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夫人也会骗

霍六哥和马亮很快就见到了耶律淳。

这位寇冠诸王的大人物虽然面临险恶形势,但依旧从容镇定,从他说话的态度和口气来看,这次结盟好象不是他急切所需,而是李虎迫不及待似的,这令霍六哥极其不舒服,好在马亮谨记李虎的嘱咐,小心应对,以免耽误了事情。

耶律淳的要求是义军马上撤出辽西,越快越好。霍六哥说,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需要时间做准备。耶律淳则说,你要时间,但我没有时间,宋金两国的军队随时可能进攻,我要以最快速度收回辽西,确保守住中京。你们的损失,我可以尽量予以弥补。

既然时间紧迫,耶律淳又愿意补偿义军的损失,双方再在燕京闲扯就没有意思,所以霍六哥提议,你派个人和我一起去辽西,我一边撤军,你一边把军队开进去,两不耽误。

耶律淳同意了,命令南路都统耶律大石、广陵军节度使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企弓随霍六哥奔赴辽西,全权处理此事。

金国使者杨朴到了辽西,他们是来打探消息的,想确认一下李虎是不是攻克了西京,是不是要打燕京了。

今年七月李虎进攻燕京,当时约好了要和金国南北夹击,哪料李虎虚晃一枪,突然跑去打西京了。这个消息传到金国后,女真人认为在情理之中。李虎用兵一贯如此,强攻燕京这种事他是不会干的。燕京城池坚固,守兵众多,强攻损失太大,倒不如出奇兵,突袭西京,以便调虎离山,把辽军主力从燕京诱到西京,然后再杀回来。乘着燕京空虚之际,再予以致命一击。

女真人认为自己看穿了李虎的伎俩,随即打算乘着燕京军队去支援大同之际,猛攻中京,那时就算李虎从中作梗,让辽西军队暗中挚肘金军。也难以挡住金军南下的步伐了。谁知形势发展大出他们的预料。最近有消息,说李虎攻克西京了。女真人不敢相信,因为西京同样高大坚固,同样有众多的军队,李虎凭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克西京?

不过,假若这个消息是真的,辽东形势就彻底变了。李虎占据了西京,实力大增,接下来他就可以和辽西的义军实施东西夹击。拿下燕京,如此女真人则失去了先机,被李虎牢牢挡在了长城外面。将来若想南下发展,异常困难。

女真人坐不住了,一面调集军队,一面派遣使者。

杨朴在胡涂的陪同下拜见了罗思南。女真人言辞闪烁,罗思南倒是大方,主动告诉杨朴,最近接到了虎王地书信,得知他已经攻占了西京,现正在攻打奉圣州。按照虎王的部署。明年春天,义军将东西夹击燕京。罗思南说,届时金军如果能攻打中京予以配合,虎王将不甚感激。

杨朴暗自吃惊。李虎太厉害了。几个月内就拿下了西京。实力膨胀得太快了。已经对金国构成了威胁。另外。罗思南这句话显然有问题。她似乎在有意欺瞒女真人。因为从目前形势来看。李虎如果要打燕京。就在新年前后。他绝不可能等到明年春天。

“请问夫人。宋军在河北集结地事。你不知道?”杨朴问道。

“当然知道。”罗思南笑道。“我辽西军队正在集结。一旦大军云集平州路。宋人必然有所察觉。他们会马上发动北伐。以便抢在我们前面攻占燕京。等到他们和契丹人打得两败俱伤。我们就可以渔翁得利了。”

“难道宋人不会坐山观虎斗?”杨朴又问道。

“如果他们坐山观虎斗。可能会失去最后一次收复幽燕地机会。”罗思南从容笑道。“因为你们地军队拿下中京后。马上便会南下。宋人有可能同时面对两个对手。我想他们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

杨朴心里不禁掠过一丝紧张。假若宋人倚仗实力。急于杀进幽燕收复故土。极有可能中计。李虎不是一般地对手。他太狡猾了。宋人未必是其对手。一旦让李虎占据了燕云。女真人只能止步于长城。将来麻烦不断。

目前唯一地办法就是抢先出手攻打中京,在李虎尚没有做好攻打燕京的准备之前,拿下中京,然后和宋军南北夹击,直杀燕京,先把大辽的皇帝抓到手。现在谁先抓到大辽的皇帝,谁就抢得了先机。

杨朴不敢久留,匆匆离去。离开前,他去拜见了完颜星星。完颜星星告诉他,罗思南已经下令总帅府和老营急赴平州路,估计要打仗了。杨朴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十万火急赶回黄龙府。

金国使者刚刚离去,大宋使者就到了,这次马扩和赵良嗣联袂而来,要和义军商量攻击燕京一事。

前来迎接他们的李纲神色凝重,一句话就把两人说傻了,“李虎攻占了西京。”

“这怎么可能?”马扩惊呼出声,“这怎么可能?”

赵良嗣沮丧低头,长叹无语。

大宋皇帝正是因为接到确切消息,知道李虎突然杀进了西京道,这才毅然决定发动北伐,虽然朝堂上的反对之声非常激烈,虽然绝大部分大臣都劝谏皇帝接受大辽的条件,联辽抗金,以便轻松收回山前七州,但李虎不是一般的反贼,更不是一个无足轻重地小毛贼,他有惊人的本事,他杀进西京道后极有可能创造奇迹,夺取西京,继而占据山后九州,如此实力骤增,即使将来他兑现诺言归返天朝做一个藩镇,但那也是一个尾大不掉对大宋有着巨大威胁的藩镇了。

然而,一切都迟了,李虎占据西京,拿到了山后九州,已经羽翼丰满,假若他再和辽西义军实施东西夹击拿下燕京,全取燕云,大宋将如何面对这样一头凶狠地猛虎?

“都是方腊,都是方腊惹得祸。”马扩仰天长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虎当初对自己的警告。方腊造反,虽然仅仅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他却改变了天下形势,他迫使大宋推迟了北伐时间,假如没有方腊造反,假如西北军在去年十月发动北伐,现在西京就不是在李虎手上,而是在大宋手上了。

“这不是方腊惹得祸,而是花石纲惹得祸,是蔡京推行新政种下的恶果。”李纲不敢直言埋怨皇帝,只好归罪于花石纲,归罪于蔡京,“李虎早在去年就准确预测了辽东形势的发展,他一再要求宋军北伐,要求宋军抢占西京,但我们做不到。李虎迫不得已,只好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远征西京,如果他现在不能攻占西京,那可以预见,西京必定是女真人的囊中之物。”

赵良嗣连连点头,“的确,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幽燕,如果李虎一直待在辽西,我们最多拿下一个燕京,收复山前七州而已,而女真人在攻占中京后,必定会以最快速度抢占西京,这样一来,我们仅仅收复了一半故土,将来还是战火连绵啦。”

李纲和赵良嗣地话让马扩听着很刺耳,他大声质问道:“藩镇之祸怎么办?难道你们就不想想将来?难道你们忘记了石敬瑭犯下的滔天罪孽?”

“藩镇是大宋的藩镇,燕云是大宋的燕云,大宋收复了故土,重建了中原屏障,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李纲浓眉紧皱,对马扩的言论大为不满,“以你的意思,宁愿把西京送给女真人,也不愿意把西京做为李虎的藩镇?难道李虎对大宋的威胁,比女真人对大宋地威胁还大吗?李虎是汉人,是汉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身体里流淌着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他对大宋的威胁要远远小于女真人对大宋的威胁,难道你连这一点都不清楚吗?”

马扩当然清楚,所以他才更害怕,假若李虎和董庞儿一样,是个地地道道的辽东汉儿,马扩反而不会象现在这样紧张,这样恐惧。

罗思南对两位天朝上使很客气,把李虎攻占西京和准备于明年春天攻打燕京的事详细说了一下。

“前几天,金国使者也来了。”罗思南说道,“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我们估计女真人要抢先动手,以便攻占中京,兵逼幽燕。”罗思南指指李纲,“我们仔细商量过,认为宋军北伐越快越好,假如金军抢先攻占了中京,他们不但可以南下作战,还可以乘着我们攻打燕京的时候,奔袭西京,我们极有可能顾此失彼。”

赵良嗣认为有道理,而马扩则不这么想。宋军即刻北伐,李虎就是坐山观虎斗,他可以捡便宜,如果最后燕京也给李虎抢去了,那将来大宋怎么办?所以大宋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燕京,从这一点出发,宋军现在就不能北伐,要等到金军攻占了中京,对西京和辽西形成威胁了,李虎不敢动了,宋军再发动攻击。

“宋军北伐,需要做很多准备。”马扩说道,“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一旦下雪,粮草运输又成问题,所以宋军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北上攻击。”

罗思南凝神看了一眼马扩,忽然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就请回复陛下,只待宋军北伐,我们将予以全力配合。”

第88章 让你去送死第5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43章 最好的选择第48章 知己不知彼第60章 拦路打劫第66章 宗望的攻击第63章 画押签字第83章 手足相残第20章 绝不抛弃第50章 个陷阱也太深了第28章 萧后的真正目的第93章 意外第42章 仗势欺人第2章 黄雀在后第67章 人尽其用第81章 雨雾朦朦第67章 人尽其用第55章 最可怕的背叛者第81章 请霍帅开阵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89章 弃子第39章 围杀第90章 童贯的权力有多大?第43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26章 呕心沥血第80章 平燕策第43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58章 得失之间第7章 错误的判断第78章 弄巧成拙第7章 致命要害第71章 强大的对手第64章 梁山好汉第59章 一进一退第7章 你要倒霉了第35章 一只虎崽两条狗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26章 一种情感第6章 只要给我钱粮第31章 我来贿赂你第42章 突围第十五日第64章 郓王之忧第13章 陷阱第75章 上钩的鱼第1章 兵贵神速第43章 北上第2章 不祥预感第84章 女真人来了第23章 交子制度第93章 步步推进第26章 一种情感第96章 约定第64章 贵重之礼第51章 车轱辘第13章 毛帅被抓第69章 虎烈虎烈第90章 皇帝激动了第97章 分歧第38章 不是我的我不要第24章 风雨欲来第60章 损人不利己第62章 天知道第64章 宗望的欲望第48章 东线调兵第99章 日子不长了第78章 忐忑第86章 特使李纲第62章 一锤定音第98章 马哥好胃口第68章 失算了第22章 协调两府第5章 汉人之桥第79章 契丹人的欢呼第95章 酒后吐真言第23章 突围第十二日第12章 民心是啥?第31章 惊人的诱惑第39章 围杀第8章 少帅罗兰第70章 田赋货币化第10章 大石求援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75章 大漠突变第5章 包围与反包围第1章 将兵法第3章 大宋第一腐败第91章 距离陷阱很近了第93章 意外第54章 步步错第62章 倒戈第61章 内鬼第5章 包围与反包围第85章 我是汉人第83章 一个惊喜第12章 庸人自扰第7章 我太冤枉了第9章 逃离陷阱第100章 冲阵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19章 流尽最后一滴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