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

吃罢午饭,三人来到隔壁的朱氏钱铺,朱氏钱铺是朱家极为重要的产业,也是大宋十大钱铺之一,在大宋各地有三十几家分店,北至大名府,南至广州都有它的店铺,明仁和明礼要去的福州也有一家分店。

当然,分店最多的还是平江府,平江府五县,每县都有一座分店,不过朱氏钱铺的总店却在京城。

钱铺最赚钱的生意是放贷,但对商人而言,钱铺存钱也十分便利,尤其是异地取钱。

打个比方说,明仁和明礼要一万两银子去福州,他们不可能用船装着银子去福州,而是将银子存到长洲县钱铺,钱铺给他们取钱暗语和凭证,他们只要在福州的钱铺出示暗语和凭证,就能直接在福州钱铺取钱。

钱铺还有另外一个功能,替客户保管贵重物品。

范宁走进店铺,对掌柜笑道:“安掌柜,好久不见了!”

钱铺的掌柜是个白胖的中年男子,见到范宁,连忙拱手到:“原来是小官人,恭喜小官人勇夺童子试第一!”

现在范宁已经是平江府的名人,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谈论着他,他的模样,他的家庭,他的经历等等,关于他的各种故事也开始在各个学堂流传,成为学堂少年士子们励志的榜样。

至于想把女儿嫁给他的平江府豪门大户更是数不胜数,只是目前范宁还没有遇到这个烦恼。

范宁取出一张寄存单,递给掌柜笑道:“上次我存在这里的石头,我打算把它取走。”

“没问题,那块石头颇重,要不要小店给小官人准备一辆牛车?”

“那就多谢了!”

不多时,两名伙计将一块水缸大的黄玉抬上了牛车,三人也坐上牛车,范宁对车夫道:“去潘玉坊!”

“知道了,小官人请坐好!”

车夫一甩长鞭,牛车缓缓启动,向长洲县城东方向驶去。

“阿宁,这块黄玉居然这么大?”明仁和明礼望着眼前水缸大的黄玉,都不由瞪大了眼睛。

“这块黄玉是周老爷子送我的,非常罕见,一般黄玉就和鹅蛋差不多大,我那块黄玉就已经偏大了,这块黄玉更是独一无二。”

范宁轻轻抚摸着黄玉又道:“当地人把这种黄玉叫做凤凰卵,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以后就叫凤凰暖玉,这样会更吸引人。”

“那这块玉打算怎么处理呢?”

范宁微微一笑,“马上就知道了!”

.......

平江府自古就是玉匠集中之地,这里云集了大宋最高明的玉雕匠,其中潘玉郎更是玉雕匠中的佼佼者,潘玉郎的真名叫做潘秀,玉郎是大家对他的爱称。

潘玉郎已年近六旬,三年前就已经封刀,目前他的玉坊由他的长子经营,几个徒弟接过他的旗号,继续精工雕琢。

听说是解试童子科第一名来拜访自己父亲,潘玉郎的儿子没有怠慢,连忙去内堂通报父亲。

不多时,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从内宅出来,笑眯眯问道:“老夫便是潘玉郎,小官人有什么事情?”

范宁躬身行礼,“晚辈有一件雕工,想恳请前辈出手!”

潘玉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半晌道:“老朽已封刀三年,手已生疏,恐怕不能为小官人效力了。”

“特殊情况也不行吗?”范宁又继续问道。

“那要看什么特殊情况了,而且老朽还要熟手,时间会比较长。”

范宁取出周鳞给他的半块玉,递给潘玉郎,潘玉郎接过玉笑了起来,“既然是周公委托,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再为小官人效力一次,不知小官人想要老朽雕刻什么?”

范宁大喜,连忙让明仁和明礼把田黄石搬运进来。

这时,潘玉郎的儿子小声道:“不如让孩儿代父亲出手吧!”

潘玉郎摇摇头,“我这辈子就只剩下周公的大恩未报,如果不了结此事,我怎么能安心渡过余生?”

“那让孩儿协助父亲,完成最后的心愿!”

潘玉郎点点头,“可以!”

明仁和明礼已经将重达三十斤的田黄石小心翼翼搬进来,放在桌上。

潘玉郎打量一圈,惊讶道:“这是寿山黄石?”

范宁笑着点点头,“正是,我叫它凤凰暖玉!”

“凤凰暖玉这个名字不错,当地人叫做凤凰蛋石,它非常适合雕刻,不知小官人想雕什么?”

范宁取出一幅画卷,慢慢展开,画上是一只香炉,四周盘着九条龙,这是范宁亲自设计,请吴县著名画匠陆文生绘制。

“这个香炉,可以雕成吗?”

潘玉郎吃了一惊,半晌道:“香炉我可以雕成,但九龙是违禁之物,小官人风险很大啊!”

“无妨,我原本就打算献给当今天子。”

潘玉郎听说要献给天子,他更不敢大意了,围着这块水缸似的田黄石足足看了一刻钟,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考虑到,他最后点了点头。

“给我三个月时间,争取新年前给你完成,只是工费稍贵,需要三百贯钱!”

范宁大喜,正好可以赶在进京之前完成。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

范宁是在下午时分赶回了县学,今天晚上,县令高飞将摆宴招待考上举人的士子,这是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各县各乡都要大大褒奖考上举人的子弟,彰显县君对劝学的重视。

对很多家贫的考生,这也是他们重要的一刻,除了县里有重奖,还有各乡的奖励,各种奖励汇总起来,至少有数百亩田之多。

不仅免劳役,税赋还会减半,这便是举人们从贫寒子弟迈向乡绅的关键一步。

另外就是联姻,举人虽然在官方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功名,仅仅是参加省试的一种资格。

但在民间,举人却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对很多富有却地位不高的商人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商人们需要借助与举人联姻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而举人们也需要商人的财富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双方的需求非常互补,一拍即合。

只是举人是比较稀缺的资源,他们可以待价而沽,通过联姻来寻求利益最大化。

今年的解试虽然长洲县在童子试中失手,只夺得一个名额。

但在成人解试中,长洲依旧保持着强势,夺走了一半的名额,吴县今年还不错,考上八个举人和两个贡举士。

庆功宴席安排在聚仙楼,除了几名县官、学政、教谕外,还有吴县各界士绅百余人。

十名举人坐在主桌,范宁坐在县令高飞身旁,苏亮则坐在范宁身边,苏亮的另一边则是县丞杨涵。

两位贡举士的地位明显比举人要高,倒不是因为范宁考了第一名,而是童子试首先是代表各县官府,他们的荣耀直接就是官府的荣耀。

高飞正端着酒杯向众人致辞。

“......十年寒窗,磨砺出今天的收获,我祝愿在座举人们在明年的省试能考出更好的成绩,来,我们为他们祝福,干了此杯!”

众人纷纷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接下来是学政说话,这时,苏亮低声对范宁道:“听说赵学政要升为府学政了。”

“真的吗?”范宁惊喜问道。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府学政已经空了整整一年,大家都在争夺这个位置,本来长洲县学政郭云呼声最高,结果这次长洲县童子试惨败,我们吴县占有了很大优势,董知府便偏向于提升赵学政。”

看着热情洋溢发言的赵学政,范宁不由笑了起来,难怪赵学政看起来就像年轻了很多,不容易啊!在县学政这个位子上做了二十年,终于要升官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职(上)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功再赏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毛人岛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六百二十章 易县初战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论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一百六十章 寿山寻宝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逐宋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扩大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杨渡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第五百一十五章 终身大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说客上门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十六章 退学记第五百四十二章 韩绛的要求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寿(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寻找软肋第七百四十七章 辽皇北撤第四百七十章 变法第一步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人之福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争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调和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风波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第七十八章 家里来了贼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六百八十五章 视察井陉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三章 枫桥夜泊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边的烦恼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来客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三百四十一章 琐事争吵第二百零六章 西阁面圣第一百五十九章 险成损友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六百五十章 谣言四起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县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七百零四章 北岛来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六百零四章 完颜计划(上)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寻找软肋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六百五十章 谣言四起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