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第九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

九月初八,黄历显示诸事皆宜,是个好日子。

看着朝升的初阳,老富点了点头,将《时宪书》随手丢给老妻,命备轿前往宗人府。

帽子王初选会场就定在宗人府,此地在皇城边上,位于鸿胪寺和钦天监中间,职责掌天子九族宗族名册,凡宗室不管是红带子还是黄带子,都有玉牒于宗人府登记。

也就是只要名字入了宗人府的档案,那生是爱新觉罗的人,死是爱新觉罗的鬼。

同时,理论上也获得了大清皇位的继承权。

宗人府的一把手宗令,也就是爱新觉罗一族的族长打设立那天起就以和硕亲郡王充任,前任宗人府的宗令是简亲王丰讷亨。

最早被谣言蛊惑开始怀疑皇帝身世,进而派人前往海宁秘密调查,之后更是在老富煽动下串连几位帽子王带兵革乾隆命的就是这位帽子王,其老祖是国初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也是大清唯一不是太祖传承,而是太祖兄弟传承的帽子王。

丰讷亨被诛后,宗令一职空了半年多,六月的时候经老富提议,由和硕怡亲王弘晓接掌宗令一职。

弘晓是乾隆的嫡亲叔伯兄弟,当年先帝与十三爷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十三爷死时先帝沉痛悼念之余,特意颁下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除让弘晓承袭怡亲王外,还封弘晓的兄长弘晈为宁郡王。

一门两王,不可谓不皇恩浩荡。

然而乾隆登基后对怡亲王这一系却是极近疏远,动辄敲打恐吓,只差把怡亲王给削爵才肯干休,为了避祸弘晓这些年躲在府内不敢问事,时日久了倒像是个大文豪。

据说早年间写《石头记》的曹雪芹同十三爷家关系密近,因此弘晓家里抄录了《石头记》原版,但为避祸不敢刊于怡府书目,只私下借阅。

其兄弘蛟跟他差不多,因和庄亲王允禄、理郡王弘皙亲近,差点没被乾隆给夺了宁郡王爵。

受此打击,也为了避祸,弘蛟也跟弟弟一样躲在家里,养菊自娱。

就这样死后乾隆也没放过他,硬拖着不给办宁郡王的传承。

当日贾六在干清门上班时那个不肯叫他做姑父的永福,就是弘蛟的二儿子。

因此,当富中堂提议由自己出掌宗令,在家不问世事长达三十年的弘晓毫不犹豫答应了。

无它,兄弟苦老四久矣!

莫看宗令一职看着不过是个荣誉,但宗族有事除皇帝外,唯一能号令全族的就是这个宗令。

当初康亲王、庄亲王、平郡王他们为何愿意听从简亲王丰讷亨的号召,原因便在这里。

弘晓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兄长的宁郡王传承讨个说法,老富为了获得这位帽子王的支持,七月就以乾隆名义下旨由永福承袭宁郡王爵位,同时署镶白旗护军统领。

如此,皆大欢喜。

怡亲王一系完全站在了老富这一边。

加上恒亲王弘晊、裕郡王亮焕、淳郡王弘景、和郡王绵循这几位当初自发抱团的王爷,老富初步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宗室支持。

这也是他敢召开议政王公大臣会议的底气。

这次会议顺利召开,不仅是对乾隆权威的一次致命打击,更是他从政生涯的一个高峰。

大清开国百年以来,哪位大臣能做到如他这般。

因此,对此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老富是特别重视的,绝不允许出一点差子。

这就排除他会在会议期间对某人下黑手。

当然,也是因为时机不到,另外,兄弟二人之间虽有种种不快,种种小插曲,但现阶段二人还是要互相扶持的。

今日虽是初选,但要投票决定25位侯选人名单,因此在京有投票权的王公大臣和前不久进京的督抚都要到场。

原本是要定在礼部会文馆的,因会文馆地方小所以改在宗人府。

负责会场安保工作的是正黄旗护军和宫中调来的御前侍卫,这些人听命于安亲王色痕图。

是老富主动提出由色大爷负责安保工作,这样做能彻底打消六子贤弟的疑虑。

毕竟,城门前那段对话,不是没有原因的。

与其让鬼子六疑心疑鬼,不如大方些,给他看看富哥哥的气派和胸怀。

主持初选大会的是十二阿哥理亲王永璂,皇帝本人将在大后天于干清宫召开的议政王公大臣会议出席,因身体原因会议仍由十二阿哥代为主持。

这个决定,老富已经跟军机处、六部,还有王爷们通过气。

获得全票通过,大家对此都没有意见。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永璂咸鱼翻身以后第一次以“储君”身份主持国家大事。

为让永璂给百官留下一个极佳印象,老富还特意写了一篇发言稿,让永璂背诵熟读,到时依此稿讲话便可。

不得不说,富爸爸当真是用心良苦了。

关于提名侯选人的事,老富听到了不少传闻,有心的宗室都在钻营门路,但他对此却是不屑一顾。

因为不管这些宗室钻营谁的门路,肯花多少钱,到了也只能由五位胜出。

而这五位,除了一个英亲王九成外,其他四人都是内定的,外人根本没有机会。

为加强票数,避免内耗,老富给王爷们打了招呼,就是提名一致。

五人还是原先定的五人,分别是恒亲王弘晊、裕郡王亮焕、和郡王绵循,以及英亲王九成,豫亲王修龄。

淳郡王弘景不在世袭罔替名单中,老富许诺弘景可以在明年晋封其为亲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负责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

这可是肥差!

如此才换得弘景勉强答应不竞争帽子王,并全力支持老富推荐人选。

只要弘景这个郡王不出来添乱,其他人包括固山贝勒、多罗贝勒,什么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的,老富根本不放在眼里。

因为那些人根本不可能得到足够的票数。

不过还是授意提名了一些看起来够资格,实际毫无人脉的宗室子弟,毕竟,这次票选帽子王也有团结、安抚宗室的目的。

礼部报上来的具体提名人选老富已经看过了,共175人,大半都是凑数,只有30几人有些竞争力,包括鬼子六提交的永恒、安达尔善、寿龄、九成,还有陕甘总督勒尔谨提名的永信。

勒尔谨提名永信完全是因为报恩因素,这一点老富很清楚,但他却没有支持永信的打算,除了帽子王人数不宜太多外,也是因为十四爷在宗室威望一直很高,因此要是让永信选上帽子王,弄不好会出一些妖蛾子。

至于鬼子六那边提名的几个人,老富敢肯定这小子一定收了人家的银子,但除了九成其他三人不可能胜选,因为他控制的票数比这小子多的多。

一想到鬼子六到时苦丧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把钱退给人家,轿子里的老富竟然“噗嗤”一声乐了。

这回不是他故意要让六子出丑,实是阳谋,实力的比拼啊。

你富哥哥在京里的实力,是你六子贤弟永远也想不到的。

正乐着,轿子缓缓停下,却是宗人府到了。

正了正帽子,掸了掸袍服后,老富慢条斯理缓缓走下大轿,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下就吸引了他。

不是六子贤弟又是哪个?

“高一点,再高一点,哎,往东边拽一拽,对,对,哎,好!”

贾六一手叉腰跟礼部老奎说话,一手不时朝宗人府大门上指,让工作人员按他的要求将横幅拉正。

是一条长约十米的红色横幅,上面用满汉双文书写——“热烈庆祝第九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是第九次。

从有议政王公大臣会议以来,这是大清举办的第九次国议大会。

上一次举行还是康熙二十九年,距今过去82年。

那年举行国议大会的原因是皇帝要亲征噶尔丹。

第660章 请十五阿哥来喝酒第978章 狗皮帽子出关城第432章 富中堂拳打乾老四第234章 不好,阿桂要造反!第84章 八旗的荣誉不容玷污!第95章 少爷,不会有同行吧?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435章 朕不是汉人!第528章 天上掉下个总兵官第1024章 六子,你下来了?第912章 六子,老富动手了第142章 贾大人办文字狱第394章 杀乾隆,保大清第407章 皇上造反了?第606章 再办大将军第145章 好个紫禁城,他妈真不错第539章 少爷也认罚第893章 如秀要离婚第859章 满洲 汉家谁可为皇后第990章 满饷不可敌!第200章 茅房谋大事第169章 贾大人的工程项目第698章 中堂,要文不要武啊!第633章 债多不愁,鬼多不怕第381章 皇上有问题第790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44章 六爷不缺德,缺钱第973章 陛下不能有狗腿子第927章 维新皇上就是好第546章 我跟你很熟吗?第37章 恭喜少爷,三试甲等第361章 黑枪第984章 六鬼子图啥第844章 将先帝们全部开除第812章 老阿,你辛苦了第696章 六子,我给你开支票第900章 皇上,直捣黄龙吧第604章 曲线救国和稀泥第672章 大清风水已坏第145章 好个紫禁城,他妈真不错第543章 儿啊,你也被抓了?第210章 感谢总督大人,感谢朝廷第371章 宁死不割辫第234章 不好,阿桂要造反!第610章 西洋考察团第545章 求贤若渴啊第24章 时来运转拜唐阿第524章 老当益壮贾大全第845章 取朕大刀来!第757章 王爷,准备斗争吧第632章 官方走私第260章 本官是不收钱的第422章 乾清宫有梯子么?第549章 为了大清,爹不要了第9章 不懂就问好贾六第277章 敌在紫禁城第515章 爱新觉罗世凯*六子贾第267章 好纯正的味道第575章 我选皇上第206章 贾图鲁运筹帷幄第315章 这才叫考古第932章 老陈不糊涂第560章 爸爸今天心情好第12章 收发报纸和中堂第492章 你这个满洲叛徒!第1017章 鬼子六私访记第550章 还是你们骚啊第81章 六子,你别走!第228章 额驸要参与竞争第374章 他们连太后的谣也造啊!第935章 有什么话跟六皇帝说!第527章 老富调兵了第828章 皇上,下野吧!第895章 提督大人练兵歌第495章 额驸得封王!第479章 保隆一族第49章 狗蛋大兵加钱哥第780章 大过年的,别给王爷添堵第803章 辫子乃不便之物第214章 碰鬼子六的瓷第826章 鬼子六也不是好鸟第384章 忠忠忠!第69章 千万别跟贾大人聊第30章 说你几等就几等第805章 协办大学士第488章 八旗不死绝,大清不会亡第903章 富爸爸,点到为止!第615章 刺贾第731章 鬼子六杀人了第627章 别怕,哥是大官第309章 吉宫渗水 社稷大乱第64章 贾大人不是鞑子第496章 皇上,吃俺一拳第988章 血战大凌河第732章 一切以旨意为先第289章 请大将军上路第608章 北洋大开发第542章 总是为了你心痛第690章 第九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第172章 日月山河小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