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

唐县内的官衙目前是整个鲲州唯一的官衙,它既是海外经略署衙,也是鲲州州衙,甚至还是唐县县衙。

午时分,四十三名新官员集体前来官衙报到,事实,任何一个州都用不了这么多官员。

但考虑到报名去海外赴任的年轻官员有数百人之多,各种托情的纸条更是塞满了选官院主官的抽屉。

最后只选拔了五十人已经是选官院抗拒各种压力的结果了。

七名官员去了耽州,四十三名官员都来了鲲州,吏部把压力都扔给了范宁,好在其他州都有大量从吏来处理各种政务,但鲲州没有从吏,只能把从吏的差事交给这些官员。

大堂,四十三名新官员济济一堂,每个人目光期待地望着范宁,范宁缓缓道:“前天我在码头都给大家说过了,来鲲州任是来做实事,是来吃苦,大家不要想到会有自己的官房,可以坐下来喝茶看书,悠闲地度过一天,在这里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但作为鲲州和鲸州的主官,我会尽量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是公平,只要踏踏实实去做事,把事情做好了是政绩,我会如实向吏部报,算你得罪我,指着我范宁鼻子大骂,我也不会抹杀各位的功绩。”

停一下范宁又笑道:“当然,官房虽然没有,但每人会有一张桌子,很疲惫的时候可以来官衙坐下来喝口茶,可以约好晚一起去酒楼喝一杯,或者聊聊风月,这些都可以,但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你们将面对新县城的建设,面对大量移民开拓、生活,面对一个个村庄的出现,还有畜牧管理,还有日本劳工的管理,还有矿山和资源开发,还有屯田管理,还有船只、道路和桥梁的建设,甚至还要学会和日本国打交道,负责和日本国的贸易等等。

所以你们不要担心没有事情做,事情很多,也非常锻炼人,三年以后,你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回国去不仅有资历,同时也更有能力。”

范宁的一席话说得十分诚恳,也很务实,使每个年轻的官员都觉得自己来鲲州来对了,来鲲州能学到东西。

这时,两名官员将十几张各类事务的详细说明贴在墙,范宁对众人道:“根据鲲州的各种需要,我编制了五十份差事,每份差事艰苦程度不同,但评价等级也不同,然后你们自己选择,然后找周署丞报名,当然,如果某个差事报名的人太多,那只能竞争岗。”

众人纷纷涌到墙边,抬头选择自己向往的差事,范宁又对署丞周郓道:“把桌子给大家安排好,纸笔准备好,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所选差事的计划书,这边的事情我交给你了。”

周郓连忙道:“使君放心吧!我会安排好。”

范宁又交代几句,便匆匆离去。

周郓拍拍手对众人道:“大家先跟我去看自己的桌子,然后回来在继续选择事务。”

众人纷纷跟着周郓前去东西大堂选桌子,他们一边走,一边低声议论着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能不能如愿以偿,要看自己学识能否满足范宁的要求了。

........

今天范宁确实很忙,午不仅是官员们报到的时间,同时也是第一批移民将抓阄选土地的日子。

这次分配的是户田,户田是按户来分配,每户两顷,户田只能种主粮,可以出租,但不准买卖,如果不再需要,则由官府低价收回。

另外,按照鲲州的地方规定,十四岁以男子可以获得五十亩菜田,十四岁以女子能获得五十亩的桑麻田,产权归本人,允许出售,这样女子出嫁也有了一份嫁妆。

对于鲲族人也一视同仁,如果想转为农户,也一样可以获得土地。

不过鲲族人的传统是打猎和捕鱼,现在又逐渐转为畜牧,鲲州和鲸州以及附近岛屿有足够的资源,他们对土地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这时,在县城央的一块空地,站满了两千多名男女老少,气氛十分热烈。

在广场已经搭好了一座高高的木台,木台两边站满了士兵,木台几名官员已经准备绪。

在他们前面一张大桌子放着一只大木箱子,箱子里有六百余块小木牌,小木牌写着土地编号,到时每户人家派一人来从木箱摸一块牌子,然后根据木牌的土地编号去城外寻找相应的地块,当然,一般都会有官员指引。

范宁骑马赶来,匆匆从后方走木台,几名官员连忙前见礼,范宁看了看下方汹涌的人群,问道:“已经准备好了吗?”

今天的主持人是知县蒋翰,他连忙道:“昨天已经把顺序牌发到每户人家手,大家都理解是靠抓阄,不会一拥而。”

大家做事都考虑得较周全,如果不事先确定好台顺序,大家一拥而,非出事不可。

范宁点点头,“那开始吧!”

蒋翰走前大喊道:“大家安静!”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蒋翰指着大木箱高声道:“每户台一人摸一块牌子,只准摸一块,然后大家可以去城外,那边会有官员指引土地的位置,下面请一到五十号台。”

立刻从人群奔出五十名农民,他们被士兵引导台,将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木箱摸取木牌,蒋翰对众人道:“每人只允许摸一块木牌,若摸了两块牌那取消资格,由官府来分配土地,那较偏僻了,希望大家能遵守规则,不要做后悔的事情。”

众人纷纷点头,第一号农民摸了一块牌子,看了看蒋翰,蒋翰笑道:“我也不知道土地在哪里,你去城外找,那边会有官员帮你找的,赶紧去吧!”

这名农民立刻飞奔下台,带着家人向城外跑去,有了人带头,后面抓阄变得异常顺利了,几乎每个抓到木牌的农民立刻带着家人向门外赶去。

短短一个时辰,抽牌便结束了,广场的人基本已经走空,范宁带着官员们也匆匆向城外赶去。

这是移民的第一次土地分配,对于将来移民继续到来,这次土地的分配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标杆作用,官府从到下都非常重视。

小唐河北岸一望无际的原野,到处可以看见一群群百姓带着妻儿老小在寻找自己的土地。

十几名骑马的官员和士兵正在帮助百姓们确认土地,现场虽然紧张忙碌,但并不慌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少老农扑在自己的土地失声痛哭,正是对土地的极度热爱和渴求,才会让他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来到这片万里之外的海外之地,尽管这里是异国他乡,但终于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那种万分激动和喜悦还是让不少人情绪失控了。

还有不少性急的农民,已经开始挥起锄头开始挖水渠造田埂了。

这时,范宁看见一个认识的老农,是第一天准备挖坑做茅厕那个老者,他正趴在地,仔细辨别土质。

范宁催马前笑道:“这里是老丈的土地吗?”

老者一抬头,立刻认出了范宁,他着实有点不好意思,站起身挠挠头道:“我儿子摸到的牌子是这里!”

范宁抬头看了看远处的河流,他土地的位子还不错,靠河边的第二排,远处一个健壮的年轻人正和其他几人一起挖水渠。

“那是你儿子?”

“是!我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和孙女,一共五口人,我们商量好了,准备住到村子里去,住在城里还是不习惯。”

范宁点点头,又笑问道:“老丈打算种点什么?”

“我带来一些佛豆种子,打算先种几十亩佛豆。”

佛豆是蚕豆,在宋朝已经广泛种植,江南一带尤其多,范宁的父亲从前种了不少,他有些不解,“佛豆不是二月底三月初种吗?现在种是不是有点晚了。”

“不晚!不晚!”

老者连忙道:“这里的气候大宋要晚一个月,很多农作物都来得及种。”

“那还打算种点什么?”

“还带了一些小麦种子,估计来不及了,其他种子没有带了。”

范宁微微一笑,“官府那边还有萝卜、冬瓜等等,大概二十几种农作物的种子,老丈别的也可以种一点。”

老者大喜,“那我怎么去申请?”

“晚吧!会有官员来挨家挨户登记,老丈既然要去乡下,晚也顺便登记一下,过两天去选地,宅地可以自己选。”

老者连声称谢,这时,他忽然又想起一事,小心翼翼问道:“这次船的时候,我们看见运来不少毛驴,大官人,我们有没有可能分一头,走路实在有点不太方便。”

由于粮食和日用品都不需要补给,这次从大宋过来的货船基本运的都是牲畜,牛羊和毛驴和骡子,数量较大,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分一头,这次六百多户当然足够,但接下来呢?还有数千户百姓要迁移鲲州,他们怎么办?所以这批牲畜主要用于繁殖,等数量足够了,便可以考虑每家都有份。

范宁笑了笑道:“如果老丈有需要可以去官府登记,等母驴下了小驴,便可以安排给老丈家里一头,现在还不行,数量还不够,暂时不分配。”

“那好吧!我明天去登记。”

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烦忧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来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六百八十二章 进退维谷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机回转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九十八章 兴趣社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二百六十九章 说客上门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七百一十一章 扬州码头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八十四章 说服知政堂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二百零六章 西阁面圣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将至第六百零六章 完颜计划(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十章 比赛要延期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五百零一章 东宫议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七百六十三章 双赢协议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领土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个学渣的抉择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四百一十二章 两女相见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六百零一章 辽国消息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标准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动时刻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决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乡遇亲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议事第九十七章 新来的高县令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寿(四)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一十章 潼关税吏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鲲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