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后宫不干政

内务委员会贾六是不可能罢撤的。

历史证明,上位者如果没有一支厂卫队伍,那这个国家的官僚集团必然会无限膨胀,成为国家最大的蛀虫,最终导致江山易色。

甭管哪个国家,都这样。

区别在于叫法不同。

当前一支强有力的厂卫队伍,可以确保维新朝廷的各项改革措施成功推行,也可以外力推动维新官僚集团的凝聚与忠诚,使得这个官僚集团跟随皇帝陛下不断前进。

长远看,这种厂卫队伍肯定是有大问题的,也必然要改革换个包装存在。

可如今维新朝刚刚盖了个地基,小楼还没盖起来,内部装潢更是没影的事,整体看着依旧是“老、破、旧”,如此,贾六怎么可能如老郑所愿自废武功呢。

要知道,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前提,就是一个强而有力并坚决落实最高指示的官僚集团。

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必然会碰到保守派、腐朽派、敌对派的抵制,诸如阳奉阴为的消极抵抗。

如此,内务委员会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一切敢于同维新皇帝做对的敌人,都将遭到内务委员会的碾压!

官方表述叫原则不容动摇。

老郑能怎么办?

皇帝陛下都怀疑他的立场了,只能无奈表态臣可以服从,但保留意见。

这个态度贾六还是满意的,甭管你老郑怎么想,眼下给我执行就是了。

当然,贾六对老郑还是十分信任的,因此将因“铁拳行动”导致的大量官缺都交由他,也就是让老郑完全负责本省新的府州县官员调整和任免。

“朕用人,向来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有才能,有无功名都可。”

贾六又指出一条新的用人办法,就是从不入流的“吏”中发掘人材,尤其是在各级官府六房长期任职通晓政务、律法、民情的专业人材。

此类人等不必拘泥出身,可以大胆任用,由吏破格提拔为官。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得在本地任职。

六房人员本就是当地士绅集团的代言人,他们的存在使得官府无法直接同百姓对接,导致朝廷委任的官员不得不依靠他们,否则政令真就不出县衙了,也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乡”。

为了供养此类编外人员,就出现了大量苛捐杂税,使得百姓负担极重。

贾六任职直隶总督时便和时任布政使杨景素谈过这一现象,当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财政一体化。

但当时包括现在都没法执行这一方案,原因是需要大量财政资金。

乐观估计,至少五年以后才能全面落实财政一体化方案。

因此,眼下贾六自不可能让老郑这个湖北巡抚搞试点。

湖北这会比谁都穷,完全的财政赤字,不是他想办法从那帮失节降官处搞来大量资金,湖北各级官吏都得去要饭。

六房人员与地方错综关系固然是一大弊端,但这些人的专业知识却是科举出来的官员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有的地方官员被罢免后,新官上任之前长达数月的空白期,衙门能够运作?

还不就是因为这些专业人材在维持运作么。

给这些过去根本不可能“进步”的专业人材打开进步通道,不仅可以使得政务运转更为流畅,减少其中的时间和资源损耗,也能提高“皇权”于乡村的实际影响力。

同时,这些得到进步的吏反过来还会压制地方士绅,原因是他们已经从原先阶级跳出,熟知地方内幕的这帮官员想要做出政绩,以求得到更大的进步,必然会打压地方士绅。

很简单的道理。

以前叫贾六为“六子”的人一抓一大把,如今,有几个敢这么叫了?

进步,就是打破一切阶级鸿沟的最有力武器。

老郑是务实官员,为官几十年当然知道皇帝陛下提出的这个用人新办法是对的,但是他毕竟是传统士大夫,也是从科举这条千万人为之争抢的路上厮杀出来的。

所以,对于皇帝陛下绕过科举大量启用不入流人员,难免有些意见。

考虑到时代特色,贾六也不想步子跨得太大,所以欣然说道:“那就由你们湖北先试点搞一次内部考公。”

“内部考公?”

皇帝陛下层出不穷的新名词让饱读诗书的抚台大人有些招架不住。

“你这个巡抚大人先定人员,然后把这些拟任为官的人材集中到襄阳,届时由你这个巡抚大人亲自做考官”

考什么呢?

传统科举内容占三成,政务专业知识占七成,考试过关人员名单报朝廷,由吏部授官。

为了降低影响,减少阻力,贾六让老郑以“恩试”为名组织此项工作。

新皇帝登基必有恩试,恩试规模有大有小,湖北此次举行的内部考公恩试属小试,仅限湖北一省,影响力不大,当不会给天下读书人太大触动。

老郑也是个认真的官员,当下就恩试细节与皇帝陛下讨论了一番,又从皇帝陛下这里要了40万两特别经费后,遂不提内务委员会的事,略有不足但总体还算满意离开。

站在边上听了半天的栓柱待人郑抚台走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少爷,我倒觉得郑大人说的未必没有道理,内务委员会是有点不好,将来恐权力太大,我看不如将内务委员会挂在我内务府下面,由我替少爷把着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柱子,你办事少爷我是放心的,”

贾六幽幽白了栓柱一眼,“不过你回头先找人问问,宁古塔那边能不能种土豆?要是能的话,你先过去种两年。”

“呃”

宁古塔栓柱知道,但土豆是什么,他还真没了解过。

正疑惑时,少爷已经走了,却是去接二少奶奶和克清殿下了。

老婆儿子回来,贾六当然得亲自去接了。

在城外十里亭等了不到半个时辰,护送媛媛母子的车队就到了。

不等媛媛抱着儿子下车,贾六就迫不及待的跳上车一把将儿子抱在怀中,狠狠亲了几口,之后笑着对媛媛道:“我还以为你爹会把你娘儿俩扣下不还给我呢。”

媛媛没好气的瞪了眼丈夫:“你以为我父亲会是那种人吗?”

“当然不是,”

贾六轻笑一声,一手抱着克清,一手拉着媛媛下了车,随口问道:“你爹这次派人过来是打算同我这个女婿和好如初?”

“父亲从来没和我说过你们之间的事,”

见儿子的鞋子掉了,媛媛弯腰捡起帮儿子穿上,“父亲也不想我知道,他说妇人不应该过问男人的事,尤其是国家的事。”

第549章 为了大清,爹不要了第598章 上任先收大粪税第41章 领班鬼子六第393章 这是皇上的意思!第73章 贾队长升了...第843章 王爷又改姓了第66章 为大清报效的时候到了!第691章 我提名爱新觉罗世凯第223章 朕能靠谁?第18章 我会当个好贪官第520章 投机分子两面派第946章 乾隆的充实生活第176章 做人要厚道第714章 老富,朕下回不敢了第684章 六子,你快乐么?第327章 番贼出川第449章 顺贵人第783章 集中财富做大事第725章 宗室出征第277章 敌在紫禁城第267章 好纯正的味道第987章 鬼子六又有喜第461章 有事,睡一觉就行第852章 军前贾皇帝第956章 列强,终于来了第362章 超勇的亲王机车了第934章 六子来了不纳粮第711章 别说了,朕也附议!第972章 全世界都爱六皇帝第476章 没钱可以借第26章 放心,爹给你办妥了第986章 不叫阿福,叫耀武第477章 我,乾隆,打钱第318章 迁坟,利国利民第592章 我为元婴断青天第763章 无辫为难民,有辫为良民第240章 贾大人代表大清第66章 为大清报效的时候到了!第698章 中堂,要文不要武啊!第299章 能取保候审么?第1003章 皇上亲爸爸死了也就这样了第45章 第一布特哈狗腿子第169章 贾大人的工程项目第839章 自己人,好商量第112章 告诉皇上,鬼子六是好样的第361章 黑枪第599章 少爷,受命于天来了!第961章 朕要做大寿第765章 别了,爱新觉罗第678章 我们选鬼子六第830章 老勒想当老六第159章 专办旗员贾领队第830章 老勒想当老六第858章 鬼子六的年号第176章 做人要厚道第15章 实在不行买个官第412章 世凯的兵在哪里!第876章 铁拳行动第371章 宁死不割辫第184章 我要这位姑娘第130章 对,我也是这样想的第248章 一切污名臣来担之第586章 安全第一第99章 上头要查贾大人第109章 画风不对第109章 画风不对第365章 破满城第919章 老陈不太对劲啊第448章 军工产业园第614章 请弟兄们给我撑个场子第950章 都来,有好事第815章 皇上口谕,好生伺候第274章 西贝货,主大清第979章 为了八旗第622章 督抚的官方会谈第168章 人不能太出名第17章 我们到底是什么人第686章 姑爸爸最大!第883章 时代变了,不要封建嘛第852章 军前贾皇帝第158章 老婆娘家两亲王第37章 恭喜少爷,三试甲等第313章 少保杨遇春第284章 不予宽恕第269章 额驸就是皇太极啊第461章 有事,睡一觉就行第911章 老富,朕跟你拼了!第75章 世上总有气人的事第897章 史上第一皇帝第812章 老阿,你辛苦了第985章 皇上您要打招呼啊第626章 你完了第845章 取朕大刀来!第983章 要维新,还是要革命第258章 提督大人就是仁义第36章 金川军前走一遭第188章 叫阿玛第892章 大熊,我的好谙达第545章 求贤若渴啊第971章 别说了,再说朕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