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百两银子的余波

晚饭时,范宁老老实实将两枚黄玉戒指交给母亲,为了保护其他宝贝,只好丢车保帅,牺牲这两枚戒指了。

“我把话说清楚,这叫进士指环,周员外戴着它们考了进士,如果娘把它们卖了,将来我考不进士,可别怪我了。”

张三娘用筷子在他头敲了一记,“臭小子,你以为娘那么贪财,不懂道理?这是别人送你的心意,我会把它卖掉吗?”

“那你要它做什么?”范宁嘟囔着问道。

“当然是帮你保存,怕你弄丢掉!”

张三娘眉开眼笑地仔细端详两枚戒指,这么细腻的黄玉,她还第一次见到,算她不识货,也知道这两枚戒指一定很贵重。

“正好一对,将来你娶媳妇,你们一人一只。”

范宁无语了,母亲什么事情都往娶媳妇那边靠,这是多么想当婆婆?

“不用留给你未来的媳妇了,你和爹爹一人一只,我觉得正好!”

‘咳!咳!’正在低头吃饭的范铁舟顿时呛住了,连连咳嗽。

张三娘瞥了丈夫一眼,不满道:“这枚戒指若给了你爹爹,最后肯定是戴在你四叔的手。”

“别胡说!”

范铁舟喝了一口汤才止住咳嗽,他满脸通红道:“这是人家给宁儿的心意,随便送人会得罪人的。”

“你也知道会得罪人,那你想把百两银子分给你父母三十两,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你不是不答应吗?现在还说它做什么!”

范铁舟脸一沉,把筷子重重往桌子一拍,起身便走了。

张三娘愣了一下,忽然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扑簌簌掉下来,哽咽着对范宁道:“看你爹爹不讲道理!”

范宁沉默片刻道:“要不给阿婆请个做饭洗衣的帮佣,这样你和爹爹心里都好受了,我也很高兴!”

张三娘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这样也行,每天帮一两个时辰,也不用住家,每天三十钱够了。”

“每个月也一贯钱,从明年开始,这笔钱我来负担!”

“别说傻话了,你一个小孩子,能挣什么钱?”

范宁笑了笑,“若不是我,娘的那一百两银子从哪里来?”

张三娘哼了一声,“石头可是你爹爹从太湖里捞起来的。”

范宁得意洋洋道:“等我从周员外那里学会了品石辨玉的本事,我五贯钱从乡下收精品石头,一百贯钱卖出去,娘说我能不能赚钱?”

“说得倒容易!”

张三娘不想听儿子胡扯,便从柜子里取了一瓶酒,递给范宁,“拿给你爹爹喝去,让他别犯牛脾气了。”

范宁拎着酒瓶走出房间,张三娘轻轻叹了口气,一月一贯,一年也要十二贯,自己每天精打细算,辛辛苦苦攒了三年才存下十贯钱,这叫什么事啊!

范宁拎着酒瓶走出房门,见他爹爹坐在井台发呆,目光有些伤感。

“宁儿,你阿婆老得太快了!”范铁舟低低叹息一声。

范宁能理解父亲的伤感,祖母那么大的岁数,还要洗衣做饭,做所有的家务,累死累活伺候一大家子人,父亲当然会心痛,当然想帮助自己的母亲。

但父亲的方法却不对,把银子给了祖父,祖母的生活并不会有任何改变,最后只会便宜那个败家子。

孝顺本身没错,但盲目的孝顺却没有意义。

范宁坐在父亲身边,把酒瓶递给他,范铁舟摇了摇头,没有接酒瓶。

范宁笑道:“我刚才和娘说好了,给阿婆请一个帮佣,只负责做饭洗衣,一个月一贯钱,娘答应了。”

范铁舟眼闪过一道亮色,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你娘答应了?”

范宁点点头,“娘又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她虽然对阿公有点不满,但对阿婆却很好,还主动给了阿婆一双布鞋,爹爹忘了?”

“是啊!你娘刚嫁来的时候,你阿婆对她最好,人前人后夸她贤惠,你娘也孝顺她,阿婆现在身穿的衣服,都是你娘以前给她做的。”

范铁舟心一块大石落地,心情舒畅了很多,他伸手将酒瓶夺了过来,咕嘟咕嘟猛喝了几大口,笑道:“好久没喝得这么痛快了。”

“我给爹爹提个建议吧!不要去租土地了,去买几亩田。”

范铁舟摇摇头,“田要八贯钱一亩,最多只能买十亩,对我而言太少了一点。”

“可爹爹想过没有,种五十亩田非常辛苦,一年的农闲能有几天?根本没有时间跑船,忙起来还要请帮工,还不如家里少种点田,跑船有时间了。”

范铁舟想想也对,自己只顾考虑自己种田的最大承受能力,却忘记自己还要跑船,种五十亩还真忙不过来。

他拍拍儿子的头,“还是你小子聪明,这次爹爹听你的,买十亩田,加咱们家的三亩田,一共十三亩,然后跑船。”

“爹爹最好还要去采点药,熬几瓶那个跌打损伤膏,说不定我能用它交到很多朋友。”

范宁知道父亲热心肠、讲义气,便绝口不提用它来赚钱。

“好!”

范铁舟欣然答应了,“明天我山去看看!”

俗话说,夫妻是衣服的两片襟,孩子是纽扣,在范宁的穿针引线下,范铁舟和妻子又重新言归于好。

........

两天后,张三娘天不亮将儿子和丈夫送了村口的小船。

张三娘想到儿子离开自己身边了,她泪水扑簌簌又滚落下来,范宁笑道:“娘,又不是去京城,过几天我回来了。”

张三娘抹去眼泪道:“你这个臭小子,不好好读书,回来娘要揍你的。”

“娘放心吧!我保证明年再给你省十贯钱。”

张三娘点点头,又叮嘱丈夫道:“你送完宁儿,早点回来。”

“我知道,我顺便去看看船。”

“自己当心点,别被人家骗了。”

摇船的水根叔笑道:“我说大侄女,你这是在说我呢!”

“水根叔,我怎么会说你,你们快走吧!别耽误孩子学。”

小船摇动,在水面晃晃悠悠的走远了,张三娘依依不舍地望着儿子背影消失,这才回家去了。

.......

水根叔姓张,是张三娘的堂叔,年约五十岁,最早也是渔民,算是范铁舟的入门师父,是他做媒,把邻村的侄女张三娘撮合给了范铁舟。

张水根改行跑客船生意已经有十几年了,他知道跑客船跑渔船赚钱,而且轻松能顾家,所以他一直劝范铁舟改行跟他跑客船。

张水根呵呵笑道:“今年咱们村的后生都不错,有五个孩子要去镇读书。”

“除了宁儿还有谁?”范铁舟好地问道。

“还有蒋员外的儿子蒋阿贵,赵俅的儿子赵小乙,还有韩壮家的两个小子,他们四人都是去读镇里官办学堂,当然没有延英学堂好。”

范铁舟点点头又问道:“那村里的小学塾怎么办?”

“不是说让你家老四去当先生,你居然不知道?”

范铁舟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他忽然回头向儿子望去。

范铁舟顿时明白了,一定是儿子找了周员外,他指了指儿子,目光的意思是说,‘你这个臭小子,这种事居然瞒着我!’

范铁舟顿时心情大好,老四终于有事情做,不用再拖累父母了。

这段时间家诸事皆顺,范铁舟忽然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

船只到了木堵镇,天色已经大亮,范铁舟拎着行李箱子和儿子来到了延庆学堂门口。

一名助教从学堂内跑了出来,笑道:“院主说今天范少郎要来,我一直在等着。”

“不好意思,让先生久等了。”

“没关系,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吧!家长可以回家了。”

范铁舟犹豫一下,便把箱子交给助教,又嘱咐范宁道:“有什么事情,你去码头找水根阿公,他会帮你。”

“我知道了,爹爹有事去忙吧!”

范铁舟笑着向儿子挥挥手,转身向码头方向走去,他今天约好了要去看船,如果合适,直接买下来。

“少郎,请跟我来!”

范宁点点头,跟着助教向学堂走去,“你先去向教授报道,午的时候,我来找你安排宿舍。”

“谢谢先生!”

不多时,范宁便见到了学堂的第一个教授。

宋朝的拜师和读书是两回事,一般而言,人一生只有一个师父,要举行仪式,行拜师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而学堂读书,会接触很多先生,这些是普通的老师了,一般叫先生,像学堂和县学的主要任课老师则称为教授,一般都是有点名望的老先生,而年轻一点的老师叫先生或者助教。

助教给他介绍今天的教授,“范少郎,这位是严教授,在学堂里教《论语》,对《论语》精研之深,在吴县也是数一数二。”

严教授人若其名,是一个板着脸的老头子,身材不高,偏瘦,满头银发,看起来倒是很有学问,但长了一个酒糟鼻,却有点破坏形象。

范宁无奈,只得跪下行一个大礼,“学生范宁拜见教授!”

第一次见面是要跪下给先生行大礼,这是天下学堂的规矩,以后不用了。

严教授点点头,“按照惯例,进门要考一次试,不过今天正好课堂考试,我不用单独给你出题了,你跟我来吧!”

范宁拎着书袋,跟随严教授进了学堂,学堂有三十人左右,都是去年招生录取的学生,他们马要升一级了。

每个人都在低头沙沙写字,正在进行考试,对面架子挂着考题,默《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五篇。

学堂和后世的学校一样,也是两个人一张桌子,但椅子却是每人一把。

严教授带他来到第一排靠窗的座位,这张桌子只有一个人坐。

他指了指空位,对范宁道:“以后你坐这里!”

“学生知道了。”

“考试题目挂在前面,卷子在桌,快点开始吧!”

范宁坐了下来,严教授转身走了,他一时还没有适应,开始考试了。

无奈,范宁只得取出笔和砚台,却发现自己没有墨,还得要研墨,可是水在哪里?

严教授已经出去了,范宁四下张望,却找不到水桶,这时,他的同桌轻轻把一盘墨汁推了过来。

“太谢谢了!”

范宁心感激万分,抬头向同桌望去,只见同桌眉眼如画,容颜俊美,是个极为俊俏的小郎君。

范宁却‘啊!’的一声跳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怎么又是你?

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二百一十章 宽言解惑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发的血案第二百零六章 西阁面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后是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职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崎的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战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说服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儿女第二十三章 走为上策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十六章 退学记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七百二十四章 决战爆发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发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将至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备战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记石刻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试雷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诱导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七百四十九章 辽阳城破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寿(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领土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别京城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议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七百四十七章 辽皇北撤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乡遇亲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六百零七章 异族异心第五十章 新年将至第六百四十八章 怀州陷阱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战协议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八十四章 机会来了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风洗尘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后是谁第七百六十三章 双赢协议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朱佩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九十五章 选教授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六百零二章 伤亡惨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剑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