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设计

赵柽坐在椅上,神色淡漠地看着眼前这些士族首领。

就是这些人的家族,掌控了江南大半的土地和财富,同样也掌握着大宋朝廷许多利益与权柄。

在江南,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主人,跋扈狠毒如朱勔,也不敢得罪他们,朱勔所谓的东南小朝廷,只不过是浮水之萍,随走而散,无根无基。

而这些人间的来往交织,门户攀缘,代代相传才是真正独立出国朝之外,江南的另一座朝廷。

大宋几次变法,盐茶改革,在江南都困以推行,赋税难取,举步维艰。

这些士族,以江南为中心,以天下为累赘,以朝廷为附庸,倨傲为上,意牧万姓。

这些士族,以诗书为器,以鱼米为盾,借着地理之优,供养远比别处更多的读书人,入朝为官,窃取皇朝权柄。

朝堂上下,江南士族官员遍及,乃至江南甚或东南,法令不通,法税难行。

这些士族的土地本就免税或减税,但他们却依旧沉沆一气,联起手来对抗国朝,乃至市舶、桥、关、茶、酒、盐等等税收,全部难通。

整个大宋,江南的土地兼并是最严重的,而大宋土地税主要是征收自耕地与半自耕地,当这些土地全部落入士族手里后,江南便连这点税收也无。

百姓流离失所,全部沦为佃农,佃仆,一年到头能饱腹便是好光景,草民贱命,任其鱼肉,苟延为生。

朝廷收不上税,却还要回头从江南士族手中买米买粮,以周转西北边境各地的困境,一来一去,大量金银再入这些士族手中。

而这些士族却又言道以吾等之力养万民,视天下和朝廷为累赘的嘴脸一览无余。

就算是后来的元、明、清,皆都困于此处,种种皇朝中期必经的变法改革,全部卡在江南,最后不了了之。

甚至皇帝落水、药毙、离奇死亡,变法中断,反攻倒算,人亡政息。

赵柽知道,这些人是改变不了的,骨子里的贪婪嗜血早就固定,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当年的关陇集团,能捧出一个个新的代言人,重新洗盘天下,那是蠢笨。

这些江南士族可是敢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直接换掉皇帝的。

这种顽疾无法医治,无计可施,是膏肓之病,附骨之蛆,心腹之患。

只能杀!杀个尸骨遍野,杀个血流漂杵!

哪怕杀不净,杀不全,杀了还会卷土重来,但别无良策,只有杀,先杀了再说!

赵柽看向前方这些士族首领,微微一笑:“本王此来江宁,早就想见见诸位,只是军务繁忙,才持久未成,今日刚好布完城防,又听彦昭说诸位有事请议,正好一见,只要不坏军机,诸位大可畅所欲言。”

前方众人闻言彼此相望,除了曾经在东京做过朝官的,其他人对赵柽并不熟悉,但此刻瞧他言语和蔼,便都心中松了口气。

他们不过是想离开江宁,谈不上什么破坏战事军机,只是个开关城门的事情,觉得只要说出来,赵柽肯定应允。

众人自是以王从英为主,此刻他挤出些笑容,刚想开口说话,却见赵柽忽然拿起桌上的帖子,道:“本王在东京之时,便闻诸位名声,诸位在江南操持乡事,维护地方安宁,又培育我大宋人才,处处为朝廷着想,本王早就要结识,只可惜一直未得机会,这帖上虽是名字齐全,但本王却也只识得二三人而已,诸位还是自见一下,让本王也能对照得上。”

本来按照礼法,他们进来后都是要行自见的,可惜人实在是太多了,赵柽刚才又是摆手让所有人先坐下,所以才没来得及自我介绍。

但此刻赵柽又提出来,他们自然不能不做,便挨个站起来介绍自家,其实这自见倒也简单,就是说一下姓氏出身籍贯,做过官的说下以前的官职,家中有官的大抵报一下职阶。

下面这些士族代表,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起来叙说,也就约莫半个时辰的模样便都自述完毕,赵柽点了点头,心中有数,随后目光落在一名老者的身上。

这老者生就一副养尊处优的富贵面皮,但此刻却颇有些愁眉苦脸,精神不振。

老者刚才自见为歙州祝确,祖上代代都有官身,到祖父这辈,更是出了位尚书,但他掌族之后却有些弱下来,只有一个子侄在福建做知县。

这祝家族内光景虽然听起来似乎不如其他人,但赵柽却是双眼放光,看他道:“可是祝半州当面?”

这祝确闻言再度站起,苦笑礼道:“王爷竟知此号,真让老朽受宠若惊,可如今方腊贼起,烧杀抢掠,老朽已是担不起这个名号了。”

赵柽嘴角浮出一丝笑意,这祝确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人虽然土地没有在场其他人多,但各种旁的生意却遍布两浙,甚至延至两淮,金银钱财无数,就算是一些出过宰辅的家族,都没有他钱多,是以有祝半州的称号。

当然,对于他们这些士族来说,即便有商产,也都不是商籍,都是贵籍上户。

大宋建朝初期倒是不许商籍科举,就连一般的庶族地主也不能参考,但后来打下南方后就取消了这个规定。

这祝确在方腊之乱里损失惨重,他地少铺多,土地方腊搬不走,但那些商铺却都让贼军倒腾一空,再放火付之一炬,所以损失比别的家族都大,说是财产去掉了九成五六都不为过。

而他族内眼下只有一名从子在福建路政和县做知县,再无入仕之人,家族便有一蹶不振之势。

赵柽此刻盯着这祝确,不只是因为他有祝半州的称号,更是因为此人有一女,唤作五娘。

这祝五娘可是个有名的才女,虽然不以诗词见称,却惯行四六骈散,极有文采,且饱读书经,说是学富五车都不为过。

祝五娘后来嫁给了一人,这个人眼下正任福建政和县尉,就是祝五娘任知县的从兄手下。

这人乃是太学同上舍出身,重和元年的进士,后来曾官至吏部侍郎,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

这个人早年受二程学说的影响,算是北宋末年较为知名的理学家,同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人交好来往。

这人后来去泉州为官,给士子们讲习“理义之学”,有人给他建了一座“鳌头精舍”,作为他讲学的场所,他是在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有着“闽学开宗”的称号。

这个人名叫朱松。

赵柽对这朱松的人品倒十分称赞,南宋时秦桧与金议和,这朱松极力反对,讲了许多道理,算是铁骨铮铮。

但可惜的是这朱松早逝,四十多岁就去世了,他与祝五娘共生三子一女,长子次子皆中途夭折,只有小儿子在祝氏的艰辛抚养下长大成人。

朱松这最小儿子遗传了父母天分,在治学上有大才,便是将理学一道发扬极致光大。

但可惜的是,因为朱松早逝,所以这小儿子没有得到他关于品德方面的教导,满口忠孝节义,但却做下许多有违礼道廉耻的事情。

引诱勾引尼姑做妾,还和儿媳扒灰乃至怀孕,不知道这小儿子学说里的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是存谁的天理,又灭谁的人欲!

此事《宋史》有载,且有《金史》佐证,因为当时金国派遣使者完颜崇道来贺正旦,完颜崇道亲眼目睹他因“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十大罪状被弹劾,完颜崇道回金国后便记录下来,留存礼部。

这小儿子当时承认了纳尼姑做小妾,外放做官带着尼姑小妾招摇过市,也承认了收取贿赂,于是痛哭流涕,又写文,又忏悔,一会说自己错了,一会又说自己情有所原,来来回回,反复颠倒。

他虽然大才横世,但自身品德实在难经推敲。

再后来又有严蕊案,这小儿子为了打击政治对手,可谓手段卑劣至极,下作不堪,如此品德,居然号称为人师表。

赵柽本身不喜二程,不喜理学,这时看到祝确在场,便想到了这人就是号称家有半州的祝半州,也就是那小儿子的亲外公。

他琢磨着,依照朱松的品德,若是多活些年,对这小儿子予以道德方面教导,可能最后也不至如此不堪,那祝五娘毕竟女子,自家一个带儿子,有些东西不可能教育那么全面,哪怕她是才女,可世间又有几个孟母?

赵柽看着祝确,手指轻敲桌案,道:“素闻祝半州有女儿五娘,号称歙州第一才女,可曾带来江宁?”

祝确闻言不知何意,他有两个儿子,女儿就此一个,视若掌上明珠,避祸来江宁自是带在身边。

“王爷谬赞,小女不过读了几天书,哪里称得上才女,都是州内夸捧,当不得真。”

赵柽点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

他笑笑不语,转头望向王从英:“且说正事。”

王从英早已急不可耐,闻言忙道:“王爷,其实我等并非什么大事,只是听闻方腊贼军北上,唯恐攻击江宁,所以想要暂时避开,但看王爷已经关闭城门,就想要个便令,请王爷允我等出去。”

赵柽闻言倒也不恼,瞅着众人道:“诸位都不相信本王能守住江宁吗?”

“不敢,不敢。”

“王爷,我等并非此意。”

“我等只是想去旁处住些时日。”

“有王爷在此,区区贼军又何足道哉。”

听到赵柽的话,自然没人敢说他守不住,个个都皮笑肉不笑应承回复。

赵柽笑道:“其实开城放诸位离去,倒也并非难事………”

众人闻言心中一松,暗想着本来就是,贼军又没来,你把城门都闭死了做甚?莫非比我等还胆小害怕?那也莫装什么忠节英王,一起走了便是!

“不过,就在本王下城之时,却收到了一封前方急报!”赵柽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封战报,晃了晃继续道:“贼军并非全部攻打宣州,而是小部人马围着那边,十几万军径直奔江宁来了,本王收到战报时,已经距离江宁不足百里!”

他此言一出,前方众人立刻神色大变,许多都愣在当场,没想到贼军竟然这么急迫要攻江宁,宣州都没陷下,就直接派主力奔赴这里。

“按照时辰算,现在怕是距离江宁只有三五十里,或是已经到了,正在江宁四向刺探军情,准备包围城池呢!”赵柽淡淡地道:“江宁扼守长江天险,贼军这么着急倒也正常。”

“可是,王爷……”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赵柽的话,毕竟此刻江宁闭城,他们收不到外面传信,赵柽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人期艾道:“依王爷所言,便是也有可能贼军没到?”

赵柽看着这人,是杭州豪族许家之人,他点了点头:“可能还有几十里,可能已经到了,正四向刺探,本王也拿不准啊,毕竟派出去的探子不能每时都回来报告。”

这人道:“若是还没到,我等岂不是正好借机离开?”

赵柽不置可否:“或许可以……也或许出城不远便会遇到贼军。”

他此言一出,下面沉默起来,这种事情确实不好说,谁也不敢保证贼军真就没到。

赵柽扬了扬手上战报:“按理说,诸位想走本王也不好拦着,但诸位都是江南士族大绅,但凡出了什么事情,朝廷损失巨大,所以本王还是要劝上一劝。”

众人低头议论,片刻后再有人开口道:“王爷,若是我等执意要走呢?”

赵柽笑道:“执意要走本王又怎好拦?不过我觉得诸位还是要仔细思量,便是走也莫要一起,否则贼军真的到了,你们同时出去,岂不是让贼军全部端掉?”

又有人道:“如今天晚,贼军难以夜行,若是没到,那至少今夜还是安全的。”

赵柽道:“所以本王琢磨,诸位若实在想走的话,不妨先出几家试探,若是无碍,再一起离去,倘若……”

他说到这里闭口不言,众人都明白意思,若是先走的出了事,那城里这些也就莫再出去了,再出去也是给贼军送菜。

他们心知肚明,赵柽不可能派人给他们探路,能开城门已经是天大面子,倘若贼军真到了,那开城门的事情都很危险,谁知道会不会被人趁黑混进城中。

只是,谁家先出城试探却是个问题,毕竟这事还是有风险的,想到这里,这些士族首领不由面面相觑起来。

第557章 自在门内步闲庭第639章 会宁来人,天人大门第99章 上架感言第86章 神秘暗器第646章 藏匿,东进,所向披靡第577章 天人合一第585章 势如破竹第3章 齐王第152章 独留青冢向黄昏第173章 兵事第87章 熙河陇右,湟水奔流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50章 铜皮铁骨第495章 乘胜,来人第23章 琵琶亭中尝鱼鲜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544章 汇聚第366章 瞒天过海,兵发杭州第536章 溃城第573章 天山七剑,神鸷七子第526章 压制不住第188章 大理来人第612章 发动第44章 美人鱼儿第98章 回鹘三公主,丽雅娜扎第272章 拒门与战略第208章 整军待发第436章 曲信与追踪第281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第643章 黑云天袖第26章 战马去向第290章 混账啊混账第500章 决战第299章 贞娘,你要往哪里跑?第9章 帝与太子第358章 连环计第513章 夺命十三,剑神,剑魔第431章 设楼冲霄第336章 彩云之南,藤甲价值第281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第364章 兵败如山倒第435章 风雪满东京第342章 坐镇钱宫,定略朝上第570章 临城,一战第140章 公主的仇恨第251章 秘本兵法第80章 特殊技艺第79章 招供第664章 天下大势第122章 烽火蓬莱路第654章 竹甲,过江第429章 宫内辩斗第378章 败走帮源第325章 停车枫林晚,玉人何处教第674章 儿女不省心第352章 横渠四句,假大虚空,人定胜天,民第646章 藏匿,东进,所向披靡第466章 打得一拳开第564章 嫁衣神剑,绝艳一枪第241章 夜色黯黯烛影红第654章 竹甲,过江第12章 碎玉楼第317章 神龙九变陈凡第123章 白龙鱼服,君临七海第389章 节外生枝第374章 心狠手辣第273章 贼军刺客第475章 总武,创艺,演枪第105章 神秘古城第231章 圆月刀第457章 兵临城下第91章 自古世事二难全第278章 秦王!第175章 红鱼茶店第80章 特殊技艺第230章 八步蝉第256章 惑乱军心第95章 但行此事,莫问前程第491章 阳谋,得将第392章 宗师第420章 无中生有第410章 寺内冲突第309章 世无大才,遂使庸人成名第167章 收场,兵书,蕊珠殿家宴第174章 州桥街市,蜜饯糖糕第444章 山门前的比试在这里说说藤甲,防御以及水火问题第657章 哥是天上一条龙第635章 破城,潜藏第114章 杀帝第639章 会宁来人,天人大门第630章 出征,妙计第279章 灯火璀璨上樊楼第464章 秦王川,山海指第332章 山庄雪夜春意暖第650章 剑道大宗第679章 星星之火第633章 两难,大戏第615章 暗流汹涌第388章 惊天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