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怎么办?(下)

“兄长,真的要那么做吗?”

“是的,我这次回来便是要向王上谏言。”

“兄长没有接到召见命令归回……”

“时间不等人,顾忌不了那么多了。”

“可是……那样一来我们一切的努力就等于是无用功了啊!”

“不,不是无用功。另外,你的执念已经蒙蔽了灵智,正在往危险的方向渐行渐远,是时候应该冷静了。”

“我……”

“好了,以其在做无谓之争,不如想想怎么使事情办成。”

蒙恬是从北地郡赶回咸阳,上述对话是发生在蒙毅前去迎接的路上。他是将大军留在了义渠,连护卫都没有携带只由一名车夫赶着车。

汉军出塞之后,匈奴等草原胡人害怕后路被夺进行撤退,蒙恬阻止胡人联军逼近咸阳的任务没有经过什么苦战就已经达成。

三十余万秦军先是在上郡休整,随后得到扶苏的命令移动往内史郡,先是在甘泉进行必要的物资补给,随后又接受指令前往北地郡的义渠。

扶苏一再调动秦国最后的武装力量自然有深刻的用意,或许是在试探蒙恬对自己的服从度,也可能是根据秦国当局的需要为出发点?

自蒙恬得到命令率军前往义渠驻扎到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多,军队的编制也经过多次的变动,大量的老弱被解散归乡,新的壮年兵源被补充进去,另外因为受到汉军的影响,秦军的编制也出现很大的改革。

秦军历来就是追求每一名士卒都有自己的岗位,学习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刻板和纪律,但是在军备上的革新却是不多,像是后战国时期列国已经有很多使用铁质兵器,秦军仍然是在列装青铜。

同时,秦军似乎认为穿戴重甲是懦夫的行为,崇尚的是作战时袒胸露肚。因此秦军的作战序列中,一种叫作“轻兵”的兵种最为出名,这一类轻兵主要以刑徒组成,配以勇悍的敢战之士。历来就是秦军最为锋锐的长矛。

当然,后战国时期列国装备的铁质兵器并不成熟,存在脆和容易折断致命的缺点,谈不上不成熟工艺下的铁质兵器会比青铜兵器好多少,青铜技术却是发展到工艺巅峰的产物。从某些方面来说要比不成熟的铁器更加值得信赖。

列国相续复国之后军队也是重新选择使用青铜兵器,只有相当少量的部队使用铁兵,这里有因为列国复国底蕴全失的原因,其实也是正视到不成熟的铁器面对巅峰工艺青铜的劣势,其中最为要命的就是铁质兵器的长度要比青铜兵器短……

到目前为止的秦军依然还是在使用青铜兵器,但是对于防御性质的装备却是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因此秦军之中本来就有的重步兵开始急速增加。

曾经的秦军一胜再胜,士气达到顶峰自然是崇尚进攻,气势的压迫下也让敌军在还没有与秦军交锋之前就先胆寒,两相一高一低起来秦军觉得穿甲妨碍灵活是多余的负重是负担。现在的秦军却已经没有那种高昂的士气,气势一旦衰败下来就会想着对自己该有什么样的防御装备了。

收集所有可调配的物资才让接近三万魁梧的秦人穿上了厚重的甲胄,组成了一支防御力极强的重甲兵。他们的作用是用来与骑兵交战,匈奴等胡人还是单骑走马一类的兵种,汉军骑兵却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可想而知是有什么用意。

除开重视重步兵的建设之外,秦军也开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骑兵,且建设速度不得不说非常迅速,那是建立在秦国本身不缺战马,也有一套完整工业基地的底蕴之上。

“……耗尽国力才武装起五万骑兵。不产马的汉国却是在获得陇西郡之前就拥有近十五万骑兵,不得不说那是一种讽刺啊!”

蒙毅有那点愤世嫉俗的心态,已经在蒙恬耳朵边絮絮叨叨了很久,咒骂凡是可以咒骂的人。讽刺所有能讽刺的事。

“我们没有那种前瞻性,汉王哲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建设车兵,根据曾经的赵武灵王单骑走马的思路发展出目前阶段的骑兵,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没错了,马镫的秘密已经被世人发现,改良后的马鞍也开始盛行。只有最难从外观上察觉到的马蹄铁秘密还没有泄露。

秦国发现马镫的秘密之后,开始在逐步放弃十分不灵活的战车,改为发展灵活轻便的骑兵,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打造出足够的骑乘辅助工具,武装了近五万的骑兵,其中甚至还有三千的具装重骑。

扶苏的地位逐渐牢固,原本因为秦地外的征战需要一度让本土变得异常空虚,不但直接隶属中央的中尉军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连带隶属君王(皇帝)的郎中军也都下派到各野战集团,还是在蒙恬表现出足够的忠诚之后才又重新进行补充。

中尉军是秦制三公九卿中隶属于九卿之一的中尉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存在很久以前就有,编制一直是保持在二万人,中尉军的士卒一般是从中枢周边的区域招募,他们指责是保卫宫城。

郎中军则是君王(皇帝)的亲卫,郎中的数量也就是二千余人,是隶属于三公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被用来贴身保护君王(皇帝),郎中一般是从文臣武将的子嗣中进行挑选。

匈奴等胡人向西北撤退,咸阳的危机被解除,扶苏一再试探蒙恬的忠诚之后,派出宗室子弟前往义渠进行挑选,中尉军本来二万左右的建制增加到五万,倒是郎中军的数量下降到不足一千人。

君王是极度自私的一种人,不存在什么信任只有没完没了的猜忌,对于扶苏地位稳固之后不会像以前作为公子的身份一样信任某人,对此蒙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蒙恬并没有抗拒扶苏加强自我保护的“君王性格”,其实局势发展到现今的局面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伟大一点就多多考虑秦国的未来,承担起蒙氏家族的族长的责任则是要对家族的未来负责。

“汉军骑兵的数量早不是十五万,”车马颠簸了一下,蒙恬稳住身形之后继续说:“该是有三十万到三十三万之间,其中有七万是陇西郡那边提供。”

汉军骑兵的正确数量是三十七万。除开本身就有的第一骑兵军团、第五骑兵军团、第九骑兵军团之外,禁军编制下有七万,王贲带去了三万,赵国那边也贡献了三万。陇西郡归于吕哲之后招募了七万,燕地那边也招募了二万。

三十七万的汉军骑兵有近十二万是在沃野方向,七万左右是驻扎于辽东区域,招募于陇西的七万是停在原地,剩下的绝大多数是在南陵。

“共尉所部一个月前开始向陇西地移动。算算脚程也该已经与陇西的骑兵会合。”车驾已经进入咸阳城内,蒙恬拉开车厢的窗帘看向外面,嘴中说道:“三川方向有三个汉军的混编军团进驻,原本属于我们的中原军团却是在向南方移动。”

陇西是处在秦国控制区域的西边,三川郡是处在秦国的东边,有迹象也表明先前南征岭南的汉南征军也在向汉中郡移动,再加上北边有一支停在沃野的汉军。这样一来要是各区域的汉军调动完毕,立刻就会形成汉军实际上对秦国的团团包围。

合并了赵、魏、韩,又吞并了齐、燕、楚,吕哲所领导下的汉国虽然存在种种的忧患。但是那些忧患并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出来,且蒙恬仔细研究过吕哲的性格和治国方略,认为吕哲不出现性格上的变化和治国方略的改变,那么那些忧患必将随着时间被平息掉。在这一种现状下,一旦吕哲下令攻秦,蒙恬怎么都不认为虚弱又处在失去民心阶段的秦国能够成功抵御来自汉军的入侵。

“汉王哲已经发出昭告,列国合并成为帝国的时间表定在五月初二,此后再没有列国,只有帝国。”蒙恬看着显得萧索的咸阳街道:“那是一个最后通牒,对我们的最后警告。”

吕哲是发出昭告。并没有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显然是真的对徘徊不定的秦国感到不耐烦了,扶苏能够感觉到紧迫感,蒙恬又何尝没有那种感觉?

“汉王哲真的会放弃进行到一半的塞外战争?”蒙毅也在感到恐惧:“我们研究过。一切迹象一直表明汉王哲将草原诸胡视为最大威胁……不!是汉王哲将一切自认为是异族的族群都视为死敌,也一直是在进行这样的舆论宣传。汉王哲一再表示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汉国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展开针对异族的战争,放弃或是停滞下来汉国的各个阶层会接受?”

蒙恬并没有回答,一路上也就成了蒙毅在喋喋不休,一直是接近咸阳宫的时候才说了三个字:“子非鱼。”

咸阳宫自然就是扶苏居住的地方。蒙恬出现在宫城城门的时候直接让城门尉懵了,那个时候若是注意观察会发现城门尉下意识看向远方,似乎是在寻找有没有大军埋伏?

没有王命似乎归回对于统兵大将历来就是大忌,城门尉没发现想象中尾随蒙恬身后的大军并没有放松下来,慌慌张张地派人前去向秦王扶苏禀告,并且无论是蒙毅在城门下怎么发火都不敢打开城门。

“王上现在是大王,不再是公子了。”蒙恬一句话让蒙毅像是中了定身咒。

没有多久,城门上出现了内史腾的身影,内史腾询问蒙恬突然回到咸阳的目的,一阵对答之后城门才算是开了一个空隙,是只能容纳一人入内的空隙。

城门空隙太小自然是无法让马车通行,蒙恬和蒙毅只有放弃车马入内。

下了城楼的内史腾看到蒙恬的第一句话就说:“征北将军,没有王命私自归回是大罪。”

“臣知罪,”蒙恬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卑之后又说:“实在是十万火急,不得不亲自谒见王上。”,然后又将路上对蒙毅述说汉军动向的话重复一遍。

“王上已经知晓,正要派人请回将军。”内史腾正色说道。

内史腾是不是在说什么鬼话对于蒙恬已经不重要了,倒是一旁的蒙毅脸色变得非常奇怪。

蒙毅至今还是内谋的身份,中枢有什么动作都有权了解,然而汉军的动静是从兄长口中得知,大王有什么打算却是被排除在知情人之外。

由内史腾带路,他们行进的方向是因北陵营殿群,那里自始皇帝开始就是君王召集众臣议事听证的所在。

一路上内史腾给蒙恬介绍了不少事情,很多都是蒙毅所不得知的,其中就包括扶苏已经正式派人前往南陵,正式接受吕哲提出合并成为“帝国”的前提下商讨一些细节。

蒙恬对此似乎不感到惊讶?他对于内史腾的一句话却是感到难受,内史腾的那句话是“不知道将军以后是中央之臣,还是领主之臣?”。

所谓的“中央之臣”当然是吕哲的臣子,分封领主制度下的“臣下之臣,非君之臣”却是臣也能够有自己的分臣,那是在试探蒙恬会不会继续效忠于扶苏。

在感到难受的同时,蒙恬也抓住了一个重点,应该是吕哲已经对于帝国的制度体系展开了说明,选择了帝国未来的行政制度。

既然是叫宫殿群,那当然就是占地范围非常庞大的一个所在,其地形除了一座又一座宫殿之外还少不了类似于甬道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两边筑起高墙,只留下一辆车驾能够行走的宽度空间。

蒙恬目光所能及之处能看见戒备深严的郎中卫士,一直是抵达议政殿,迈上台阶顶端,然后按照礼仪上缴兵器,他一直都没有做什么表态。这种态度也让内史腾逐渐对他表现得疏远,也让旁边的蒙毅表情变得更为复杂。

殿门旁边的置放架上已经横握着众多的佩剑,表明殿内已经有非常多文武众臣。

蒙恬耳边听着殿门开启的“吱呀”声,目光扫视一下表情僵硬的蒙毅,面部表情呈现一种很复杂的表情,像是解脱又像是失望。

“手掌重兵终究还是注定得不到信任……”(。)

第1039章 恩泽经不起挥霍第817章 乌孙来使第280章 登陆,穿插第991章 功在千秋第53章 前往咸阳(下)第776章 在路上第399章 灭其族第479章 另类的震慑(上)第668章 在路上(上)第729章 漠南(十五)第776章 人事已非第477章 胡来第294章 巨盗与叹息第1104章 强到没对手第771章 酝酿中的……(上)第98章 什么交代第876章 满肚子坏水第139章 胜利!胜利!第305章 失控第91章 终见任嚣第231章 局部态势第59章 中车府令第772章 酝酿中的……(下)第436章 我叫译吁宋(下)第599章 庞然大物的诞生(下)第882章 纷纷扰扰第1104章 强到没对手第258章 犹如儿戏第1078章 谜题第352章 事有急缓(上)第232章 全军向南第916章 我来,我见,我……第880章 开启新时代第19章 或许注定第825章 紧锣密鼓第463章 强者的自觉(下)第1073章 超越千年第66章 吃亏是福?第891章 憧憬与事故第234章 老天帮忙?第718章 漠南(四)第335章 冷笑话第415章 新晋名将第546章 怎么就没必要!第676章 人心(上)第931章 周到的乌孙人第117章 我命休矣第766章 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啊第757章 出发点第653章 国祚(一)第1章 疑是山贼第342章 饮胜之宴第435章 我叫译吁宋(上)第286章 战正酣第564章 百万军聚,只为一会(中)第633章 大势(六)第657章 国祚(五)第416章 峰回路转第1048章 复杂情况的乌孙第1000章 遗留产物第181章 新鲜事物第244章 弩箭对弩箭第679章 因与果(下)第444章 兵法什么的(上)第905章 道不尽的魑魅魍魉第652章 欢迎来到新时代(七)第429章 纸面上的战争潜力第731章 “:漠南(十七)第1019章 序幕的开始第883章 欢迎来搞!第593章 都是被逼的!第50章 尴尬之极第82章 一颗种子第388章 玩物等于丧志?(上)第1021章 值得深思第278章 芥蒂第360章 忐忑不安(下)第795章 航海时代第885章 各有所求第466章 极品人物第470章 家臣与野望第528章 要“世界大战”了?(十)第241章 军中大疫第213章 兵不厌诈(下)第203章 巡视地方第658章 国祚(六)第230章 暂时的沉静第127章 出兵,出兵!(下)第318章 拿定主意第72章 毁灭的因第194章 共襄盛举第632章 大势(五)第580章 非战之罪(下)第162章 如何抉择?第960章 坚实后盾下的嘴脸第60章 下位者鄙第百八五十九章 帝国勋贵第221章 一触即溃第621章 彻底乱套了第341章 应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