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

虽然大家都很随意就座,但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却不能错,朱元丰辈分最高,他坐在主位,张三娘一方面是范宁母亲,另外一方面是也是朱元丰的亲家,她女儿嫁给朱元丰最有出息的孙子朱齐,她坐在主宾位子,范宁则住在母亲张三娘身边,他下面是朱佩、欧阳倩、曹秀、阿雅,然后是一帮孩子,孩子都是随意坐。

朱元丰的另一面则是女儿朱齐,她是长女,朱孝礼还是她的弟弟,所以坐在她下首,下面是朱孝礼的妻子江氏,然后是他的两儿子和儿媳,还有朱孝礼的女儿女婿、朱洁的女儿女婿,下面就是一群孩子。

今天朱洁是管事,她起身拍拍手笑道:“我们就不管辈分,也不管姓氏,所有十六岁以下的孩子都来给老太爷磕头领压岁钱,一定会把你们嘴笑歪的。”

十几个孩子都跑上来排队磕头,范真儿年龄最大,她第一个磕头,“祝老太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孙女,不!不!重孙女范真儿给你磕头。”

她说得很顺,每年都给祖母磕头,差点把辈分说错了。

朱元丰笑得嘴都合不拢,“真儿年龄最大,曾阿公给你一个最大的红包。”

他特地取出一个最大红包塞在范真儿。

“谢谢曾阿公!”

嘴上说谢谢,心里却是一团雾水,里面怎么只有半块残玉佩,她还是以为银锭呢!

她跑到父亲身边,小声道:“爹爹,这是什么?”

范宁接过玉佩,心中一动,再看红包,果然还有一张薄薄的单子,取出里面的单子,范宁顿时吓了一跳,竟然是朱氏钱铺的黄金定额存票,取黄金一千两。

大手笔啊!竟然是给孩子一千两黄金当压岁钱。

他刚要开口,朱元丰却狠狠瞪了他一眼,“你想扫我的兴,就尽管开口!”

范宁只得把后面的话吞回去,又对范真儿道:“这是一千两黄金,相当于一万两银子,凭单子和玉佩取,把它给你娘,让你娘帮你收起来。”

范真儿听说是一万两银子,顿时眉开眼笑,这三个头磕得太值了,她连忙向母亲跑去。

欧阳倩看到金票也吓了一跳,向范宁往来,范宁笑道:“是三阿公的心意,就手下吧!”

“爹爹,我们是多少?”

三个儿子和范灵儿也围了上来,他们是一人五百两黄金,不过长子范景也是一千两黄金,这也是家乡的规矩,长子拿最多,其他拿一半,不过朱元丰知道范宁最宠长女范真儿,所以也给范真儿全份。

“你们都不少,都拿给母亲帮你们保存,景儿,你怎么拿两份?”范宁发现长子范景拿着两个红包,有点奇怪。

范景指指最小的弟弟道:“这是我帮周儿磕头,是他的压岁钱。”

“好,拿给你弟弟吧!”

范宁十分欣慰,长子颇有长兄风范,不用自己提醒,他自己主动帮兄弟磕头。

朱元丰散了红包,一时间满堂欢喜,这时开始上菜,众人斟酒布菜,笑声一片。

朱元丰十分兴奋,举杯笑道:“来!为了除夕的团圆,我们干了此杯!”

“干杯!”众人一起举起了酒杯。

..........

一夕尽欢,朱元丰身体抵不住疲劳,早早去休息了,众人又聊了半个时辰,朱佩见几个孩子都有点疲惫,便低声对范宁道:“夫君,我们也回去吧!”

范宁点点头,便起身告辞,朱家也不阻拦,夜里还有祭祀,是要早点回去。

众人上了马车,二十名女护卫也翻身上马,护卫着马车回府。

除夕之夜,很多人家都要守夜,原因是要祭祀,家族祭祀一般都在寅时进行,也就是半夜四点,祭祀之前还要进行各种准备,一大家族都要提前赶到祠堂,所以除夕基本上无法睡觉,渐渐便形成了守岁的习俗。

有人提议,把族祭改在大年初一早上祭祀如何,早点起来就是了,但这种安排基本上行不通,一是时辰有讲究,寅时是先祖受祭品之时,其次大年初一清晨还要举行新年朝会大典,总不能让京官们都无法祭祖吧!

但还有一些家族是正月初五祭祖,这主要是让外面的家族子弟赶回故乡,春节为什么外地游子一定要回家,这是千年传统,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岁月中,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回家团圆,而是为了赶回家祭祖,当然,回家团圆也很重要,但祭祖才是根本原因。

范宁府上祭祀比较简单,不需怎么准备,所以回到府中,大家都早早睡了。

寅时刚到,一家人都被叫醒了,除了曹秀一岁半的儿子,其他家人都匆匆洗漱,然后换上了黑色祭袍,来到了府中东北角的祭堂。

祭堂是一座亭阁,最多二十个平方,外面是一个很小的院子,祭堂内摆着范宁父亲范铁舟、祖父范大川和堂祖父范仲淹三人的灵牌,虽然范宁很不喜欢祖父范大川,但那毕竟是他祖父,规矩不能破。

祭堂内灯火通明,张三娘已经摆上了祭品,她提前了半时辰赶来祭堂,把事先准备好的祭品都一一摆上了供桌。

供桌上已摆满了各种祭品,祭品分三排,后排放着羊头、猪头和牛头大三牲,中间是鸡、鸭、鱼小三牲,前面是香炉和两支大红烛,两边托盘内则是各色点心果子。

剑梅子带着八个女弟子已经赶到,这也是传统,很多豪门大户人家都会请僧人或者道士前来参与祭祖,主要是需要他们辟邪和护灵。

范宁带着家人已经在小院子等候了,这时,剑梅子用玉锤轻轻敲一记磬,‘当!’时辰到了。

范宁带着全家走进祭堂,母亲张三娘和妻子朱佩跟在他身后,范宁取了三炷香,先不用点燃,最后全家的香一起在香炉中焚烧,主要是防香火烫着后面的孩子。

范宁举香在眼前,默默念道:“在新年将至,万物轮回之时,子孙范宁特带全家来祭拜父祖,献祭祀之牲,行拜祭之礼,慰及先祖,望父祖在天之灵时时护佑子孙,子孙延绵,家道昌盛!”

低声说完,范宁将三炷香插入香炉,跪下恭恭敬敬行大礼三拜,他起身道:“大家都来磕头敬香,拜祭先祖!”

.........

“咚!”

大庆殿上方的景钟敲响,数千名文武大臣身穿朝服,在大庆殿广场上就位而坐。

今天是正月初一,是每年新年大典的时间,所有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参加,天子和太后也会出席,缅怀过去,展望未来,为新一年的大宋祈福。

时间不会太长,然后便是新年大宴,让文武百官尽享皇宫的珍馐美味、琼浆玉液。

今天天公作美,霞光铺满大地,广场上积雪已清扫干净,房顶上的积雪在朝霞映照下,闪烁着瑰丽的光彩。

大庆殿广场上摆了二十排数千个座位,五品以上官员都有自己的座位,五品以下官员则随意就坐。

范宁和其他六相坐在第一排,欧阳修临时换了一个位子,坐到范宁身旁,低声道:“贤婿,明天晚上过来聚一聚吧!”

范宁点点头,“明天没有安排,我带阿倩和孩子们一起来!”

“方便的话,最好全家一起来!”

范宁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欧阳修的后妻和几个儿女太势利,去年母亲去欧阳府做客,当他们得知母亲是农村妇女出身时,态度明显冷淡下来,使母亲再也不想去欧阳府。

范宁只得歉然道:“母亲昨晚一夜未睡,有点疲惫了,可能要休息两天,明天就我和阿倩来吧!”

欧阳修心知肚明,自己妻女去年表现得太无礼,让人家不敢来,也不想来了,他心中只得暗暗叹息一声,点点头道:“贤婿自己决定吧!”

这时,有几名宦官走出来,高声大喊道:“太皇太后驾到!皇帝陛下驾到!”

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二百七十章 走为上计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见朱佩第四百四十一章 骄横传闻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后是谁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临毛人岛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七十八章 家里来了贼第三百二十一章 临时回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三百四十一章 琐事争吵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岛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四百二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一百六十六章 旧曹门瓦子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战屈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气象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楼会面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块抽签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风波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对策题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十一章 神童对神童(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冯京和马凉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风波第七百四十七章 辽皇北撤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过决议第二百四十八章 矾楼请客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骄横传闻第一百六十六章 旧曹门瓦子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来临第七百零四章 北岛来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试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门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残酷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儿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试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三百六十三章 杀一儆百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时机已到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九十七章 新来的高县令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