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黄河,绕不过去的话题

云峥不愿意留在东京城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喜欢浪费生命,这座城池太繁华,太舒适,如果在这里停留的太久,雄心壮志会被逐渐消磨掉的,而云峥自认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所以必须离开,而且是带着全家离开。

生活和志向他一样都不想松开。

“你拿什么去和青塘那些彪悍的年轻人比拼?你的战象已经被运送到了南方,你的武胜军已经被分割的凌乱不堪,你的九个军侯,已经成为大宋各个军队的主官,你敢调用一个都是大麻烦。”

“如果不这样,我怎么可能全家都离开啊?我打算去当秦州知府,是文官,又不是武官,带着家眷上任岂不是合情合理?”

狄青不听云峥的废话,直接道:“你拿什么去说服庞籍这些人同意你去秦州?‘

云峥拿手搓搓自己的脸颊道:“会有办法的,那些人没一个蠢的,知道我这是去干什么,明显对大宋有利的事情,他们不会阻拦的,现在其实是最好的时候,朝堂里没有真正的恶人,有的都是一群想要干事情的人。

你看看庞籍,他表面上在和我们死磕,但是对西北边军的拨款却从未延误过,包括在我看来数量已经多的可疑的火药,他也是第一时间满足了那些人。不管是选军,还是换防,都干得很专业,当然,咱们大宋缺马这件事他也没有好法子,我打算找他好好地谈谈。没有战马,我们的梦想基本上都是空谈,想要靠两只脚在西北的大地上追赶上那些蛮族,这根本就是做梦啊。

所以说,我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和他仔细说说,他不一定会阻止我出去,他还不是一个为了官位就丧尽天良的人。

一切都放在明面上谈,我不觉得这是一个过于为难的事情。上元节已经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临了,大宋也该年号了。一切都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才好。”

狄青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老夫这个尸位素餐的副枢密使也该动动了,就和我们以前想的那样,你去西北,我去河间府。为了不让辽国忌讳。老夫此去也不担任军职。”

云峥艰难的给了狄青一个笑脸道:“将在外。君命才能不受!”

说完这些话,俩人似乎都放下了心事,摊开四肢躺在皮毛堆里享受冬日的暖阳。只不过一个像老虎,一个像熊罴……

大宋很久以来都没有这样安静过了,开衙之后,各地的文书传来,赵祯没有找到那些让他头疼不已的蛮人寇边的文书,辽人打草谷,西夏捉生军也好像杳无音讯,边军传来更多的消息却是屯田开荒的好兆头。

如果屯田能够满足边军三成粮食所需,大宋今年财政结余就有望突破百万贯,就能把力量转移到治理黄河上面来,工部早就有文书证明,治理黄河不能依靠修修补补,必须进行一次最大规模的治理,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庆历四年春,开封开宝寺的开宝塔倒掉了,这座木质建筑只矗立了五十五年,这是太祖皇帝修建的宝塔,原想着能够矗立到很多年以后,没想到,一场雷暴就让它成为了开封城最大的火炬。

开宝塔的倒掉,也开启了庆历年间灾难的开始,从那一年开始,无穷无尽的灾难就落到了大宋百姓的头上,直到侬智高叛乱之后,开宝塔的重修已经被大臣们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因为所有人都认为,雷火袭击了开宝塔,击溃了大宋的国运。

赵祯虽然不相信,但是为了安慰天下的百姓,他不得不在皇佑元年在东京重修开宝塔,不过这一次他没有修建木塔,而是用砖石和琉璃在上方寺重修了一座砖石结构的塔,几年的风吹雨淋之后,这座塔变得黑黝黝的,如同铁塔,所以他原来的名字逐渐被人忘记,人们开始称呼他为铁塔!

赵祯如今你就站在铁塔上,他不需要低头,只需平视就能看到黄河上的白帆,都说开封人头顶上顶着一盆水,这句话说得过于平淡了,应该说东京人头上悬着一条要命的绞索。

自古以来治河从来都是大功业,海晏河清是这条害河变得浑浊之后所有的帝王共同的梦想,每年的这个时候,赵祯都会来到这里看黄河,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开河的时候,滚滚的黄河水携带着大量的冰块从上游雷霆万钧的向下游砸下来。

东京地势平坦,冰块到了这里就会淤积起来,如果一次性的融冰下来的过多,而下游的冰还没有融化干净就会在河道里筑起一道冰坝,最后造成一种颠覆性的后果。

这条河从来就没有让人省心过,总是这样堵根本就不是办法,总有一天淤积的泥沙会抬高河床,当下游地势比上游还高的时候,就是黄河崩溃的时候。

这个问题赵祯自己知道,大臣们也知道,大家都在等待黄河大堤崩溃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何时降临,以什么方式降临,这种等死的滋味简直让人发狂。

赵祯在看黄河,彭蠡先生带着云二和苏轼苏辙他们也在看河,云苏两家最不缺的就是战马,所以老人家坐着马车,三个少年人骑着马,后面还跟着七八位彪悍的家将。

这样的人群一看就是勋贵,宽阔的黄河大堤上往来的人群自然会避开,还以为这些贵人闲的发慌来看景致,此时黄河两岸的垂杨柳还没有吐绿,能看到什么呀?

每走百丈,就会有家将下到河边用罐子装满一罐子黄河水,云二和苏轼会做好标志,再小心的放到后面的牛车上,牛车上已经放了十几个这样的罐子,看样子他们在大堤上行走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老年人到底精力有些不济,彭蠡先生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马车已经停了下来,自己身上裹着厚厚的毛皮,这一觉也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

马车外面有少年人讨论的声音传来进来,声音很低,看样子是怕吵到自己。

“刚才把这些罐子都称量了一遍,最上游的一罐子水,比最下下游的那一罐子重了一两三钱,也就是说,一罐子泥水走了三十里地之后,泥沙就少了一两三钱,这一两三钱泥沙全部淤积在这段河床上了,如果我们再计算一下黄河的流量,就很容易得出每年有多少泥沙在淤积,也就能计算出什么时候黄河会彻底的溃堤。”

“话是没错,只要淤积的速度比人加高河堤的速度快,黄河铁定溃堤啊。”

“不光是这样,你还要计算河床拔高的速度,下游的河床越高,河水的流速就越慢,泥沙淤积的速度也就更快,这是一种变量反应,不能简单的用恒量计算,数值一定是递进的才行。”

“知道灾难发生的日子不算本事,能想出治理黄河的法子,才是真本事。”

“我大哥说过,其实最好的法子就是将给黄河改道,与其让黄河自己选择改道,不如我们先给他选好出路,这样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可是我总觉得这法子行不通,我们没可能过几年就给黄河修一条直达大海的河道。”

“大哥说大宋治理黄河的人其实都是傻瓜,和古时候大禹的父亲一样傻,光知道加高河堤,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和自杀有什么区别?

其实治理黄河不是让黄河的河面变宽,而是要让他变窄,只有变窄之后,水流的速度才会加快,水流一旦变快,水流就会自动往下切削河床,湍急的河水会继续带着泥沙这样一来,河面就会越变越低,岂不是解决了河床不断加高的问题了吗?”

彭蠡先生见三位弟子讨论的很热烈,就从窗口探出脑袋笑道;“想的还是简单了,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沿着南宫之东,枣强、武邑之西,献县之东,至青县汇入御河,经界河入海。

你们只想着解决东京的麻烦,怎么就不想想大名府百姓的苦衷?治河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事情,他几乎是整个帝国意志的体现。

那里该分流,那里该加高,甚至那里该放弃都需要很清晰地论证,而做出决断的皇帝恐怕也需要有极强的控制手腕才行,否则民变就在眼前。”

苏轼笑道;“我是治河的,统御百姓另有其人,不相干,我只负责提建议,至于成不成,能不能做不关我事!”

彭蠡先生一戒尺敲在苏轼的头上道:“混账!”(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不安的心第三章吃饭很难啊第七十八章何谓革命?第五十九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第五十三节我走了第四章被包围的将军第四十一章天命不足畏第三十二章莫须有杀人法第四十二章 肮脏的宫廷第二十九章取舍之道请假第四十三章祖宗不可法第五十七章 赵昊升官第五十六章鹰扬虎视第四十七章 威胁?利诱!第二十三章为官之道第八章准备讲义的过程第六十一章两败俱伤!第三章云峥的钉子理论第三十八章宋人的胆量第二十六章靠不住的节操第四章朋友的义务第六十二章春哥儿的用人之道第五十四章 皇帝的新衣第八章秦时明月第六十章 我是归客第五章沙滩城堡一样的辽国第五十三章偷鸡不着蚀把米第七十三章青狼,情郎第八章温泉关 1第六十六章我没有的你为什么有?第四十八章什么是少年军第四章 养马地第七十章馊主意第六十一章两败俱伤!第六十七章迟来的春天第六十九章恶人的盟约第七十一章战争之神第五十二章仁慈的皇帝第三十九章淳朴的文彦博第三十一章豪门恩怨第五章苏老泉第三十章盖房子第二十七章西北人第六十二章王安石的胡思乱想第二十一章班定远?云定远?第六十五章春天到了月中了,拜求一下月票第四十三章老囚第三章金花菜和下马威第四章纷乱的心第六十五章只要是和谈总是郁闷的第二十五章信诺第六章东廊辱第二十六章鼹鼠第六十六章皇帝的伤痛月底了求一张票第五十五章到底是谁在犯罪第二十一章孺子可教第六十五章 愚蠢的多嘴怪第六十八章 老婆到底是谁的?第六十四章 地狱里的小话第四十五章威胁!第六十八章飞蛾投火的奸细第四章欺负人第五十五章人人都是野心家第十五章 不关我事第七十七章为辽国担心的云峥第十六章激将第五十一章驭下之道第十五章 谁是可怜人?第十八章杀阵第三十七章 云家的手段不总是管用第五十三章 寒林来了第五十九章拗相公第六十四章 迷雾丛生第十五章和氏璧与活字印刷术第十八章山核桃和陀螺第六章思旧事第三十八章将门纨绔第七十一章 世家啊第二十七章利益均沾第六十二章傻子第十三章没人能够知道我的痛苦第五十一章司马光砸缸的疑问第七十九章怎么做都是错的!第六十四章甲子营大胜第六十二章春哥儿的用人之道第六十五章 愚蠢的多嘴怪吐糟要票效果很好啊第三十章 相爱的人不一定是亲人第六十二章万物苏第三十八章 什么气都比不上运气第三十章让人恐怖的见识第七十章青山隐隐水迢迢第六十九章 一心为国的李常第四章 雄心勃勃的苏拉海牙第二十六章讲道理第七十四章种谔的伤心第六十章草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