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

从曹府出来,范宁先送赵仲针回宫,马车上,赵仲针不解地问道:“我一直以为是先从给士兵开户着手,范叔给老爷子解释时,怎么又变成了先精简兵员?”

范宁微微一笑,“柿子要捡软的捏,变法也要从最容易处着手,精简兵员肯定会触动很多士兵的利益,但我们给出二十亩地补偿,士兵利益有了补偿,抵触就会小得多,而且精简兵员能给很多吃空俸的将领以消帐的机会,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不知好歹,那就别怪我们下一步清查空俸时无情了,这就叫先礼后兵,先怀菩萨心肠,再显霹雳手段,让将领们无话可说。”

Www ttКan ¢ Ο

赵仲针恍然大悟,躬身抱歉道:“范叔高明,小侄受教了。”

范宁又笑道:“变法向来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只要拿出两千顷上田就能消除士兵的抵触情绪,将来要裁三十万人时,朝廷不一定能拿出六万顷土地,所以这只是因为我们沾了试验的光,以后天下变法时得另想补偿的办法,不可刻舟求剑!”

“小侄明白,明天上午就去催催韩相公,让他拿出土地和银子来。”

说笑之间,范宁便将赵仲针送到上东门,他从这里回弘文馆宿舍,在还没有正式上任前,赵仲针依旧是弘文馆的学生。

范宁随即又让马车去了朱元丰的府宅,他独自在京城出差,肯定是住在朱元丰府中,而不会住在处处讲究规矩的岳父府上。

.........

次日中午,《小报》、《信报》和《朝报》都刊登了曹琮写的同一篇文章,《论冗兵之危害》,文章剖析事实,从财力负担沉重、士兵生活困苦、战斗力锐减以及军队内部贪腐横行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这篇文章登出,顿时在朝野上下引起掀然大波,此时京东路厢军实施变法的决定还没有正式宣布,很多人都不知道曹琮剑指何方。

张尧佐昨天便知道赵仲针将在京东路厢军推行军队变法一事,这件事让赵尧佐又恨又急,恨是赵文恽不争气,被赵仲针一次次踩在地上,在宫中呆了十年,还不如在宫中呆了几个月的赵仲针。

急是赵仲针已经封梁郡王了,代天子巡视京东路,这分明就是要上位的先兆,可赵文恽在做什么,居然还在弘文馆读书,他就不能给自己争口气吗?

“阿斗!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张尧佐气得将报纸往桌上重重一拍,“他自己不求上进,我再为他拼命有什么用?”

杨铠见张尧佐又把责任推给了赵恽文,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每次出事,责任都是别人的,这位张太师从不会检讨自己的错误。

“贾昌朝怎么说?”张尧佐回头狠狠瞪了一眼杨铠。

杨铠今天上午秘密会见了张尧佐的女婿李云,张尧佐又把希望寄托在贾昌朝身上。

杨铠摇摇头,“李云说,贾昌朝从没有要求过贾家想任三任相国,贾昌朝说,有他这一任相国,他已经不愧于祖先了,子孙自有子孙福,轮不到他来操心。”

“不要脸的混账!”

张尧佐恨得牙根痒痒,就想一口咬死贾昌朝,当初赵文恽占上风时,是谁坚持要三个相国才肯跟自己结盟,现在见天子偏向赵仲针,又把自己说过的话吞回去了。

贾昌朝这种两面三刀的混蛋简直比韩琦、范宁还要可恨。

杨铠又道:“不过李云还是透露一些消息。”

“什么消息?”

“天子要在京东路推行厢军变法,准备让赵仲针主导。”

“屁的主导!”

张尧佐恨恨道:“他一个小孩子,懂个屁啊!明明就是范宁在做,他最后去摘桃子,变成他的功劳。”

“太师,问题就在这里,我同意贾昌朝的见解,这是天子在考验赵仲针,一旦变法成功,恐怕赵文恽就真的输了。”

“你觉得真是这样?”张尧佐瞪大眼睛问道。

杨铠点点头,“太师,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兆头,昨天天子单独在麒麟殿召见范宁和赵仲针,还不准任何内侍在场,我就觉得很不对劲,事出反常必有妖,天子当时一定承诺了什么,或者暗示了什么,但我们却不知道。”

昨天麒麟殿的对话十分隐秘,连一向宫中消息灵通的张尧佐都不知道谈话内容,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尧佐顿时有点慌了手脚,急声道:“我们决不能让赵仲针变法成功,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你说该怎么办?”

.........

在第三天的报纸上,又出现了高家家主高继宣写的文章,是应和昨天曹琮的《论冗兵之危害》,而此时,很多朝臣都知道了新册封梁郡王的真正差事,居然是去京东路针对厢军变法,原来这些老军头都是在支持赵仲针。

御书房内,赵祯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皇孙赵仲针做得不错,知道首先要争取舆论,争取这个老军头的支持,在道义上获得充分支持,这样才能压制住反对者的声音,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赵祯当然知道这是范宁出的主意,但他还是毫不客气地将这些功劳算在赵仲针身上,赵仲针是帅,范宁是将,大将立下的功劳,当然是归元帅所有。

赵祯又翻了翻今天一早赵仲针送来的第一份报告,汇报他这两天的活动,包括他和范宁的第一次商议,去朱氏钱铺调研,拜访曹府,向知政堂申请财力土地支援,昨天下午又去了军营调研,这些活动写得非常详细,足足写了一万多字,让赵祯看了一个上午。

这份报告令他大为欣慰,赵仲针并没有立刻跑去应天府仓促变法,而是进行充分的准备,财力、舆论、军队内部支持、技术支持、底层调查,几乎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赵祯尤其赞赏赵仲针先从清理超龄士兵着手的想法,这是个非常绝妙的突破口,有利于将领们迅速与吃空俸的不法行为进行割裂,这相当于自查,给将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然,有些帐还是要算,但不是现在,而是变法成功后再秋后算帐。

赵祯欣赏的并不完全是方案本身,更多是欣赏赵仲针这种从今开始,既往不咎的做法,冗兵问题已经存在上百年了,要追究过去的行为,根本就不可能,也不现实,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变法无法进行下去,只有懂得取舍,懂得妥协,才能取得变法成功。

这是赵祯从庆历革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惨痛教训,他很欣慰赵仲针在这一点上没有重蹈自己的覆辙。

自己没有看错人啊!

这时,有宦官在御书房外禀报,“陛下,韩相公求见!”

“请他进来!”

不多时,韩琦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韩相公有什么事?”

韩琦将一份知政堂的决议呈上,“陛下,这是关于支持京东路厢军改制变法的知政堂决议,知政堂一次性通过了决议,决定拨付官田三千顷,钱五万贯,粮食三万石。”

赵祯有点惊讶,“贾相公和田相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韩琦明白天子赵祯的惊讶,贾昌朝和田况都是支持赵文恽的人,但今天的表决确实出人意料,只有田况一人反对,贾昌朝却出乎意料的投下赞成票,而且提出了设立督察官,监督土地和钱真正用到变法上。

“陛下,田相公认为这样拨付钱财没有先例,会增加朝廷负担,他不同意,但贾相公却说这是改制冗兵走出的最积极的一步,他全力支持。”

赵祯立刻明白了,这个老奸巨猾的贾昌朝啊!开始转向了,田况显然还没有发应过来。

赵祯没有说什么,看了看决议,又问道:“还没有具体方案?”

“启禀陛下,土地钱粮的具体方案没有出来,是因为要配合京东路的厢军改制,等京东路那边方案出来后,这边就开始制定了,现在只是一个总数量的决议。”

“可以实施!”

赵祯随即提朱笔在决议上画了个圈,批准了这份支持京东路厢军改制的决议。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见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六百六十七章 县学训话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鲲族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战井陉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七百二十五章 从容部署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见曹女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四十章 大象出场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人之福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辞而别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问君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扩大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调和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五章 勇斗小曾布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七百一十三章 苏辙上任第六百五十章 谣言四起第十四章 回家第十二章 神童对神童(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五十六章 难定的人选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赖帐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第二百九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三十一章 饭堂风波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监视者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袭天德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战争开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雳出击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陉内讧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无人可求第七百二十八章 欧阳之托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六百零九章 大军南下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