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大军南下

在范宁的部署之下,二十万大军分别进驻河北北部的十三个坚固大城以及河北中部的二十一个县城,与十万边军合兵又一处,三十万大军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三级防御体系。

三月十四日,由六万骑兵和四万步兵组成的辽国大军兵分两路,分别从霸州和保州南下,正式拉开了辽国大举入侵河北的序幕。

与此同时,河北中部各州县官府也发出警告,动员百姓上山或者进城暂时躲避战争。

随着辽国军队大举南侵,京城的气氛也变得骤然紧张,商业受到影响,各个市场的交易变得冷淡,相反,各家茶馆、酒楼等公共场合却生意火爆,挤满了前来谈论战争的客人。

保和酒楼也生意火爆,客人们都在高声谈论着宋军的布防,有客人赞成宋军以稳制敌,不轻易出击的策略,也有客人认为宋军过于保守,不敢大胆出击,客人们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

在三楼的雅室内,柳随风一脸期待望着地上的柳条箱子,王勤英却对两百两黄金摇摇头,“这杯铁火雷我冒的风险太大,最后我自己掏了五百贯钱买通一名士兵,才搞到这只铁火雷,两百三十三只铁火雷都有编号,一旦船只到了鲲州就会立刻发现少了一枚,朝廷追查下来,我也会是嫌疑人,所以我要三百两黄金子,少一文钱都不行。”

柳随风半晌说不出话来,他们收买情报,两百两黄金已是最高价格,王勤英居然要三百两黄金。

但柳随风也知道铁火雷对他们的重要性,他只得暗暗叹口气,又道:“能不能先让我看一看。”

“可以!”

王勤英将柳条箱抬上桌子,又掀开箱盖,里面是一个俨如南瓜一样的黑家伙,柳随风试了试重量,重约二十余斤,顶端是一个茶盏模样的*****勤英取下铁盖子,长长的一卷火绳便显露出来,火绳的另一端深入火雷内部。

王勤英指指铁帽子上的一行刻文,“这是它的编号,底部也有同样的编号。”

柳随风看了看帽子上的编号,铁帽子上面刻着甲九百七十四号。

“就是这个吗?”柳随风回头问王勇。

王勇不知道配方,也不知道制雷技术,但他是见过一次铁火雷,第一次铁火雷试验,就是在火器司的试验场内进行。

他轻轻抚摸泛着黑色金属光泽的铁火雷,点点头道:“就是它,和我见到的一模一样。”

“重量好像轻了一点。”

“早期铁火雷都比较轻!”王勇解释了一下。

“好吧!那就一言为定,三百两黄金。”

柳随风又取了一百两黄金添了进去,把一盘三十锭黄金推给王勤英,“希望我们下次合作顺利!”

辽国情报点又接到了新的任务,除了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拿到铁火雷配方和制造技术外,又让他们尽快搞到万石福船的图纸,而且海外经略府正好涉及福船和其他各种船只的制造。

周阙又把希望寄托在王勤英身上。

王勤英点点头,“我尽力吧!”

他收起了三百两黄金头也不回地离开雅室走了。

柳随风又给了王勇五十两银子,作为感谢他的鉴定费,他这才抱着沉甸甸的柳条箱向客栈走去。

客栈的掌柜房内,周阙已等待多时。

当柳随风走进房内,他立刻接过柳条箱子,放在桌上仔细查看里面的铁火雷。

柳随风撇撇嘴道:“那个混蛋最后竟然要了三百两黄金。”

“没问题!”

周阙随口道:“只要能搞到铁火雷,他就算要一千黄金,我也会给!”

他细看了一遍铁火雷,和他掌握的一些线索完全一样,铁壳有帽,帽上刻有编号,外形和最近几年流行的南瓜一样。

“王勇怎么说?”周阙又问道。

“他说是真的,我觉得重量有点偏轻,他说早期的都比较轻,后来才逐渐增重。”

周阙也觉得有点轻,他得到线索是五十多斤,但这个才二十余斤,轻了一半还多,所以他心也有点疑惑,柳随风这样一说,他也能理解了,毕竟这是甲字头的铁火雷,应该是第一批的铁火雷,年久失效了,不过看起来保养得很好,上面还打了油,使它没有一丝锈迹,就像新的一样。

“好吧!明天一早送出城,尽快送去辽国。”

..........

辽军西路军由三万骑兵和两万步兵组成,他们从保州和定州交界的白沟西岸南下,一路向东南杀去,他们的目标是保塞县,击破保塞县,得到粮食和物资补给,再继续杀向河间府,和东路军汇合,会攻宋军的指挥中心河间县。

辽军比大宋更重视情报,他们在河北各地也部署了大量探子,对宋军的布局了如指掌,宋军将边境两百里内的乡村百姓全部迁移南下,辽军很清楚,宋军搞坚壁清野,他们也不担心。

萧韩家奴作战经验丰富,善于抓住重点,范宁实施的以点带面的策略他看懂了,也看出了这个策略的优缺点,优点是以城池为依托,抵消辽军骑兵的优势,而缺点也很明显,可以让辽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萧韩家奴把重点盯住了河间县,这里是宋军的指挥中心,宋军主帅范宁便驻扎在此,只要他们猛攻河间县,宋军其他城池必然来援,他们便有了围城打援的机会。

但攻打河间县需要时间,他们必须要有粮食和物资补给,萧韩家奴根据掌握的情报,把这个粮食物资补给点放在保塞县。

保塞县一直是后勤补给重点,有很大的仓库,至少囤积了三十万石粮食,有了充足的粮食补给,辽军便可长时间围困攻打河间县,不再出现去年因粮食补给不足,而不得不撤回辽国的情形。

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挺近,这支辽军主将是许国公、北院副枢密使耶律昆平,他携带的辎重有六百辆大车,主要以帐篷和攻城武器为主,并带了三十天的粮食和大量草料。

耶律昆平和萧韩家奴都很清楚,一旦他们大军南下,宋军就会切断他们的粮食后援,至少会切断西路军的粮食后援,如果十天内拿不下保塞城,西路军只能放弃保塞城,赶去河间府和东路军汇合。

保塞城的城头高达三丈,坚固而宽阔,去年挖掘了三丈宽的护城河,城池周长三十里,城内人口约有八万,在边境的十四座大城中排名第五。

保塞城目前有驻兵一万六千人,边军和禁军各八千人,由禁军统制曹文静统一率领。

曹文静年约三十七八岁,他是曹家的偏房子弟,却从底层将领一步步做到统领的位子,参加对西夏的战争,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和前敌作战经验,并不是那种镀金的官宦子弟,范宁也是看中他这一点,才任命他为保州总兵,率一万六千军队镇守保塞城。

曹文静长一张方脸,为人稳重刚直,他战在城头上,目光犀利地望着西北方向的官道,他已经得到消息,五万辽军正浩浩荡荡杀向保塞城。

“曹将军,接下来会是一场惨烈的大战啊!”

说话的是副将王选,他原本是保州的边军主将,两军合并后,他便成了副将,这并不是范宁的歧视,王选的资历和经验都比不上曹文静,虽然都是统制,但他的官阶要比曹文静低一级,他是正五品定远将军,而曹文静是从四品宣威将军,让他为副将,大家都无话可说,王选本人也心服口服。

曹文静淡淡一笑,“这场大战不会有意外,我们有守军一万六千人,民兵两万人,而对方能攻城的军队只有两万步兵,你总不能让契丹骑兵来攻城吧!何况我们还有威力强大的铁火雷,说实话,我很期待这一战。”

王选也点点头道:“之前我不理解小范相公为什么要分散兵力,分守城池,这不是要被敌军各个击破吗?现在我才明白,一百座城池就是一百道防线,这是拖垮敌军,保存兵力最有效的办法,利用城池来和敌军对战,敌人强大的骑兵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第四百二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赌怡情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发第五百二十九章 满载而归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六百零九章 大军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朱佩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桥之战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三十七章 乡村离婚案(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朱佩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八十三章 莱州遇旧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争取支持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县学训话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十四章 热情洋溢的发言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况初现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风波第四百九十七章 连荐二人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灯会(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发现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七百六十一章 罗马商队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县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游记(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临时回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杀一儆百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六百六十八章 发展之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县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三十六章 对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县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游记(上)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证据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八十九章 终于进帐了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