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

就在宋军占领居庸关的同时,莱州水军的战船从儒河北上,五千宋军也同样占领了卢龙县。

十万东路大军沿着璐水一路浩浩荡荡北上,在璐水中,数百艘三千石船只满载着粮食和各种军用物品跟随着大军。

范宁骑马在队伍中缓缓而行,按照宋朝制度,必须文官出任主帅,范宁自然是这次北伐的主帅,具体统兵由两名副帅负责,一个是西路军主将、太尉种谔,另一个是殿前副都指挥使、上将军曹诗。

曹诗娶了仁宗皇帝的女儿兖国大公主为妻,目前已成长为曹家第四代中坚,曹家和高家虽然在南岛发展,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会放弃宋朝的地位和资源,这次赵顼任命曹秀为北征副帅,实际上也是把收复幽燕的功劳给了他。

仁宗曾经给赵顼留下遗旨,收复幽燕者可封王,而范宁在灭西夏时已封吴王,那么封王的指标也就留给了副帅,这个机会很多权贵世家都在极力争取,但也只有曹家能得到这个机会。

另外老将种谔是范宁直接点名,他也得到了封王的机会。

这让曹诗和种谔都格外激动,种谔甚至只用五天便率十万大军赶到了河北。

“曹兄,南岛情况如何?”

范宁娶了曹诗的堂妹曹秀为平妻,和曹诗自然也是妻舅关系,加上两人交情一直不错,所以两人都是一路同行北上。

曹诗微微笑道:“南岛不如北岛发展快,听说北岛已经能制造蒸汽机,令人羡慕啊!”

“有什么好羡慕的,北岛造出机器,难道不会供应你们?”

“说得也是,二叔写信来,说南岛还是人口太少,贤弟,你说辽国汉民有多少人愿意去海外?”

范宁笑了笑道:“我看韩相公的报告上说,大概有一万户左右愿意去海外发展,不过他们都习惯了辽国寒冷生活,不愿去热带,鲲州那边人口已经饱和了,不会再要人,那就只有去南大陆了。”

“那我们南岛和北岛的气候不是更适合他们?”

“这个要求我已经向知政堂提出了,富相公倒是同意分三千户人口给我们,但吕相公却反对,说南岛和北岛是私岛,不受朝廷管辖,朝廷不应该把人口分给南岛和北岛。”

“关他什么事?”

曹诗低低骂了一声,又问范宁道:“那最后呢?”

范宁微微笑道:“最后当然是投票表决了,我和富相公、欧阳相公投了赞成赞成票,文相公投了弃权票,吕相公和鲁相公投了反对票,最后是三比二通过决议,其中两千户给北岛,一千户给南岛。”

曹诗长长松了口气,范宁又道:“其实吕相公的反对也有道理,我们两座岛确实是在揩朝廷的油,但因为有天子默许,所以知政堂才网开一面。”

这时,范宁见前方出现一座县城,便问曹诗道:“前面可是武清县?”

曹诗点点头,“正是!”

“我们看看去!”

他抽一鞭战马,加快速度向前方县城奔去,曹诗催马跟了上去,他们带着数百骑兵很快来到了县城前。

武清县是一座中县,原本驻扎五百辽军,但战争爆发后,县城内的辽军便已撤走,县城内冷冷清清,大街上没有一个行人。

这时,几名官员带着十几名宋军士兵跑来,为首官员是宋朝刚刚接管武清县的县令,这次随军还带了一批年轻官员,他们负责接管沿途的县城。

“卑职新任县令李汶参见范相公!”

后面两名官员也跟着行礼,一个是县丞,一个是县尉,县丞也是朝廷派官,而县尉是原来的辽官。

范宁点点头,“李县令对城内的情况可了解?”

李汶连忙道:“大致了解了,城内原本有居民两千户,现在只剩下三百多户了,大部分是汉人,还有几十户契丹人,都是种粮为生的贫民,卑职刚才正在给他们讲述朝廷规定。”

这时,士兵带着大群契丹百姓过来,大约有五六十户二三百人,妇孺老弱都有,也有数十名青壮男子。

众人听说是宋军主帅,纷纷上前跪下,范宁看了看他们,除了服饰和汉人略有不同外,其他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转为农耕的契丹人,汉化程度比较深。

范宁摆摆手,对众人道:“宋军是仁义之军,不会行凶悍杀戮之举,大宋也是宽容的王朝,各族子民众多,只要大家能安居乐业,不生事端,你们也一样会成为大宋子民,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县令在旁边道:“这是相国给大家的承诺,大家尽管安心!”

众人大喜,纷纷道谢,范宁让县丞把一群契丹人带走,又笑着问县尉道:“你是辽国汉人?”

县尉连忙躬身道:“小人许江,是第三代辽国汉人,前年考中进士,授武清县尉。”

“县令和县丞都挂印而逃,你为何不走?”

许江苦笑一声道:“回禀相公,县令是契丹人,他当然要逃,县丞虽然是汉人,但他家人在辽阳府,他要回辽阳府,而小人就是本地人,父母妻儿都在这里,小人无处可逃,而且小人是县尉,负责维持秩序,更不能一走了之。”

范宁点点头,“说得很好,从现在开始,你继续出任县尉,不过是大宋县尉,吏部会给你补办手续。”

许江大喜,连忙躬身道:“多谢范相公厚爱!”

旁边曹诗问道:“许县尉,燕山府各州情况都和武清差不多,还是武清县特殊一点?”

许江见曹诗头戴金盔,他不敢怠慢,连忙恭恭敬敬道:“回大将军的话,燕山府从前年就开始混乱了,辽军不断驱赶汉民去辽阳府采矿,整个燕山府,除了幽州外,其他各县汉民大半都被强行驱赶去辽阳府,财产被掠夺,现在各县情况都和武清县差不多,只有几百户民众,听说卢龙县还有两千户,是人口最多的县城,当然不能和幽州城比,幽州城的百姓至少有三十万以上,依旧是辽国第二大城,仅次于辽阳府东京城,比上京人口还多。”

范宁又问了一些情况,这才和曹诗离开了武清县,继续沿着璐水北上,前往璐县。

..........

幽州城的辽军主将是南京留守耶律胡睹,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辽军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缩防线,天子耶律洪基便将南京道最重要的幽州城托付了给他。

留在幽州城一起守卫城池的还有三万精兵,耶律洪基当然不想放弃幽州城,他希望耶律胡睹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希望三万精兵能奋勇杀敌,守住幽州城半年以上,等待时机转变。

耶律洪基这样期待也不是没有道理,幽州城从隋唐以来便是北方核心大城,城池高大坚固,护城河宽达十余长,深达两丈,整座大城的周长达五十里,分为内城和外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还建有瓮城,南北各有一座水门。

城头上十分宽阔,可容三辆牛车并行,并在城头上安装了一百二十架重型投石机。

这只是幽州城的防御能力,还有它的持久能力。

在幽州城的内城修建了上百座仓库,里面有存粮四十万石,草料二十万担,还有火油、兵箭、火器等大量的军用物资以及兵甲。

另外,幽州外城生活着三十万百姓,民间同样储存了大量粮食,另外,从数十万百姓中随时可以组织起一支五万人以上的民团,作为后勤协助守城。

幽州集齐了所有城池防御的优势,在漫长的战争史上,这样的城池很难攻破,最后都是采用围城的办法,待城内粮尽后不攻而破,可一旦围城,那就意味着漫长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

耶律洪基正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幽州辽军的长期守城上。

这天上午,远处三十里的烽火终于点燃,三柱狼烟笔直冲向天空,这就意味着宋军大军终于来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二百八十章 一边倒的杀戮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试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七十三章 条件不符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九十章 紧急授命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零一章 东宫议事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风洗尘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战屈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琐事争吵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四十四章 买房记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职(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试(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谋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对策题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袭天德城第五章 勇斗小曾布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乡遇亲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灯会(中)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机回转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五百零九章 关键人物第一百七十章 头疼的家务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四百八十八章 赵宗实入坑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决第六百九十三章 寻找软肋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七百一十九章 应州春至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离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预看考场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六百八十一章 旧陷新阱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九十五章 选教授第二百九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零八章 危机与柔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县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六百五十章 谣言四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一百零八章 内讧初生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吗?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七十八章 梦碎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