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辽国情报

辽阳府火器司内,数百名工匠正忙碌地装配陶瓷火雷,辽国火器匠在研制铁火雷整整一年后,始终无法成功,火器司官员当然不会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他们把责任推给了重要原料的缺失,辽国无法获得重要的原料——火胶。

至于火胶这个词还是京城的细作打听到的,它具体是什么,无人知道,只知道它产自海外的热带岛上,是一种很有爆炸力和燃烧力的材料。

这就是火器司最后写给耶律洪基的报告。

万般无奈之下,耶律洪基只得下令重启薄瓷火雷的制造,这也是辽国所能制造的威力最大的火器,它的杀伤力就是陶罐炸开时飞溅的陶瓷片,和威力强大的铁火雷完全不是一回事。

耶律洪基在主管官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仓库,见原本堆积如山的火器都不见了,不由眉头一皱问道:“朕记得仓库里还有很多火器,现在在哪里去了?”

几名官员面面相觑,为首官员小心翼翼道:“启禀陛下,新火药已经断货很久了,我们只得把从前的旧火器拆掉,用里面的火药造陶瓷火雷。”

“为什么火药会断货?”耶律洪基不满地回头质问道。

耶律蕊奴满头大汗解释道:“实在是财力匮乏,硝土矿和炼硝场只得暂停,包括织造府、酿酒坊等等,所有的民品工坊都停止,现在还有军器监的工坊和铁矿山在运作,其他都没有了。”

“有这么严重?”

“启禀陛下,微臣已经有半年没有领俸,东京府的官员也都停俸三个月,工匠的给养钱也早就停掉了,辽阳府钱库存钱不足一万贯,粮食不到十万石,危机严重啊!”

耶律洪基不想再听下去了,重重哼了一声,转身便快步离去。

众人只得跟了上去。

回到东京皇宫,耶律洪基心情显然很糟糕,看得出东京的财政窘迫给他带来的压力。

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才短短数年,辽国的财政状况会变得如此糟糕?

耶律洪基身边挤满了佞臣,真正的忠直之士已被排挤一空,或者干脆以重元乱党之名杀掉,就连唯一能对他说真话的皇太子年初因涉及造反而被杀了。

没人会告诉他,辽国之前的税赋一大半都是汉人创造的,汉人被排挤,死的死,逃的逃,或者被抓去采矿冶铁,商业停顿,土地荒芜,百业凋敝,辽国哪里还有税赋,但在辽国,绝没有人会承认辽国的经济是靠汉人支撑,就算有人明白也不会承认。

相反,当宋朝变得强大时,对汉人的恐惧和防备就成了辽国的主流。 щщщ◆ Tтkan◆ C○

而耶律乙辛、张孝杰、耶律白、耶律蕊奴这些大臣天天在耶律洪基耳边说,是因为宋朝停止了岁币,是因为宋朝停止了边贸,辽国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财政危机。

谎言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耶律洪基最终听信了谗言,决定用战争来解决辽国的财政危机。

书房内,耶律洪基负手来回踱步,他忧心忡忡对耶律乙辛道:“朕现在急需钱,用来解决战备不足问题,渤海部要价三万贯才肯出兵,奚人也是,朕答应给他们十万贯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相国可有什么好的良策?”

耶律乙辛缓缓道:“陛下,其实辽国有钱,只是它们不是在陛下手中。”

耶律洪基听懂了耶律乙辛的意思,上一次他们靠灭掉女真人,掠夺克烈人,支撑了半年时间,那现在呢?

耶律乙辛取出一份名单递给耶律洪基,“这是辽国十三大富豪,在重元之乱中,他们站到楚王一边,前段时间也是他们同情萧氏,批评陛下,这些人除了给陛下拖后腿,对辽国没有半点贡献,在这个危机时刻,他们应该有所表示了。”

名单上全是皇亲国戚,都是过去百年辽国扩张的最大得益者,耶律洪基当然知道他们每家的财富都堪称富可敌国,但他们是辽国的贵族,要动他们,耶律洪基还是有点犹豫。

耶律乙辛又劝道:“陛下可选两三家用来杀鸡骇猴,灭了这几家,不怕其他人不乖乖地奉上钱财支援军费,同时也教训他们在重元之乱中的站队。”

耶律洪基缓缓点头,杀鸡儆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

他看了看名单,又沉思良久,便划出了三户他早就不满已久的家族。

“这三户以私通敌国之名查抄,钱财全部入库,其他十户,每户必须给朕拿出五十万贯钱财作为军费,这件事由爱卿全权负责处置。”

“微臣遵旨!”

...........

范宁从河东巡视回来时已是四月,回来的第二天他便来到了情报司,对情报的重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但现在他只是更加重视,他深深领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没有情报部门的贡献,他怎么能知道辽国的主攻方向是太原。

参谋司目前直属于枢密使,枢密使不在京城时,他们便直接向天子汇报。

参谋司的总负责人依旧是刘奎,不过刘奎现在不在,他去向辽国交付最后一批三十艘战船,使辽国的五千石战船达到了一百五十艘,同时也要将辽阳积攒一点点生铁搜刮一空。

冒充日本国卖给辽国战船是范宁实施并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欺骗,利用耶律洪基对建立辽军水军的渴望,在耶律乙辛的掩护下实施战略欺骗,将极为劣质的战船卖给辽国,换取辽国的战略资源,促使辽国加大对汉人的压榨。

这和用假的铁火雷欺骗辽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到目前为止,辽国在京城的情报头目都没有遭到任何惩处,那就说明铁火雷的欺骗始终没有被戳穿。

刘奎不在情报司,由司马赵承志接待了范宁。

赵承志笑道把一封鸽信抄件递给范宁,“这是今天上午刚刚收到的一份情报,辽国内部再次发生动荡,辽国的晋王、吴王、赵王三大亲王被判定为重元之乱余党而被抓捕,家产土地全部被抄没,据说得钱百万贯,各种金银绸缎不计其数,辽国内部人心惶惶。”

范宁看了看鸽信淡淡道:“这必然是耶律乙辛的主意,打击仇视他的辽国宗室,也是耶律洪基穷疯了,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来弄钱。”

赵承志又取出一份情报,“这是耶律乙辛通过养子给我们的一份情报,八万精锐辽军骑兵大概会在五月初渡海进攻登州。”

范宁负手走了几步,一百五十艘五千石的船队运输八万士兵足够了,但战马、物资以及攻城武器怎么运送,这里面还有很多重要细节需要落实。

他提笔写了想了解的细节,交给赵承志,“把这个发送给辽阳府,这是我需要的渡海作战细节,请他们务必了解清楚。”

“卑职明白了,即刻发出。”

“稍微等一下!”

范宁摆摆手问道:“鲲州那边可有消息?”

“暂时还没有。”

“那辽国那边还有别的什么情报?”

“还有就是辽国在大量制造陶瓷火雷,还有就是今年辽国财政极为严峻,幽州税赋暴跌九成,辽阳府减少一半,再有就是去年冬天草原雪灾,冻死大量牛羊,导致北方各族的羊税也收缴不齐,奚人和渤海族都对辽国无休无止的征兵不满,要求耶律洪基给予补偿。”

“辽国还有什么消息?”

赵承志翻了翻情报道:“还有就是上个月新城县佃农杨从不堪寺院压迫造反,附和者数千人,烧寺院,杀僧人,已被辽军残酷镇压。”

“耶律洪基还在礼佛?”

“怎么没有,上个月封高僧圆释、法钧二人为司空,各赐香油钱万贯,在朝廷中引起强烈反响,朝廷百官已经近四个月的没有领俸禄了,辽国太学生游行反对礼佛,冲击皇恩寺,结果被抓了二十余人。”

范宁冷笑几声,对赵承志道:“把所有的辽国情报都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今天下朝前务必给我。”

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变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计划有变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三百五十七章 变通建议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一百二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结难解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剑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人之福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丽作乱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会王妃第六十四章 热情洋溢的发言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风波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临琉球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驾亲临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国舅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边的烦恼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三百零七章 鲸州野马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职第五百一十章 庄园集结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汇聚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六十八章 乙区第二轮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第一百二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为大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课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三百零八章 探矿协议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灯会(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礼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临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