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五口之家的收获之年

赵泗闻声退去,独留下始皇帝一人陷入了沉思。

“李信……”

这个遥远的名字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始皇帝的耳边了。

李信,绝对算得上始皇帝嫡系中的嫡系,甚至曾几何时,他对于李信的亲近和信赖比之赵泗也不遑多让……

好吧,还是差了那么一些的。

可惜,当年伐楚失败,李信耗尽了始皇帝最后一丝耐心。

始皇帝从未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李信,他第一想法甚至是给李信更多的军队让他去洗清耻辱。

可惜……

李信的消沉伤害的不仅仅是始皇帝的信任,还有始皇帝铺垫已久的谋划。

王翦复起……灭楚之后,军功封神。

在王翦的人生高光时刻,始皇帝和李信都是其中配角。

而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对于李信的消沉,始皇帝心中是有愤怒的,如果非要形容,那么大概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李信都是始皇帝面前不可提的禁忌,对于始皇帝而言,李信不仅仅是让他丢了面子那么简单。

倘若今日提起来李信的不是赵泗而是别人,始皇帝少不得又要大发雷霆。

始皇帝并不想启用李信,对于始皇帝而言,他亲手培养的爱将已经死在了那次失败的战争之中。

但是赵泗没有提前跟自己打招呼就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泗的行为代表的就是始皇帝的意志。

不管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但是作为现如今始皇帝最亲近的大臣,朝堂的文武百官都会如此认为。

赵泗之所以行事百无禁忌也正因为如此。

可是这事越想越难受,对于始皇帝而言,李信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他已经失望透顶。

赵泗亲自前去启用李信,不亚于始皇帝特意垂问。

大秦还没有危急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但是奈何赵泗这小子行事太快,事情已成定局,难不成现在特意降下一道圣旨说一切都是赵泗自作主张,李信你老实趴在家里不要出来。

那反而显得更小家子气了……

“混账东西……”

始皇帝似有些愤怒,轻锤了一下案几,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赵泗太过于亲近了一些。

“罢了……”

不过转念一想,赵泗这小子并不清楚这些陈年旧事,其中关键能够弄清楚的也没几个人。

依照赵泗这小子的性格,恐怕多半这个家伙办事的时候还在沾沾自喜自己拯救了一个消沉的将领,为大秦又做出了一番巨大的贡献。

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始皇帝想了半天,最终还是觉得这种事情上面不应该过多苛责赵泗。

赵泗,算是好心办了个坏事,至于说赵泗这小子之所以能够找到李信,恐怕背后也少不了王翦的指点。

始皇帝想明白其中关键,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笑容。

王翦现在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愧疚?后悔?还是在赎罪?

“王老将军今年多少岁了?”始皇帝忽然开口问到。

“陛下,老将军今年已经八十有三了。”一旁的中车府令黔轻声开口。

看样子是真的老了啊……

始皇帝闻声,发出了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

转念一想复又摇头失笑。

自己也是五十有三的老家伙了啊……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转眼时间,秋收将至。

距离始皇帝降徭降税至今已经将近两年。

对于大秦的百姓而言,这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遥远的琅琊……

天气依旧晴朗。

“竭,这是发放给你家的镰刀。”

当地的里正组织着村民领取官府下发的农具。

仅仅是一把镰刀罢了,但是一把镰刀就足够收割了。

竭脸上带着喜悦领过发给自己家的镰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今年换了新镰?”竭看着手中崭新的农具开口问道。

“是嘞,官府新送来的,说是铁镰,你得小心伺弄,钝了要磨,豁口了要补,若是丢了坏了就要罚金,用完记得送回来,莫要再让我上门收取。”里正笑着开口说道。

“行嘞!”竭接过镰刀笑了一下。

其实他家里也有镰刀,始皇帝降税以后,去岁家里就有了积余,有的人用积余置办了衣裳,有的修了房子,竭选择了斥巨资置办了一套农具。

是的,巨资。

一整套农具耗费了所有的积余,以至于今年过日子都苦哈哈的,但这是有意义的。

官府虽然说管发农具,可是通常不足数,因此得轮着用,常常就有人因此误了农时以至于产量不佳,而且就算偶尔发足数了,通常一家也只发一个,就像这收割所用的镰刀,一家一把如何能够?

竭置办的农具里面就有镰刀,而且是两把。

“父母亲已经年迈,受不得晒,弯不得腰,在家里收粮即可,孺子年幼,使不得镰刀,两把镰刀足够了,这多出来的一把镰刀我可以租出去借给旁人使用。”竭暗暗想到。

工具富裕的情况下,竭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出了新的想法。

回家以后,和妻子商议以后,二人一致觉得可行。

官府发下来的镰刀不用白不用不是?多出来一把镰刀又不能下崽。

因此夫妻二人决定租出去一把镰刀。

至于租金也并不是很高,只是两斗麦子罢了。

出于对大秦官府的畏惧,再加上这种事总有一种占大秦便宜的感觉,因此竭租出去的是自己置办的镰刀,至于官府下发的农具则是自己留着使用,以避免有人揭发或者农具意外损毁。

老父亲和老母亲留在家中准备饭菜,竭带着妻子和三岁的孩子来到田地之中。三岁的小孩已经会胡乱走动了,竭的妻子将孩子拴在自己腰间。

两个人在前面弯着腰并排的收割粮食,孩子则跟在后面拿个大大的背篓跟着捡落在地里的粮食。

竭一家是标准的五口之家。

老父老母已经难以参与高强度劳动,中间夫妻二人是合格的壮劳力,还有一个小娃娃跟在屁股后面。

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不消片刻就在农田之中杀了一个来回。

“伱看,我就说得置办一套农具,现在收粮食可比以前快多了,收的早还能把镰刀租给旁人,不仅如此,咱们有耕犁,耕田也会比旁人更快,如此就不会误了农时了。”竭擦了擦脸上的汗趁着稍作休息的时候洋洋自得的跟妻子炫耀自己的明智决定。

“农时哪有那么好误?”竭的妻子翻了个白眼。

“你这话说的,天不下雨自然不会误,可是倘若遇上几天,你看谁家不着急?若是下的久了,只能抢收,收的晚了,粮食都得烂在地里。”竭喝了一口井水据理力争。

“况且咱们干的快,农具还能租出去,一把镰刀租两斗粮,咱家先干完,把农具租出去,零零散散也能多攒下来好多粮食。”竭为自己的明智点了个赞。

“说恁些有甚么用?啥时候去扯布?总不能让一家子挨着冷过冬。”竭的妻子问了一句。

“收完就去扯,给爹娘和娃换身新衣服。”竭想了一下。

“我呢?你叫我光着身子过冬?”

“冬里也没甚么活,爹娘和娃剩下来的衣裳重新缝了也够咱俩凑合用了。”竭开口说道。

“今年粮食收成也不少,去年紧巴了一年,今年就算扯了衣裳去掉口粮也有富裕,你还要做甚?”竭的妻子已经有点生气了。

始皇帝降税,从十五降低为十一,天底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存压力变小了。

生存压力变小,可支配财富增多,消费自然也就随之增多。

报复性消费不至于,可是以前不避寒的衣服总得换了,家里一些急需要的东西也总得置办了,不说奢华,总得不耽误活着不是?

“我想攒攒,买个牛犊。”竭嗫嚅着开口说道。

“我算了算,再紧个两年,钱就差不多够了。”竭挠了挠头。

竭的妻子没有反驳,白了一眼也就没再说话了。

“买了牛犊以后,就不需要再置办什么东西了,以后产出来的都是富裕,才越过越好了嘞!”竭眼中带着期待。

竭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在生存压力降低以后,自然而然的开始期待更好的未来。

当然,除之之外,他还有自己的小心思。

以前粮食不富裕,养活一个娃娃就够难了,现在粮食富裕了,竭想再生养几个孩子。

一天农忙,夫妻俩又累又饿,天色已经黑暗,月光并不明朗,夫妻俩夜里又看不见东西,只能早早躺在床上。

“你做甚子,娃才睡着……”

屋子里响起来夫妻俩的窃窃私语。

“置办了耕牛以后,家里的日子以后就越来越宽裕了,现在税没那么厉害,粮食产的又多,我听说陛下还降了徭役,现在天下都是陛下治理,以后应该不会再打仗了,我想再添几个丁口,要不然就平一个,太孤零零了。”竭小声说着。

“天知道以后税还涨不涨?”竭的妻子叹了一口气。

“不知道才得早早继续,日后就算税十五也不会再那么紧巴。”

“弄疼我了……”

而这,正是丰收之下的一个缩影。

竭一家是标准的五口之家,也是标准的一夫百亩。

一家拢共一百亩田地,五个丁口。

过去的粮食平均亩产只有百斤,如果按照税十五来计算,一亩地能落在手里的粮食只有五十斤,一百亩地也就是五千斤。

一年两茬粮食,也就万斤罢了。

平均一个人一天能分配到的粮食只有五斤有余。

这意味着一个正常的家庭是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的,别说置办其他东西,就连粮食都得紧着壮劳力吃才行,农闲之时,还得去拔野菜,操持其他的,还得祈祷老天爷一年都风调雨顺,一家才能够度过一年。

而除此之外,一年还得服役两个月,这意味着本就不多的农闲时节还要被侵占。

因此竭迟迟不敢添丁,以至于夫妻二人再诞下来一子以后少有房事可言。

添丁意味着妇人会怀孕,怀孕意味着劳动力下降,人口增加又意味着口粮也会增加。

因此,普天之下的人口增长,在赵泗到来之前,都较为缓慢。

而现在,因为赵泗的缘故,粮食的亩产翻倍,税收从十五降到了十一。

还是那个五口之家,还是那一百亩地。

亩产量两百斤,一百亩就是两万斤,一年两茬就是四万斤,去掉赋税到手的粮食就是三万六千斤。

合计平均一个人一天可以分配的粮食接近二十斤。

这是从前的四倍!

而事实上,竭家里的一百亩地并不是种的全是主粮,像是边边角角之处还有田间地头的荒地,竭种的还有亩产爆炸的红薯,一年能够落在手里的红薯也有几千斤。

红薯虽然不值钱,可是他能吃,能填饱肚子。

因此,现在竭一家和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甚至于,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了添丁加口的心思。

能养的活更多人了,甚至还有富裕。

从前的一百亩地养活五口之家都稍显不足,而现在一百亩地养活个八九口都不成问题。

因此,在经过了不足一刻的片刻欢愉以后,竭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进入了贤者模式,对赵泗和始皇帝送上了由衷的赞美。

“我前些日子去城内,还听到有人非议陛下嘞。”竭自顾自的说着。

很显然,这是因为迁王陵令的执行,始皇帝因此风评受害。

“崔家都被族灭了,要说崔家也不赖嘞……”

“可是崔家也不曾给咱们一口粮食,要我说陛下只是族灭了崔家,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坏。”竭翻过身子捯饬了两下自己的婆娘。

“又在这胡言乱语了,天上的事是咱们应该操心的么?

有这功夫还不赶紧睡觉,明个还得收粮食嘞。”

竭的婆娘明显疲惫了许多。

“不是,我是说陛下可能没他们说的那么坏。”

“那可不?陛下是天大的好人呢,这群杀千刀的,连累税再涨回去才算完。”

竭想了想是这么个理。

他还想以后接着丰收呢。

第199章 石见银山和左渡金岛找到了!远海探第278章 父亲,我和二哥现在谁的产业更大呢第117章 始皇帝的恶趣味第312章 入冬第445章 陛下真的不为好圣孙考虑一下嘛?第273章 萧何的猜测和震惊第415章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第258章 赵泗再次成了蒙鼓人第138章 始皇帝认为赵泗不是忠臣!第132章 自古如此,便对么?第66章 大秦的霸道。第302章 从秦之将亡到国祚绵长第113章 定策,肃清秽人,张良计划落空!第278章 父亲,我和二哥现在谁的产业更大呢py一本书第370章 叶调来使!第146章 莫须有!第27章 这分明是石头!第153章 李斯赵泗始皇帝三人组第129章 晒盐法大成功,争端!第262章 赵高陷入了黑暗!第305章 赵泗可信么第213章 从秦王到陛下,从秦王走狗到主公,第22章 王离,被撕下了标签第204章 东郡杀戮!特务机构命名!第4章 大九州说第219章 张苍陈平,收入囊中!第170章 身世!赵泗:我还有家人?第10章 始皇帝很有自信解决这些问题第17章 大巡未尽,始皇思归!第292章 对项家和虞家的布置第532章 新秦律成!第53章 赵泗需要一个合格的老师第486章 标点符号的诞生和准备溜溜球的始皇第341章 时光飞逝第48章 我今天像我爷第409章 杀!杀!杀!第397章 又一年丰收,新年将至。第94章 值守宫门,始皇帝身体素质+1第359章 应对策略,举国抵制,项家虞家跳反第248章 李斯再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第466章 嫡庶之辩,太子太孙二储共立。第294章 赵泗!端是不当人子!第337章 赵泗一定是个好官第23章 兄日后定然平步青云!第297章 会稽大清洗第243章 胯下之辱!第547章 长大了的小稚奴第244章 捉了吧!第115章 始皇帝的贴身秘书第34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第370章 叶调来使!第168章 给李相一点小小的震撼!请假条第510章 赵泗可以叫家长!第151章 天下大变的前奏第317章 回家!第72章 始皇帝浅试躺椅第120章 始皇帝发现了华点!第26章 万一弄出来了呢?第368章 哪怕是贵族也会慌乱无措第428章 异象和认祖归宗!天生富贵!第120章 始皇帝发现了华点!第75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第105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第463章 我要做皇帝!第473章 扶苏认错第524章 传国玉玺到手!第526章 释奴令颁布,赵泗托梁换柱!第251章 始皇帝最后的宽容第4章 大九州说第142章 李斯:嘶,这是要我死啊!第442章 富贵险中求第112章 张良的毒计第117章 始皇帝的恶趣味第89章 始皇赐玉,直入宫禁,自由行走!第170章 身世!赵泗:我还有家人?第154章 始皇帝的犹豫和困扰第138章 始皇帝认为赵泗不是忠臣!第360章 难道到了现在您还在心存侥幸么?书名征集通知第18章 第一个曲辕犁的诞生!第245章 伯乐善相马,而我善相人!第541章 时光流逝第236章 入冬第260章 李斯陷入了沉思!第474章 大赦天下!今天晚点更第444章 张苍归心!第77章 恰饭饭第115章 始皇帝的贴身秘书第88章 为朕驾车!第434章 什么?主公成赵王了?第350章 当今大秦可称得上国泰民安么?第178章 农家大佬的震惊,始皇帝的小心眼!第52章 恭喜你,成为不更!第478章 大赦传胶东,张良的绝望!第268章 君臣缓和第338章 无题第64章 关于书友群和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