蛮侵扰华夏,后是诸侯力征,五伯迭兴。五伯者虽有益于天下之兴亡,然不过是一方之霸,终不能匡复周室,一统华夏,止战息纷。

“寡人不敏,适逢此乱世,不得不起大军,欲扫灭六国,一统天下,革除积弊,开华夏之新篇章。六国之中,最强者莫过于楚,其次则是赵,李将军忠心为赵国,不过是忠于一方之国,以天下计则实害天下。寡人是想将军为寡人出计,助寡人平天下,创不世之功业,为个人计不失富贵功名,为天下计则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美哉,还请将军三思。”

一见李牧之面就开始劝降,显得太也心急了,不过秦王爱才之心也表露无遗。

李牧婉拒道:“谢王上美意,外臣身为赵国人,身为赵国之臣,上不能全赵国,下不能全于己身,为王上所执,为王上阶下囚。王上英明,招贤聚士,群贤毕集大秦朝堂,以王上之英明,贤士妙策,王上何愁不能取天下,何需李牧一败军之将出言献策。

“李牧自率军以来,初战于边地,与胡人大战数场,赖将士用命不使边境受到胡人侵犯。赵国王上英明,擢外臣于行伍之中,位列庙堂,委以重任。数与大秦交战,幸天之助李牧不曾败绩。想是李牧才穷智竭,近日数与秦战,战而无功不说,还败军覆师,丧邦辱国,当战死于疆场之上。

“可我李牧却如此无福,竟是不能象将军一样血洒疆场。为王上所俘,实是上天于我李牧不公。王上,外臣别无所求,请王上赐死李牧,以全为臣之节,李牧感激不已。”说到伤心处。眼泪又下来了。

秦王驳斥道:“将军之言差矣,不是天不眷顾将军,这是天意,天意不绝将军,要使将军大有为于世,将军何不听从天命,与寡人一道驰骋天下,扫灭列国,造福苍生。”

李牧请罪道:“外臣不识王上威德,率军与王上战。杀戮甚重,秦军死伤枕籍。血流成河,这都是外臣之罪。若王上不治外臣之罪,何以服天下?”

秦王哈哈一笑,道:“将军所言不对。战场上见面是为敌,将军身为赵将,自当忠心无二,奋死杀敌,这没什么好说地。将军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让寡人钦佩呀,为将者当若李将军才不愧是良将。寡人若是治你之罪,那才是不能服天下。

“你问问王翦蒙武内史腾。他们和你打了一仗又一仗,他们可曾对你有一点怨恨之心吗?他们还常对寡人说李将军真将才也!”

王翦接过话头,道:“王上所言极是。王翦与将军数度交手,幸王上威德得占上风,但王翦心里明白,将军给王翦造成的压力是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以将军之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机变灵活之道,王翦是自叹弗如。”

他是秦王手下头号大将,才情绝高,名满天下,李牧对他很是钦佩,他如此看重自己,李牧心里升起遇到知己之感,道:“可李牧还是败了,败得很惨。”

蒙武呵呵一笑,道:“李将军不必自责,蒙武痴长将军几岁,托一下大,分析一下战场胜败的原因。以蒙武愚见,将军并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在于庙堂之上,在战场之外。

“蒙武与赵国打了一辈子,我认为赵国的军队训练得很好,单从单兵作战能力来说赵军兵士并不比我大秦差。秦赵交战,历来是赵国败多胜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士卒不用命,也不是将领不用心不尽力,而是在于庙堂上出了问题。”

秦王接过话头道:“蒙将军所言,至理名言呐。想想当年地长平之战吧,廉颇守得好好的,阵列七星,环营数十里,这一阵势司马将军不是用过了吗?可给寡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要不是周先生奇计,寡人还真拿司马将军没办法。

“廉颇将军打定主意,先把我大秦军队消耗掉,拖累拖疲,拖到士气没了,粮食吃光了,再反击。然而,赵王却昏庸无能,中了我大秦的反间计,派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能不吃败仗吗?

“寡人也常思我大秦的制胜之道,我大秦之所以能够越战越强,不全是将士们用命之故,还在于庙堂之上运筹得法。我大秦历来是在战场上不能取胜,就把战场摆到敌国地庙堂上去,收买敌国的权臣奸佞,利用他们来达到反间撤换甚至杀掉敌国良将的目的。正是如此,我大秦才在长平一战而定天下。”

秦王说出了一个秦国崛起之后踏上争战之路的规律,秦国虽给诸侯骂为暴秦,虎狼之师,视为所向披靡,然而秦国的征战路并非一帆风顺,廉颇、赵奢、李牧都曾给秦国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在这三员赵国名将中,除了赵奢没有吃过秦国反间计的苦头外,廉颇、李牧都是因反间计而失去兵权,才有长平之败,赵国被灭之事。

对于此点,周冲大是秦王所言,道:“王上圣明,洞烛微渺!”

李牧也不得不承认秦王实事求是,泣道:“王上!”

秦王笑道:“李将军,你是赵将,你当知道廉颇将军的凄凉晚景吧?廉颇将军因长平之战缘故去了楚国,然而他忠心一片,心向赵国。当赵国再次面临我大秦兵威之时,赵王又想起他的好了,想用他,派人去探看一下。

“这人是个小人,受了郭开指使,回报说廉颇身子也不错,特能吃饭,就是喜欢跑茅厕,赵王因此而不用廉颇将军,致使一代忠良客死他乡,诚让人心痛也。赵王也真是猪,他不想想,即使如廉颇这样地将军身子不好,给他一个监军也是好的,出出主意总行吧。”

周冲给秦王地话触动了感慨,在心里念道:“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周冲的感慨中,秦王掷地有声地道:“一匹良马,难免不把车拉翻;有才情地人难免没有缺失,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寡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周先生谏寡人迎回母亲,李斯谏寡人逐客,不就是明证吗?

“寡人明晓一个理:只要是人才,不论他的出身,不论他过去做什么事,只要他忠心为我大秦,寡人一定要用!要重用!要委以重任!”

第23章 一网打尽(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3章 闹分封(八)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36章 冒顿弑父(四)第1章 群英聚会(二)第27章 伐楚之议(八)第16 伐赵(十三)第12章 胯下将军(五)第24章 灭三国(八)第9章 满载而归(上)第7章 不战而获(六)第35章 张良挂帅(四)第5章 新政(下)第27章 伐楚之议(五)第12章 胯下将军(九)第1章 周冲议政(二)第30章 一箭双雕(二)第8章 乱楚奇计(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7章 攻占邯郸(四)第2章 历史罪人(中)第5章 狼烟四起(一)第12章 如此收获(中)第5章 谏秦王(四)第16章 伐赵(二)第7章 不富不行(上)第7章 折辩荆轲(四)第13章 沛里英豪(二)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5章 狼烟四起(二)第30章 一箭双雕(六)第31章 英雄归来(五)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12章 如此收获(下)第14章 攻韩(下)第17章 攻占邯郸(十四)第3章 惊世之技(下)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4章 宫闱之乱(中)第36章 冒顿弑父(三)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26章 打造海军(二)第5章 新政(下)第2章 君臣欢聚(下)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一)第19章 大破李牧(七)第3章 闹分封(六)第22章 再商大计(一)第6章 小有收获(下)第27章 伐楚之议(一)第4章 绝世兵法(下)第8章 疲赵之计(五)第5章 新政(上)第11章 另类游学(上)第10章 破击匈奴(七)第32章 灭楚之战(九)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33章 收复河套(二)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17章 攻占邯郸(三)第4章 不解迷局(上)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二)第28章 故人归来(二)第1章 周冲议政(二)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1章 韩非出使(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15章 大战前夕(上)第10章 来者不善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22章 再商大计(二)第8章 初识名臣(下)第14章 御驾亲征(下)第11章 另类游学(上)第31章 英雄归来(三)第8章 奇招敛财(上)第7章 折辩荆轲(二)第11章 初识秦王(一)第18章 西线决战(一)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12章 如此收获(下)第5章 谏秦王(三)第16 伐赵(十三)第8章 疲赵之计(二)第4章 问计(上)第12章 胯下将军(二)第9章 大漠巨患(上)第19章 大破李牧(二)第32章 灭楚之战(十)第16章 伐赵(十)第7章 不战而获(一)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8章 西线决战(四)第4章 寻访张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