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聪明人真正该干的事情

让民众了解什么是民族和国家?蒙恬打从心里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是一件比任何都重要的事情。

冯劫当然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不过,他并不是那么看好关于帝国铺开教育的事情,首先交通就是一个限制,再来是师资绝对会是一个大难题。

“皇帝所说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冯劫的表情有点怪,似乎是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荒谬感,说道:“皇帝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识字,不一定是要教导什么人学会什么样的技能,更不是培养精英。”

那就对了,过去的教育一般是一对一,私塾模式的教育顶多也就是数十人。

一对一的教育一般是被用在学派,采取的就是寻找拥有天赋的人,然后进行单对单的精英教育模式,通常这种做法确实是能教育出精英,但周期总是会显得漫长,并且不一定还真的能教育出多么精英的人物。

私塾的教育是出现在大家族,他们并不对非血缘之外的人开放,哪怕是血缘关系也必须很近,一些旁支什么的也没有资格接受教育。

帝国采取的教育是个什么状况?一般是一名教师专门负责一项,极为可能面对的会是数百人乃至于是上千人。然后,又其他的教师去负责教导其它的知识,但同样面对的学生数量也是多到夸张的地步。

“那个叫什么分年级,是规划好时间,再分课。”蒙恬对此有过了解,他说:“这种教育很有效,特别只是针对识字。大概是小学用来学习识字,中学才涉及到一些技能。到了中学阶段其实就是一个甄选阶段,到了一定的年纪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天份已经能够辨别,只会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进入到高中。高中的这一部分人又将面临新一轮的甄选,极少的人才能进入到太学。”

“太学?”冯劫倒是不清楚这个,他寻思了一下。带着迷惑问道:“好多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太学这个名字倒是我唯一比较理解的一个。”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

《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上古虽然有太学。但明堂、太学混而不分,布政、祭祀、学习各种活动都搅和在一块儿,不具备封建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这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

真正的历史上还是要到了西汉时期,由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然后董仲舒的“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建议,才会真正出现太学,实际上吕哲本来是要直接称呼为“大学”。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恶趣味又犯了,结果还是取名为太学。

吕哲铺开教育,真真是没有想过说初级阶段能够培养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妖孽出来,他比谁都清楚妖孽根本不是依靠教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关。

对一个国家来说,在某一项事物上有有惊人天赋的妖孽从来都不是主力,妖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上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但国家只有妖孽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数量普通的知识份子,不然哪怕是有再惊艳的东西都没可能存世。毕竟无法复制的东西只会是玩物,只有能够复制的东西才是真正益国益民。

不是胡说八道,看看漫长的华夏历史就会知道,华夏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妖孽级的人物,比如制作浑天仪的那位,然后是机械鸟的那位。他们制作出了精密的仪器,可是缺少传承者,又或者说社会的因素让他们想要找传承者都找不到,有再高超的工艺最终也只会成为历史尘埃的一部分,只有那些高人幸存下来的孤品讲诉一件悲伤的往事。

“我听过一个传言,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事情。”冯劫的表情像是在憋着什么,说道:“传言皇帝并不认为一些文士在军事上的谋略叫智慧,认为只有一些科技领域……,是叫科技吧?只有在科技领域上取得成就才能被称之为智慧,军事上的谋略叫战争艺术。”

对这个事情蒙恬还真的就知道,他点着头:“确实,陛下认为发挥在科技领域上的才是智慧,谋略则是军事上的战术和战略体现。”

冯劫真没有想到会得到答案,他仿佛是理解到了什么,用着自言自语的语气,说:“难怪皇帝一直就没有设立军师一职,从一开始就是用参谋来进行命名……”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吕哲死脑筋地认为华夏民族的聪明人太不务正业了,聪明人就该去干聪明人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在科技领域上取得成就,而不是削尖了脑袋去研究关于怎么坑人的事情。

另外,吕哲还觉得一个民族的聪明人全部去专研战争其实是点歪了民族发展线,应该及早地“改正”属于华夏族群那些聪明人错误的方向。比如猪哥亮这位兄弟好好去研究木牛流马就好了,没事干研究怎么放火烧人实在是浪费那颗聪明的脑袋。还有一位叫沈括的兄台,好好去走科学发展路线多好,干么要先是掺和政治,后面又跑去带兵,最后更是不务正业地跑去陷害宋时的亚洲第一大诗人!

类似的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简直是就数不完!

一个民族的聪明人琢磨的都是准备怎么坑人,想想都令人觉得可怕,再有后来的儒家当政,将任何的科技进步都视为奇技淫巧,这个更加的可怕。然而。改朝换代被视为正常的流程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因为不管积累再多先进的知识或是科技,总是要被一次次的战火毁灭。

“是这样的吗?”冯劫听完蒙恬的一些叙述,感到震惊的同时依然非常不解:“皇帝不是最热爱战争。怎么会……会有意识地在削弱研究关于战争的打法?”

“不,不是削弱,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蒙恬对这个有过很详细的思考,但是他并不打算告诉冯劫,一来是没熟到这个份上。二来是两人现在效忠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他将话题转到了其它的方向。

皇帝从未削弱帝国关于战争的潜力,太尉署的存在就是明证。皇帝是在鼓励更多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可是对于战争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例如一些军事学校不是有专门的参谋课吗?

蒙恬所知道的是,皇帝有一套新的建军理念,那就是尽可能地加强帝国军队,从物质上给予最完美的加强,然后用强大的实力去进行碾压,同时也并不是没有在使用战术或者是战略。但用得最多的是战术,战场指挥需要明白的也只是战术,战略是国家层面的一种部署。

很多个军团的中郎将都配有太尉署建制下的参谋团队,征西兵团也有这样的团队,参谋们一般是得到高级将领的部署,然后将一个大方向上的事物做到细节化上面……既是制定行动的战术。

秦封国的军队没有参谋团队,依赖的依然是个别几个人,那么秦封国的军队和帝国的军队已经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

“其实皇帝建立军校的唯一用途就是在批量生产参谋,是一群不上也不下但是能够群策群力的协同者。”蒙恬心中其实是肯定这个政策,他想:“有些人是很特殊。可以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决定一场战局的胜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帝国军队走的是以绝对优势碾压的道路,不需要任何的冒险。其实,只有实力不足才需要进行冒险。实力足够稳扎稳打才是正途。”

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一些战例之所以出名,不就是因为它们的特殊性吗?如果是一件稀松平常并且人人都能办到的事情,那也就失去了作为榜样的价值。

就好像在人人有爱的社会里,扶起倒地老人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当扶起老人干多了会从开大奔落魄到骑自行车。那么突然有一个小伙子鼓起勇气去扶一个倒地的老人还没被讹诈,那就值得各大媒体好好的报道一番了。

很简单的道理嘛!越是不可能或者稀少,那才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价值,这样一来也就足以证明去办那么件事儿的难度是有多么大,人人都能办到还大书特书个什么劲呢?

“无法复制的个例啊!”冯劫开始苦笑了,他说:“帝国太强大了,还会继续强大下去,拥有其他人难以望其顶背的人口,再加上难以衡量的财富,对于这么一个国家来说,一次失败……不,哪怕是十次、百次,只要内部不产生内乱,没人能够战胜这样的国家。”

有些话冯劫不能明白说,他心想:“其实也不是无法战胜,只需要统治这个帝国的皇室够愚蠢,总该是会毁了国家,但很明显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皇帝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要是出现问题也该是五代之后。”

冯劫那么想自然是有理由的,再怎么说吧,包括扶苏在内的很多人都是被迫离开祖辈生活的家园,踏上了别人规划好的道路,要说心里甘愿那是在自欺欺人,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进行的选择罢了。

蒙恬没有读心术,不会知道冯劫脑袋里在想什么,他正在解说西域目前的现状,包括征西兵团近期的任务。

征西兵团的任务其实比较简单,他们需要巩固帝国在西域的桥头堡,然后去镇压乌孙西北部的叛乱,除此之外哪怕是乌孙北部遭遇呼揭、丁零和一些乱七八糟部族的进攻,只要乌孙还能顶得住,征西兵团并不会参与到乌孙北部的战事中去。

“奇怪的乌孙人,是他们主动避免你们参与到北部战事?”冯劫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仿佛是看到了一群傻瓜,难以理解地问:“这是为了什么?”

“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蒙恬笑着说:“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应付,并且需要在击败呼揭和丁零人之后,全数获得战利品。”

“啊?”冯劫愣了一下,再次问:“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有获胜的把握?我得到的信息是,上一次乌孙人招架得十分艰难。”

“乌孙人持续向帝国贩卖马匹,特别是贩售了一些战马,这事你知道吧?”蒙恬是在冯劫点头之后才继续说:“他们用贩卖获取的资金在帝国那边购买了一批军械,武装给了最为核心的那批族人,现在他们有将近一万的铁骑,或许并不止是一万,但可以确定的是装备了铁器的骑兵超过三万。这就是他们战胜呼揭和丁零的信心来源。”

冯劫自认还是懂得带兵的,可这一刻依然有些愣神,消化了蒙恬说的信息,一脸奇怪地说:“因为得到装备上的更新,因此乌孙人认为自己变得强大了?”

“虽然很诡异,但乌孙王庭的大部分贵族就是这样认为的。”蒙恬是一副好笑的表情,没有笑一会突然觉得取笑合作对象有些不符合一名高级将领的身份,但没绷住严肃的表情多久,又是“呵呵”笑了几声,然后才说:“其实也确实很强大,毕竟西域与我们不一样。这个地方……怎么说呢?类似于金属甲胄之类的防御非常稀少,任何一个王国拥有一千铁骑已经算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乌孙人现在却至少拥有一万铁骑。另外,你应该也知道草原胡人的特性,他们的箭镞基本上没有太强的穿透力。”

冯劫再一次一愣,但是那双眼睛却是明亮得有些吓人,他说:“与情报中的情况一致啊……”(~^~)

第1105章 非不行,是不能。第396章 惊闻联姻第1036章 扩张的必要第748章 莫名第66章 吃亏是福?第350章 张良(上)第679章 因与果(下)第208章 所谓坦荡第639章 各国动向(二)第99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第369章 军队(下)第226章 第三天(上)第1037章 也算是物尽其用第915章 命好的家伙!第412章 制衡(上)第735章 被更改的剧本第397章 急缓之争(上)第62章 饥肠辘辘第55章 所见所闻第675章 最后的机会(六)第689章 余音(十)第314章 变局(上)第269章 谨慎的季布第760章 也就那么回事第703章 战匈奴(七)第373章 李牧之孙第683章 余音(四)第81章 ‘呵’的意思第534章 孰优孰劣?第729章 漠南(十五)第184章 理念差异第416章 峰回路转第116章 如此人物第706章 战匈奴(十)第7章 冲锋姿态第1056章 有点意思了第451章 小心无大错第132章 天命在我第215章 遥遥无期啊第584章 怎么个不幸凄惨法第502章 是该都挖坑埋了第532章 轰隆的节奏第1044章 我想当帝国人,可以吗?第1013章 苦逼的骆摇第422章 让冷静去见鬼!(上)第61章 雷霆雨露第339章 中原诸事第1001章 到底是荒诞还是辉煌?第147章 未雨绸缪第580章 非战之罪(下)第610章 什么叫震撼(下)第213章 兵不厌诈(下)第253章 开始也是结束(上)第637章 责任与义务(下)第852章 等待已久的野望第700章 战匈奴(四)第963章 繁星与白雪第299章 中计了?第670章 最后的机会(一)第276章 战场之上第723章 漠南(九)第956章 曾经的奸佞第703章 战匈奴(七)第685章 余音(六)第123章 成为主将第165章 利益捆绑第733章 隐患第216章 秦国的向北向南试探?第642章 韩信的北征(上)第893章 摆明了的阶梯第993章 东胡第344章 三个军团第592章 某种联系第235章 情势恶化第265章 松了口气?第750章 尴尬之举第1058章 无法愉快玩耍第869章 缓口气第131章 物伤其类第62章 饥肠辘辘第1075章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第905章 道不尽的魑魅魍魉第37章 始皇北巡第1069章 两个匈奴第329章 魏使魏豹第431章 该做的准备(下)第878章 该死的鬼地方第758章 理智与犯浑第629章 大势(二)第67章 态度不明第542章 历史性的一刻(上)第484章 匪夷所思第1075章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第110章 吕哲被监第970章 蛮夷之邦第516章 必要的风险规避第547章 势不由人第1083章 弱者不会懂第991章 功在千秋第532章 轰隆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