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发现疑点

上东门外清风酒楼,王安石已经先到一会儿了。

他坐在二楼靠窗边,酒菜已经点好,但还没有上,也没有人过来打扰王安石,他虽然上了万言书,但并没有在朝廷内引起任何波澜,就仿佛万言书那块大石头是滑进水塘,而不是砸进水塘。

王安石的心情有点不太好,准确说,他是焦虑,为大宋的前途命运焦虑,大宋再不彻底改革,恐怕最后就彻底毁了。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身旁,紧接着在他对面坐下。

“让你久等了!”来人正是范宁。

“没有,我也刚来不久。”

王安石招招手,让酒保开始上酒菜。

“他们家酒不错,清风烧我比较喜欢,你呢?”

“我无所谓,就烧酒吧!”

酒保给他们上了酒,范宁抢过酒壶给王安石斟酒,又笑问道:“感觉你有点忧虑,还在为万言书烦心?”

王安石叹息一声,“成与不成都该有个说法啊!”

“先喝酒吧!喝完酒或许我会给你一个建议。”

“建议?”

王安石疑惑地看了范宁一眼,便点点头举杯道:“来!我们为彼此新职,干了这杯酒!”

“干了!”

两人将酒一饮而尽,王安石先抢到酒壶,给范宁斟了一杯酒,笑道:“说吧!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范宁淡淡道:“谈不上好建议,我只是建议你再等几年。”

“你是说……现在变法的时机不对?”

范宁端起酒盏笑道:“也不是变法时机不对的问题,而是变法这几年根本就不会产生。”

“理由?”王安石说话很简洁干脆。

范宁其实并不怪王安石,王安石不可能知道赵祯只有五年的活头了,当然,或许因为自己的缘故,赵祯的寿命会增加一点。

会吗?范宁认为可能性不大,他上次面见天子就发现了赵祯生命开始衰竭的迹象。

他甚至怀疑赵祯的寿命会提前终结,因为张贵妃的缘故,他在她身上耗费了太多的精气神。

历史上,王安石的《万言书》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根本就没有引起赵祯的重视,虽然具体原因官方也有一些解释。

比如赵祯顾虑既得利益者之类,但范宁相信,赵祯没有精力再折腾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经略海外带来的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比如朝廷的财政危机暂时解决,朝廷有财力来考虑流民的救济和安置。

但这个理由范宁不想和王安石谈论,他相信王安石自己会有眼睛看到这一切。

沉吟一下,范宁道:“理由其实很简单,官家恐怕没有那么多精力再折腾你的变法了。”

王安石表情一滞,疑惑地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今天早朝你应该参加了吧!你没发现官家这两年变得很苍老吗?”

范宁也是信口开河,在大殿上谁能看得到天子的模样,不过王安石也不在意这个问题,他更关心范宁后面一句话。

官家变得很苍老,这句话中不能说出的潜台词就是官家时日不多了。

“是真的吗?”

范宁点点头,“前两天官家在御书房召见我,我能感觉到他的疲惫和苍老。”

王安石沉默了,他现在终于明白官家为什么对他的变法计划没有兴趣了,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一时间,他忽然觉得很累,兴致全无,就像一场寒霜突然降临菜地,王安石完全蔫掉了。

范宁看出了王安石情绪低落,便笑着安慰他道:“你这个心态可不是变法者的心态,一点小小的打击就失去信心,那么我只会替你感到庆幸。”

“庆幸什么?”王安石不解地问道。

“庆幸你并没有开始变法,否则我不知道你拿什么来承受反对者的压力?”说到最后,范宁目光变得冷峻起来。

王安石眼中露出一丝愧色,他慢慢挺直腰,摇摇头道:“我没有承受不住,只是有点失望罢了,不过我可以等待。”

“这就对了,来!我们再干一杯。”

…………

范宁中午刚回到官房,李唯臻便将一只卷宗袋放在范宁桌上。

“这是目前关于欧阳修事件的全部资料,一旦知院批准,我们就立案进行调查。”

李唯臻又将另一份立案调查书放在范宁面前。

范宁点点头,“我先来看看这桩案子。”

李唯臻退了下去,范宁打开卷宗袋,里面有不少欧阳修的资料,不过大多和案情无关。

范宁很快便找到了欧阳倩的上书,上书的内容主要是陈述父亲欧阳修和大嫂吴春燕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关系,那些捕风捉影的传言完全是诬告。

欧阳倩的上书没有什么说服力,范宁放到一边,他又取过一份记录,是夹在上书里一起投给谏院的。

记录的内容是关于欧阳修和妻弟薛宗孺的矛盾,欧阳修的第三任妻子薛氏是资政殿大学士薛奎之女。

薛宗孺便是薛氏的亲兄弟,目前在御史台出任殿中御史一职。

薛宗孺从一开始就反对其姊嫁给欧阳修,曾经借酒发疯,大闹婚堂,被其父命人重打五十棍。

但这些都是家事,无关紧要,但范宁看到后面一条,薛宗孺两年前被张尧佐推荐进了御史台。

这是关键,说明薛宗孺是张尧佐的人。

范宁注意到,去年九月薛宗孺便弹劾欧阳修出入教坊,放荡形骸,有失体统,似乎这个弹劾没有起作用。

另外,在去年五月,薛宗孺又弹劾欧阳修以权谋私,泄密科举试题,但这个弹劾直接被驳回,科举试题是开考前半个时辰才开封,怎么泄露?薛宗孺显然不懂考场规矩。

范宁负手走了几步,便来到隔壁李唯臻的官房,李唯臻的官房要比范宁的官房小很多,不过橱柜很多,看起来显得比较拥挤。

李唯臻正在批阅文书,见范宁进来,连忙站起身。

范宁摆摆手笑道:“其实我就是来问一下,一些控诉官员的上书,有没有留档查存?”

李唯臻点点头道:“留档肯定是要留档,但因为数量巨大,我们一般只留五年的上书文档,以前的都会销毁。”

“如果我要寻找控诉某个人的上书,可以找到吗?”

“找到倒是能找到,不过需要人力和时间,不知知院要找谁的控诉书?”

“我想找薛宗孺的所有上书,能找到吗?”

李唯臻想了想道:“这恐怕不太可能,谏院只记录被控诉人,至于是谁上书控诉,谏院一般不会记录,这是规矩。”

范宁笑道:“那就反过来,帮我找所有控诉欧阳修的上书。”

李唯臻安排人手去了,范宁又回到自己官房,在位子上坐下,他又拾起一份文书,这便是薛宗孺控诉欧阳修和儿媳乱伦的副本。

其实薛宗孺并没有证据,就是用一首艳词来做推论,这种莫须有的控诉居然引发轩然大波,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范宁又看了一遍那首艳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范宁眉头一皱,他忽然发现了一处疑点,欧阳修家中哪有什么小楼?他去过几次,从未看见欧阳修家里有楼。

从前租的宅子里好像是有几座小楼,但问题是,十年前欧阳修就搬家了,而儿媳吴春燕嫁到欧阳修府上,是三年前的事情。

范宁敏感地意识到,如果这首词真是在描绘偷情,那女主角很可能是外甥女小张氏,而不是儿媳吴春燕。

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云问罪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机会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劝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礼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剑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发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记石刻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陆大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补缺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三百九十六章 发现疑点第九十五章 选教授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来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一百零七章 闻弦知雅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苏辙上任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崎的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结难解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举月来临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赖帐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毛人岛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吗?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十二章 神童对神童(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赖帐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一百四十章 痴人说梦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岛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七百六十三章 双赢协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