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

“阿宁,还在为移民的事情纠结吗?”马车上,朱洁微微笑问道。

范宁点点头问道:“阿姑,这件事你有什么消息?”

“我只是听说这是天子特批的,但是否属实,我就不清楚了。”

“天子特批的?”

范宁想了想,还真有这个可能,指望知政堂主动把移民批给私人岛屿,简直是做梦,除此之外,还有曹太后,不过曹太后会避嫌,她最多顺水推舟批准了这个建议。

那么今天上午天子为什么不告诉自己这件事?也或许是没到相关事件,他也没有想起来。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件让他喜出望外的好事。

“阿宁,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朱洁在后座迟疑一下道。

范宁回头笑道:“姑姑尽管开口。”

“前些天,齐儿对我说起,他想去北岛。”

范宁眉头迅速挑了一下,朱齐是自己妹婿,他要去北岛,岂不是自己的妹妹也要跟着去?这件事妻子怎么没有告诉自己?

“阿静呢?也一起去?”

“当然,他们夫唱妇随,肯定是一起去。”

范宁没有明着表态,只得淡淡笑问道:“在太学好好的,怎么想去北岛?”

“他说在太学没意思,每天都很单调,而且勾心斗角,他算计不过别人,上次明仁和他聊了聊,他就有点想去北岛办学。”

又是明仁,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但范宁也不好说什么,三叔一家去了,四叔妻儿也去了,为什么自己妹妹就不能去?

“这件事我找机会和他们谈谈,如果真想去,我也不反对。”

说到这,范宁忽然有一丝明悟,恐怕这是朱元丰的想法吧!正好去了六千户百姓,至少要建三座县城,朱齐过去出任县令,不是正合适吗?

..........

马车缓缓在报馆门口停下,朱洁带着范宁走进了报馆,一路上都有执事向朱洁行礼。

朱洁一边走一边给范宁介绍,“报馆分前后两部分,前馆后坊,前面报馆由一名大执事负责,下面有十几名执事,然后有六十多名报探和十几名杂务,后面是工坊,主要负责雕版和印刷,还有两名管事负责每天报纸发行和原料购入。

报馆和后世的报社大同小异,主要是职能相同,必须有人去做,像报探就相当于记者,执事相当于编辑,大执事就是总编。

但今天范宁感兴趣的是印刷,居然用蒸汽机印刷,很先进嘛!

朱洁见范宁一脸期待,便淡淡笑道:“你可能会失望!”

“为什么?”范宁不解地问道。

“因为蒸汽机印刷只是一个噱头,在实际操作上,和人工印刷差不多,本钱还大,用它远不如人工合算,我们就是摆在街头用了几天,制造一些轰动效应,然后就恢复人工印刷了,否则一个光请来维护蒸汽机的匠人,每月工钱都顶上好几个印刷工了。”

“那蒸汽机还在吗?”范宁有些失望地问道。

“今天还在,明天就要搬走了,明仁他们要运去北岛,那边磨面需要这个。”

走到一间仓库内,朱洁指着一台大小如汽车般,被油布盖着的机器道:“这就是蒸汽机,比较小的一种,匠作监造出来的,比较适合安装在三千石的船上。”

范宁掀起油布看了看,确实比最初的蒸汽机小了很多,最初的蒸汽机就像一辆卡车一样,十分庞大,这一台就是小汽车了。

范宁暗暗点点头,能把蒸汽机改小,就说明匠作监把它吃透了。

“那是什么?”

范宁忽然发现仓库里面堆积如小山般的木板。

“那是雕版,我们每天要废弃十二块雕版,花费最大就是刻板上,每份报纸有三面,各刻四块雕版同时印刷,当天就作废,然后刻新的。”朱洁十分无奈道。

“那怎么不用活字印刷?”

毕昇是在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这个时候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由于宋朝的书大多是典籍,比如四书五经,比如佛经,比如诗歌文集等等,雕版一次便可以反复不断地印刷,一套刻板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至于少量的官方文书则用手写。

加上雕版的修补术很成熟了,不会出现一个字刻错,整个雕版都毁掉的情况,而且活字排版非常繁琐,排一版下来,熟练的雕刻工也差不多雕完了,比如今天印刷《论语》,好容易才排完版,明天有人订购《金刚经》,就不得不拆掉重新排版,可后天又有人要印刷《论语》怎么办?

一套上好雕版就是印刷铺的永久资产,可以一代代传下去,所以活字印刷在历史上的意义并不大,推广也十分缓慢,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动脑筋去改进。

但活字印刷对欧洲却很适合,欧洲文字就只有几十个字母,排版非常容易,所以活字印刷在欧洲才得到大力推广,推进欧洲的历史,欧洲人才把它视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但在中国,活字印刷只是梦溪笔谈中才有一点记录,中国直到明清时代,依旧是用雕版技术。

但报纸的发展恰恰是最需要活字印刷的,每天都内容不一样,,每天刻板每天废弃,费时费力,而且极为浪费。

朱洁苦笑一声,“我们怎么没有想到用活字印刷,但你自己看看。”

朱洁从旁边一口箱子里检出十几份报纸,找到其中两份递给范宁,“你自己看,一份是活字印刷的,一份雕版印刷的,你看了就明白了。”

范宁接过两份报纸细看,都是同样的内容,但一份字迹模糊,排列参差不齐,一份字迹清晰,排列整齐,尤其在涉及图案方面,字迹模糊那一份更是目不忍睹,大片大片墨迹,根本看不出是什么画。

范宁微微一沉吟,顿时明白了,现在用的是陶活字,也就是泥活字,烧制成陶瓷,就算泥坯做得再精致,但在烧制过程中,都会膨胀变形,排列在一起,就不会那么紧密,容易松动,而且字也会变形,印刷下来就模糊了,而木活字太软,印刷出的字迹也很容易模糊。

后来是用金属活字才解决了这个字迹不清晰,版面模糊不整齐的问题,只是制造一套金属活字太昂贵,动辄上千贯,小印刷铺承受不起,大印刷铺也不在意雕版成本。

范宁沉吟一下道:“可以用铜或者铅来铸造活字,然后镶嵌在固定的细章上,这个细章的颜色是用韵脚来分类,一种颜色一个韵脚,印刷完后,按照颜色和韵脚来归集恢复。

等重新使用时,先找韵脚,再找字型,只要操作熟练,至少比雕工快一倍,而且不会再浪费大量雕版,你做五十套活字,每天都有五十张板子,你报纸销量增加也不用担心印刷不过来?外地摆上几副活字,只要把内容送过去,当地就能排版印刷,我的意见阿姑可以考虑一下。”

周围几名印刷工匠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们纷纷道:“东主,用铜活字或者铅活字说不定真的可行,可以试一试。”

朱家报馆每年要亏上万贯钱,要不是看在可以引导舆论,朱元丰还真不想办下去,朱洁有点动心了,如果省掉最大的一笔雕版费,报馆还真不一定亏本。

她缓缓点头,“好吧!铜活字和铅活字各做一套,我明天就找人来做。”

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四十章 大象出场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来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九十八章 兴趣社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见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进退失据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忆鲲州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战保塞(下)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乡遇同僚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辞而别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朱佩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二百三十二章 县学演讲第七百零五章 圆厅议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动时刻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标准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六百零四章 完颜计划(上)第七百二十八章 欧阳之托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职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传闻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题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备战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阅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风波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复仇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七百二十四章 决战爆发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毛人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剑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四百四十三章 顾家站队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鲲族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机回转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试(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见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动时刻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职(上)第四十二章 老底败露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二百九十五章 瓮中杀鳖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说服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县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见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丽作乱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