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

一路上,总是会遇到一队队万石海船南下,这个时候海面上转为北风,除了桨船,靠信风出海的船只已经无法再北上,要到明年开春后,泉州和福州的物资才会继续北上。

桨船最大的问题就是耗用大量人力,像范宁这艘三千石的海船需要二十四桨,每桨需要三人同时踩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宋朝的桨船不是欧洲中古时代数百人划的长桨船,宋朝的桨船又叫车船,船只两边装着小风车一样桨片,水手就像踩踏水车一样,抱着一根木杆在船底踩踏,船只就靠桨片的转动前行。

二十四桨就是左右各十二个车轮,掉头时,左边桨手不踩,右边桨手猛踩,船只就掉头了。

光范宁这艘三千石的桨船就需要七十二名桨手踩踏,不仅人力成本高,淡水、粮食消耗都相当大,像范宁去澳洲的三万石巨船,就有四百名桨手在下面踩踏,船只一半的储存空间都用来装粮食和淡水。

远洋航行的动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每艘船装几百名水手肯定不现实,范宁想起了他年初在明仁工坊里看到了一个纺车零件,就是连动杆,一根杆子带动另一根杆子运动,这是各种机械运动必须用到的基础零件,原来宋朝就出现了。

南洋地区最大的两座富铁矿都在吕宋,一座在吕宋岛东面,现在已经在开采了,还有一座在棉兰老岛的最北面,都是易于开采的露天铁矿。

如果生铁产量足够,他们可以造铁壳船了。

在南洋寻找新土地的途中,范宁脑海里一直在萦绕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蒸汽。

蒸汽能否取代人力,成为海船的新动力,这对于远洋运输至关重要。

这天中午,船只抵达了扬州。

扬州的朱家码头上异常热闹,一支由数百艘船只槽船组成的进京船队正在忙碌地装运物资,物资主要是霜糖、绵和棉布,棉布是从大食进口,是用棉花纺织出来的布料。

之前朝廷曾安排相州官府种植过高昌国的棉花,但效果不好,主要是产量低,还要剥籽,松棉,耗费时间和精力太多,并不太适合小作坊,对细麻的替代性不明显,加上朝廷心思不在这上面,后来就没有推广开,现在只有相州和开封府还有少量种植。

但如果发明了弹棉椎弓,多锭脚踏纺纱车等等棉纺机器,那种棉一定会推广起来。

木绵琉球府和吕宋府运来,足有百万担之多,霜糖就是白糖,也有数百万斤,水稻和香料等物品一直便在源源不断运入京城,加上大量白银和黄金运来,大宋愈加富庶。

范宁没有去找朱孝霖,船只直接沿着运河北上,几天后他坐船抵达应天府时,范宁让船只靠岸休息一天,他要去探望一下妹妹范静。

范静年初嫁给了朱齐,朱齐考中进士后,在应天府国子监出任助教,两口子便住在应天府,听说小妹已怀了身孕,近一年未见,范宁着实有点想念小妹。

朱龙曾经去过他们住处,便带着范宁进了城,应天府和从前一样热闹,各种小摊小贩多如牛毛。

“卖甜玉米、南瓜糕!”

一名小女孩的叫卖声引起范宁的注意,他叫住了前面的朱龙,自己走到小女孩面前笑问道:“玉米多少钱一支?”

小娘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篮,脆生生对范宁道:“这是扬州种的玉米,那边水质好,光照足,玉米很甜,十文钱一支。”

“那本地玉米呢?”范宁又问道。

“本地玉米不值钱,五文一支。”

范宁想到前年玉米刚上市时竟然卖到十贯钱一支,这才短短两三年就跌到几文钱一支了,可见推广之迅猛,说到底它就是一种产量很高的廉价杂粮,保证大宋底层百姓生三个孩子都养得起。

“南瓜糕呢?”

“南瓜是我家自己种的,很好吃,三文钱一块。”

范宁对四名手下笑道:“一人拿一支玉米,两块南瓜糕。”

小娘子很高兴,掀开一层布,下面是南瓜糕,切成方块,她取出十块,放在小竹片上递给朱龙,又从篮子最下面取出五个玉米,递给朱虎。

“官人,一共八十文钱。”

范宁摸出一个银角子递给她,“不用找了!”

“谢谢官人!”

五人分食了南瓜,又开始啃玉米,南瓜和玉米都不错,从小女孩的生意不太好就看得出,这两样粮食已经普及了,所以卖得便宜大家也没有兴趣。

范宁妹妹的家在应天府国子监旁边,是一座五亩的宅子,是朱家的资产,范宁当然也给妹妹陪嫁丰厚,一万两黄金加三千亩土地,珠宝首饰两箱,各种绫罗绸缎数十箱,从吴县坐船出嫁到吴江,一度引起轰动。

但婚后两人的生活却十分低调,加上两个都是书呆子型,休息日一起逛书铺就成了小夫妻最大的乐趣。

范静的宅子虽然不大,但很温馨,有三个使女,两个厨娘和一个老管家,因为怀孕的缘故,范静的婆婆也和他们住在一起,方便照顾媳妇。

兄长的到来让范静异常开心,她拉着范宁的手问道:“哥哥是进京路过应天府吗?”

范宁见妹妹的肚子已经显怀,至少有六七个月了,便笑道点点头,“我确实是进京有事,坐一会儿就走,家里没有产婆吗?”

“有!专门请了一个有经验的产婆,家就在附近,每天都会来陪我两个时辰。”

“你夫君还没回来?”

“阿齐要晚点回来,他最近比较忙。”

“那就算了,下次再见他吧!阿多,过些日子娘也要过来。”

“那就太好了,有娘在身边,我就可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起床真的很痛苦,但又不得不起来。” щщщ ¤ttκΛ n ¤co

兄妹二人闲聊了几句,这时,朱龙在院门口道:“使君,有件重要之事。”

范宁起身走出房间,迎上去问道:“什么事情?”

朱龙把手中的一份《信报》递给范宁,“这是昨天的《信报》,刚刚送到应天府,使君看看第一个消息。”

范宁连忙接过《信报》,一瞬间,他顿时如雷击一下,惊呆了,《信报》上头版头条就一行字:‘高太后于昨夜驾崩!’

.........

夜已经很深了,船只在河道中缓慢而行,范宁躺在甲板上呆呆地望着夜空。

他在泉州听说高滔滔病重,他心中就有一种不妙的感觉,所以才急急赶回京城,只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高滔滔就去世了。

范宁心中十分伤感,高滔滔毕竟是他的情人,如果说自己对她没有一点感情,也不完全正确,感情是有的,只是他知道,他和高滔滔之间不会有任何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他希望高滔滔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只是………历史上这么有名的女人,就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早早去世了。

令范宁心中无限叹惋和悲伤。

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别鲲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十六章 退学记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举月来临第八十二章 李县令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战(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寿(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十二章 神童对神童(下)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第五百八十四章 说服知政堂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携后辈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四百四十五章 调虎离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县令审案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礼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鲲族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七百一十一章 扬州码头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馆风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鲲州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六百零七章 异族异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险船只第三百零八章 探矿协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四百七十章 变法第一步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试雷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齐第四百四十一章 骄横传闻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六百四十二章 断其后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备战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二百七十章 走为上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争执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