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剑隐与萨满

第593章 剑隐与萨满

靖康二年十一月,北方天寒地冻,大宋两次派兵意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却皆是败北,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重返原本对辽时的边境防线。

此刻大宋举国震动,消息传递开去,江湖市井,南南北北,无不震惊,全都大骂金国背信弃义,豺狼野心。

不少民间仁人志士,自发组织队伍,多则几十,少则独身,奔赴燕地,欲刺杀这次女真南犯的带兵首领,完颜宗翰。

一时之间,燕北大地,烽烟四起,江湖混战,城内刺杀,放火下毒,五花八门,混乱不堪。

不过可惜的是大势之下,这些中原的义士们没有一个成功,纷纷喋血燕云,烈魂飘散于外,叶落不得归根。

女真关外江湖本有两大势力,向来与金国朝堂来往密切,其一便是萨满教下面的二仙门,其二便是女真大部剑隐部。

女真信奉萨满教,几乎各部都有萨满巫师存在,演神驱鬼,言道灵事,以癔诊人。

《三朝北盟会编》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萨满的记载:“兀室奸滑而有才。……国人号为珊蛮。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

兀室就是完颜希尹,完颜希尹从来笃信萨满教,萨满有仙知,大巫师,小巫师、招舞、识、等等职位。

明里有女真大军镇压搜捕,暗中有这两股势力,虽然过来的中原江湖民间义士大多只凭一腔热血,满心忠义,武艺普通者较多,但里面却也不乏个别高手,甚至还有……宗师存在!

然而这些人哪怕视死如归,有上刀山下火海念头精神,可连完颜宗翰的毫毛都没伤到,虽然也杀了些旁的女真官员,但如此多人舍命北地,尸骨他乡,除了宗师或许勉强逃生,其余几乎都葬送了性命,算来此行已经是失败了。

而“黑号之姓”唯一支系的第一大姓氏,则是唐括。

为何在宋辽两地会称女直,而非女真,是因为避讳宋仁宗赵祯和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名字,所以两地皆称为直,而非真。

真正情况是,打不过,也……守不住。

这时童贯已经卸任了兵权,北方一直是刘延庆在负责防务,结果根本没防太久,甚至来说除了燕京坚持了半个来月时间,其它十五州的防御简直纸糊一般,直接就被撕碎了。

女真族的姓氏特点是有“白号之姓”与“黑号之姓”的区别,并且分为四大支系。

其中“白号之姓”共分三个支系,九十九个姓氏。

而这萨满教二仙门与剑隐部的人,此刻就大批集结在燕云之地,对前来的中土江湖绿林展开渔网般围杀剿灭。

其中部落男子都被称为剑隐郎,女子则被称呼为剑隐娘。

百余年没收回来也就罢了,那是朝廷不作为,百姓没办法,可朝廷兴军劳重都收回来了,却被偷袭,得而复失,那就是胡贼狼子罪过,染我故地,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女真族源于古老的靺鞨族,名称有多个变化阶段,最早被称为肃慎,汉至晋时期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称为勿吉,隋至唐时期被称为黑水靺鞨。到了宋辽时期,才被称呼为“女真”或“女直”。

赵柽当年潜入会宁,初时在完颜希尹手下编纂文字,住在希尹的寨子,那时院落后面邻居女子,就是剑隐娘假扮,监视于他,在他升官搬出希尹寨的一次刺探之中,被他杀死。

女真的剑隐部,就是唐括姓。

不复,日夜期盼,梦中憧憬,复了又失去,百年之梦打碎,绝不能再忍!

大宋朝堂之上,此刻更是乱做了一锅粥。

偷袭之词,其实上是朝上放出去的,实际上女真打燕云并非偷袭,能偷袭一处,还能处处皆是偷袭?

其中“白号之姓”第一大支系,第一大姓,就是完颜。

不过随着大宋国内再复燕云的反金呼声日高,往燕地志士不断,就算之前失败,却没有阻住好汉们的前往,依旧前赴后继,改形易装,奔去燕云,舍生忘死只为杀了完颜宗翰这金狗。

金史记载,女真建国之后共有姓氏约一百一十五个。

女真此刻氏族的数量已经比隋唐时的靺鞨大大增加,而姓氏也随之增加。

“黑号之姓”只有一个支系,十六个姓氏。

而剑隐部则是女真大部。

道君皇帝自然是怒不可遏,直接罢免了刘延庆所有官职,将其下了大牢。

然后仿效当初童贯用兵,分了东西两路,一路辛兴宗率领,一路种师道率领,打算复夺燕云。

可是前后几次冲击出兵,皆损兵折将,丢盔卸甲而回,最后无奈退回原本边境白沟河一线。

从去岁花钱借兵收复燕云,到现在的燕云被女真抢走,前后满打满算十六州在手上也没超过一年。

道君皇帝大病一场,酒也不喝了,字也不写了,画也不做了,妃嫔也不宠幸了,牛皮也不吹了。

他给太原的童贯下旨,叫童贯挂宣抚处置使,再次带兵去打燕地。

可童贯哪里肯接这差事,他又不傻,上次燕京是怎么拿下来的大家心中全都有数,他已经做到了力所能及之致,也得到了所求最大的名望地位,再次掌兵保不齐就要身败名裂,晚节不保,这个险是绝对不能够冒的。

他给道君皇帝上折,字里行间痛哭流涕,说自己已经年近八十,如今走路都成问题,哪还有力量出征燕云,只能在心中祈福,天佑官家万岁,天佑大宋武运。

道君皇帝对此也没办法,童贯虽然是抗旨了,可他确实年近八旬,叫这个岁数领兵出征也的确有点不像话,何况又哭诉有病,一时不好治罪。

此刻又有太原通判报上折子,说广陵郡王所言为真,他曾亲自去府中看了,童王爷躺在榻上都难起身,每每说话诞液流满衣襟,看似病痛缠身。

道君皇帝见了更加没办法,各地判官负责监察,他们都这样说,自己更不好治罪,只能不了了之。

随后朝上反复无策,每日郁郁沉沉,道君皇帝逢朝便大发雷霆,可却全无办法。 如今国库彻底空虚,本来派兵联金攻辽就花去钱财无以计数,结果虽然拿下十六州却是只得城池,于财物补贴之上全无回报,女真夺后,又返攻几次具为失败,现在无策不说,更是无一文钱可使。

道君皇帝只好给自家找宽心的理由,虽然燕云丢了,但过阵时间说不定还能再拿回来,国库空了钱没了,过了这个年,来年收成好国泰民安,还能再收上来。

至于封禅了泰山,这也没事,反正有逆子在西方征这讨那,胡作非为,那边得到的地盘金国总不会抢去吧?老二可不是个善茬,怎么能把吃进去的随便吐给旁人?

道君皇帝这般想来想去,心情果然好了许多,之前因为燕云丢失造成的病状,也慢慢全都好转。

可就在刚进入腊月的时候,大宋朝堂却接到女真那边送来的国书。

国书是完颜吴乞买亲自所写,语气极为傲慢,主要是询问大宋想不想拿回燕云十六州。

若是想拿回去,那就得答应三个条件,三个条件满足,便还燕云给大宋,从此睦邻友好,再不动刀兵。

三个条件不能满足,那燕云之地就属女真了,宋国若是再敢打主意,定然叫其吃不了兜着走。

道君皇帝一开始听金国使臣简述,心中还觉惊喜,暗想对方开出条件如果合适,大不了买回来就是了,然后好好经营,断然不能再被抢走。

可是看了国书上所列条件之后,顿时傻眼,这三个条件,根本就是在强人之难,想要全都办到,依眼下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

第一个条件是,宋须像之前给辽国岁币一样,从今往后给金岁币。

岁币数量为每年白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粮食五十万石。

而原本大宋给辽的岁币数量,在仁宗的庆历增币后,也不过是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此刻金国却狮子大开口,要五十万两银子,五十万匹绢,且还增加了粮食一项,足足五十万石。

道君皇帝这时就算想给也拿不出来,大宋国库已经是建国以来最空虚的时候,就算是把他的骨头砸碎了,他也没有。

第二个条件是,把所有辽国的降将降军,全都抓起来交给金国处置。

大宋一共接纳辽国军将近三万人,把这三万人都抓起来送给女真,这想想都不可能,这根本就是动摇国本之事。

倘若这么做了,大宋颜面何存?他的颜面何存?如此言而无信之事,对待手下这般冷酷无情,以后谁还敢投靠大宋?谁还敢在大宋下面为兵为将?到时候没人愿为大宋卖命打仗,恐怕遭四邻欺辱,大宋用不多久便可能会社稷不在,江山破灭了。

第三个条件则是,把秦王赵柽,绑去上京,交给金国处理。

金国那边并不太知道赵柽已经反出东京,大抵是道君皇帝宣传工作做得好,只以为是受他之命,去平定西方。

而且这时女真只知西夏灭亡,至于回鹘和东喀喇汗的事情却是不太知晓,距离实在遥远是一方面,女真的见识所限也是一方面,事实上以女真内部大臣将领的所学所知,基本都不怎么知道西域再往西的事情,中亚那边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一片空白。

而且女真在河西之地,回鹘沙海,也从没有过什么布置,没有细作谍子之类,所以并不晓得赵柽这边真正境况。

对于这一个条件,道君皇帝更是无法做到了,逆子根本就不听他的,还什么乖乖绑去送往上京,就是叫他回去东京,他都不会听从。

何况道君皇帝虽然一直颐指气使,对外说是他令赵柽去西部做这做那,但实际上他有点怕见赵柽,这老二如今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坐拥偌大的地盘,真要是还有见面的时候,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他如今对这逆子当时在大殿杀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想起来都有些身上颤抖,简直不要太粗野残暴,说起来逆子也是读书人,怎么就能这么无礼无法,大逆不道?

所以这第三个条件也做不到。

既然都做不到,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看那金国使臣在殿上蹦蹦跳跳,耀武扬威,道君皇帝一气之下,就令人推出午门给斩了。

没法子谈,金国这根本就没有谈的诚意,这三个条件已经不止是狮子大开口那么简单,就是在欺辱大宋,在欺辱他,他决不能忍!

若非现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士气也低落到一定程度,他恨不得立刻就发兵再去攻击女真,以出心中的一口恶气。

大宋没答应女真条件,又斩了来使的消息传回燕京那边,女真却没太大反应,只是保持沉默,也不知具体做什么想法。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赵柽在西宁也知道了这件事情,看着密报上的三个条件,不由一笑。

看来女真并不了解大宋眼下的国情,还以为到处都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银满仓,粮粟满垛呢,居然开出这般天价。

这是女真错估了当下大宋的窘迫,大宋哪里还有什么钱粮。

道君皇帝本身就穷奢极欲,浪费无度,而且这些年来,不是内战就是外战,几乎年年亏空,光是田虎那里就打了多少年?

虽然说是消耗梁山人马,可你能不给钱,不给粮食吗?兵死的多了,你能不派人去补上吗?

这都是要花费的。

女真从柳永一首望海潮里看大宋繁华,又从之前年年予辽岁币,看大宋富庶。

假倒不假,可柳三变的望海潮写的是什么年代?且又是江南,江南士族确实富有,可眼下吗……

至于岁币给了辽一百多年,但从神宗往后,又是变法,又是五路征西夏,无功而返,家底早折腾光了,为了不两面开战,都是勉强在给。

直至这一朝,倒天公作美一直风调雨顺,但同样兴盛兵事,却是内外皆有,内里些小战多如牛毛,大的如王庆、方腊、田虎,都是之前历代没有过的,再加上道君皇帝的奢侈,还能攒下多少钱粮?

女真想要压榨一笔,再做他谋,只以为大宋妥协或不妥协,却浑然没想过大宋眼下根本就拿不出来啊!

赵柽放下密信摇了摇头,便起身出府,去看铁鹞子训练去了。

(本章完)

第55章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第14章 七星会第504章 营中血战第77章 刑部来人第244章 内外巡检第394章 半步大宗师,一念生与死第467章 进退维谷,围魏救赵第160章 背叛第506章 道君想法,西夏重甲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189章 但有女儿处,皆唱长相思第642章 黄雀在后第361章 拳即是权,苍穹之变第399章 暗战,失策第139章 完颜宝花第391章 蛛丝马迹第234章 选马捡兵第154章 哪见世事险人心第208章 整军待发第409章 弟子,礼物,初见第468章 清华红玉,凄情箭法第277章 封赏第492章 援兵,大水第279章 灯火璀璨上樊楼第77章 刑部来人第391章 蛛丝马迹第103章 强攻第1章 东京风华第217章 小夸父第437章 真经与决定第171章 上京纸贵第652章 观沧海,东京事第527章 军议第95章 但行此事,莫问前程第439章 正道沧桑第220章 接引使第306章 上台,上台!第529章 大战上演第118章 大郎,该喝药了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228章 龙爪手第224章 想摸吗第53章 一番探查第277章 封赏第490章 箭,剑,攻城第80章 特殊技艺第382章 大战帮源峒第238章 李助的剑术第497章 追追追第584章 大光明王阿里巴巴第55章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第404章 赐婚第447章 天降金莲,漫天花雨第666章 飞鸣镝,大佛寺第493章 兵不厌诈,瞒天过海第529章 大战上演第20章 见戴宗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453章 山川表里秦凤路第387章 计出海第77章 刑部来人第642章 黄雀在后第1章 东京风华第79章 招供第561章 追踪索迹探离形第229章 光明使第102章 谋划第377章 分亦合第189章 但有女儿处,皆唱长相思第48章 路遇风波第483章 元缨一战,长枪掠火第317章 神龙九变陈凡第520章 丧心病狂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133章 匕名鱼藏第643章 黑云天袖第386章 英雄岛第657章 哥是天上一条龙第32章 戏弄第281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第27章 龙卫与捧日第73章 主仆进城第279章 灯火璀璨上樊楼第608章 真正的金国第一名将第566章 秦地,诏令第192章 江南旧事第247章 便把令来行第365章 功过两难评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215章 乱杀起第515章 筹谋,枪法第480章 猜测,仪式第615章 暗流汹涌第507章 消息,晋王第390章 鲸战风雨,鲲背苍生第70章 浮生如梦第11章 京城势力第495章 乘胜,来人第270章 朝中来人第298章 媲美铁甲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