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绝世兵法(上)

不得不承认,师徒二人不仅学问不错,干体力活也不赖,就在周冲担心的时间里,师徒二人已经砍倒不少树木。

“真没想到,他们这样大学问的人搞劳动和做学问一样有效率,也许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两手抓’吧,劳动学习两不误。他们这种精神要是让现代的学生们,特别是那些为了逃避劳动课不惜装病、甚至饿病的学生知道了,不知道会不会羞愧呢?”周冲在心里很是感叹师徒二人的表现,略一计算,历史上的《尉缭子》也就一万多两万字,用纸张来书写的话,应该是足够了,道:“缭子先生,够了,够了。”

尉缭停手,耸耸膀,很是快活,道:“久了不活动活动,身子骨都有点散了,这几斧头砍得人真快活。这活也太不经事了吧,没怎么砍,就够了。”

王敖也是一脸的轻松,把斧子放在地上,双手互握,做了几个轻松的动作,吐吐气,道:“先生说到弟子心里去了,弟子真想再砍一阵呢。这下好了,有劲没地使。”

师徒二人一副轻松的舒适之态,很是享受,周冲不得不从心里感慨:“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家?这就是真正的学问家,什么事都能拿上手,不象现代社会那些所谓的学者: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要是我有相机的话,我真想把这副图画拍下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嘴上问道:“先生为何如此热爱此道?这可是为人不屑的粗活,历来只有下贱人才做。”

王敖比起尉缭少了几分持重,率先发表看法道:“先生此言不对。读书人为什么身体蠃弱,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被人称为弱书生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好逸恶劳,以为读了几本圣贤书就了不起了,自高自大。其实呢,他们读书只是泥古不化,只知一谓圣贤之言,却不知道圣贤为何所以言?更有甚者,只习一家之言,不博采众长,更不能容忍与己不同的言论,这种人只能是迂腐之人。求知嘛,要多听多看多学多经历,不同的看法弥足珍贵。先生一再告诫弟子:读书之余要勤修身,多劳作,如此一来既有一副好身板,精力也有了,读书也轻松了,一举两得之道。”他的话里流露出对尉缭的敬佩之意。

这话让人不得不想起儒家的矛盾表现,一边高唱圣人是如何如何虚心学习,不惜问道于童子,而另一方面却大搞一言堂,大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做学问嘛,各有长短,不能说你的就是对的,也不能说别人的就是错的,虚心听取,包容之才是做学问的好态度。

著名的文化浩劫“焚书坑儒”事件,正是儒家子弟的这种矛盾心态诱发的,最开始只是一些学术上的讨论,学术分岐在所难免,却上升为意气之争,再加上政治势力的介入,激怒了秦始皇,才演变成文化浩劫。

听了他的话,周冲对尉缭的钦佩之情更增几分。从历史书上知道尉缭是一个大学问家,一个大军事家,对于他的生活细节、人生信念却没有记载,周冲与之相处,方才发现他这个大活人其实比起史书的记载更加丰富、更加有内涵、更加让上钦佩,大拇指一竖,赞道:“先生之言,金石之言!”心里很是惋惜地想:“现代社会的那些厌恶劳动的学生们就该好好向缭子先生学习学习。”

“周先生过奖了。”尉缭子谦逊道:“缭子只不过是说了一点做人的道理,一些经验罢了。人之不同,经历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不能强求之。圣人不是有言‘因材施教’,王敖和我一样,喜欢劳作,我就教了他这方法。要是换作一个喜欢静思的人,这方法就不适用了。”

周冲是击掌叫好,道:“先生之言让周冲茅塞顿开。因材施教,圣人虽有是言,却给夫子们歪曲了,往往用一个尺度规范了所有的人。教得倒是中规中矩,却失去了活力,不能独立应对问题。”(按:有此等经历的朋友们不在少数吧!感叹!)

“人之不同,其天性也不同,不能泯灭其天性。”尉缭赞同周冲的看法,道:“要想一代比一代强,保持其天性,善诱之才是正途。”

周冲大加赞赏,在心里感慨道:“也许这就是战国时期能够‘百家争鸣’,而到了后世却成了儒家的‘一言堂’,中国由强转弱的一个原因吧。”

三人一边交流一些学习心得,一边把树木砍成小段,堆在一起,点上一把火,烧木取灰。

草木灰有了,三人动手挖了一个水塘,把树皮扔在里面,再把草木灰放在里面,进行浸泡。数日后,树皮变软,再把水放掉,把树皮放到一个天然石窝里捣碎。

加水制成纸浆,捞取,晒干,就得到了纸张。

纸成之时,尉缭小心地用手指头弹了弹,纸张完好无损,忍不住兴奋起来,道:“成了,成了,没破,没破。我们以往做的纸可是一弹就破,根本就没法书写。”

王敖如乃师一般表现,也在纸上轻弹几下,兴奋得叫了起来:“真神奇,太神奇了。”

对师徒二人的惊奇表现,周冲也不以为奇,在心里想:“这也惊奇?这就是古人吧,虽然聪慧过人,却难以理解超越时代的事物。要是你们知道后世有一门学科叫化学,能够进行‘无中生有’的物质的神奇转化,估计你们会得心脏病。”

人是有情感的,并非不激动,只是没有找到搏动他心神的窍门而已!高人如尉缭师徒在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面前,其表现和常人没有区别,眼里蕴含着泪水,激动难已!

“洁白如玉,欺霜赛雪!”尉缭对纸张赞不绝口,一屁股坐在一块圆石上,左手抚石,右手虚握之状悬在空中,大声道:“八体书生侍候!”

周冲一听就迷糊了,心道:“八体书生,那是谁?没听说过,会是哪位高人?”

王敖拔腿就跑,飞奔进了半仙居,很快就出来了,手里捧着一物,以唱回应尉缭的话:“八体书生来也!”

周冲看清了他手里的物事,卟哧一声笑出声来,差点笑翻在地,心里想的是:“你们这些古人,真够厉害的,这样平常的物事,居然取出如此有趣的名字!”

第7章 出使楚国(下)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5章 狼烟四起(五)第13章 遇刺(中)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七)第2章 灭韩之战(上)第13章 绝世美人(四)第3章 闹分封(四)第19章 大破李牧(二)第16 伐赵(十三)第1章 周冲议政(六)第7章 不战而获(七)第6章 官袍加身(六)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3章 绝世美人(七)第13章 绝世美人(九)第3章 闹分封(五)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8章 进军西域(一)第13章 绝世美人(十)第12章 胯下将军(七)第13章 绝世美人(八)第36章 冒顿弑父(二)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六)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8章 进军西域(二)第16章 伐赵(一)第13章 遇刺(下)第16章 伐赵(五)第3章 一点小发明(上)第16章 伐赵(十二)第13章 沛里英豪(十六)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28章 故人归来(五)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0章 绝世神医(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二)第31章 英雄归来(二)第32章 灭楚之战(五)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4章 不解迷局(下)第14章 攻韩(下)第8章 进军西域(四)第8章 疲赵之计(六)第1章 韩非出使(三)第21章 杀郭开(上)第37章 平定百越(三)第5章 一语点醒(下)第4章 宫闱之乱(上)第12章 胯下将军(六)第3章 名儒到访(下)第13章 沛里英豪(六)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28章 故人归来(三)第7章 又逢奇人第12章 里中趣闻(一)第7章 折辩荆轲(三)第9章 李牧论兵(二)第11章 另类游学(上)第36章 冒顿弑父(一)第13章 沛里英豪(七)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6章 小有收获(上)第10章 国士之礼(上)第27章 伐楚之议(三)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6章 废分封(五)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12章 如此收获(上)第9章 李牧论兵(五)第8章 进军西域(一)第8章 乱楚奇计(六)第11章 伐赵之谋(三)第7章 不战而获(六)第19章 大破李牧(三)第7章 不战而获(八)第17章 攻占邯郸(十一)第2章 攻韩之战(下)第17章 攻占邯郸(二)第13章 周冲论兵(四)第10章 帝王之师(一)第12章 里中趣闻(三)第13章 沛里英豪(十二)第3章 闹分封(四)第3章 闹分封(四)第6章 治理韩地(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三)第30章 一箭双雕(四)第18章 西线决战(十四)第1章 周冲议政(一)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2章 历史罪人(下)第16章 伐赵(二)第6章 治理韩地(二)第4章 寻访张良(七)第8章 乱楚奇计(五)第8章 进军西域(三)第12章 胯下将军(八)第2章 灭韩之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