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章 试论天下(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就到了九月底,吴梦的图纸和工艺早就搞完,丁睿那边还没有搞定。

吴梦已是等的不耐烦了,干脆亲自上阵到现场指导了一番,待工坊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准备返回台湾时,赵恒和赵祯又来到了迎宾馆。

李五将皇帝和太子迎了进来,吴梦抱拳行礼道:“陛下,今日何以有空闲来礼宾馆。”

赵恒笑道:“吴先生,昔日刘皇叔三顾茅庐,朕与太子三度来此,也是向先生请教天下大事。”

吴梦惶恐道:“陛下,在下才疏学浅,可当不得诸葛卧龙之大才。”

赵祯道:“先生何必谦虚,先生对大宋天下之作用比卧龙先生强的太多,木牛流马如何能与蒸汽船相比,稻麦复种、沤肥之法、高产作物又岂是诸葛丞相农术可比?

兴修水利之法、雪盐之法、煤球炉制法、武备之法、差役之法等等,那一样不是冠绝天下之功绩,先生为大宋鞠躬尽瘁,早已远超武侯。”

吴梦细细想了想,他确实为大宋已经做了不少事,每一样都令大宋的面貌为之一变,逐渐的量变必然产生质变,大宋的国策也需要转变一些,才能适应这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大变。

他想到此处便问道:“陛下、太子,既然天下都在变化,大宋越来越富庶,可曾想过祖宗之策能否适应这天下巨变。”

赵祯抱拳道:“学生与爹爹前来,便是想听听先生对天下大势之看法。”

吴梦略略沉吟了片刻,觉得先说外部环境也对,内部的政改还是慢慢潜移默化的好,于是说道:“那在下就讲一些浅薄的见解,讲的不对之处还请陛下和太子海涵在下出口无状。”

赵恒笑道:“先生但言无妨,我大宋向来不以言获罪,先生无官无职,朕能拿你如何,连贬官都做不到吧?”

这若是在其他的朝代,吴梦绝对不敢与皇帝和太子坐而论道,那弄不好就会被关到牢狱里死得不明不白,还会连累了台湾一大帮人,不以言获罪是吴梦对宋朝最大的好感,只有这样的朝代才有可能引发各种不同的思潮。

吴梦拿出一张舆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大宋、辽国、党项夏州、吐蕃的范围。

吴梦指着辽国道:“陛下、太子,这契丹国如今汉化颇深,文治已是主流,不必再考虑与契丹为敌。契丹国最近东征西讨,国力空虚,十几年内都无须作过多防备,只需将新式武备在拒马河、雁门关一线布防即可,无须费太多力气。倒是两国互榷,理应加强,切勿考虑到抑制契丹的国势而禁榷,前几日与陛下说过,意欲取之必先予之,用贸易手段和平分化之。”

说罢又指向党项人的夏州:“陛下、太子,夏州的赵德明倒是大宋天下最大隐患。一是边境侵袭的隐患,夏州每每有灾荒,必然入寇抢粮,不抢大宋的也会抢别国的。

若说以前反抗大宋和回鹘人是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战,如今的党项贵族就是一群吸血的蚂蟥,驱使党项百姓攻城略地,为的是满足他们称王称霸的私欲,而并非是为了党项百姓。”

顿了顿又道:“这第二个隐患不光是大宋,而是天下皆会遭赵德明的大祸。夏州人占据了兰州、兴州等黄河上游,四处耕田放牧,将树木砍伐殆尽,牛、羊大量啃吃牧草,西北一带必然因缺乏草木导致水土流失,陛下难道没有发现黄河水中泥沙越来越多吗?

这便是夏州人口繁衍过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结果,更麻烦的是羊吃草连草根一起吃掉,最后就是草原消失,沙漠渐渐扩大。故夏州的人口应大部分迁走,让植被恢复,黄河之水患才可彻底消除。”

赵恒讶异道:“想不到黄河水患与夏州的党项人还有关。”

赵祯道:“爹爹,孩儿上次与陈坤作了次试验,用水冲击泥土,确实没有草皮的泥土很快被冲刷的一干二净。”

吴梦笑道:“太子能想到用试验来检验说法,当真是天资聪颖。”

赵祯脸色微红,抱拳道:“先生过奖了。”

吴梦连忙还礼,指着舆图继续说道:“陛下、太子,河东路的府州、秦州、麟州、火山军、岚州、晋宁州、保德军,陕西路的绥德军、庆州、环洲、原州、鄜州、仪州、渭州、镇戎军、保安军、延州、同州,这些州府的百姓也必须部分迁徙回大宋内地,另外一部分向外拓展。”

赵恒奇道:“先生,古往今来,只听说移民实边,先生何故反其道而行之,若是没有这些边民屯田,光是从江淮一地运送的粮食将不计其数,岂不是耗损国力。”

吴梦抱拳道:“陛下,西北移民的好处甚多,土地本就贫瘠,再如何耕作也无多大收获,还不如放弃农耕,待这些土地逐渐自愈。至于陛下所挂怀的军粮难题,有了蒸汽车船和轴承大车这两样利器,运输粮食不是难题。

赵祯问道:“先生,即便粮食运输不是问题,那每年还是消耗甚多,于国库损耗太大。”

吴梦点头道:“太子如此幼小,便知道关心国库,当真是可喜可贺。但太子不知道的是这些地界可是有无数石炭、还有众多矿藏。这几处的移民只移蕃人,不移汉人,待蕃人全部移走,留下的汉人也不再耕作,而是开采矿场、组建冶炼工坊。陛下,你可知这些地界的矿场可供大宋天下用上几百年。”

赵恒和赵祯对望一眼,赵恒激动的问道:“请问先生,这些地界有哪些矿藏。”

吴梦笑道:“陛下,那矿藏可是丰富的很啊,有占大宋天下十之七八的石炭,还有大量的金银铜铁等金属矿藏,可是一座大型宝库,陛下可知夏州的盔甲兵刃为何比大宋要强上许多?”

赵恒摇头表示不知,吴梦道:“陛下、太子,党项的铁甲都是冷锻甲,而我大宋却只能冷锻,只因我大宋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这种硫融入铁水,导致铁质太脆,无法冷锻,而此处......”

吴梦边说边指着舆图上党项人占据的兴州(银川)又道:“兴州有不少的石炭矿,不但好烧,且是优质的无烟石炭,石炭中含硫极低,故党项人炼出来的铁质极好。”

吴梦又继续指向辽国境内的朔州北部、党项占据的定难五州:夏、银、绥、宥、静(鄂尔多斯一带),大宋陕西路的麟州(神木一带),郑重说道:“陛下可知,这三处都是大型石炭矿,尤其是定难五州、朔州这两处皆为露天石炭矿,开采极易,日后将是我大宋最重要的石炭来源。”

赵恒闻言一呆,重重的跌坐在椅子上,这定难五州是他让出去的,当时是考虑到土地贫瘠产出不多,路途遥远,运粮不易,为减少民众的负担,他把这五州还给了党项的李继迁。

如今大宋的石炭用量日增,但石炭开采甚是困难,矿工时有死伤,听到吴梦说此处竟然是露天的石炭矿,如何不让他心痛如绞。

吴梦看看赵恒的脸色,知道他此刻后悔不迭,趁热打铁说道:“陛下,我大宋土地虽广,可无一寸是多余的,对于定南五州,当然要取之。”

赵祯抱拳道:“请先生教我,如何取下定难五州?”

吴梦看着眼前的赵祯,这明显比历史上那圈养的小皇帝要多了不少的锐气,这是好事,既有仁义又有壮志才能成就大事,于是说道:“不急,如今党项人也不知道此处石炭甚多,还得待某将蒸汽船弄出来才可收回,否则即便收回,无法运输岂不是徒劳无益?”

吴梦又指着黄河的走向道:“待蒸汽车船打造好,黄河的河道须整修,黄河龙门瀑布处无法行船,由此分为两段,修建官道,上下货物均由大车转运。黄河出府州后上溯契丹的东胜州,此州必须握于大宋手中,禁军自河东路沿着黄河上溯可至兴州、灵州,对于党项那便可攻可守,如此便打通了所有的黄河水运通道。”

赵祯追问道:“先生,若是契丹皇帝不愿将东胜州交于大宋又待如何?”

吴梦阴恻恻的笑道:“太子,那火药可不认识什么契丹皇帝,他也是肉身凡胎,来了一样炸的死无全尸。”

赵恒唉声叹气道:“此事怪朕,若是当年死战不退,定难五州不还是在我大宋境内?”

吴梦笑道:“陛下不必自责了,当年若是不给李继迁,他必不肯善罢甘休,无休无止的战争苦的都是老百姓。

陛下为百姓着想,倒也不是坏事,如今想取回来并不难。首先得打上一战,将赵德明打怕打服,让其不再犯边,大宋则将黄河、渭河、湟河、汾水、环江水道整修一番,日后西北运粮全部用蒸汽车船拖曳,回程时运回石炭。

再逐步移出此地的蕃人,时机成熟时取了这五州,再将契丹人赶出东胜州,那时对于赵德明是想捏就捏,想揍就揍。”

赵祯雄心大起,问道:“先生,那我等为何不干脆现在取了兴州作罢?”

吴梦又指向地图上兴州以西的大片沙漠道:“陛下,这一大片荒漠,谁来驻守?大宋哪有如此之多的禁军,更何况禁军对西部的沙漠作战并不熟悉,去了以后甚是吃亏,给养运输更加困难,还不如让赵德明镇守西域,就当是养了条看门狗。”

赵祯听见吴梦把李德明比喻为看门狗,觉得甚是有趣,不由“噗嗤”一笑道:“先生如此一说,这赵德明也确实像条看门狗,那要不要给他赏点骨头?”

吴梦哈哈大笑道:“太子聪颖,想要这狗尽心尽力的卖命,当然要赏骨头,什么布匹、粮食可以给些,但不能多给,要吊着他们死不死活不活方为上策。”

赵恒道:“吴先生,莫非就一直如此僵持下去?”

吴梦摇了摇头,又拿出一张舆图,赵祯一瞧,却是一张唐朝全盛时期的全图,上面标识的清清楚楚。

吴梦手指点着西域的大片地界说道:“陛下,西域之地可种植大量棉花,此处的棉花纺织成棉布将来不但能供大宋百姓使用,还可出榷至大食以西,故大宋将来定要复这汉唐故土,不但要西域,还要此处。”

吴梦又指向吐蕃的地域道:“此处虽然物产贫瘠,可地形高耸广阔,当是我大宋的天然屏障,以后定要攻下此处,移民汉人与蕃人混居。”

赵恒和赵祯看着吴梦半天说不出话来,想不到这双腿残疾的中年书生还有如此雄心壮志。

414章 进击的台湾(下)377章 海战在即第七十六章 樵夫砸场(下)337章 不同的前程第三章 吴山少年328章 审计风暴(下)270章 西北射天狼(一)375章 真腊传道243章 周家上岛112章 丁睿的抉择(上)230章 淡水初建341章 府州炼油368章 扬威云屯岛第十五章 工农业的起步(下)308章 崖州之事(上)第五十七章 酒楼筹备441章 国子监辩论(五)362章 交趾云屯岛356章 柳七入台(上)99章 泼皮闹事第六十章 繁琐的婚事(中)262章 民用作坊311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下)219章 党项之恶第八十七章 周怀政的谋划第十四章 工农业的起步(上)第十二章 少年偶遇第九章 丁府西席155章 运河见闻(4)436章 京师乞丐(下)214章 经营东京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278章 丁谓倒台465章 谣言四起(上)398章 丰原县立(四)227章 遗民归附248章 徐州水利(上)131 事发善后319章 蒸汽车船入东京(上)455章 广南西路年末108章 洪水之祸(下)429章 外藩来朝(中)第二章 义利之辨(上)第十九章 资善堂的零嘴第十三章 招募矿工471章 牛鬼蛇神悉数登台第九十二章 房地产之论390章 前往渤泥376章 注辇入侵第四十六章 官营雪盐第六章 天下灭蝗102章 景灵归来229章 大战生番(下)292章 莆田移民(二)384章 天圣二年元日(三)280章 吴梦的危机403章 官商之利196章 夜探无忧洞(上)239章 海边交易177章 中秋夜宴(2)202章 逃离虎穴325章 天圣春闱(3)第八十四章 子虚乌有的仙境261章 元日后的规划(下)第九十一章 赋税之论115章 初至台湾422章 泸州盐井(中)273章 西北射天狼(四)170章 游历东京(5)465章 谣言四起(上)353章 进士授官(上)165章 游历东京(2)189章 试论天下(下)301章 东京房地产窝案(六)249章 徐州水利(下)262章 民用作坊第八十一章 酒楼开业(下)131 事发善后407章 丁睿相亲(三)378章 双雄对决(一)448章 天圣二年底(二)267章 西北榷场318章 太后驾到(下)397章 丰原县立(三)415章 赵祯的婚姻(上)387章 海峡谈判(上)188章 试论天下(上)第五十一章 阉猪的內侍459章 天圣三年大朝会(二)392章 医治蕃人334章 开拓东平(下)378章 双雄对决(一)第七十三章 十里飘香416章 赵祯的婚姻(中)111章 朝廷批复(下)第四十五章 上元佳人207章 展露厨艺416章 赵祯的婚姻(中)135章 钢刀雄心163章 丁睿的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