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骑射

第165章 骑射

藤条进入处理程序需要时日,部队训练也没落下。

随着马匹逐步到位,骑兵的训练就提上了日程。

沈兵和魏呴商议后,决定半天训练骑射半天训练水战。

从某方面来说骑射与水战训练差不多,都是在不平稳的状态下射箭。

但沈兵练兵之后就发现水军这百里挑一的三千精骑果然有水分,不仅有水分且这水分还相当大。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骑马或是不会射箭,而是他们不会在马上射箭。

确切的说,他们是他们大部份人习惯于在马上用弩而不是箭。

这其实是中国各国骑兵都存在的毛病,他们在人为的降低骑射的难度:

在没有马蹬和马鞍的时代只依靠双脚在马背上保持平衡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危险的,而这只是用箭的基础……箭要用双手,且还要保持一段时间瞄准目标。

用弩就不一样了,弩可以将弩架在马背上一边协助稳定一边开弩,开弩之后就可以用一手抱马头一手射击……弩不需要双手。

所以就算用弓,大多数也必须停下马后才能张弓搭箭。

结果水军这三千人中只有数十人能完成真正意义的骑射也就是在马匹奔跑时射箭。

其中最优秀的非剺莫属。

他在分配到一匹战马时就愣了老半天,并带着不敢相信的眼神一遍遍问沈兵:

“校尉,这……这真是给属下的?”

沈兵没好气的回答:

“当然!”

“每人都有,可要保护好了!”

剺应了声,便容光焕发的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一会儿爱惜的摸了摸马头一会儿又拍拍马腿,接着又熟练的翻身上马小步跑了两圈,回来就兴奋的叫道:

“校尉,是匹好马!”

“只是耐力不足,或不适合远距作战!”

这的确是个问题,中原马匹大多娇生惯养在耐力上很难跟少数民族野放的马匹相提并论。

接着剺就拿着弓箭露了一手,跨着马一边往前奔驰一边射出一箭正中靶心……所有人都看呆了,这在这时代可不是易事,尤其是那马匹的奔驰的速度。

沈兵二话不说,当下就任命剺为教头,让他传授全军骑射技术。

私下沈兵问剺是如何做到的。

剺摸了摸头,想了好半天才回答:

“其实也没什么秘决。”

“就是知道马的落点,往那方向靠……”

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习惯了这些,觉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他们那人人都会,所以让他总结经验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不过沈兵却是听明白了:

纯粹靠双脚夹住马身保持平衡是做不到的,而是要判断马的落点及位置提前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没有马蹬和马鞍的情况下解放双手。

魏呴对此有些不解:

“校尉,骑军用弩有何不可?”

“若是与敌对阵弩与弓也是各有长处……”

魏呴这话说的没错,弓和弩的确各有优缺点。

弓的特点是射速快,弩有特点是射程远。

但弩射程远仅限陆地上使用的强弩,它们可以借助腿力和腰力开弦,于是射程更大威力更强。

马背上使用的臂张弩因为同样是依靠手臂张力开弦,所以射程威力并不比弓强。

如果说臂张弩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可以长时间保持待发状态。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因为中原各国都的骑兵都是这么干,你弱我也弱大家都一样。

但是……

沈兵对魏呴说:

“有朝一日,若我军对阵的是匈奴骑兵……”

“那匈奴骑兵又人人像剺一般骑射。”

“左校尉以为孰胜孰败?”

魏呴无言以对。

因为答案很明显,臂张弩射程、威力不比弓箭强,射速却慢得多……弩发一箭弓就可发三箭,射术精湛的甚至可发五箭。

那要对上的全是如剺一般的骑兵……中原骑兵又哪还是其对手?

因此这时代中原各国与匈奴对阵大多以步克骑,也就是步兵对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之所以不敌一方面是战术还不够灵活,另一方面是骑兵的确也不适合直接与步兵面对面冲杀。

然而步兵也冲不上匈奴骑兵,是以所谓的“大胜”其实大多只是“驱赶”……匈奴觉得运动战才刚开始,而中原步兵在后头追不上,占了地后就宣布胜利了。

这其实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对“胜利”的定义有所不同:

游牧民族作战不看抢地盘,对他们来说广袤的草原到哪都一样,所以胜利应该是杀了敌国的勇士抢了敌人的女人和食物。

而农耕民族却是以地为本,攻下敌国城池占了土地就算胜利。

所以才会有许多战斗中原各国高呼大胜,而匈奴却莫明其妙不知自己损失了什么,明年等敌人退了之后再找个时间去劫掠一番呗?

最终,中原各国其实就只有一个办法抵抗匈奴,那就是修筑长城。

如果说真有什么人能正面击败匈奴的话,那就是以骑克骑的李牧了。

李牧驻守的北地也就是河套地区此时还没有长城,但却能守住,之后蒙恬收复河套也只能用建长城来挡匈奴。

28年后,刚得天下的刘邦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以步克骑能击败匈奴于是派出32万大军远征楼烦……

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白登之围后中原反过来每年要向匈奴进贡。

后人普遍认为这是刘邦刚得天下国力不强所以才有此一败。

但沈兵却觉得国力不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以步克骑注定会失败……

步兵在边境有强大的后援驱赶匈奴骑兵还可以,一旦孤军深入就必然要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战术问题:如何保障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到时匈奴骑兵利用机动性攻击补给线使补给无法运送到深入敌境的步兵,步兵岂不是要被活活饿死?

所以,若要真正的打败匈奴就只有发展骑兵以骑克骑。

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于是才有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

魏呴这时才明白沈兵的远见,应了声后就不再反对了。

(本章完)

第24章 矛盾第48章 定滑轮第20章 精锐之师第377章 误会第271章 敌人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184章 包围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309章 炫耀第344章 齐国亡第299章 圈地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23章 利润第445章 无忧公主第206章 溃逃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67章 偷袭第112章 浮桥第503章 选择第439章 降军第377章 误会第288章 请降第469章 心理压力第377章 误会第256章 新王第314章 织布机第296章 弩第425章 交河第351章 五原第324章 补贴第257章 奇人第90章 窘况第44章 通敌第358章 潜力第83章 农家第21章 火力封锁第66章 凳子第121章 蒙良第269章 狼 鹿 花第72章 面粉第12章 身卑力微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359章 通道第34章 劝降第448章 联军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506章 霍木桑第170章 收购第444章 沙尘暴第485章 迁移第75章 乐趣第364章 偷师第209章 权力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4章 工丞第209章 权力第4章 工丞第8章 公士第261章 劳力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384章 乌氏倮第176章 藤甲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11章 信第421章 巫术第547章 暴乱第388章 月氏王第223章 准备第230章 汝阴第221章 回师第506章 霍木桑第219章 战法第218章 骑射第398章 肃州第60章 贿赂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426章 绿洲第15章 釜底抽薪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88章 论农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342章 市场化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542章 补给第467章 龙城第432章 道民君第296章 弩第89章 以农治国第159章 希望第227章 反攻第59章 工师第501章 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