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

当天晚上,赵仲针便颁布了处理方案。

一、都指挥使杨竹青贪墨军费,数量巨大,拒不悔改,煽动、策划老兵以暴力方式抗拒变法,其罪当诛,梁郡王以天子剑之权将其处斩,以人头警示三军,并没收其历年贪墨所得。

二、指挥使周文年、蒋清、关松柏三人历年吃空饷三千余贯,表示愿主动清退不义之财,并保证绝不再犯,其未参与策划对抗变法,京东路安抚使司、京东路治军所经协商决定,三人免予追责,保留其指挥使之职,下调其官评,报枢密院备案。

三、指挥使杨顺、张志、许徵三人未参与策划对抗变法,其累计所涉军俸低于千贯,并保证绝不再犯,京东路安抚使司、京东路治军所经协商决定,三人免予追责。

四、队正杨密等二十三人,未参与策划对抗变法,所涉军俸数额微小、情节轻微,不予追究责任。

五、士兵陈岗、罗顺等十二人,参与煽动、组织士兵对抗变法,严重触犯军法,罪不可恕,但因不是主犯,免予死罪,责打军棍一百,流放岭南充军。

六、士兵马度等四百零七人,参与对抗变法,本该追责,但鉴于其被人蒙蔽利用,且骚乱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决定免予追究军法,但取消其退职补偿,强令退军回乡。

处罚决定出来后,治军所连夜抄送军报,送往京东路各处军营以及枢密院、兵部等朝廷部门。

赵仲针又写了一份详细报告,派侍卫紧急赶往京城,向天子汇报此事。

这件事在范宁的暗中推动下,很快便被《信报》和《小报》的消息探子知晓。

四天后,《信报》和《小报》同时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京城舆论一致盛赞梁郡王赵仲针对军队突发事件处理果断,魄力十足,处罚手段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有王者风范,堪称皇族大器。

御书房内,天子赵祯深有感触地对相国韩琦道:“这孩子是如此纯良,他在报告中告诉我,他被士兵的骚乱吓坏了,躲在禁军军营内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范宁赶来挽救这件事,他甚至一夜未睡,害怕变法由此夭折,等处理完这件事后,他又自责自己胆小懦弱,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了。”

韩琦微微笑道:“梁郡王毕竟是少年,才十二岁,心智尚不成熟,出了事情害怕很正常,但我更欣赏他谦虚自律,坦诚真诚,从谏如流,虽然他不忍处死杨竹青,但他知道杨竹青罪不容恕,若不杀他,变法会出现更多波折,只有杀他立威,才能把变法彻底推行下去,他在个人情感和理智方面处理很好,真的有王者风范。”

“韩相公也看了报纸吗?”赵祯似笑非笑问道。

“微臣看过了,这件事已成为朝野最热门之事,朝廷上下,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此事,知政堂今天还在讨论此事。”

赵祯倒有点兴趣了,笑问道:“那贾昌朝怎么说?”

“贾相公说,同一件事,如果处理失当,考虑不周,就会变成变法不公激起兵变,各种舆论攻击,朝廷质疑,使变法成为泥沼,变法者不敢再轻易逾越,但如果处理果断,有理有据,再请报纸正面宣扬,就会变成一大政绩,使后续的变法更加顺畅,贾相公说,他更加佩服这件事的幕后指挥者,手段堪称老辣,滴水不漏。”

赵祯呵呵笑了起来,“这个老贾怎么说话有点酸溜溜的。”

“陛下,不得不说,这件事范宁处理得好,梁王殿下配合得好,二者缺其一,都不会是今天这个结果。”

赵祯点点头,“你说得很对,其实朕很清楚军队变法之难,也不指望那孩子能真能变法成功,但朕更关心他的变法过程,他的心态,他的人品、他的做事方法,说实话,他的淳朴厚道、坦诚善良深深打动了朕,朕考虑立他为皇太孙,在朕之后继承大统,韩相公以为如何?”

韩琦早就有这个感觉了,现在得以从天子口中证实,让他深深暗叹了口气,怎么会这样,原本是让赵仲针为父争光,最后却变成了以子代父,这让赵宗实怎么想?这个方案是范宁提出的,恐怕他会从此被赵宗实深恨。

赵祯见韩琦不语,也明白他的心思,缓缓道:“朕也知道直接用皇孙取代他父亲,对他父亲不公平,但朕要为大宋社稷负责,要向列祖列宗交代,不能被亲情所左右,赵宗实如果仅仅是平庸也就罢了,但朕这么多年观察他,他性格有缺陷,做事容易偏激,而且固执,不听人劝。

这样的人做知县,最多是一个县里的百姓和官员遭殃,但如果让他做天子,那就是整个天下百姓遭殃。

其实朕也不太看好赵文恽,他虽然为人善良,谦虚自律,但他性格太懦弱,容易被人左右,他若登基,必然会出现外戚专权,也是大宋社稷的不幸,朕无法向列祖列宗交代,但比起赵宗实的固执偏激,朕还是偏向于善听人言的赵文恽。

直到赵仲针出现,朕才终于看到了大宋的未来,看到了一个中兴之君的影子,朕反复考虑了几个月,才有了立皇太孙的想法。”

赵祯的一番肺腑之言,让韩琦为之动容,但他并没有被感情所左右,他沉吟一下道:“立皇储是国之大事,必须慎之又慎,微臣有两个建议,第一,希望陛下能再考虑几个月,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第二,赵仲针进行的变法才刚刚开始,希望陛下能让他有始有终,不要轻易宣布立皇太孙之事。”

赵祯也知道自己有点感情用事了,毕竟赵仲针出现才几个月的时间,他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了解。

“韩相公说得对,是朕有点过急了。”

韩琦微微笑道:“陛下才是真正的谦虚自律,有陛下坐镇大宋,是大宋之幸也!”

..........

赵仲针的杀鸡儆猴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少底层将领纷纷向进驻的变法小组坦白自己捞了一些小钱的事实,争取尽快过关。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点私心,万一上面的指挥使过不了关,提拔继位者时,已经先一步过关的自己岂不是有了机会。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士兵们来说,杀了贪婪成性的杨竹青,让无数士兵们拍手叫好,恨不得再多杀几个。

但指挥使们却看懂了公告里的门道,某某指挥使贪墨军费数千贯,清退后免予追责,依旧担任指挥使,这里面的暗示太多了。

当指挥使五年,吃空俸、扣军俸、收孝敬,哪个不是贪墨上万贯,怎么可能只有三千余贯,甚至还有人低于千贯,哄鬼呢!

再说下午抓捕,晚上就发公告,怎么查证他们只贪了这么点钱,说到底,就是自己交代多少算多少?只要把少量钱交出去,那就算过关了。

当然,大家都不傻,为什么有人交代三千贯,有人交代几百贯,这里面肯定有一点依据的,像户曹吏就很清楚每个营空俸兵情况。

只是具体拿了多少,上面就不知道了,也很难查证。

公告中的关键,就是要保证以后不贪,也就是说,只要不贪得过份,就可以既往不咎。

领会了公告深意的将领纷纷对号入座,比如贪了三千贯的就准备说自己只贪了三五百贯,贪了万贯的,就准备说自己只贪了两千贯,然后把两千贯钱交出去免责。

一时间,将领们闻风而动,从上到下都开始自查自纠,清理超龄兵员也进行得异常顺利。

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四百二十三章 韩府策划第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七百零四章 北岛来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师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陉内讧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职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机爆发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个学渣的抉择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七十章 比赛要延期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七百零五章 圆厅议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发财新路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寿(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马威第四十章 大象出场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六百零二章 伤亡惨重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养商机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战(上)第六百零三章 坚壁清野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楼会面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发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风洗尘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七百零五章 圆厅议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况初现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况初现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计划有变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九章 给拗相公上课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桥之战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七百四十七章 辽皇北撤第七十八章 家里来了贼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二百八十章 一边倒的杀戮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陆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