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以不变应万变

李虎可以估猜到李乾顺的议和目的,他要养精蓄锐,他要一展宏图。

李乾顺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帝,他既然有雄才大略,当然有非同一般的雄心壮志。当他知道大宋意在北伐收复故土,他肯定意识到西夏人的机会就来了。当宋辽激战之刻,当契丹人腹背受敌之际,党项人就可以出手了,南下可以打大宋,东进可以打大辽,不管打哪一头,大夏国都有巨大收获。

相比起来,现在打大辽最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大宋太强大了,而大辽已经倾覆在即,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不打契丹人还能打谁?

辽夏边境的天德军、云内州都在河套以西,水草肥美,是畜牧的好地方。东胜州包揽黄河东西两地,有草原有耕地,更重要的是,它是进攻大同和山后九州的必经之路,拿下了东胜州,西夏人就能打大同,就能南下打朔州,直逼太原,进攻大宋富庶的河东路。

西夏军一旦杀进河东路,再以一军攻打陕西四路,大宋必定顾此失彼,此刻宋军主力都在北伐战场,无力回援,于是西夏人极有可能攻取长安,占据大宋大片疆土。退一步说,西夏人即使不能打下长安,但拿下大同和山后九州,也是大大拓展了疆土。再退一步,西夏人即使打不下大同,至少可以确保天德军、云内州和东胜州,这也很好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乾顺在关键时刻和大宋主动议和,给自己争取到了三年的休养生息时间,这对于西夏军队来说,足够了,他们已经蓄势待发了,很可能已经出发了。

宇文虚中的分析和李虎的猜测差不多。

“我在反对北伐的奏疏中曾经提到西夏人的议和,劝谏官家要小心戒备,不要鹬蚌相争,给李乾顺这个渔翁捡了个大便宜。但官家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认为西夏已经给大宋拖垮了,没有个五年十年恢复不了元气。”宇文虚中苦笑道,“官家完全理解错了,他根本不会想到。在西北战场上,损耗最大的是我们。”

“兵力上的损失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来说说运输消耗。西北因为战争频繁,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赋税极少,前线大军和西北州县的钱粮物资大都从南方北运,每打一仗,粮草运输的损耗都非常惊人。相反。西夏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地运输路程很近,从国都兴庆府到前线。远者一千多里,近者则只有数百里,甚至一两百里。他们以马军为主,将士们带上干粮,来去神速,随时可以返回补充,这大大节约了运输消耗,从而也节约了大量的钱粮。”

“官家和宰执们认为大宋有钱,打得起这个仗。为了北伐,为了收复故土,竭泽而渔,不顾一切了。”

宇文虚中仰天长叹,“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发现,为了北伐而发动的西北大战其实不是拖垮了西夏人,而是拖垮了我们自己,到了那一刻。我们还能亡羊补牢,还能买一副后悔药吃下去吗?”

李纲轻轻咳嗽了两下。然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慢吞吞地说道:“目前地形势对大宋还是有利地。”他指了指李虎。“使相拿下大同。收复山后九州。已经占据了先机。只要我们力保大同不失。死守山后九州。不管是女真人还是党项人。他们都无法达到目地。”

“敌人太多了。”宇文虚中叹道。“现在地大同就象一块血淋淋地肥肉。它地血腥味引来了大漠上地一头头恶狼。接下来地厮杀非常残酷。使相即使有三头六臂。但如果没有大宋在钱粮武器上地援助。恐怕凶多吉少。”

李虎心中蓦然战栗。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老爹地故事果然没有错。本来我以为自己杀到代北。从死地跳到了活地。谁知我在一个错误地时间选择了一个错误地地方。不但没有把义军带出活路。反而彻底陷入绝境了。早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辽西。最起码不会有灭顶之灾。

“几年来。使相就是一股流寇。杀到那抢到那。所以能维持一支大军。到了辽西因为大宋开放了边境榷场。使相以战马换取援助。加上海上回易地收入。使相勉强支撑了两年多时间。”宇文虚中望着李虎。目露担忧之色。“到了云朔。使相因为占据了西京而获得大量钱粮。依旧可以支撑。但现在使相要统领十几万大军出战。几个月地仗打下来。耗费惊人。

使相如何支撑?”

“所以。你地意思是联夏抗金?”李纲问道。“但是。使相以什么身份联手党项人?是以大宋地汉王、云中路制置大使地身份。还是以辽东义军总帅地身份?现在大辽地皇帝就在大草原上。而李乾顺就是他地女婿。两国又有盟约关系。假如他们联手。西夏人怎会与使相结盟?即使西夏人愿意结盟。那么他们地条件肯定是要代北地西部州县。请问使相能答应吗?”

李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头皮顿时阵阵发麻。大辽皇帝或许不愿意割让土地。自己也不愿意答应这个条件。但女真人愿意。女真人如果派使者结盟西夏。两国联手。先把大辽皇帝赶到漠北。再把自己赶进河东路。那代北就是他们地了。两国可以平分代北。各取其利。

“不答应也得答应。”宇文虚中说道,“如果女真人和西夏结盟,那代北形势就完全失控,大同势必丢失。大同一失,即便女真人因为关切燕云战场而停止攻击,但西夏人不会,他们会乘机南下太原,攻打河东路。”

宇文虚中总算把心里话说出来了。他要李虎联夏抗金,不是为了李虎,也不是为了保住大同,而是要确保河东路的安全,确保西夏人不会南下寇掠,而这大概正是他反对北伐地原因之一。或许在他看来,只有联辽抗金,只有保住大辽国祚,才能维持宋辽和宋夏的盟约,才能维持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继而确保陕西和河东的安全,确保河北和中原的安全。

至于李虎和辽东义军的生死,至于代北能否守住,其实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宇文虚中三年前就判断西夏主动议和的背后埋藏着更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来自于大宋地北伐,但大宋皇帝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汴京的宰执们对他的预言更是嗤之以鼻,大宋的宰相不但不听他的,反而把他赶出了汴京。宇文虚中心忧如焚,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童贯一脚把他踢到了代北,而目前代北局势的发展正好影响到天下格局的变化,所以宇文虚中迫不及待地就来了,而且看到李虎后马上说了一句足以引起李虎注意的话。李虎注意到了,召见了他,也听懂了他地话。他和马扩一样,忠诚于大宋,誓死都要为大宋而战,为了达到这个目地,他们可以牺牲一切,比如辽东义军和代北对他来说都是尽忠大宋的工具,都可以无条件地牺牲掉。

李虎笑了起来,“联夏抗金,地确是保住大同的好主意,但以我看来,你来迟了,当你坐在这里告诉我要联夏抗金的时候,党项人的军队或许正在开进天德军,或者已经逼近黄河。”

“以不变应万变。”宇文虚中毫不犹豫地说道,“你占据了大同,占据了先机,你不去打他们,他们会来打你。契丹人也罢,女真人也罢,党项人也罢,都要来打你,如果你主动北上,岂不正好送上门,羊入虎口?相反,如果你死守大同,那形势就完全变了。”

“你的军队以步军为主,你死守大同等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等于牢牢控制了代北战场的主动权。你不动,你的敌人就要动。你的敌人有三个,彼此为敌,假如他们开始互相厮杀,你的机会就来了,只要找准机会,一打一个准。打完了你再回来,再守大同,再寻找机会,再打他们。时日一久,各方实力此消彼长,你的主动权就更大了,这时候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会主动前来结盟,而使相则可以结盟党项人和契丹人先把女真人击败,然后再和党项人联手把契丹皇帝赶到漠北去,最后,你们可以平分代北。”

“到了那个时候,大宋的北伐结束了,幽燕也拿到手了,接下来就轮到党项人要倒霉了,除非李乾顺维持盟约,否则使相可以西渡黄河,而陕西四路的西北军可以兵出横山,两路夹击,定能重创西夏。”

李虎钦佩至极,虚心受教。

“固守大同还能解决使相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大宋的钱粮支援。”宇文虚中继续说道,“大同距离太原不过七百多里,如果各路敌军猛攻大同,使相可以乘机向大宋求援,一则可以借助这个危机顺势解决辽东义军整体投奔大宋问题,二则可以得到河东路的全力支援,钱粮武器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大同,如此一举两得。”

“好。”李虎拍案叫道,“依你之策,固守大同。”

第15章 五月纪事第73章 无可救药第75章 中国之祸未有宁息第81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25章 给老子出出气第67章 仓惶后撤第29章 完全错了第36章 北方儒士第92章 快跑第15章 骑墙第85章 我们还有希望第47章 大战在即第60章 必败之战第68章 大结局第70章 濮阳战场第93章 御驾亲征第78章 忐忑第57章 前后夹击第46章 敲诈第97章 咬住了第9章 又是一个意外第42章 当头棒喝第27章 伺机而动第92章 谁骗谁?第79章 逆转第96章 利器第6章 西线突破第5章 运筹第98章 包围了第76章 心狠手辣第94章 大家都是兄弟第16章 小弟罗兰第42章 人吃人第69章 汴京之变第41章 你敢造反?第37章 痛苦的汴京第63章 强强联手第10章 倒霉蛋第64章 贵重之礼第82章 骗人骗到这份上第87章 我该回家了第97章 独断第88章 草芥第77章 给我滚第8章 再吃一坨子第73章 镇川河第94章 你还不如一条狗第63章 嫁祸第43章 老大吃肉小弟喝汤第47章 黑山铁骑第50章 中国的草民第67章 突围第八日第84章 骑虎难下第71章 真实的欺骗第33章 血色星河第79章 契丹人的欢呼第2章 各有难处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97章 共同的敌人第83章 借公主一用第76章 汴京最后的狂欢第36章 怕你个鸟啊第31章 放马过来第48章 以身相许第85章 有舍弃才有收获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23章 再建一个藩镇第74章 藩镇第37章 全新策略第5章 丰盛大餐第5章 杀虏复汉第79章 契丹人的欢呼第46章 飞扬跋扈的老大们第39章 燕京危局第60章 必败之战第42章 突围第十五日第7章 我太冤枉了第34章 搞定老大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33章 宵小之事第68章 失算了第63章 画押签字第27章 聪明的西北人第39章 覆手为雨第100章 大麻烦第1章 今晚杀人第90章 再等等第81章 大夏使者第69章 害你没商量第100章 毛帅的谨慎第39章 选择第69章 马尾胡琴第6章 黄叶秋风第40章 适者生存第35章 以人制人第2章 不祥预感第9章 骆驼河第69章 打你一个巴掌第81章 大家庭第52章 赌徒本性