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此时正好在东京辽阳府,水军全军覆灭的消息令耶律洪基异常震惊,他专门从上京临璜府赶来,了解造船工场目前的情况。

这些年辽国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导致国内矛盾逐渐激化,加上重元之乱导致政局不稳,使耶律洪基不得不采用转移视线的办法,向宋朝发动战争。

他的目的是要向宋朝勒索,让宋朝的岁币至少涨到银百万两,绢百万匹,另一方面,他也打造战船,企图占领鲲州,获得重要的财富来源。

但水军全军覆灭,造船工场被烧毁,令他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耶律洪基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丹阳宫内,耶律洪基阴沉着脸听南院枢密使萧惟信的汇报,旁边站着跟随他南巡的相国张孝杰。

“去鲲州的船队现在没有任何消息,但有人在岸边发现一条桅杆,据此来看,我们船队恐怕凶多吉少,不知是遇到宋军,还是遇到风暴袭击。”

“这么说,船队并没有准确消息?”耶律洪基问道。

“卑职只是猜测,只是感觉凶多吉少。”

旁边张孝杰道:“我倒不这么认为!”

张孝杰虽然是汉人,却极得耶律洪基信任,被封为北府宰相,位高权重,仅次于耶律乙辛,他身材中等,留一尺美髯,皮肤白净,气质温文尔雅。

耶律洪基看了他一眼道:“张相公,说说你的看法!”

张孝杰捋须不慌不忙道:“若全军覆没,那就不会只有一支桅杆,现在吹北风和西风,就算真有残骸,也是堆积在日本国海岸上,所以发现的桅杆应该和我们军队无关,或许是早就有了,刚刚才发现而已,应该是商船夏天沉没后留下的。”

“但张相公怎么解释船场被烧,我们刚出海不久,船场就被袭击了。”

“这是两码事,船队是船队,船场是船场,不可混为一谈。”

张孝杰说得很有道理,耶律洪基心中顿时燃起一线希望,又问道:“船场能恢复吗?”

萧惟信小心翼翼汇报道:“恢复是能恢复,船匠们都安然无恙,不过重新造出大船,至少要等三年后了。”

“为什么?”

“这是造船的工序,龙骨和船板要晾晒很长时间,卑职反复确认,最快也要两年半。”

迟疑一下,萧惟信又道:“另外辽阳府库房空虚,无力造船,需要朝廷拨银,至少需要三十万两进行

备料。”

耶律洪基重重哼了一声,三十万两虽然拿得出来,但用钱的地方太多,之前已经拨付百万两银子造船,引起朝中不满,如果再拨三十万两,恐怕会遭到强烈反对。

半晌,耶律洪基道:“等得到船队的消息后再说吧!”

这时,外面传来禀报声:“锦州急报!”

“进来说!”

一名侍卫走进来,单膝跪下道:“宋军占领觉华岛,兴城县被袭!”

“什么?”

耶律洪基瞪大了眼睛,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耶律洪基上前一步,揪住侍卫衣领喝问:“什么时候的事情?”

“刚刚有鹰信送来!”

萧惟信也急道:“把情况再说清楚一点。”

侍卫取出鹰信,耶律洪基一把抢过去,打开鹰信,里面确实只有这句话,‘宋军占领觉华岛,兴城县被袭。’

耶律洪基十分恼火,不用想他也知道,这是宋朝水军所为,虽然那边没有多少军队,但战略地位却异常重要,一旦宋军在觉华岛扎下根,可以随时切断辽东和南京的联系。

想到觉华岛将要成为辽东的皮下毒瘤,扼断辽西走廊,他忍无可忍,立刻对萧惟信道:“你立刻率军前往锦州,不惜一切代价,给我夺回觉华岛!”

..........

辽西走廊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走廊北起锦州,南到榆关,长近四百里,但最宽处只有三十里,最窄处十几里,明朝修建的山海关便是辽西走廊最著名的关隘。

尽管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但辽国近百年来也并不太重视辽西走廊的防御,一是宋军懦弱,早早和辽军签订了檀渊之盟,其次便是前面还有南京,也就是燕山府为缓冲,宋军单单占领一个辽西走廊也无法立足。

但范宁却走了一步极为绝妙的棋子,占领了紧靠辽西走廊的觉华岛,使宋军在辽西走廊上有了立足之地,退可守海岛,进则扼断辽东和燕山府的联系,耶律洪基怎么能不恼火万分。

在耶律洪基的严令之下,萧惟信立刻率领五万大军赶赴兴城县。

虽然耶律洪基并不想离开辽阳府,但考虑到自己离开上京的时间太久,目前朝中还不稳定,重元之乱的影响还在,他不得不在十万大军的护卫下返回上京,他所期待的辽国水军,恐怕要到明年春天才会有消息。

十一月中旬是农历,此时已是阳历的十二月中旬,辽东已经进入冬天,且下了第一场大雪。

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凛冽,积雪厚达一尺,五万大军在官道上艰难前行,此时应该是躲在房间里烤火取暖,耶律洪基却不管士兵死活,强令他们赶往兴城县去夺取觉华岛,士兵怨声载道,又不得不牵马而行。

“枢密使!”

副将耶律东图在寒风中高声对萧惟信道:“我们恐怕没有夺取觉华岛的办法,卑职刚才看过了,海面上没有结冰。”

萧惟信叹口气道:“我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夺回觉华岛,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去的话,天子会剥了我的皮。”

“那去了兴城县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先去了再说吧!”

军队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走走停停,又带了大量粮草辎重,足足走了五天才抵达兴城县。

兴城县已经成了一座空城,百姓们都逃到南面三十里外的锦西县,这倒方便了辽兵,萧惟信立刻命令五万大军进驻兴城县,又令人彻底搜查城内,防止宋军在城内埋藏硫磺、火油之类。

士兵们纷纷进城,抢占房屋,烧火取暖,同时做饭充饥,战马却挤不进小小的县城,只得在城外搭建牲畜营,把战马养在帐篷之中。

萧惟信带着一群将领来到城头,眺望远处海面,此时已接近黄昏,海面上夕阳染红了天空,但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二十余里外的觉华岛。

海面上波浪起伏,没有一点结冰的迹象,令萧惟信长长叹了口气,让他去哪里搞船渡海作战?之前他已经得到消息,宋军夺走了兴城县的二十几货船,周围再找不到一艘船只。

耶律东图低声道:“枢密使,距离并算太远,能不能利用皮筏子?”

萧惟信沉吟不语,皮筏子一般在渡江时使用,最后五六里,连渡黄河都有点嫌远,更不用说二十几里的大海了,风险太大。

不过除了皮筏子,他们还真没有其他办法。

萧惟信只得缓缓道:“先让士兵们休息两天,然后视情况而定。”

这时,士兵带来几名僧人,“枢密使,有几名僧人求见!”

“带他们上来!”

片刻,几名僧人被带了上来,他们向萧惟信合掌施礼,“参见萧枢密使!”

萧惟信打量他们一下问道:“你们是哪座寺院的?”

“我们都是觉华寺的僧人。”

“那文慧方丈呢?”

“方丈带着其他僧人去燕山府的红叶禅寺了,我们想回辽阳府,所以没有跟去。”

萧惟信点点头,“我来问你们,觉华岛上来了多少宋军?”

“大概几千人吧!”

萧惟信有些不满道:“两千人是几千人,九千人也是几千人,到底是多少?”

“我们也不清楚,应该不会太多,估计两三千人。”

萧惟信狠狠瞪了他们一眼,令人给他们一些粮米,打发他们去辽阳府。

几名僧人千恩万谢走了,耶律东图道:“如果只有两三千人,那么用皮筏渡海就完全可行了。”

萧惟信点点头,“等明天观察了海况再说!”

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会实践第六百七十五章 辽国情报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忆鲲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军压境第九章 给拗相公上课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别京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妆铺床(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七百五十六章 离职之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声损毁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五百四十二章 韩绛的要求第四百八十三章 莱州遇旧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东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树油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围盐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动时刻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七百六十一章 罗马商队第四百九十二章 时来运转第一百零一章 六个师弟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来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吕惠卿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十二章 神童对神童(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五百二十九章 满载而归第七百六十一章 罗马商队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职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好的广告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双岛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东第四百七十章 变法第一步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三章 枫桥夜泊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四百四十三章 顾家站队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机爆发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