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

夜晚,范宁独自在房间里收拾物品,明天一早他要走了。

他来时物品不多,只有两身洗换衣服和两百钱,但回去时却多了口大竹箱子。

箱子里塞满了各种物品,有他给父母买的礼物,但更多是欧阳家送给他的礼物,包括一匹好的绫罗,这是欧阳夫人特地送给他母亲的。

这时,身后传来有节奏的敲门声,范宁笑道:“小倩姐,进来吧!”

门开了,欧阳倩走了进来,这几天她一直在教范宁练字,使范宁着实进步神速,虽然还远远谈不‘书法’二字,但至少勉强能见人了。

“给你!”

欧阳倩将一只盒子递给他,“我给你的礼物,一方端砚,十二岁时父亲送我的,一直舍不得用,送给你吧!”

“谢谢小倩姐!”

范宁接过盒子,却发现欧阳倩眼睛红红的,似乎哭过一场,他心顿时大为感动,看不出啊!这才几天,小倩姐对自己的感情这么深了。

欧阳倩眼睛又红了,抹了一下泪水道:“阿布今晚走了!”

范宁扯了一下嘴角,原来是自己自作多情了。

“他怎么了?”

“他下午接到噩耗,父亲去世,他和兄长便连夜赶回家乡。”

“去去呗!他又不是不回来了。”

“可是……可是要守孝三年啊!”欧阳倩扑在桌哭了起来。

原来如此!范宁心窃喜,那岂不是自己的机会来了。

呸!乘人之危,这太过分了。

范宁连忙收起脸一丝笑容,他想了想便道:“小倩姐,我送你两句诗吧!”

“什么诗?”欧阳倩抬起头,泪水朦胧地望着范宁。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范宁原本想把整首《鹊桥仙》都写下来,但又觉得有点可惜,这么美的词,还是留给自己的正牌老婆吧!送给欧阳倩,估计她今晚会写给曾布。

“小宁,谢谢你!你回去要给我写信。”

“好!我每天写一封。”

‘噗!’一声,欧阳倩破涕为笑,连忙摆摆手道:“不用写那么勤,一两个月写一封够了。”

范宁又从箱子里取出买给母亲的胭脂和香水,递给欧阳倩,“这是我送给你的。”

“不!不!不!”

欧阳倩连忙推却,“这是你给母亲买的,我不能要,再说你已经给我买过了。”

欧阳倩坚决不要,范宁无奈,心叹息一声,‘算了,还是送给你吧!’

他坐下来,铺开一张纸,提笔便把整首《鹊桥仙》写了下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范宁将纸递给了欧阳倩,“小倩姐,这是我送给你的。”

欧阳倩接过纸读了一遍,俏目蓦地瞪大了,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小宁,这是你写的?”

范宁嘻嘻一笑,“如果小倩姐找不到作者,那算是我写的。”

欧阳倩又读了几遍,一双深潭般的美目变得朦胧起来,她心轻轻叹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真美啊!’

这时,她意识到什么,俏脸忽然一红,看了一眼范宁,小声道:“谢谢你送给我的词,我非常喜欢!”

“小倩姐喜欢好,要不,你再教我练几行字吧!”

欧阳倩欣然点头,“好!我今天再教你练二十个字。”

范宁连忙去拿字帖,欧阳倩却悄悄地将纸叠好,小心地收了起来。

........

次日一早,范仲淹便带范宁告辞了京城返回平江府,欧阳修、王安石、包拯等人到码头送别他们祖孙,另外尹洙病重,也要跟随范仲淹去邓州养病。

欧阳修尤其不舍范宁,他取出一本书送给范宁。

“这是我早期的集,送给你留个纪念,若学问有什么不明白,随时可以写信来问,下面的字帖是倩儿给你的,她让你努力练字。”

“谢谢前辈厚爱,前辈的关心晚辈将铭记于心,也替我谢谢倩姐,我会写信向她汇报!”

欧阳修笑道:“我可不是和你永别,等过几年你进京时,我再好好教你读书,玉不琢不成器,你这块美玉必须由我来琢。”

“小子会让前辈失望的。”

欧阳修哈哈大笑,“好吧!若你的书法没有进步,我真的失望了。”

这时,王安石把范宁拉到一边,低声道:“我心困惑颇多,贤弟何时再为我指点一二?”

范宁微微一笑,“我会给兄长写信,兄长若有空,可随时来找我!”

王安石大喜,“那期待我们再见之时!”

范宁取出一封厚厚的信递给王安石,“那天我说的内容,我又稍微梳理一番,兄长可细细揣摩。”

“我一定好好拜读!”

“阿宁,时辰不早,我们该出发了!”远处范仲淹喊道。

“这来!”范宁向王安石挥挥手,转身向码头奔去。

范仲淹向众人行礼,带范宁船,这时包拯走前,重重拍一拍范宁的肩膀,“小范,保重!”

范宁拱手笑道:“老包,您也要保重!”

众人哈哈大笑,在笑声,客船离开了汴河码头,向南方驶去。

.......

范仲淹这次带着范宁进京,不仅教授他书法,而且潜心指点他才,经过二十天的了解,范仲淹已经渐渐摸准了范宁的脉络。

范宁虽然天纵才,有超群的记忆,有超越常人的见识,也时不时会写出罕见的佳作。

但他的基础却很弱,不光是书法差,在更重要的经学方面也基本没有入门,可以说一窍不通,这恰恰说明了他缺乏一种系统的教育。

正是这种缘故,范仲淹便决定还是让他回家乡读书,按部班地把基础打好。

这天下午,客船到了江宁府,范仲淹把范宁叫来,对他道:“我本打算送你回平江府,然后我再折回来,但尹公身体每况愈下,我担心他快支撑不住了,我现在必须赶去襄阳,所以下面的路程只能你自己走了。”

范宁点点头,“我没有关系!”

“这个船夫你也熟悉了,他会送你回家,另外,我还有几句话要对你说。”

范仲淹想了想道:“这次进京,正如你之前所言,眼界决定格局,相信你已经开了眼界,胸自然也有了格局,下面的路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该怎么走。”

“孙儿明白!”

范仲淹点点头,又缓缓道:“临别阿公再送你一句话,周易有云:自满则败,自矜则愚,愚蠢者才会活在过去的荣耀,而智者却面向未来,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范宁郑重点点头,“阿公教诲,孙儿已记住!”

“好了,我要换船走了,祝你一路顺风。”

范宁此时已经没有了玩笑之心,他想到祖父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想到他已到风烛残年,这一走不知是否还能再见?

他眼睛不由一红,便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声音有点哽咽了,“孙儿祝阿公身体健康,长寿无恙!”

“痴儿!痴儿!”

范仲淹爱怜地抚摸他的头,轻轻叹息,“苍真没有断绝我范仲淹的希望啊!”

.........

范仲淹终于换船走了,范宁站在船头注视着大江祖父的船只渐渐远去,他忽然感到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过去的一个多月,似乎只是一场梦。

“小官人,京城好玩吗?”船夫一边摇船一边笑问道。

范宁微微一笑,“吃了很多东西,放了炮仗,天天和京城的小孩打仗玩耍,过得很快活。”

船夫呵呵大笑,“我孙子去京城也是这样过来的,小孩子嘛!都这样,这时候也是最快活的,等你长大后烦恼喽!”

范宁抱拳行一礼,“多谢大叔教诲!”

他转身走进船舱,打开书包开始练字了。

第六百一十六章 进退失据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种小马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章 庄园集结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鲲州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四十四章 买房记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征袍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七十三章 条件不符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确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四百七十章 变法第一步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银矿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楼会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好的广告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乡遇亲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师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一百四十章 痴人说梦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补缺口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职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师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战(上)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八十四章 机会来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驾亲临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烦忧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扩大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无人可求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风波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顾家站队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扑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