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

“老将军,辽军这是杀去鼠雀谷吗?”十几名将领纷纷问道。

杨文广摇摇头,“不是去鼠雀谷,而是去井陉!”

“啊!”

所有将领都大吃一惊,辽军难道是去河北?

“老将军,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全力防御太原,难道是上当了吗?”众人七嘴八舌问道。

杨文广摆摆手对众人道:“请各位将军放心,小范相公在井陉那边早有部署,辽军不会占到任何便宜,他们迟早还会退回来,我们只管严守太原。”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情报司张参军求见老将军!”

“请他过来!”

不多时,士兵将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官带了过来,这名文官叫做张微,官任参谋参军,是情报司驻太原的主管。

张微躬身行一礼,取出一封信呈给杨文广,“这是范相公前天派人送来,说只要辽军离开太原,就要卑职把这封信交给老将军。”

原来范宁还有一封信,杨文广顿时大喜,连忙接过信,信中竟然是范宁的军令,‘若辽军前往井陉,可立刻派军队夺取娄烦关,并增兵雁门关,切断西线辽军的退路,同时也要顶住辽军南下支援。’

杨文广倒吸一口冷气,他顿时明白了,两年前那一幕又重新出现,辽国皇帝并没有吸取教训,再次派大军孤军深入,又再次落进了小范相公布下的陷阱。

若不是范宁让他去攻打娄烦关,他还真想不到这一点。

杨文广当即对统制李俨下令道:“李将军可率一万军立刻赶往娄烦关,务必夺下关隘。”

李俨立刻抱拳道:“卑职遵令!”

杨文广又附耳对他说了几句,李俨连连点头,这才下城去领兵了。

杨文广随即又令统领郑昭率五千军赶回雁门关增援。

目前雁门关只有两千守军,郑昭就是从雁门关撤军回来,现在他又再一次率军返回雁门关。

杨文广不担心雁门关,他更关心娄烦关的得失。

………..

太原府北面阳曲县一带正好是系舟山和云中山交汇地,地势稍险,修建有赤塘关和石岭关,但这些关隘的防御能力并不强,可以阻挡小规模的骑兵,但十几万骑兵的重压之下,这两处关隘就没有意义了。

真正的雄关险隘还是在北方,吕梁山脉和恒山山脉在北方连为一体,横亘在晋北大地上,巍巍山峦成为一道天险,将晋北分割成大同盆地和南面的忻定盆地,长城便修建在起伏的山峦之上。

这条长逾千里的雄伟天险有两处关隘,一道便是著名的雁门关,位于西面的代州北部,属于大宋管辖范围,而另一道关隘便是娄烦关,位于辽国的武州境内,被辽国控制。

这两处关隘都可以穿过大队骑兵,雁门关主要是防范幽州的军队杀来,而娄烦关便是大同辽军南下太原的南大门了。

娄烦关实际上是一条河谷,桑干河的上游灰河穿过莽莽山峦而形成的一条山谷,娄烦关是宋朝的称呼,辽国则称这条峡谷为陈家谷口,长三十余里,最宽处有二十余里,最窄处还不到一里,娄烦关就修建在最窄处。

娄烦关南面是辽国的神武县,县城不大,人口不足一万,驻军也只有三百余人,娄烦关守军的给养,就靠神武县提供。

入夜,一支千人的军队绕过了神武县,疾速向北面的关隘奔去。

娄烦关是汉朝时修建,千年来屡经重建或者修葺,最近的一次重建是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期,距离现在已有八九十年,辽国占领后又稍微修葺了两次,关隘高大坚固,灰河河水从城池下方的一个月牙形缺口潺潺流过。

关隘上一片漆黑,从远处看不清是否有士兵在巡逻,同样,城上就算有士兵在巡逻,也一样看不清外面的情况。

夺取娄烦关有两个办法,一是伪装辽军北归,骗开城门,但现在正好是交战时期,一般会有特殊口令,骗开城门的路子恐怕行不通,那就只能走第二条路,出兵夺取娄烦关。

可就算第二条路也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当然是强夺,直接用铁火雷炸开城门,但也可能会把城墙震塌,另一个方案就是巧夺,趁夜间掩护奇袭娄烦关。

负责夺取娄烦关的主将是一名统领,叫做杨英,他是杨文广的侄孙,杨家将第五代,年约二十七八岁,十八岁从军为斥候,一直和西夏军队作战,积功升为统领。

杨英经验丰富,杨文广便将夺取娄烦关的任务交给了他。

事实上,宋军对娄烦关的驻军情况一无所知,杨英只是从神武县的屯粮上推断娄烦关的守军不会超过一千人,但是不是推断正确,还得看最后的情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娄烦关绝对没有布下重兵。

杨一千士兵藏身在距离关隘约三百步的一个转弯处,时间已经到三更时分,这时,一名士兵飞奔回来,低声对杨英道:“卑职查看过了,下面的水道高三尺,水距离城墙底部约半尺,有两道铁栅栏,不过已经腐朽,至少有几十年没有更换了。

杨英打的就是下方水道的主意,辽国占领娄烦关已经近七十年,七十年来从未发生过战争,关隘也有三十余年没有修葺了,那么下面的铁栅栏也差不多也有三十年没有更换,泡在水中三十年,再好的铁也会锈烂了。

杨英大喜,对两名手下将领令道:“我率百名士兵进去开启城门,你们在城外等候,城门开启便杀进去。”

两人一起躬身行礼,“遵令!”

杨英一摆手,带着百名飞虎军精锐向前方关隘弯腰奔去。

他这次带来的一千士兵是飞虎军,是斥候中的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而他率领的百名手下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能以一敌十。

只片刻,他们便奔到城下,贴着城墙而立,他轻轻摆手,两名士兵潜入河水中,用钢锯很快便锯断了水道的铁栅栏,一个三尺高的口子便出现他们眼前。

杨英后背盾牌,嘴里咬着战刀率先爬了进去,爬出五六丈后,从关城内探头出来,他这才发现,娄烦关是由南北两道城门组成,中间关城内占地约三十几亩,靠着两边山崖修建了不少石屋,中间则有近百顶大帐。

凭着多年的斥候经验,杨英立刻判断出来,自己推测完全正确,人数不会超过千人。

士兵一个接一个地从水道里钻出来,片刻,百人集结完毕,在杨英的率领下,兵分两路,一路五十人守住下面的城门,另一路五十人跟随杨英上城。

城门处没有士兵,大门紧闭,而城头上却有三十余名士兵,都怀中抱着长矛靠着城墙睡着了。

杨英回头使个眼色,五十名士兵拔出锋利的匕首,每人对准一人,只见一片寒光闪过,三十余名辽军士兵全部被切断了喉咙,倒在地上,紧接着背上又是一刀,结果了性命。

这时,杨英已经占到绞盘前,绞盘一共有五座,代表下面的五根巨大的铁门栓,数十名士兵一起上前用力推动五座绞盘,‘咔!咔!’作响,五根巨大铁门栓缓缓竖起。

城下士兵打开了大门,远处的九百名士兵一起杀出,向城门扑来。

这时,杨英率领百名士兵点燃了火把,冲进敌营中,将一座座大帐点燃了,城内顿时火光冲天,一千守军乱成一团,遭到宋军士兵毫不怜悯的屠杀。

更远处,统制李俨率领九千士兵也攻下了神武县。

娄烦关彻底被宋军占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七十三章 条件不符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四百二十三章 韩府策划第二百三十一章 还是回家好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乡遇同僚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陆大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寿(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举月来临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一百一十四章 县学增补考试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见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劝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门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七百六十三章 双赢协议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寿(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问君第九十七章 新来的高县令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五百二十九章 满载而归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瓮中杀鳖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鲸州首县第五百四十二章 韩绛的要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赖帐第六百零二章 伤亡惨重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七百四十九章 辽阳城破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六百零六章 完颜计划(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远布局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六百四十二章 断其后路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买下山宅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罗国(下)第五百零九章 关键人物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七百一十三章 苏辙上任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第三十四章 刘院主的教诲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风波第四百四十五章 调虎离山第三十四章 刘院主的教诲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乡遇旧第五百零六章 背锅大侠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五百零六章 背锅大侠第六百九十六章 远程火攻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六百零三章 坚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