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竖子,焉敢污我清白!

贾六非常喜欢栓柱招聘的这帮笔杆子,没有这些笔杆子他的事迹哪里能随时向直隶全省军民直播呢。

更重要的是,他对农时的相关政策也需要这帮人帮他讲给百姓听。

不讲,百姓怎么能知道。

因此很高兴的接过众人的稿件,走到一丈外的地头坐到早就备好的太师椅上认真阅读。

太阳高,栓柱特意让人把从保定总督衙门带来的万民伞支起来。

这把万民伞不知道是直隶百姓送给贾六哪个前任的,但既然传承到他这边,那自然就姓贾了。

好好的万民伞成天搁在总督大堂积灰,不如带出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出巡期间,这把万民伞是贾六仪仗标配,另外四个法器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的两个加衔,以及“回避”、“肃静”两块代表官威的指示牌。

总督大人要看稿子,张寡妇家里这几亩地的除草农活自然是随行人员干了。

这不是弄虚作假。

而是历史传承。

历代皇帝的必修课就是——“劝课天下,以农为本。”

所以每年的二月初二,皇帝都要到田里进行春耕,并现场向军民直播。

哪怕是大清也不例外。

老四鬼子对这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视。

但老四鬼子可能真把那几十亩地耕了?

就是做个样子。

但这个样子,就是皇帝的功课。

不做这个功课,不是好皇帝。

比起老四鬼子的走过场,贾六起码三天下来除了五分地的草,实实在在的辛苦。

他也不想这样,没办法,谁让他也想当皇帝呢。

“少爷,喝茶!”

栓柱奉上一碗人参木耳枸杞茶。

茶温正好,不咸不淡。

贾六接过喝上一口,顿觉神轻气爽,将众采编写好的稿件合在手中一一细看。

第一篇的题目就写得好,叫《时刻不忘百姓——记总督大人在淮镇》。

通篇内容看下来,贾六油脸肃敬,不禁对身边主持总督办公厅的栓柱道:“这个赖秀才真不赖,回头给他转正,先定个从九品。”

“嗻!”

栓柱看了眼正拿着少爷锄头在干活的赖秀才,微笑点头。

此人是他亲手发掘的人材,未入贾办油印处前是个说书的,鬼故事讲的挺好。

再看其他人稿件,也都写的不错,基本符合报道三要素。

就是真实,真实,再真实。

“就这么着吧,回头一批批的刊登,你再辛苦一下写些编后语,不要太过于突出我,主要是让百姓知道农时的重要,另外就是让各级官员晓得我对农业的重视”

简短指示后,贾六问栓柱布政使老杨对于“县县通”工程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所谓“县县通”,是贾六在出巡途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各县除了与府里有官方道路(驿道)外,与周边地区的道路建设都不太重视,除个别地区是石板青砖路外,多是从前的老路,不仅残破不堪,很多地方还是那种只能走单辆马车的小路。

乡村之间除了大一点的镇子有青砖路基,几乎清一色水泥路。

就是不下雨漫天扬灰,一下雨就膝盖深的“水泥路”。

这个现象不是直隶一省独有,而是全国各省都差不多。

想要富,先修路。

为此,贾六准备主抓一下道路建设工程。

这个可不是单单的政绩工程,是实际关系百姓民生的大事,也是直隶工业化的基础。

没有路,矿产运不出来,货物运不出来,北洋通商的事怎么搞?

任何时代,搞活经济的前提就是得有路。

所以贾六特意给老杨写了一封信,提出拟在直隶修两条南北、东西向的主干道,另外在全省范围建设县县通工程,就是拓宽县与县之间的道路。

南北向指由直隶最南边大名府的东明县到最北端的多伦厅,全长近千里。

东西向指正定府阜平县到天津塘沽口,全长五百多里。

既是主干道,当然就得宽,所以必须是对向六车道,以满足日后大宗货物运输。

历朝历代,修路都是大事,有修一里路死多少人的说法。

原因是修路纯靠人力。

对百姓而言就是苦役。

为了让百姓心甘情愿参与修路,贾六准备自掏腰包垫资,用“以工代役”的办法解决道路修建的劳役问题。

说白了,就是给参与修路的百姓发工资,发食物,发工具,而不是如过去那般什么也不给,让百姓自带干粮去服苦役。

两条主干道加县县通工程,保守估计至少三百多万两开支。

如果由直隶本省财政承担,可能就是每年修一点,最后用十来年时间完成。

这个时间,贾六可受不了。

县县通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但两条主干道他希望同时动工,南北东西对接,分段分片包干落实,两年内必须完成。

这个条件不高。

因为,贾六有流水线作业标准。

即将修路标准化,谁负责炸山取石,谁负责路基夯实,谁负责搭桥造梁

有了标准化流水作业线,资金到位,两年内完成两条主干省道并不是难事。

他又不是修高速公路。

资金这一块,贾六准备将“保隆工程”项目资金专用在修路这一块,再跟四川李会长借一笔款子,另外就是申请户部拨一部分,如果还不够,可以再发动地方捐款。

毕竟,这路是为了直隶百姓修,又不是为他贾大人修的。

路修好了,受益的还不是百姓。

老杨回信了,以极高的姿态热情赞颂额驸为直隶百姓做出的贡献,并十分支持于全省大修道路。

但看来看去,中心意思就一个——“大人修路可以,但我没钱”。

“没有格局啊。”

贾六摇了摇头,老杨真说省里愿意拿钱支持总督大人修路,他这个总督大人难道真好意思要这笔钱。

“你替我回信给老杨,就说钱这一块不必他操心,让他马上从全省调集相关专业人员,先进行两条主干道的测绘工程,争取六月前完成,到时就动手把两条省道先修起来.”

贾六正交待时,丁庆拿着一封密信赶了过来。

“京里的?”

贾六好奇接过,看了下信封的密押发现是在湖广剿匪的祖应元发来的,当下撕开,结果信中所说内容黑了他一跳。

兴汉军成精了!

媛媛的侄子顾安竟然在岳州缴获了大批吴三桂军队埋在城中的火炮,之后用这些火炮攻占了长沙,俘虏了湖广总督陈辉祖、湖北巡抚郑大进等湖广军政要员40余人。

独湖南巡抚巴延三在城破之前化装为平民得以逃脱。

长沙丢了就丢了吧,问题是被俘的湖广总督陈辉祖丧心病狂的投降了!

还写了一封《告满洲书》,书中大骂清廷为满洲胡虏,让天下人都起来推翻鞑虏,恢复中华。

这也罢了,陈辉祖贪生怕死投降当汉奸没什么,可这王八蛋竟在信中扯到了他鬼子六。

说什么乾隆重用满洲无能年轻子弟,如丰升额、明亮、福康安、和珅什么的。

这也没问题,因为是事实。

可陈辉祖竟把他贾佳世凯这个新任直隶总督也列进去了,说他是靠着给乾隆当男宠才“幸进高位”,本身屁本事没有,典型的旗人纨绔子弟,吃拿卡要,卖官弄钱,谎报军功什么的。

又说什么堂堂封疆之首竟由一二十来岁的满洲人担任,此自取亡国之道什么的,反正乱七八糟,看得贾六当场就暴跳如雷,夺过栓柱正喝的人参木耳枸杞茶,一口饮尽,怒而将碗摔在麦田中,破口大骂:“竖子,焉敢污我清白!”

第307章 大人我是来发财的第799章 末将还是用行动表示吧第483章 哼,叛徒!第829章 好六子,别闹了,行不行?第315章 这才叫考古第466章 武昌失守第580章 第五百八十九文章 中国第三个圣人贾第983章 要维新,还是要革命第510章 少爷,不要满里满气第393章 这是皇上的意思!第1004章 人人都革命第758章 要打第301章 让我当扫墓的?第127章 英明领导决定一切第607章 我笑不出来啊第565章 八旗内务整顿委员会第485章 八旗鹿正肥第683章 大哥,我错了!第343章 实是真蠢耳第152章 狗熊送终 姐夫出征第541章 对不起,跟我走一趟第87章 鬼子六还是不错的第1章 三堂会审伽利略第515章 爱新觉罗世凯*六子贾第689章 大人,您不地道啊第370章 我的亲爸爸啊第412章 世凯的兵在哪里!第725章 宗室出征第850章 别开枪,我是会长!第906章 皇族内阁!第500章 皇上,这才是真相第916章 老富叫破喉咙也没用!第641章 栓柱老爷第345章 招降纳叛,也是生意第439章 皇上太没规矩了第985章 皇上您要打招呼啊第817章 鬼子六,你混蛋!第739章 以大将军王为榜样第822章 老表为天子第86章 我有罪,我对不起朝廷第383章 鬼子六护驾第879章 请立太子第85章 职苦战不得进第712章 朕提议,世凯为睿王第517章 皇上,吃饭了第380章 西贝货新著第554章 丰升额的大网第699章 炮打紫禁城,活捉富勒浑第742章 八旗出征第944章 维新朝的第一枪第124章 得找个副会长第710章 我是真为大清流过血的!第952章 真是快活的气息啊第898章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第985章 皇上您要打招呼啊第515章 爱新觉罗世凯*六子贾第523章 六子,你跟爹来真的!第789章 朝廷不地道第973章 陛下不能有狗腿子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546章 我跟你很熟吗?第61章 收钱办事,童叟无欺第700章 向高皇帝敬礼!第193章 先生是知心人啊第124章 得找个副会长第500章 皇上,这才是真相第878章 后宫不干政第462章 地动山摇啊,大人!第394章 杀乾隆,保大清第830章 老勒想当老六第68章 贾大人盖世武功第550章 还是你们骚啊第306章 圣祖仁皇帝,睡得真是好第148章 走,小桃红,一起!第737章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第188章 叫阿玛第857章 你们对朕不够忠诚?第508章 少爷,你咋想造反的第15章 实在不行买个官第438章 十八相送一水黑第662章 十五阿哥不得了第883章 时代变了,不要封建嘛第614章 请弟兄们给我撑个场子第946章 乾隆的充实生活第144章 皇上,给个女人吧第575章 我选皇上第411章 大人说了,旗主的不要第673章 研究研究才行第1014章 维新兴废,在此一战第135章 巴图鲁鬼子六第390章 我出钱,你出力第125章 有事先向领导汇报第367章 复兴第一城第89章 钱,是不可能退的第250章 朕的银子朕再收回来?第470章 铁证,先帝是被毒死的!第1008章 皇上怎么可能是假的呢!第395章 八旗怎么能反清复明呢?第330章 疾驱湖广,直指武昌第232章 三少奶奶怀的才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