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

范宁最终没有能阻止曹佾,三天后,曹佾跟随福船队离开泉州,南下去了吕宋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次月的一月下旬,出现在泉州的达官贵人渐渐增多,距离第一次公开出海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了。

第一次出海,不仅有三十几个大家族派重要家族成员跟随,还有来自京城、河北两路、江南各州府的近三百名豪门大户,每人都带了两到三名随从。

这次公开出海,不仅是考察民间购岛,还有海外州府置地,以及大陆购买庄园等等。

海外州府置地除了做海外贸易的商人感兴趣外,一般豪门大户都兴趣不大,这和在大宋内部购地置产有什么区别?

豪门大户们对在大陆购买土地更有兴趣,毕竟土地上的一切资源都属于他们,如果发现了金砂、铜矿之类,岂不是发了大财。

就算没有资源,买下几千亩上万亩土地,养羊养牛,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这就是海岛和大庄园潜在诱惑力,每个家族,甚至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为王者的内心渴望。

在大宋,这种想法实现不了,他们的身份和阶层已经固定,到处是各种约束,甚至几名公差,几个文吏都会上门来找麻烦,还不得不陪笑脸应对,各种压力和约束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团团包围住,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但在海岛和新大陆,这种压力就不再存在,他们就是土地上的王者。

正是这种可以突破身份和阶层的诱惑,让无数家族和富豪趋之若鹜,报名者高达一千五百余人,但第一批只有三百个名额,余下的人只能在第二批和第三批前往。

和达官贵人以及豪门大户一起来到泉州的,还有一万户移民,他们主要来自于福建路和广南路,准备迁徙去宝州。

移民海外渐渐被大宋百姓接受,主要来自于吕宋府数万矿工回国后的宣传,吕宋府家家户户都有几顷肥沃的土地,房子都是三亩宅,房间多得住不完,家家粮食满仓,没有税赋,没有劳役,孩子读书也不要钱。

加上很多报社的执事都亲赴鲲州、琉球府和吕宋府采访,带回来大量海外见闻,各种渠道的潜移默化宣传,海外移民的美好生活,已深入到每个大宋百姓的心中。

唯一让百姓们不愿离去的,就是对故土的留念,如果突破这一点,那愿意奔赴海外的百姓必会成为一种潮流。

这种潮流其实已经在城市里暗暗生成,很多年轻人都想去海外闯荡几年,赚一笔钱再回大宋,所以三年期的劳工最受欢迎,其次是五年期,各大牙人行都有了海外务工这样的业务。

今年第二批十万名赴吕宋府种田的劳工以及冶炼工匠已经在大宋各地开始报名。

大宋劳工和日本劳工都各有所长,日本劳工工钱低(已经涨到每月二两银子)、服从性强,能吃苦耐劳,但技术方面不行,他们主要从事筑路、伐木、修城、采矿、收获甘蔗等粗重体力活。

而且毕竟不是本国人,用日本劳工还是有一定的不方便,一个语言不通就是大问题,大宋也出了条例,海外各州雇佣日本劳工的上限不得超过三万人,不足部分可募大宋劳工补充。

而大宋劳工虽然工钱是日本劳工的三倍,但技术好,效率高,在种田、冶炼、榨糖、榨油、晒盐、腌鱼、造船、造房这些需要技术的行当。

二月是出海的季节,在海外经略府征匠房的大门前,数千名来自大宋各地的匠人们都在排队报名,前往琉球府或者吕宋府。

这天下午,忙碌了一天的范宁返回了家中,即将出海,这一走至少要几个月,他也尽量把时间留给家人。

范宁坐在自己内书房里,这时门开了,曹秀端一盏茶走了进来,成婚数月,曹秀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她的温顺、恭谦以及良好的教养也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丈夫的宽容体贴以及床笫间的鱼水欢情,也让她迷醉在初为新妇的喜悦和幸福之中。

范宁把茶盏放在桌上,顺手将她搂进怀中,曹秀吻了一下丈夫的脸颊,撒娇道:“夫君,大姐说你一走就要半年,能不能带我一起去?”

范宁微微笑道:“你知道她们为什么都不愿意跟我一起出海?”

“是因为有孩子,放不下?”曹秀浅浅笑道。

范宁摇摇头,“这只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受不了远海的煎熬。”

“我也坐过船,我觉得还好吧!

“那是内河,要么是近海,时间很短,当然没事情,你去了远洋,几个月不能洗澡,你确定受得了?”

曹秀有点吓住了,半晌道:“那我还是不去了。”

她和朱佩、欧阳倩一样都是洁癖,每隔两天就要洗一次澡,让她几个月不洗澡,她怎么受得了?

范宁亲了一下她的红唇笑道:“最多这两年吧!以后出海的日子就不会太多了,这两天我也多陪陪你。”

曹秀点了点头,她感觉夫君在解自己的裙带,她又羞又慌,她这才明白夫君说的多陪陪自己是什么意思,她虽然不反对,但现在还是白天啊!

她挣脱范宁的手,连忙跑了,跑到门口,她又红着脸道:“夫君做的香肥皂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我也很喜欢。”

范宁见她跑远,摇摇头,这小娘子还是有点放不开啊!白天又怎么了?

范宁想到香皂,便从抽屉里取出一块小松鼠模样的香皂,这是他准备送给女儿的小礼物。

大宋已经有了肥皂团,不过是用皂角做的,将皂角捣碎研细,加上面粉和香料做成小球状,一次用一个。

范宁前段时间造出了肥皂,动机很简单,吕宋府送来的大量椰子油不知该怎么处理?

他便想到了肥皂和香皂,制作肥皂其实也很简单,用碱性大的草连烧几天变成一种白灰,这就是天然小苏打,然后加一勺盐和一勺糖,倒入椰子油后不断搅拌,最后加一点面粉,就会变得一种非常粘稠的象蜂蜜一样的液体,等它凝固后就是肥皂了,如果加入香料,那就是香皂。

这种方法他教给了四叔范铜钟,范铜钟如获至宝,开始大量制造,这两天泉州各家胭脂店和杂货店已经出现了香皂和肥皂的身影,颇受百姓欢迎,肥皂洗衣,香皂洗脸,价廉物美,极为实用。

其实很多实用物品都是随着物资的丰富而发展出来,肥皂和香皂是因为大宋经略南洋,获得大量椰子油,椰子油一方面可以用来食用,另一方面就是做肥皂的最好原料了。

而且范宁去年还从西方运来的货物中发现了一批油棕果,它长成的棕榈树便可在南洋大量种植,榨成的棕榈油也是制作肥皂和蜡烛的上好原料。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最典型就是酒精灯,他早年发明了酒精灯,明亮、不伤眼睛,但因为酒精难得,便一直没有推广,只在皇宫和权贵府中使用。

但自从大量种植玉米后,开始有商人用玉米来酿烧酒,成本很低,提纯后的酒精便可用作酒精灯,一旦量产,成本低廉,至少中等人家都可以大量使用了。

目前大宋最大的一家生产酒精的大工坊位于大名府,雇佣了五百余人,这家工坊已经开始用玉米来制作酒精了。

这就是大作坊开始兴盛的原因,一旦规模化生产,成本就会降下来,利润会更高,当然,小作坊也有它的生存之道,它们主要是在品质上精益求精,做成高端产品。

最典型是酿酒,朝廷已经逐步放开酿酒,除了酒曲饼必须由官府制作外,酒牌已经放开了,不再限制,很多酿酒作坊便运应而生,它们没有像纺织一样,受大作坊冲击而倒闭,反而都在品质上做文章,很多小牌名酒便出现了,活得十分滋润。

这就是范宁坚决主张开拓海外的主要原因,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开始深刻地改变着大宋。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二百五十七章 饮茶夜话第四百九十七章 连荐二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馆风波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买下山宅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乡遇亲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一百零一章 六个师弟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声损毁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后真言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五章 勇斗小曾布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双岛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确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功再赏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四百九十二章 时来运转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记(上)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鲲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试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风波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四十二章 老底败露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第三十七章 乡村离婚案(上)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逐宋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风波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一百九十八章 冯京和马凉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试(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试(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机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