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

次日中午,头戴硬角方帽,身穿青衿深衣的范宁来到了县衙。

高县令掌权这两个月吴县的变化颇大。

最明显是治安改善,陆有根率领弓手们抓捕了一大批地痞无赖,在闹事街头公开杖责,每天中午都有地痞无赖被打得哭爹叫娘。

将近一个月的整治,诟病多年的治安不良得到迅速改善。

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样一个都头在两任县令的管辖下,表现却完全不同。

足以说明现任县令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远远高于前任。

治安的明显好转迅速为高飞赢得了百姓口碑。

但与此同时,告状的百姓更多了,使高飞每天都忙碌不堪。

范宁到来时,高飞正好审完一个案件,在后堂休息。

高飞听说范宁求见,连忙让人带他进来。

范宁走进后堂,躬身行一礼,“学生范宁参见县君!”

高飞打心底感激这个少年,要不是他两个月前向自己极力推荐陆有根。

要不是他把县学的线索告诉自己,使自己抓到了县丞的把柄,这两个月自己怎么可能过得这么舒畅。

肯定还在权力被架空中郁闷的混日子。

虽然朱元甫告诉自己,对范宁不用太客气,但高飞还是想找个机会好好谢谢他。

高飞请范宁坐下,笑眯眯问道:“范少郎,我们好久不见了,最近学业很忙吧?”

“还好,最近不是很忙,可能是县学要增补新生,原来计划的一次重要考试临时取消了,令学生们皆大欢喜。”

范宁又试探着问道:“高县令知道县学增补考试的事情吗?”

高飞点点头,“前两天张教谕来找过我,和我谈到了县学增补考试之事。”

虽然高飞没有说张若英找他什么事,但范宁还是猜到一定是为了出题之事。

连续四年入学考试的诗题都是由前任县令李云来出,到了新县令这里,如果把这个惯例取消了,一旦新县令知道这件事,是要得罪人的。

再说让县令出一道题,也是为了让县令更加关心县学,如果把它演变为传统,对县学的发展只会有好处。

范宁想了想便道:“我有两个堂兄准备参加县学增补考试,这两天我在帮他们补习,能不能请县令评点一下他们写的诗?”

范宁把蔺弘和董坤写的几首诗递给高飞。

高飞笑了起来,“好!我来看看。”

高飞接过诗稿,略略看了看笑道:“还不错,立意比较新,对春雨的描绘也到位,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虽然略显稚气,但不失为中上之作。”

范宁对蔺弘和董坤写的诗不担心,陆有为也不错,他最担心的是明仁、明礼和李大寿,这三人的基础比较弱。

范宁拿出诗来请教,不过是想切入话题,他笑了笑又问道:“能不能让学生也学习一下县君的诗作?”

高飞心中有点奇怪,范宁怎么会找到自己谈诗?找县学的大儒们请教才是正途,难道这小滑头又有什么意图不成?

打过几次交代,高飞算是比较了解范宁,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找自己必然有目的而来。

高飞心念一动,难道他是为考题之事?

前两天,县学教谕张若英找到他,让他出一道作诗题,并说前任县令已经连续出了四年。

高飞便欣然出了一道题,这件事他已经不放在心上,但范宁跑来谈诗让高飞又猛然想起这件事。

高飞不禁哑然失笑,他便试探着道:“我已经很久没写诗了,前几天你们县学张教谕也来请教我写诗,我当时就婉拒了。”

说完,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范宁,果然,范宁眼中露出一丝极度失望之色,神情也变得有些沮丧。

高飞顿时明白了,这小子就是来问自己要试题的。

不过让高飞奇怪的是,张若英说这件事是县学隐秘,不宜对外宣扬,那范宁又是怎么知道自己出考试的诗题?

高飞便向范宁笑道:“虽然很想婉拒,但在张教谕一再要求下,我只好又答应了。”

范宁一怔,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高县令是在试探自己呢?他显然已经猜出自己的来意了。

他脸上顿时有点尴尬,打个哈哈笑问道:“不知县君最近对哪方面的诗作内容感兴趣?”

这就等于是在直接伸手要题了,赶紧把题目告诉我!

高飞从来不是一个古板之人,以范宁对他的巨大帮助,给范宁一个暗示不是不可以,只是高飞很想知道,范宁是怎么知道自己出题之事?

“你先告诉我,你怎么会知道张教谕找我做什么?”

范宁挠挠头,只得据实回答道:“前面四年的县试诗题都是贾朝昌的诗,而贾朝昌正好是李县令的丈人,所以我便推断,张教谕最近一定会来找你。”

高飞这才恍然大悟,他还以为是谁泄露给范宁,没想到是他自己推断出来,不愧是县士魁首啊!果然聪明绝顶。

高飞负手走了几步,回头对范宁道:“马上要到端午了,本县最近一直在考虑端午的各种活动,事情比较忙,今天就不陪你了,下次我们细聊!”

说完,高飞呵呵一笑,转身便离去。

范宁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端午》,这个考试题目比较有意思!

..........

“大家听我说!”

范宁挥挥手,让六名激动万分师弟都安静下来。

“关于端午的诗,要点就是祭祀屈原,这应该是整首诗的魂,另外,全诗最好不要直接提到‘端午’二字,这就落了下乘。

最好用某种端午的特有之物替代,比如菖蒲、玉粽,或者端阳、五日等等暗示,另外屈原也最好不要直接提及,用汨罗来暗指会更好。

“如果实在不会写怎么办?”范宁明仁举手问道。

“写诗是我们的弱项!”明礼也补充了一句。

范宁着实无语,这两个家伙写的议论一塌糊涂,还得自己帮他们各写一篇,现在诗也不会写,万一自己押题不对,两人岂不是全完蛋?

范宁没理睬他们,他拍拍手掌笑道:“大家现在就写,一首好诗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出来,而是要经过反复修改推敲,题目我告诉大家了,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让我满意的诗。”

众人纷纷拿出纸笔开始各自写诗,范宁在一边走着,看着师弟们冥思苦想。

‘每逢佳节倍多情,汨罗江头艾叶新。’

这是陆有为写的开头,范宁笑着提醒他道:“第一句不错,第二句再推敲一下,有了汨罗就不要再写艾叶,比如可以改为‘山村老店蒲酒新’,就暗示着端午到来。”

陆有为连忙把这两句诗写下来,范宁走到明仁身边停住脚步,歪着头看了看。

“这句‘汨罗无处吊英灵’不错!”

他在明仁的纸上指着其中一句,“可以把它作为第二句,第一句可以写写天气,比如刮风下雨之类,才会使‘汨罗无处吊英灵’成立,还语带双关,比如‘端阳风雨愁江民’,下一句就是‘汨罗无处吊英灵’,下面自己想。”

明仁笑嘻嘻道:“这可是我自己写出来的!”

范宁哼了一声,“有本事就自己写完!”

范宁又走了几步,在明礼身边停住脚步,只扫了一眼,他便恼火地在明礼的头上敲了一记,“‘汨罗无处吊英灵’已经被明仁写了,你再换个别的!”

明礼抱着头不满地嘟囔道:“明明是我想出来的,凭什么要我换?”

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吕惠卿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四百三十章 连环双杀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礼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陆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九章 给拗相公上课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画明志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复仇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举报名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第二十一章 勇夺魁首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六百三十一章 辽使到来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门赔礼第七百六十三章 双赢协议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议事第三十四章 刘院主的教诲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六百零四章 完颜计划(上)第三百四十章 催妆铺床(下)第六百四十二章 断其后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莱州遇旧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毛人岛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职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五百一十五章 终身大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赌怡情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职之行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妆铺床(上)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难题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无人可求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点第七百一十一章 扬州码头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离去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忆鲲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实力碾压第二百三十二章 县学演讲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三十六章 老实人的抗争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四百七十章 变法第一步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难题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七百四十九章 辽阳城破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