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

众人都沉默了,大家都听出来,范宁分明是在量体裁衣,那些权贵拼命推动朝廷通过私人购地,不就是想拥有一块不受朝廷管辖的自治地,可以自立为王。

“那天子是什么态度?”韩琦问道。

“天子原则上同意,可以自治,但不能建国,不许有僭越之举,有拥有少量自卫乡兵,但人数有严格限制,另外,购买自治地者,必须质子于朝。”

富弼沉思一下道:“关于自治地的事情,我建议知政堂再和太后、天子详细商讨后决定,事关重大,不可草率。”

众人一致同意富弼的建议。

这时,文彦博笑道:“今天请经略使过来,主要想谈谈宝州的事情,我们都同意这个州名,但具体怎么运营,还想听听经略使的意见。”

虽然开发海外州县是海外经略府主管,可一旦州府完全建成后,就要移交给朝廷,像鲲州、耽州都移交给了知政堂,另外开发海外也同样需要朝廷配合,主要是移民需要朝廷征集。

范宁当然知道这帮家伙找自己来谈什么,无利不起早,估计又想问问宝州有没有什么砂金、白银之类。

范宁走进大堂坐下,对众相国道:“宝州的自然条件和吕宋府差不多,吕宋岛主要是龙脑香树和木绵树,而宝州则以橡胶树为主,大家都看到了我献给天子的马车,车轮就是用橡胶制作,农产品主要是水稻,也是一个盛产水稻之地,另外宝州矿产以锡矿和铁矿为主,黄金和白银似乎没有,但宝州却是和西方贸易的最佳中转地,比新港的位置要优越十倍,我决定在那里建立新泉港。”

“在宝州建贸易港,那新港怎么办?”富弼问道。

“让新港转为地方官府,渤泥国所在大岛方圆千里,但渤泥国占据的地盘却是很小一块,最多只有大岛的一成,我们可以将这座大岛逐渐开辟大宋的一座州府。”

“还是一步步来吧!宝州需要多少移民?”韩琦又问道。

“和吕宋岛一样,第一期需要五千户,另外需要三万日本劳工。”

韩琦此时倒没有像前天那样拿移民说事了,这几年大宋百姓就像忽然开了窍一样,对移民海外不再排斥,现在找移民倒不是很难了,只要官府贴出通告,五千户很容易募集到。

范宁提出的条件知政堂都完全能接受。

其实韩琦和其他相国们关心是海外拓展越搞越大,仅仅靠一个海外经略府来管理,显然有点不现实了,他们接过鲲州,做得一样好,使朝廷有了巨大信心。

现在他们的目光又瞄准了琉球府和吕宋府,这两府越来越重要,尤其吕宋府,黄金、生铁、霜糖、木绵、香料、稻米、木材,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知政堂想扩大经营,迁移更多的百姓,但前提是要把吕宋府从海外经略府手中拿过来。

韩琦给其他几名相国使个眼色,便缓缓对范宁笑道:“除了安排宝州的开发外,今天还想和经略使谈一谈吕宋府的情况。”

..........

范宁和知政堂最终达成了妥协,范宁同意知政堂接管琉球府和吕宋府,他的第一个条件是在海外出任县官的官员在任期届满后,都可以转为京官,这实际上是鲲州的福利,后来取消了,范宁要求知政堂再次恢复了这个制度。

第二个条件是要求知政堂取消对他的考核,他的任期还有两年,他确实无暇顾及琉球府和吕宋府,若不是他不太放心知政堂的开拓能力,他甚至想把宝州也交给知政堂。

接下来的两年他不打算以捞取财富为目标,而是巩固和强化大宋对南洋的控制,以及初步建立起一条民间的出海殖民途径。

范宁的两个条件,知政堂也同意了,他们正式将新港改名为思州,再建宝州和思州两个州府。

下午,韩绛请范宁去朱楼喝茶。

韩绛给范宁斟满一盏茶道:“有句话我要提前告诉你,知政堂和曹太后已达成共识,等你任期届满后,海外经略府将进行权力调整,海外经略府只掌军,不再参政,隶属于枢密院,再成立海外宣抚司,主管海外各州府。”

范宁端起茶盏淡淡笑道:“知政堂感觉我现在集军政为一体,不受朝廷管辖,权力太大了吗?”

韩绛摇摇头,“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海外经略使这个职务,你是特例,实际上是恢复你之前的状态,从前的狄青不就是只管军队吗?”

范宁也知道知政堂的要求也是合理的,哪有大宋的州府脱离知政堂的管辖,自己确实只是特殊时代的特例,知政堂有恢复原状的想法,不足为奇。

“我没有意见,我只希望把我的手下都安置好。”

韩绛笑道:“上次你推荐幕僚之事,吏部已经批下来了,公孙玄策和张博授正八品,陈慥授从八品,皆为知县,知政堂对你还是够意思吧!”

范宁大喜,三人都直接任命为京官,从知县做起,让他们少走很大的弯路了。

韩绛又笑道:“这都是你这些年抓钱有功,大家心里都明白呢!”

“那我自己呢,我自己有什么好处?”范宁眉毛一挑问道。

韩绛笑眯眯道:“小范相公都叫出来了,这还用问吗?”

范宁的资历其实也渐渐够了,之前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资历不足,但他已经为官近十五年,各种地方官职也做过,像和他一起入仕的冯京已经升到正四品,范宁年轻是因为他是童子进士,加上有大功于社稷,所以封参知政事,也没有多少人有疑义。

这时,范宁又想起一事,又问道:“辽国和西夏这两年如何?”

“折腾呗!”

韩绛冷笑一声道:“年初,西夏要求把岁币提高到辽国一个等级,大宋一口回绝,西夏便在边疆挑衅,双方打了几战,互有胜负,三个月钱,西夏又派人送来国书,居然写着‘西夏皇帝致宋朝皇帝’,这等于就是撕掉了从前的归顺书,不再臣服于大宋,朝廷再次任命狄青为陕西路经略使兼延安知府,在延安沿边备战。”

“那辽国呢?”范宁又问道。

“辽国在边疆倒是没有挑衅,但一直强烈要求我们放弃鲲州,辽国认为我们经略鲲州,威胁到他们后方的安全,双方为此已经谈判了一年,我们只承诺放弃鲸州,但鲲州绝不放弃,最多同意削减鲲州驻军。”

说到这里,韩绛狡黠一笑,“多亏你拿下了日本出羽国,我们虽然削减了鲲州驻军,但军队却可转移到秋田城驻扎。”

“辽国应该是以谈判为掩护,暗中实施备战,大宋要警惕。”

韩绛点点头,“其实我们也在备战,从南洋运来的黄金,我们特地保留了五百万两,作为备战军费,增加军备,修筑城墙关隘,研制新型火器,改善军队待遇,加强军队训练,另外,从鲲州已经累计送来二十万匹战马,训练了十万骑兵,如果爆发战争,以宋朝的国力,也毫不畏惧。”

范宁点点头,“这就对了,不管是对付西夏还是辽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国力之战,用国力来消耗对付,只要坚持两三年,对方就会撑不住。”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韩绛又问道。

“再过几天吧!把一些琐事处理完,然后就回泉州。”

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三十四章 刘院主的教诲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会实践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四百八十三章 莱州遇旧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二十章 五件礼物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记石刻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十六章 退学记第二百六十四章 发财新路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风洗尘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风洗尘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一百零七章 闻弦知雅意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游记(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备战第四百六十五章 争取支持第六百七十七章 战争开始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袭鲲南湾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县学演讲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七章 萝莉小女侠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发现疑点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确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四百七十八章 恽州钱铺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九十三章 寻找软肋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一百七十章 头疼的家务事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认怂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气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动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陆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变法之灯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吗?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会第二百九十一章 杀一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