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前车之鉴

李虎是李清臣的孙子?这真是匪夷所思,太不可思议了,尤其可怕的是,这件事一旦揭穿,北伐必定产生重大变故。

“你有证据?”李纲呆了半天,好不容易压制住心中的惊骇,低声问道。

马扩点点头,把自己去年出使金国,被黑山义军抓到山里,巧遇李虎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李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是大宋人,非要跟着我一起回大宋,我当然不会相信他这番鬼话。后来李虎指挥义军攻占龙化后,再一次对我说到这件事,我就不能不考虑它的真实性了,所以我回到汴京后,马上派人到安阳调查。李清臣的后人遭遇都很惨,儿孙全部被流放边荒,至今没有音讯。”

李清臣和韩琦是亲戚,通过韩家,马扩了解到一件事,李清臣有个义子,这个人叫李长浩,非常有才华,在李清臣出任宰执光复新政的时候,出了不少力,哲宗皇帝还曾数次召见他。元佑党人案爆发之前,李清臣遭宰相曾布打击,出知大名府,李长浩一直陪在左右。元佑党人案爆发后,李清臣气死,李清臣的四个儿子因罪流放,李长浩则不知所终。据李清臣的大舅子说,李长浩一直未婚,没有子嗣,但李清臣去逝那一年,他的小儿媳妇生了个孩子,小名叫虎子,李清臣把这个孩子过继给了李长浩。

李虎的老爹就叫李长浩。李虎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李长浩有意隐瞒,李虎对自己的家世所知有限,仅仅知道自己是安阳人,祖父曾做过大官,因遭到仇人陷害,家破人亡。从李虎的年纪,祖籍,父亲的名字。祖父做过大官,逃亡的年代来推算,这个李虎就是李清臣的孙子。

“你常驻锦州。和李虎朝夕相处,而且据我看,李虎对你的印象非常好。”马扩说道。“不出意外的话,李虎闲暇时,极有可能旁敲侧击。问到安阳老家地事。你不知情况,肯定会说出李清臣。说到元佑党人案。李虎非常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你可以想象,假若李虎知道自己的仇人就是当今皇帝,就是宰相蔡京,他会作何反应?即使他心念故土。记着自己是个中国人,继续为北伐而尽心尽力,但将来会发生什么?”

李纲呼吸急促,略感窒息,大汗淋漓。这个事情太惊人了,而它的后果更惊人。

“将来会发生什么?”李纲厉声问道,“你说将来会发生什么?这种事怎么瞒得住?安阳只有韩琦和李清臣,而李清臣因为变法而著名,声名显赫。李虎随时都有可能知道自己地身世。他不是小孩子了。他是辽东义军的首领,不论从辽东义军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他自己地仇恨出发,他都会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肯定不利于大宋。这件事你应该禀奏皇帝,你怎能擅自隐瞒,影响皇帝决策。”

“那你说怎么办?”马扩也冷声质问,“朝廷的现状你难道不知道?除了皇帝和蔡京一帮主战大臣,有多少人能把未来的形势看得清清楚楚?难道真要逼着皇帝坐山观虎斗?以辽东目前地形势来说,正是我大宋收复故土,重建中原屏障的最好机会,一旦失去,不论辽东是维持现在地辽金对峙,还是女真人顺势崛起,中原都将战火连绵。皇帝说得很清楚了,维持百年盟约的基础已经变了,这个盟约即将崩溃,百年的和平马上就没有了,大宋如果再不乘机收复燕云,那将来怎么办?”

“但问题是,假如李虎在北伐成功之前,知道了这件事,并因此改变策略,我们怎么办?”李纲无奈问道。

“你既然留在李虎身边,那你就应该想办法阻止李虎了解自己的身世。”马扩说道,“明年冬天,大宋一定会北伐,有李虎相助,北伐一定会成功。只要北伐成功了,大宋收复了故土,重建了中原屏障,那时候就算李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能怎么样?”

“你不要忘了,李虎已经是藩镇了,这件事可能造成藩镇之祸。“以大宋地实力,还惧怕藩镇之祸?”马扩不以为然。

“这里是辽东,是李虎的根基之地。”李纲对马扩的态度大为不满,“你想想燕云十六州是怎么丢的?石敬瑭当年又是为了什么才出卖燕云十六州的,我们有前车之鉴,怎能重蹈覆辙?”

这句话正中要害,马扩垂首不语,彷徨无策。如果李虎变成了第二个石敬瑭,那就太可怕了,大宋两百多年的努力,旦夕间尽数化为乌有。

李纲想了很久,也是无奈摇头。他做梦也没想到,辽东的事竟然如此复杂。

马扩没有据实禀奏,主要是从朝堂的角度考虑,为了能够成功北伐,他没有错,但这件事充满了变数。

李虎是李清臣的后人,假若他知道了自己地身世,他该如何选择?像他地祖父一样,做个忠臣,继续报效大宋,还是像石敬瑭一样,做个遗臭万年的罪人?或者,乘着天下大乱之际,逐鹿中原,图王霸之业?

假若皇帝和蔡京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又该如何选择?是亡羊补牢,即使纠错,恢复李清臣清白之身,恢复李清臣元丰党人地身份,给李清臣彻底平反,还是坚持错误,让李清臣继续蒙受不白之冤,戴着“奸党”的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很明显,皇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再说把元佑党人打翻在地本身也没有什么错误,不过手段太过激烈而已,如果恢复了李清臣的清白,等同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皇帝做不到。

同理,蔡京更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一旦承认错误,那就什么都完了,朝堂上的对手会借此机会把他打翻在地,所有的仇人都会跳出来,把他撕碎,更有可能如法炮制,把他的罪责刻在石碑上,立在各地州县的府衙前,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死局,这是一个死局,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局。

退一步说,就算李虎愿意承继祖宗遗风,放弃仇怨,一心一意做个忠臣,皇帝和蔡京也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李虎是个藩镇,因为李虎的实力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他们会以镇制藩镇为借口,把李虎逼上绝路,把李虎逼成奸臣。

当年的石敬瑭就处在这种绝境,当他决定出卖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他难道不痛苦?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将留下千古骂名?但他不愿放弃生存,更咽不下心里的那口怨气,就算他为了中国抹脖子自杀了,他也是一个罪人,一个遭人唾弃的奸臣,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做个奸臣,把那帮无耻的中国人碾成齑粉,让那帮无耻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饱尝痛苦。

人都有良知,但良知丧尽之后,人就会毁灭,毁灭自己,也毁灭这个令他极端仇恨的世界。

李虎现在还有良知,但李虎是个血腥的屠夫,但他被人逼上绝境的时候,他的毁灭力同样会让这个世界为之战栗。

两人商量很了很久,最终的选择只有一个,隐瞒,最起码要隐瞒到北伐成功之后。

将来怎么办?很简单,杀了李虎。大宋决不允许藩镇的存在,所以将来皇帝和李虎必定要爆发冲突,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解不开的仇恨。为了防止重蹈石敬瑭之祸,皇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北伐成功后,把李虎诱到汴京,一杀了之。至于辽东义军,能花钱买通的就花钱买通,不能买通的就杀了,如果有人叛乱,以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李虎相提并论,剿杀起来应该轻松自如。

第二天,马扩和赵良嗣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锦州。

李虎决定给李纲在帅府安排一个官职,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罗青汉等人不同意,他们不明白李虎为什么信任李纲。大宋皇帝对义军的态度目前看来不过是利用,他把李纲留在义军的目的是监军,是监控义军,是指挥义军,是要义军遵从他的命令行事,这是很可笑也是一件令人很气愤的事。

李虎则认为手段高超者,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李纲做为特使留在义军,表面上看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善加利用,把李纲这个特使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李纲来获得大宋皇帝的信任和援助,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李虎请李纲出任帅府司隶参军事,以遮人耳目,隐藏真实身份。

第86章 吼几嗓子第44章 决战?第55章 开始攻击第52章 海上第32章 惊天秘密第11章 未来更黑暗第29章 一块肥肉第44章 皇帝也难做第24章 不要忘记大宋第26章 一盆冷水第44章 鹰崖堡第78章 弄巧成拙第51章 马哥的教训第89章 临战第20章 谁敢掳掠?第14章 跟着美女混第67章 矛盾激化第13章 三个勃极烈第30章 战旗飞舞第13章 董帅生辰第49章 背叛第52章 无情的命运第26章 最后决策第64章 紧张部署第77章 联夏抗金第77章 契丹人的愤怒第74章 无翻身之日第97章 咬住了第6章 黄叶秋风第92章 虎烈冲阵第82章 散伙了第7章 我太冤枉了第91章 距离陷阱很近了第32章 先进太原第11章 倒打一耙第55章 开始攻击第91章 黄雀在后第63章 威胁第11章 等你的好消息第62章 卖人质第8章 是男人就喝酒第47章 舍身跳陷阱第82章 散伙了第20章 绝不抛弃第42章 连续出击第11章 掘堤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6章 只要给我钱粮第27章 风雨欲来第1章 将兵法第46章 战局恶化第41章 挡我者死第78章 神秘而强悍的西夏第77章 联夏抗金第11章 兵贵于精第7章 不要做土鳖第25章 紫色罗巾第82章 君臣之痛第48章 以身相许第79章 我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大宋?第12章 草原雨季第100章 猛击第12章 夜战第35章 我叫岳飞第59章 狮子大开口第49章 攻击之初第1章 身在局中第28章 萧后的真正目的第48章 毒火球(二)第49章 朝堂交易第79章 逆转第33章 杀虏卫国第51章 自寻死路第19章 李虎的远虑第54章 只要脑袋第44章 誓死卫国第23章 耶律大石第98章 兵变第89章 一日破城第18章 士人的蜕变第31章 东进之策第10章 冲破重围第13章 天亮了第15章 瞎掰都能蒙人第82章 散伙了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59章 一进一退第19章 李虎的远虑第30章 商贾的诅咒第94章 两跛子第1章 将兵法第52章 变幻莫测的汴京第15章 乌云压顶第43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41章 察哥的盾第72章 铁匠来了第8章 天下黄河富河套第17章 老大们自杀了第42章 暴力第32章 我怎么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