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

京城司农寺一片育种试验田内,司农寺少卿李右军正陪同范宁视察新品试验田。

范宁从北岛拿来的土豆和向日葵、花生等农作物,一共种了十亩地。

李右军对范宁拿来的新农产品极感兴趣,他很清楚玉米和南瓜给大宋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范宁又把海外三种农作物交给了他,李右军简直就像养自己儿子一样,精心伺候这三种农作物,范宁同时把北岛种植的经验也给了他,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范相公,土豆的亩产真有这么高?”李右军有点不敢相信地问道。

范宁微微笑道:“到秋天你就知道了,反正北岛的估计,亩产在四千斤左右,不光是产量高,而且土地贫瘠的地区也能种植,比如山区,将来它很可能会成为山区的主粮。”

“听相公这样说,我真恨不得明天就收获了。”

“耐心等待,看它们一天天长大也是一种乐趣,李少卿,我说得对吧?”

“相公说得完全正确!”

范宁在一株花生植株前蹲下,细看下面的长势,泥土都是沙壤土,土质很肥沃,比较适合土豆和花生的生长,不过土质似乎过于潮湿,应该是浇水比较勤。

“浇水不要太勤,一天一次就足够了。”

“卑职记住了。”

范宁指着植株道:“这叫花生,产量也很大,它的果实可以用来榨油,也可以当做菜。”

“这个问题我也想问相公呢!只知道土豆是粮食,另外两个却不知道。”

范宁呵呵笑道:“花生和向日葵其实都是油料,但它们不光是油料,炒熟了可以当菜,也可以当零食,喝茶消遣时都用可以食用,是很不错的小作物。”

“这样说起来,我真的很期待了。”

“不过今年恐怕不行,今年种植出来,除了给天子和太后一点尝鲜外,其他全部留作种子,继续扩大种植,至少要到三五年后可能大规模上市。”

李右军默默点了点头。

这时,一名从事飞奔而来,将一张纸条递给范宁,“情报司的消息!”

范宁打开纸条看了看,立刻对左右道:“去情报司!”

范宁向李右军告辞,翻身上马,带着随从向城内奔去。

不多时进了皇城,来到枢密院,情报司已迁到枢密院内,范宁走进枢密院内,正好遇到司马刘奎。

刘奎连忙上前行礼,范宁摆摆手问道:“我要知道大同府的详细情报。”

“请相公进堂内说话!”

范宁走进了大堂,刘奎取来一份情报,递给范宁道:“大同府现在驻兵五万人,但辽国向草原各部落施压,有可能草原诸部联合出兵三万支援大同府。”

范宁心情有点凝重,看来自己低估了耶律洪基捍卫西京的决心。

他沉思片刻,便离开了枢密院,匆匆赶往御书房。

在紫微偏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天子召见,范相公请吧!”

范宁快步走进御书房,赵顼正坐在桌案前批阅奏折,见范宁进来,赵顼放下笔笑道:“范相公有什么要紧事?”

“陛下,微臣刚刚得到应州消息,草原几个部落也向大同府增兵了,大概增加三万骑兵。”

赵顼眉头一皱,“耶律洪基真想和我们在大同决战吗?”

“目前看来应该是这样,不过谈不上决战,微臣认为只是辽国不甘心放弃大同府罢了。”

赵顼沉吟一下问道:“范相公打算怎么办?”

“只能大举增兵,以兵力优势压倒辽军,然后一举夺取大同府。”

赵顼负手走了几步,又道:“那是不是有必要正式发动云州之战?”

“微臣认为夺取大同府时机已经成熟!”

“朕明白了,朕会尽快授权!”

是否拉开云州战役的关键就在于授予调兵权,燕山府战役结束后,范宁上交了军权,这期间调兵都是由天子下达调兵令。

如果一旦开启云州战役,那么天子就会下方军权,十万人以下的军队范宁就能直接调动。

当然,如果是十万人以上的军队调动,或者跨区域调兵,还是必须由天子下旨调兵。

当天下午,赵顼正式授予范宁十面调兵金牌,每面金牌可调兵一万,准许发动云州战役。

范宁随即调燕山府十万西军赶赴应州卑职,与此同时,赵顼也令上将军曹诗率领驻扎河北的十二万大军进入燕山府驻扎。

范宁告别了家人,带着两千骑兵赶赴应州。

一旦发动了云州战役,主帅便是范宁,老将杨文广和老将种谔作为副将。

云州大战也徐徐拉开了序幕。

四月下旬,范宁率领两千骑兵抵达了应州。

五天前,老将种谔也率十万大军抵达应州,使应州的总兵力达十八万人。

宋军大营已经移出金城县,在城外构筑了一座板墙大营,大营占地上万亩,驻扎了十八万大军,营帐整齐,气势壮观。

范宁抵达大营,杨文广和种谔亲自率领众将在大营迎接。

范宁翻身下马,众人一起单膝跪下行礼,“参见枢密使!”

“各位将军,好久不见了,大家都请起吧!”

众人纷纷站起身,杨文广上前一步道:“启禀枢密使,卑职有重要情报禀报。”

范宁点点头,“进大营再说吧!”

众人进了大营便各自散去,范宁和两位副将进了中军大帐,情报司司马刘奎也跟着进来,这却是杨文广要求的,这件事和情报司有关。

几人坐下,杨文广道:“事情发生在前天晚上,我们的外围探子抓到一名奇怪的男子,准确说,他是自己找到了外围探子。”

“这个男子是什么人?”范宁问道。

“说起来让人不相信,是草原烈山部酋长之子,这次草原各部来了三万人,烈山部就有一万人,烈山部和其他草原都不愿给辽国卖命,烈山部的想法是和宋军佯战一场,然后他们败退回草原。”

众人面面相觑,这话听着荒唐,草原军队和宋军佯战一场,然后败退回草原,听起来怎么感觉到有浓浓的阴谋味道在里面。

范宁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克烈部和烈山部有什么关系?”

这方面刘奎比较清楚,他连忙道:“两者原本是一个部落,后来一分为二,烈山部在西,克烈部在东,克烈部造反时,烈山部没有跟随,但也没有帮助辽军镇压克烈部,克烈部兵败,酋长被杀,有很多部众都逃到烈山部,导致现在的克烈部只有从前的一半。”

“种老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种谔沉吟一下缓缓道:“如果对方确实有退兵打算,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如果对方是阴谋,只要我们准备得当,也不会有损失,甚至可以将计就计。”

杨文广笑道:“我和老种都主张将计就计,做两手准备,明着和草原部落佯战,暗中再埋伏一支军队,如果草原骑兵真的败战撤退,这当然最好,如果对方是阴谋,那么我们埋伏的军队就能发挥作用了。”

范宁沉思良久道:“能不能把这件事通过某种方式泄露给辽军。”

杨文广一怔,“如果是真的话,恐怕消息一旦泄露,怕会引发辽军和草原骑兵的内讧!”

范宁淡淡一笑,“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第二百九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桥之战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说服第九十八章 兴趣社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二百八十章 一边倒的杀戮第二百零七章 礼部发难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残酷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六十章 告别大宋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县令审案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间购岛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过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举发榜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亲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试(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种小马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四百一十章 潼关税吏第六百四十二章 断其后路第二十六章 百两银子的余波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发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结交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说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见曹女第一百零八章 内讧初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证据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六百一十六章 进退失据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赌怡情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东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三百零四章 两件大事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好的广告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复仇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人之福第三百九十六章 发现疑点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县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瓮中杀鳖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围盐州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六百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二百一十章 宽言解惑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声损毁第六百二十章 易县初战第七十八章 家里来了贼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认怂第五百九十七章 诡奇之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