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惊变

疍三娘拜完,起身之后,左手牵着沈小樱,右手牵着银杏,说道:“众位妹妹,我封帘之后,这神仙洲白鹅潭,花界就以你们为首,若眼皮底下见到姐妹中有难过的关、可怜的事,妹妹们能照看的,就照看着些,这是积德,也是积福。”

沈小樱眼睛一扫,在舱内所有人脸上扫过,眼神里好像夹带刀剑似的,说道:“姐姐放心,这本是妹妹应该做的。以前神仙洲是姐姐庇护着,姐姐既然封帘,往后自然是我沈小樱替姐姐照看她们。”

舱内十几人里,就有人将头低下,有人将头偏开,银杏嘴角一斜,要冷笑不冷笑的,因疍三娘有言在先她不敢造次,就忍住了没开口。对疍三娘,众人都无话说,对沈小樱,却是有人不服。

疍三娘又举了举手,贴身侍女碧荷就带了丫鬟小厮进来,捧了八口箱笼进来,疍三娘亲手将箱笼打开,里头不是金银元宝,就是珍珠首饰,烛光之下晃得人眼睛疼,幸亏众人不是粤海花魁,就是手里抓着花行摇钱树的妈妈,眼界都不浅,也就没人因此就眼红了。

沈小樱道:“姐姐,您这是做什么?”

疍三娘道:“咱们花行之中,不怕年幼命贱,就怕年老色衰,年幼命贱的,一朝登榜走红,还有改命享福的一天,年老色衰的,没了恩客,若手中没什么积蓄,那晚景可就凄凉了。可叹许多姐妹总是今日钱今日花,都不知个节制,就算年轻时有个几年风光,却因不知积蓄,到老就过不了世。乃至冻死饿死的,我都曾见过。”

舱内八个当红的金钗,年纪都不大,对花行娘子无以为生乃至饿死只是听说,但几个妈妈却是亲眼见过的,当下脸上就露出惨然之色——就是因为见过那些惨事,所以她们才会更加贪财惜命。

“我听三少说,那北京郊外,有一些太监们出钱建的庄子,专门收留那些年老出宫无所依靠的老太监,而那些壮年太监在当权得势之时,也会对这些庄子多加照拂,因为谁也不晓得自己明日会如何,或许今日一点善心,就为明日的自己留下一条退路。我们与那些宦官一般,都是这世上的可怜人,我前年第一次当上神仙洲花魁后,就曾在妈祖娘娘驾前许下誓愿,愿竭己力,为这广州城内外的姐妹谋条后路。”

疍三娘拍了拍那些箱笼:“这一些,便是我历年所积,我想用这笔钱,在河南(注:广州人说的河南指珠江南岸一带,约今天的海珠区,当年这里还是一个岛,如果说西关是广州城的西郊,河南就是广州城的南郊)建个庄子,让将来老无所依的姐妹们,有个吃饭养老、收尸埋棺的去处。”

众人听到这里,或是惊讶,或是感激,或是佩服,别人都忙着敛财,疍三娘竟要散财!

一个妈妈道:“妹妹,这怎么可以?你既封帘,这便是你养老的钱了,都拿了出来,你往后怎么办?”

“这也不是全部,我还是留有一点梯己的。再说我有三少呢,只要三少在一日,我疍三娘就饿不死。他若不在或不要我了…那我还活着干什么?”疍三娘说到这里,声音低了下去,眼睛里带着几分看不清的味道,不过她没让这情绪发酵下去,就继续说话。

“只是这庄子的筹建,却得姐妹们帮忙,一是帮着找寻些可靠的人手,将这庄子做起来;二是把消息传出去,将那些年老无依的花娘接到庄子里去;三是以后若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对这个庄子照看一二。我是盼着姐妹们将来都有好去处,不用指望这个庄子,但有这个庄子在,便能以防万一。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明里我们尽一点善心,暗中也积一分阴德。各位姐妹,这件事情还请尽力。”

众人纷纷点头,银杏道:“姐姐说的对,这件事情大有阴德,妹妹我手头也不宽,今天先认了一千两银子。回头便让人送上船来。”

沈小樱睨而她一眼,道:“我出三千两!”

当下也有人认了几百两的,也有当场脱下几件名贵首饰的,疍三娘都不推却,亲自拿出账本一一记下了。

不觉已到四更天,东方将白,有个金钗道:“妹妹是趁着恩客睡着赶来的,看看天亮,我还是赶回去服侍吧,免得见不到人聒噪。”

于是众人趁势纷纷告辞,疍三娘亲自她们上了小艇,这才回来。

——————

珠帘已经重新卷起,吴承鉴凑了上来,贴着耳朵低声道:“说什么胡话呢!什么我不要你你就不活了。你只要开句声,我明天就娶了你。”

疍三娘浑身一颤,却还是推开了他:“别说这些胡话了!我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你爹和大少再怎么宠你,也没有抬一个花娘子进门的道理,何况我还是疍家的…我也从来就没这妄想。”

“吴家不就做生意的嘛,商贾贱业,算什么身份。”吴承鉴叹道:“再说,你比谁都干净,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

疍三娘不愿意再谈这个话题,就对周贻瑾说:“贻瑾,刚才让你见笑了。”

周贻瑾仿佛就没听见他二人刚才谈什么似的,淡淡说:“三娘真是菩萨心肠,有了这番善举,这般心胸,往后神仙洲就是再出一百个花魁,却绝没一个人能与你相提并论。”

疍三娘道:“贻瑾何必取笑我,我们这种下九流,争出来的什么名头都如同过眼云烟,我做这件事情,一来是三少提点过,二来也是尽自己一点本心。”

吴承鉴笑道:“其实她就是拿了我的钱去赚阴德,回头你到妈祖娘娘面前还愿时,记得帮我多说几句好话。远的不说,就请妈祖娘娘给大嫂托个梦,让她赶紧把我这个月的月例放下来吧。”

疍三娘赶紧拍了他两下说:“妈祖娘娘的玩笑你也敢开?”

——————

三人正说着话,通通通连响,有个中年家仆撞了进来,门口快嘴吴七叫道:“爹,你怎么来了?”

吴七他爹吴二两撞进门来,满脸大汗,见面就喊:“三少爷,快…快回家去吧!大少他…他…”

吴承鉴看他这副模样先吃了一惊:“我大哥怎么了?”

“大少快不行了!”

吴承鉴倏地站起:“长话短说,说清楚些!”

吴二两喘着气:“大少爷他…他得了急症,大夫说…很是危急,老爷,老爷让你赶紧回去!”

——————

宜和行由吴承鉴之父吴国英一手开创,吴国英论年纪也不算很老,但年轻时熬坏了身子,以至于未老先衰,前几年就退下了一线,将家业正式交给了长子吴承钧。

吴承鉴和大哥吴承钧感情深厚,吴承钧有多宠这个弟弟,吴承鉴就有多爱这个哥哥。这时听说大哥发了急症,一时心乱,什么也顾不上了,束一束衣服就要冲出去,却被周贻瑾一手拉住,叫道:“别急!事情越急,心越要定!”

疍三娘也道:“船艇慢慢开,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小心外面风大。”

吴承鉴定了定神,这才举步出了船舱,早有快艇备在那里。

周贻瑾留在花差号,其他三帮闲则都跳了上去,铁头军疤亲自掌舵。

上了快艇,吴承鉴才来得及问吴二两:“大哥不是去东莞了吗?临行前还好好的,怎么犯了急症?是中暑了?”

如今虽然已经入了秋,但广东的天气,不过中秋就说不上清凉,便是过了中秋热气也可能回扑,最近几日就是回热的天,民间俗称“秋老虎”。

吴二两看看四下,吴承鉴道:“这艇上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就直说!”

吴二两才道:“三少,我们福建那条线来的茶叶,在惠州地面丢了。”

吴承鉴惊道:“哪一批茶叶?”

吴二两道:“福建本家茶山的茶叶。”

吴承鉴又问:“丢了多少?”

“丢了多少…”吴二两口里带着哭音:“全丢了!”

吴承鉴只觉得脑子轰的一响,心道:“这下要糟!大糟特糟!”

——————

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广州便日渐繁华,尤其到了明清两季,更是富庶到了极点。清朝初年屈大均有诗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关闭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九万里神州只剩下广州一处口岸得以保留对外贸易,万国财货要进入中国、中国丝茶要出口海外,全部都得经过广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口通商”时代。至此广州取代了扬州、苏州,登上了这个时代财富的顶端。

而广州所有的对外贸易,又全部承包在十几家商行手中——也就是民间俗称“十三行”者——以十几家商行来承揽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自然是每一家都赚得金银满库。

十三行的保商承揽了全中国的海上进出口贸易,每一家的货物都包罗万有,但其中销量最大、利润最高的货物,莫过于丝、茶、瓷三项。

各大行商对外商的要求,只要不犯法禁都会尽量满足,所以各商行的货物都做得极大极杂,但一些有远见的家族则集中精力,在某项大宗货物上下功夫。

比如潘家,其最拿手的货物就是丝,而吴家则主攻茶。

宜和行在十三行中排名并不靠前,甚至就是在茶的出口量上也还不算最大,但吴家茶叶的品质却已经是公认的粤海第一。

和一些行商为求短期利益而掺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同,吴家从第一代掌门人开始就对茶叶的质量有着相当苛刻的要求,茶农茶行推销过来的茶叶,吴国英都会一袋袋地亲自过目,但凡杂有烂、死、折、霉者,不管价格多低都一概不要,由于多年来主打品质,才为宜和行的茶叶建立了良好的商誉基础。

到了吴承钧继承家业之后,为了确保货源的优质、稳定,更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吴承钧不但和福建的许多茶山包主签订了长期协议,甚至亲到福建实地勘察,命专人进驻茶山茶厂,从茶叶的采摘、复筛,到切、选、拣、炒,所有工序都有人全程监控。

在这道工序之下,最终形成了一批赫赫有名的吴氏独家茶叶,也就是吴二两所说的“本家茶山的茶”。

第一百八十七章 保商会议再启第五十四章逼供第八十三章刘全第八十九章夜香仔第五十五章疍家第一百零三章红颜知己第十八章吴家女主第二百一十三章 猜疑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死不弃第七十二章番鬼上门第一百六十二章 蔡士群的建议第一百一十四章你也不为光儿想想吗?第十三章作保第二百一十一章 加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难局第一百二十八章鸦片第一百五十一章 挤兑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见刘全第六十章留意第三十二章一家哭第二十六章惠州陆路第六十四章卖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蔡士群的建议第一百一十章昊官要娶我?第六章重病第九十四章金钗传承第二十二章后院第一百六十四章 道义之争第七十九章烟花第一百六十五章 儆猴之鸡第一百八十三章 尾声第四十六章跪求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皆谓汝附逆岂知竟是忠良第一百六十二章 蔡士群的建议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烧十三行第一百三十五章真的都成了嫁妆了第四十六章跪求第一百一十二章开战否第六十九章拜寿第二百四十一章 折堕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烧十三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相送第八十八章庶女的反抗第三十三章一路哭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京的势,广州的钱第一百四十七章茶叶被扣第一百三十四章再换新娘第三十五章晋商伸手第一百九十四章 义庄那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后继有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印度公司的股权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雨已来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珪回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生一对第三十章一个信封,一个数字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父第一百三十一章绝望第一百二十三章红货第一百一十八章且让启官坐两年第二百二十章 夫妻交心第一百章蔡家分裂第一百零六章投靠第一百二十三章红货第二百零五章 蒸汽机第四十章论商第八十四章定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京的势,广州的钱第二百一十四章 英军抵澳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见刘全第三十三章一路哭第四十八章讨债还债第一百九十章 万宝行倒了第五十六章叶家之姝第一百一十五章资源再配置第九十六章三娘的选择第一百四十八章 刘三爷失踪第一百七十八章 罅隙第一百三十三章佳人嘉客第五十三章抓内奸第一百八十三章 尾声第四十六章跪求第十章家中行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皆谓汝附逆岂知竟是忠良第一百六十一章 长线大鱼第二百三十四章 剃头换衣第九十章清算盘点第一百三十三章佳人嘉客第五十章奸细第二十章佛山陈第一百九十六章 旧缘第二百三十章 大雨话别第一百七十四章 夺船第一百九十章 万宝行倒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父第六十三章围饭第三十五章晋商伸手第八十二章翻盘第一百六十七章 任他折腾第一百九十四章 义庄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