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

填完表格,那边王遂舟似乎遇到什么事情,正在和指导官员讨论,年轻官员便将范宁领到中年男子面前,“郎中,他先填好了。”

中年官员点点头,接过范宁的表格,他看了看,忽然笑问道:“你家不是搬到木堵镇上了吗?”

范宁一愣,他怎么知道自己家在木堵镇?

范宁再看了看他,顿时明白为什么觉得此人异常眼熟了,他和朱元甫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你难道是.....朱伯父?”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不错,我是朱佩的父亲!”

范宁连忙行礼,“晚辈不知道是伯父,有失晚辈之礼!”

中年男子正是朱佩父亲朱孝云,他是吏部郎中,出任审官院判官,手中拥有考核五品以下官员的实权,这次进士报到,就是由他主持分配。

朱孝云淡淡道:“现在只谈公事,不说私情,你坐下吧!”

范宁坐了下来,平静地回答道:“学生家原在木堵镇蒋湾村,后来父亲在镇上行医,便搬到木堵镇上,但因为祖父祖母年事已高,在老家需要照顾,所以父母又搬回了蒋湾村。”

朱孝云点点头,“你父亲以孝义为先,宁可自己奔波,也要照顾父母,不错!”

范宁心中苦笑,哪里是因为照顾祖父母,分明是母亲住不惯镇子,一心想回老家,但话不能这么说,必须要服从大局。

朱孝云看完他写的资料,便在下面盖了个印,放进一只厚实的纸袋中,这就是范宁的卷宗档案了。

朱孝云又取过厚厚一本百官录,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官职情况,他翻到己丑科进士一页,用笔往下数,很快找到了范宁的名字。

朱孝云微微笑道:“你比较特殊,天子亲自点你为正八品给事郎,任京官秘书省正字,官阶等同于进士及第,先恭喜你了!”

范宁连忙欠身道:“这是天子对学生的厚爱,学生当之有愧!”

朱孝云又道:“秘书省正字只是官职,具体职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陪亲王读书,另一方面是核编典籍,因为现在尚无陪读的需要,你就只能参与核编典籍,天子特地安排你进国子监,你明白天子的深意吗?”

范宁点点头,“天子是要学生在国子监继续读书!”

“你很聪明,善解圣意!”

朱孝云笑了笑,便提笔签批了一份入职书,并盖上吏部大印,入职书一式三份,一份是范宁拿去国子监报到,一份在吏部留档备查,另一份则放入范宁的档案卷宗袋。

同时,吏部审官院还要签一份文牒给国子监,告诉国子监将有新人前来报到。

朱孝云把入职书递给范宁,“你可以回家乡探望父母了,时间一个月,然后直接去国子监报到,千万不要耽误了时间!”

范宁接过入职书,躬身行礼,“感谢大官人提携,学生告辞!”

范宁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房间。

朱孝云望着范宁背影远去,心中不由暗暗叹息了一声。

........

下午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朱孝云坐轿返回府中。

大部分中低级官员都选择坐轿出行,坐马车太张扬,那是高官们的待遇,低官坐马车会被人侧目。

坐牛车又显得太普通,和街头百姓难以区别,骑马是武官的做派,文官一向不齿与之为伍,骑驴则是老农进城,更显寒酸。

所以坐轿便成了大部分中低级官员的选择,北宋的轿子已经很普及,在《清明上河图》中随处可见各种轿子。

中级官员的轿子当然也不是八抬大轿,在地方上可以,但在京城不行,那比坐马车还嚣张,一般都是轻便小轿,前一人后一人扛在肩头,左右各跟着一名随从,条件好一点的,后面还可以再跟两名带刀侍卫。

轿子在街头匆匆而行,两名轿夫技术娴熟,虽然快速,但走得却十分平稳,左右跟着两名青衣随从,戴着折上巾幞头,其中一人身材魁梧,腰中挎着长刀。

轿子里,朱孝云透过薄薄的纱帘注视着街头,他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今天范宁来报到给了他一种莫名的冲击,倒并不是因为范宁考中童子试第一,最终名列二甲第一名,作为吏部郎中,就算状元来报到,也不扰乱他的心神。

让他吃惊的是,范宁从官阶到官职到最后入职,都没有吏部什么事,全部是天子一手钦定,这是官家即位以来从未有过之事,在整个吏部都引起轰动。

同僚们纷纷猜测,大都认为官家是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对神童少年特别关爱,但朱孝云却感觉并不是那么简单,极可能是范宁在殿试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天子的青睐。

难怪父亲很看重范宁,朱孝云不得不佩服父亲有眼力,能够在木堵发现范宁这颗璀璨的绝世宝珠。

但朱孝云又为女儿朱佩和范宁的关系感到苦恼,父亲让佩儿进学堂读书,居然和范宁同桌,使得他们的关系格外密切,朱孝云当然知道这种关系发展下去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柳家,范宁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佳婿,可是........

朱孝云想到了柳然,他也考得很不错,童子科第四名,赐同进士出身,当然比不上范宁,但他是柳家的嫡孙,是柳太公最看重的孙子,朱柳两家联姻数十年,完全控制了吴江县乃至平江府的格局。

早在佩儿三岁的时候,柳太公就希望她和柳然定亲,这也是二叔和柳家敲定的事情,父亲虽然没有表态,但也算默认了,如果没有范宁出现,那么再过五六年,佩儿就该和柳然成亲了,一切都顺利成章。

偏偏现在杀出一个范宁,而且深得父亲的器重,朱孝云当然明白父亲的意思,但二叔那边怎么交代,朱家和柳家的约定怎么交代?

朱孝云只觉一阵头大,好在女儿还小,这件事暂时可以向后推,过几年后再说,朱孝云叹了口气,也只有如此了。

轿子离府宅还有一段路,却见管家急匆匆奔跑而来,似乎有什么急事。

朱孝云拉开车帘问道:“什么事?”

管家气喘吁吁道:“老爷,宫里来人了!”

“什么?”

朱孝云吃了一惊,宫里来人做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

“好像是官家对大衙内的雕像赞不绝口,请大衙内进宫去雕一尊像。”

朱孝云顿时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件事,他的长子虽然是个傻孩子,但却有着常人难及的雕刻天赋,朱孝云心里明白,恐怕天下的雕刻大师,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儿子。

但作为父亲,朱孝云并不是很看重儿子的雕刻技艺,他家不缺钱,他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如果是别人,朱孝云肯定一口回绝,但这是天子啊!

朱孝云万般无奈,只得点点头,“我知道了!”

他心中很奇怪,天子怎么会知道自己儿子有非凡的雕刻技艺?

轿子进了府门,在影壁前停下,朱孝云走下轿子,管家小声道:“宫里来的宦官在贵客堂喝茶等候。”

“几个人?”朱孝云问道,

“两个人,一个老宦官和一个小宦官,这位老宦官还认识咱们家的贵妃娘娘。”

朱孝云心里明白,既然说认识贵妃娘娘,那就有香火情了,人家说这话就是有用意的,他随即吩咐管家,“封两份银子,一封五十两银子给老宦官,一封十两银子给小宦官,现在就去!”

朱孝云也知道,给宫里人送礼,银子不能给得太多,给得太多,他们会生贪念,给得太少会让他们记恨,还不如不给,给五十两就比较丰厚了,也不至于总惦记朱家,这是个捏拿得比较好的度。

朱孝云回屋换了一件衣服,这才来到贵客堂。

贵客堂内坐着一名老宦官,满脸褶子,正眉开眼笑喝茶,后面站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宦官,却苦着脸,估计是给他的红包转了一圈,又进了老宦官的口袋。

“让公公久等了!”朱孝云笑呵呵走了进来。

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零一章 东宫议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门赔礼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画明志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跷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战井陉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九十五章 选教授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择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六百七十六章 军国议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军优势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四百一十二章 两女相见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苏辙上任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辞而别第七百零四章 北岛来人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三十一章 饭堂风波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风洗尘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点第七百二十八章 欧阳之托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岛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内乱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陆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风波第二百五十七章 饮茶夜话第七百一十三章 苏辙上任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结难解第七章 萝莉小女侠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七百零二章 精钢契机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试(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梦碎黄海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第六百七十八章 梦碎黄海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复仇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九十八章 兴趣社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领土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