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

次日一早,李翰便传来调查消息,巴豆粉事件和北大营的仓曹吏孙勉有关,此人已经失踪。

“根据北大营仓库库子交代,这次供给我们的面粉都是散装面粉,临时装袋,有库子发现孙勉曾前天晚上背着一袋物品进入仓库,在粮库呆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离去,本来士兵昨天要领米,但孙勉说米还没有入帐,只能先领面粉,士兵们领了两百袋,结果两百袋都掺有巴豆粉。”

范宁冷冷哼了一声,又问道:“这件事报告枢密院了吗?”

“一大早就派人去枢密院汇报了。”

范宁点点头又道:“这件事就交给鲁副使,你就别管了,集中精力训练士兵,我们只有今明两天的时间训练,后天就要检阅了,抓紧吧!”

“那中毒的三千士兵呢?”

范宁想了想道:“要具体看每个人的状态,如果恢复的不错,那就继续参加,如果精神不济,那就只能放弃。”

“卑职明白了!”

李翰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范宁负手在大帐内踱步,其实他想都不用想,这件事肯定是张尧佐干的,买通仓曹吏给他们下药,破坏阅兵,也幸亏士兵们来晚了,没有赶上吃晚饭,否则全军都要倒下。

范宁觉得自己有点大意了,张尧佐在应天府还派人刺杀赵仲针,现在是他的主场,他会没有动作?越到最后时刻,恐怕他越不甘心,越会疯狂。

这件事给他敲响了警钟,他决不能再大意了。

........

不出范宁的意料,下午时分,枢密院传来的消息,在封丘县护城河内发现一具男尸,经查,正是失踪的北大营仓曹吏孙勉,他是被人杀死后扔进护城河,很明显,他被人灭口了。

范宁也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张尧佐既然干了,他也不会留下任何证据,就像杨铠一样,不了了之。

而且这种事情只能是恶心人,远没有到人神共愤的地步,要是仓曹吏把巴豆粉换成砒霜,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全军上下全力以赴备战演练,而集体腹泻的三千士兵最终除了六百余人身体还不行外,其余两千三百余人也投入了训练,将损失降到最低。

两天时间转瞬即过,天刚亮,三千余名皇宫侍卫便出现在京城通往北大营的沿途,另外北大营内也来了几百名侍卫,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今天的演练只有拳阵、枪阵和刀阵,不涉及弓弩等投射兵器,北大营内只允许出现演练兵器,不能有真兵器出现。

士兵们都在大帐内休息,等待着集合的鼓声敲响。

巳时初,也就是上午九点,天子赵祯的黄罗伞盖出现在大营外,队伍浩浩荡荡,足有数百人之多,陪同赵祯前来的,除了梁郡王赵仲针外,还有知政堂的相公们,以及枢密院、三衙、六部、九寺、还有二十几名大学士、学士,另外各大功勋世家的主要人物也纷纷登场,大宋的军政高层几乎都到齐了。

范宁带领京东路安抚使司的几名官员在营门前迎接天子以及众大臣到来。

“微臣范宁,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范爱卿这一年多辛苦了,不仅使应天府更加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还给朕打造一支精锐之军,朕拭目以待啊!”

“回禀陛下,这是梁郡王殿下的功劳,是郡王殿下殚精竭虑,日以继夜的操劳,臣只是辅佐郡王殿下,不敢居功!”

后面一众大臣都暗暗鄙视,当众拍马屁,这脸皮够厚的。

赵祯呵呵一笑,对赵仲针道:“别人夸奖你,朕不太相信,但范爱卿夸奖你,那是发自内心,这一年做得不错。”

赵仲针脸色微红,连忙解释道:“孙儿没有经验,多亏范使君和诸多同僚协助,才能完成军队变法,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功劳。”

赵祯赞许地点点头,“你认识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任何事情不是一个人功劳,江山也是一个君主治理不了,得靠君臣合力。”

“感谢皇祖父开导,孙儿去换装了!”

“去吧!”

今天演武是赵仲针领兵,演武只是借口,关键是要让赵仲针出场亮相,他才是今天的主角。

范宁将众人请到看台入座,看台是临时搭建,有上千座位,两边各有数十面震天鼓。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低声对范宁道:“殿下已经准备就绪!”

范宁点点头,接过一枚扎着红绸的鼓槌,双手呈给赵祯,“请陛下击鼓鸣号!”

赵祯笑了笑,拾起鼓槌敲了几下,响鼓不需重槌,咚咚几声后,两边的数十战鼓声同时敲响,鼓声震天动地,令百官骇然失色。

这时,近两万将士从军营内飞奔而出,以最快的速度迅速集结,为首士兵高举营旗,飞龙、飞虎、飞豹、飞熊、飞狼、飞鹰,六面营旗烈烈飞扬。

只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两万将士便已集结完毕,鼓声停止,队伍整齐划一,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使军队洋溢着一种强大的气势。

众人交头接耳,大家虽然是文官,但都看得明白,暗暗夸赞训练有方,这支军队虽然是厢军,但士气高昂,军纪森严,甚至远远超过禁军。

赵祯也满意的捋须赞道:“不错,很有气势!”

两万军队一动不动,一边肃杀之气。

这时,一名白马银枪的小将疾奔而来,穿着一身黑盔黑甲,腰挎宝剑,后背长弓,黑白分明,引入瞩目,只见他面如满月,目似朗星,格外英姿勃发,来人正是形象绝佳的赵仲针,这是范宁给他设计的形象。

登时使全场官员眼前一亮,好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年将军,令人情不自禁为他喝彩。

赵仲针的形象令赵祯惊喜不已,他点点头,对坐在一旁的范宁由衷地笑道:“范爱卿,这一次真的辛苦你了。”

“谢陛下夸奖,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这时,赵仲针纵马疾奔,高举长枪厉声高喊,“儿郎们,跟我奋勇杀敌,收复幽云!”

“杀——”

两万将士一声大吼,队伍迅速分开,开始演练拳阵,动作整齐有力,两万人同时喝喊出拳,气势壮观,仿佛能撼天动地。

一路破敌拳打完,赵仲针厉声大吼:“刀阵!”

只见寒光一片闪过,两万把战刀出现在士兵手上,只见士兵跌宕腾跃,刀光闪烁,杀气腾腾,虽然阵法简单,但他们却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表现出一种凝固的军心,不会轻易动摇,表示出一种高昂的士气,他们仿佛是一把千锤百炼打制的战刀,让所有人都看得大宋军队的希望。

.........

演武的时间并不长,只持续半个时辰,随着一阵枪杆拍地声响起,两万军队霎时间收枪,迅速收缩,整齐地站列在观战台前,赵仲针翻身下马,一声高喊。

众将士单膝跪下,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祯站起身,来到高台前,对两万将士缓缓道:“将士表现英勇,气势威严,让朕看到了大宋的未来,一年的变法使一支厢军脱胎换骨,朕希望更多的军队也能像今天的这支军队一样,成为大宋江山最坚强的后盾,朕赏赐两万将士白银二十万两,绢两万匹,从现在开始,这支军队改为神武禁军,拱卫东宫。”

范宁传达下去,顿时一片欢呼声,赵祯摆摆手,演武场上立刻安静下来,赵祯又道:“范宁何在!”

范宁上前跪下,“微臣在!”

“范爱卿是这次军队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推进者,变法有功,辅佐有功,护卫社稷有功,朕加封你为开国清河县公,封银青光禄大夫,出任太子詹事,兼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统率神武禁军。”

周围官员一片哗然,开国县公的爵位虽然是从二品,但爵位一般都会虚高,关键是官阶,居然是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从之前的从四品一跃升了两级,范宁现在才二十五岁。

但最让百官最羡慕的并不是范宁高升,而是他担任的职务,出任太子詹事,这是东宫主官,同时以文官身份兼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统领两万神武禁军,就是眼前这支军队。

如果在十年前,太子詹事完全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养老官,但现在眼看赵仲针册封在即,他这个东宫虚官就变成了实官,成为太子关系最近的高官,前途无量,让百官们怎么能不羡慕。

“臣范宁谢恩!”

这时,赵祯又道:“赵仲针听封?”

“皇孙在!”赵仲针上前跪下。

赵祯又道:“你成功主持变法,没有让朕失望,朕加封你为梁王,封骠骑大将军、枢密使。”

所有官员都暗暗叹息一声,终于尘埃落地了,册封太孙当然不会现在进行,起码要准备几个月到半年时间,但赵仲针现在成为下一代皇族中唯一的亲王,而且是京城所在的梁地之王,封皇太孙就是个日程问题了。

“皇孙谢陛下隆恩!”

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妆铺床(上)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为大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一百一十四章 县学增补考试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后是谁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断其后路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三十七章 乡村离婚案(上)第六十八章 乙区第二轮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风波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难题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三十六章 老实人的抗争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买内应第五百二十九章 满载而归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复仇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内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六百九十三章 寻找软肋第二十章 五件礼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驾亲临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四百五十二章 时机已到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六百七十八章 梦碎黄海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论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风波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征袍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动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陆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闻敌情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寿(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赖帐第二百三十二章 县学演讲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六百七十七章 战争开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馆风波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