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蒙古陈兵十万 王烁到最后关头

蒙古各部决定遵奉多尔衮的命令,集结十万大军,陈兵甘肃边界,准备进犯。

虽然各部统一了意见,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按理说,王烁大军出击陕西,内部十分空虚。十万蒙古兵打进甘肃,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问题是,打进去以后,抢到了财物妇女,这些部落应该怎么分?

有人主张多劳多得,根据出兵多少分,有人就不同意。

我们不是不想多出兵,我们的精兵不都让皇叔父摄政王调去中原了吗?我们实际人口比你们多,困难比你们大,力其实也没少出,只是没捞着在这个地方出。

真正说起来,我们比你们出的力多大了,凭什么少分?

特别是那些大盟,出兵少还想着多分东西,主张按各自人口多少来决定分多少。

那些出兵多的不干呢,我们出人又出力,凭什么不能多分?他们擎现成的还想跟我们平起平坐,有这样的道理吗?不成不成,要不我们干脆不去了,有本事你们自己去抢去!

Wωω .TтkΛ n .c o

得,还什么事儿没干,脏根本没得着呢,先为分赃打起来了。

要不蒙古那么大地方,那么多人口,倒让没几个人的满清给统治了呢,耗子扛枪,专在窝里耍横。

汉人亡国,也是这毛病。

没办法,各盟派出的带军统领,就聚集在肃州边界上开大会,商议分赃问题。

待解决了分赃问题之后,就过界占领肃州,然后一路向南烧杀抢掠。

也幸亏这帮蒙古部落为分赃一直争吵不休,耽误了进兵,不然,这时候兰州恐怕都失陷了。

王烁的工业重心已经大部分转移到兰州附近,一旦兰州失陷,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候,他就来不及对付多尔衮,而是要回军对付蒙古人了。

蒙古人杀来的消息,胡琏器的暗探早就探听到,报告给在家的梁敏和王平了。

梁敏考虑到陕西的战局,没有让胡琏器告诉王烁。

她看的很明白,陕西战场现在是个僵局,王烁以少敌多,各个地方都吃紧。从哪里调兵回援,哪里就会出现空缺,清军就会从这个地方借机杀进来。

一个战场被突破,其他战场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无法支撑。

如果发展成那种局面,就只有全军撤回兰州了。

如果王烁全军撤回,满清大军就会尾随而至,整个根据地,甚至整个西北王烁势力,就会面临彻底被消灭的危险。

只有陕西战场消灭掉豪格或者阿济格、多铎,占据了主动权,多尔衮才有可能退兵。

也只有到那时候,王烁才有能力维持住陕西战场的同时,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军对付蒙古人。

而现在这个时候,王烁绝对不能撤军。蒙古入侵的消息,还是不让他知道为好。让他专心陕北战场,直到战局出现转机,再把家里的事情告诉他。

梁敏必须在陕西战场出现转机之前,想办法破解这个危局,设法拖延或者阻挡住蒙古人的进攻。

可是,负责守卫北方的哈克什甘肃兵团只有四万骑兵,还要分布在肃州到宁夏的长长边境线上,如何能够对付的了十万蒙古骑兵的进攻呢?

而这个时候的王烁,已经连太白那块平地都要守不住了。

清军也是急眼玩命了,死命向褒谷口进攻,不计血本,王烁只能用火炮把褒谷口封住。

火炮弹药消耗太快了,后方运输能力有限,根本无法保障火炮的需求。

王烁五万步军已经消耗殆尽,手里还剩下一万来人,他不得不考虑撤进斜谷道。

身后是宽阔的平地,放清军骑军进来,他这一万步军,能平安撤回斜谷道吗?

思考许久,他还是命令撤退。

在阻挡住清军的又一次进攻之后,大部队拖着火炮,快速向后方撤去。他则跨马擎枪,立在平地的中央,等着清军的到来。

身边是三千满脸灰痕的疲惫士卒。士卒们虽然疲惫,但战斗意志不减,个个抱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大不了和清军同归于尽!

清军没有等待多久,便发动第二次进攻,轻松占领褒谷口,然后大队骑军撒马奔驰,向着平地中间的王烁和他的三千疲惫士卒冲杀过来。

看着清军骑军冲杀而来,王烁纹丝不动,身边士卒在他身后立起长盾,弯弓搭箭,准备迎击骑军的冲击。

王烁要在清军骑军接触自己战阵之前,单人独骑杀出去,打乱敌军的冲锋队形,尽量减少骑军对自己方阵的冲击力量。

不然,三千士卒恐怕阻挡不住敌军的一次冲击就被冲散,失去战斗力。

那时候,后边的主力还没有撤到斜谷道里的预设防线,他就再无能力挡住豪格大军进入渭南平原了。

到了这时候,他已经无法顾及自己的生命了。尽管,他已经爱上了穿越以后的生活,爱上了明末老百姓的朴实无华,更舍不得他四位如花似玉的夫人。

可是,正是为了这些他所爱的,他必须用生命来保卫她们。

他相信,他已经把伟人的思想,变相的传输进了根据地每一个人的心里,即使他死在这里,伟人的思想已经落地生根,觉悟了的百姓,再也不会忍受异族蹂躏,再也不会容忍封建帝王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也不会容忍不平等。

伟人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已经播下了伟人思想的种子,这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将来会不断的结籽,繁衍,最终,会在整个中原大地上茁壮生长!

即使没有他的存在,星星之火也不会熄灭,早晚有一天,会燃遍中华大地!

中华有觉悟了的百姓,就不会有大清,更不会有这个朝廷带给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华,就一定会崛起!

为了这些,值了!

看着渐渐接近的清军骑军,他举起手中的亮银枪,准备冲锋,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再为他爱着的土地和人民,为他爱着的夫人们,最后一次抵挡敌军的进攻。

就在这个时候,清军大队忽然停了下来。

尽管后面依旧尘土飞扬,大队的清军依旧在赶过来,但前面的清军却莫名其妙的停止了前进。

王烁纳闷了,他们怎么停下了呢?

满清骑军看见王烁了,给吓的。

406.大中华威服四夷 扩领土繁荣昌盛166.不堪一击78.机敏如狐251.阿济格还京祭老九偏厅内放肆出狂言77.改变策略379.机构重组王烁出兵 无人可用鳌拜掌权178.这算什么191.英灵不死222.大本营研究坑大清宋献策分析敌我情74.野性十足抱佳人 圆圆不爱吴三桂136.因式分解45.说律法李岩佩服 没盯住跑了小钰185.陕北混战成乱局 蒙古趁机袭甘肃169.褒谷道设阻击阵地 图享乐耽误时间20.杀人训练161.避免被动主动出击常委部署歼灭豪格73.视死如归354.干柴终于等到火 复社官员手脚乱177.废王公议政兴内阁调天下兵马灭王烁404.覆巢之下无完卵 大清忠臣亦有数243.洪督抚无奈做俘虏大将军不用大汉奸297.过江学习先参观 上尉讲解学级制24.与部下不分彼此 查偷袭满清显形122.过宛城突遇敌兵 思脱困军师有招146.舍身相救108.决战西宁(7)132.川茶湖茶145.吓破胆弃守襄京 输红眼难纳忠言410.四位夫人寻放松 交出权力不可行148.上帝保佑27.谈时局善意提醒 论兴衰无力回天117.惴惴不安25.偷袭宁远216.孙可望狼子野心 李定国忠心耿耿403.抚顺不保盛京危急 关键时刻就出叛徒325.只给十天难死人 大儒小儒两码事52.坤宁宫里君臣定计 承天府中宗敏拷官206.可怜文人难掌兵 错了一步步步错155.远见卓识得管家 偈语言中变历史136.因式分解181.王烁退守太白 李过坑死清军3.尼玛悲催71.县城难保194.哈克什能吹能啦 诸部落左右两难68.鼻涕眼泪横流 观伤脸红心跳78.机敏如狐84.青海危急176.清军拼死进攻 李过败守洛川151.苦无良策81.怒气难平143.强强相遇科技胜 机关算尽徒损伤32.言正朔执意挟主 诉烦恼闯王训臣136.因式分解36.发动群众250.慢慢融入搞整编 千年真理是谬误246.王烁要建蓝海军 编个册子臭大清267.西安看到新世界 各有所想主动学156.混蛋逻辑333.急火攻心难续命 老天报应是应该285.满清定下绝户计 西北忧虑武器少49.自成早朝洋相百出 军师无奈大兵进城401.到手城池难拿下 鳌拜气急怨开挂63.掩行迹分兵疾进 睿亲王名不虚传333.急火攻心难续命 老天报应是应该66.管小钰继续踢皮球 救太子王烁当傻子181.梁敏失踪90.兰州失陷119.耍点手腕159.可怜隆武空怀志 大西皇帝太荒唐354.干柴终于等到火 复社官员手脚乱364.两情相悦战书房 有情有义奇女子308.防线岌岌可危 要死先死老的147.挑拨激将坑大清 李过南下寻闯王276.木船顷刻成火海 冷笑一声夏变冬119.鸡同鸭讲差万里 明末才子须风流413.倭国天生恶奴相 长江后浪推前浪14.我本善良60.据理力争297.过江学习先参观 上尉讲解学级制123.五行阵法困敌军 世外桃源历史变173.城里城外402.嫌不专业教死尸 密谋夺城施诡计224.穷斗嘴惹烦梁敏 施大柱伤好来归91.希望渺茫289.修旧如旧防骂名 王烁定国会沙洲366.一朝天子一朝臣 破罐破摔失意人302.不管江南要打仗 李郑调兵灭满清107.决战西宁(6)176.碾伯之战49.新的配比124.转眼变脸295.发愁定国搞分裂 献策惊醒梦中人134.中原已是旦夕危 隔江犹唱后庭花39.知己难觅172.惨烈对决13.述理由定要亲往 精选人护夫安全270.养成所军事化 朱以海受不了377.债券销售一空 大炮震慑南洋38.陇中新法163.多尔衮发坏坑豪格宋献策猜谜猜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