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郑亲王临变不惊 大玉儿转换门庭

阿济格要夺济尔哈朗的权,当摄政王。

满清众王公大臣却一致谴责阿济格,支持济尔哈朗。

满清就这点好。关键时刻,大家都顾大局,不跟大明那帮臣子们一般,跟风搞“窝里斗”。

要不满清怎么能凭几十万人打下人口两亿的中国呢。

既然大家都支持,济尔哈朗就没有顾忌了,他立刻进宫向顺治和皇太后大玉儿禀报了此事。

那大玉儿更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她在皇太极封的四个福晋里面,排位第四,也就是末尾。

当然,没封福晋的,皇太极的女人多的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咱就不提了。

大玉儿排在最后,说明她并不为皇太极特别宠爱。

但就在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却不妨碍她发挥才智。

当年松锦会战,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爱其才,派了许多满汉大臣前去劝降。

洪承畴抱定必死决心,不吃不喝,绝食求死以报答崇祯对他的知遇之恩。

诸满汉大臣毫无办法。

就在这时候,大玉儿深夜到狱中独访洪承畴。

第二天,洪承畴居然乖乖答应投降皇太极了。

至于大玉儿用了什么办法,咱就不去研究了。单看她知道为皇太极解决这件大事,就足以说明,她有独到的政治眼光,有武则天那样,参与政治的本领。

皇太极死的突然,没有留下立嗣遗诏。

当时的满汉大臣,包括参与议政的八大贝勒,谁也不会想到,这大清的皇位,会传到大玉儿的儿子,八岁的福临那里去。

那时的满清,还没有汉化,并不存在一套完整的继承制度。

即便有继承制度,也应该由皇太极的大儿子,能征惯战的豪格来继承他爹皇太极的衣钵,绝对不会轮到福临,何况还没有继承制度?

没有这制度,能够继承皇位的人太多了。满清皇族,不像大明的那帮子孙,除了吃喝玩乐以外,样样稀松,那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将才。

豪格、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数不胜数!

可到最后,继承皇位的,却是大玉儿什么也不会的儿子,小娃娃福临。

虽然这是努尔哈赤子孙们互相争夺权力导致的结果,但皇太极未成年的孩子多着呢,为何会恰恰是福临?

没有大玉儿审时度势,主动拉拢多尔衮,两家联合,福临的皇位也绝对不可能得到。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大玉儿绝对是一个有独到政治眼光,知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了不起的女人。

大玉儿听了济尔哈朗带来的消息,立刻就意识到,绝对不能让阿济格得逞,不然,他们母子安全与否尚且不提,连多尔衮打下的这点江山,甚至整个大清,都有可能葬送在阿济格手里!

她立刻站在了济尔哈朗一边,询问如何应对阿济格?

从大玉儿说话的语气里,济尔哈朗听出来,太后是站在他这一边了。

可是,阿济格现在手里有兵权,他儿子劳亲又掌握着在京八旗的两白旗,真要打起来,还真是个麻烦事。

真正能听从济尔哈朗指挥的,只有他名下的镶蓝旗,那是他哥哥阿敏留下来的,其余旗主到时候能不能帮他,还不好说。

就算大家都像嘴上说的那样,一致帮他打阿济格,那也是大清自己内斗,徒然消耗自己的力量啊!

王烁在一天天壮大,他们自己却在京师里自相残杀,那大清可真的就要完了!

济尔哈朗也是多年征战疆场的人,论谋略,不比多尔衮差到哪里去。

为了大清的将来,他不能看着满清的军队再如他的父辈努尔哈赤和他爹舒尔哈齐一般自己打自己。

在京八旗绝对不能互相残杀!

他请求大玉儿,以顺治帝的名义下旨,摄政王驾崩之非常时刻,在京八旗各营戒严,所有官兵,不得离开营盘一步,派皇族黄带子子弟去各营监管。

大玉儿疑惑的问道:“各营都不能动,那你用什么和阿济格对抗呢?”

济尔哈朗叹息一声,把不能动用旗兵的理由说了。

大玉儿听了也不得不认可,看来济尔哈朗才是真正为大清着想的忠臣啊。

至于如何对付阿济格,济尔哈朗道:“这只能靠天意了。若是老天爷保佑大清,就让臣兵不血刃,把这场弥天大祸消弥于无形。

若是天要亡大清,就让阿济格得逞。倘若是那样的话,臣有一言,不知太后肯听否?”

大玉儿道:“他叔你有话尽管讲来,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拘于礼节。”

称呼都变了,说明大玉儿已经完全把希望寄托在济尔哈朗身上了。

济尔哈朗道:“倘若臣不能制服英亲王,太后可召集忠臣,能聚集多少兵马就聚集多少兵马,退回辽东,经营北方。阿济格在中原失败,太后可带着皇帝陛下,于辽东步步为营,步步退却,不与王烁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直到王烁因北边气候寒冷而停止进兵。

那时,太后手里还有兵马,足以压制女真各部即可。

非如此,则无法留下我爱新觉罗复兴之根苗啊!”

太后闻言,许久不语,然后默默点头道:“叔叔肺腑之言,大玉儿记下了。虽然会很艰难,但只要大玉儿一天不死,就一定会遵照叔叔之言办理,为爱新觉罗留下复仇的种子!”

停顿一下,又开口道:“叔叔机变、谋略,不差于皇父摄政王。大玉儿相信,叔叔定能平息叛乱,保我大清江山无虞!”

济尔哈朗苦笑道:“但愿如太后之言!为大清江山,济尔哈朗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既然已经这样了,再说别的也是多余。接下来,大玉儿就开始拉拢济尔哈朗,什么他们母子今后就要指望郑亲王了,什么以后要经常进来说会话,她一个人在这里住着也很闷的一类,多少有些不着边际。

目前看来,能保住大清江山,保住他们母子地位的,也只有济尔哈朗了。

济尔哈朗能在杀父仇人的阵营里混到现在这个地位,也绝对不是一般人。

一是他心里已经认可努尔哈赤是对的,女真不能像他父亲舒尔哈齐想的那样,各自为王,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和汉人争夺天下。

二是这个人心机城府很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他自己知道,他不是多尔衮,可以凭借自己的强势封住所有王公大臣的嘴,他不能和大玉儿有任何瓜葛。

得到了大玉儿的认可,他不敢在大玉儿那里停留,立刻出宫,去布置对付即将到京的阿济格。

5.自寻死路95.一席长谈释疑虑 为邀大功坑同胞1. 伏羌失陷73.视死如归199.律法为尊21.身后难说忠奸事 看透昏君不与谋99.哪家更好136.因式分解191.伟人胸怀学不来 坑杀鞑子最痛快329.王烁高兴乱吹牛 吓跑两个传教士119.鸡同鸭讲差万里 明末才子须风流236.李岩请罪得嘉奖清军投明成幻想150.疯狂报复80.全民皆兵99.哪家更好109.决战西宁(8)111.各有所思22.部总出巡175.铁开花弹192.防蒙古甘肃大撤退哈克什单骑闯敌营284.想和谈自取其辱 欲拒敌无力防守215.定国空有报国志 怎奈军阀内斗急211.山西叛乱遭屠戮 旧仇未报填新仇410.四位夫人寻放松 交出权力不可行130.储备粮库40.方桌会议67.忍辱负重为救太子 危急时刻女子发声86.循循善诱王烁中计 损招兑现李岩升帐113.圆圆仗义求赦免 王烁信口乱历史124.翻天覆地梁家堡 王烁百姓谝闲传168.越战越勇59.亲人叛太子重入宫 生傲骨不受嗟来食69.绿叶红花映美人 这朵鲜花我来拱318.鬼影逢夜必来 清军人心惶惶109.华北平原激战鼾 输光老本才心甘312.郑成功败退天津 鲁小钰率队失踪107.决战西宁(6)30.担心城破心急如焚 德胜门下齐呼万岁330.骑军武力不一样 八旗不是杂拌酱131.北京蠢蠢欲动 西北召开大会75.军师啰嗦明心迹 山海之战拉序幕86.火枪迎敌129.解放农奴289.修旧如旧防骂名 王烁定国会沙洲44.损大将闯王动怒 怀希望军师鼓舞267.西安看到新世界 各有所想主动学193.不能有清317.刑讯女兵寻小钰 营盘之内夜闹鬼187.嘟囔大法254.胡搅蛮缠自作死 借刀杀人重组阁295.发愁定国搞分裂 献策惊醒梦中人84.震撼之余想损招 忠言逆耳难改观178.李过学会游击战 清军高原兜圈子29.唯恐历史重演 顺军合围京师84.震撼之余想损招 忠言逆耳难改观25.掩丑行篡改历史 毁中华汉奸该杀2.这边君臣赌气 那边王烁瞎侃29.陇西已失35.皇上如热锅蚂蚁 大臣似木雕泥塑315.大度认错讨人喜 一味推脱难重用152.临行托孤12.怒其不争71.王烁好过岳爷爷 三桂欲投李自成392.关口前激战继续 玩悬的死伤更惨94.洪水吓倒多尔衮 汤泉急召范文程384.一路行军一路收 深山穷人得解救310.平原相遇争胜负 满清无惧江南兵41.话天下君臣论得失 说后事死志早已蒙62.避免冲突231.罗洛辉陷入重围 何洛会自顾不暇94.洪水吓倒多尔衮 汤泉急召范文程313.定国亲自寻小钰 献策不惯独尊病95.怪话风波17.故土难离129.范文程文过饰非 多尔衮欲霸中原374.马屁拍到马脚上 领袖原来无自由174.死守得失176.清军拼死进攻 李过败守洛川122.意淫未来188.悟道升级322.游刃有余玩个够 伤心欲绝失声哭75.撤退不及64.暗探冒死传警讯 王烁十万赌锦衣38.陇中新法105.负伤重昏迷不醒 虽戏子有情有义17.先进武器发威 小钰功不可没192.水到渠成123.五行阵法困敌军 世外桃源历史变403.抚顺不保盛京危急 关键时刻就出叛徒166.不堪一击152.满清暴行天下惊 誓不与其共戴天109.华北平原激战鼾 输光老本才心甘216.孙可望狼子野心 李定国忠心耿耿68.鼻涕眼泪横流 观伤脸红心跳319.阴魂不散天天缠 不报此仇誓不休255.满清气象为之振 王烁蛋疼造军舰68.鼻涕眼泪横流 观伤脸红心跳4.投降无门69.惺惺相惜191.英灵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